贝壳电子书 > 哲学宗教电子书 > 净土大经解演义1-144+净空法师 >

第258章

净土大经解演义1-144+净空法师-第258章

小说: 净土大经解演义1-144+净空法师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咚担号泄伲搅耍驮诖说亍K床患歉龇鸾掏剑饴砩暇拖氲搅耍攵来蟮塾胙滞醪幌喙兀盗Ρ湎值模挥姓飧鲆盗λ涂床坏降赜N颐窃凇兜夭鼐飞峡吹剑降赜恳桓鍪瞧腥降赜ザ戎谏模硗庖恢质悄阌姓飧鲎铮飧龅赜拖智埃荒忝挥姓飧鲎铮阋膊皇瞧腥慵坏健�

  我们从这个公案就能体会到,佛是最清净觉,这些不善的境界,佛能不能看到?看不到。为什么看不到?佛没有这个业。佛心清净,他看地狱也是清净的。除非地狱众生有求,求佛菩萨救他,佛菩萨就有应。虽然有应,到地狱里面去度化众生,老实讲,佛住实报庄严土,我们凡夫看不见的。释迦牟尼佛当年出现在这个世间,他住哪里?他住实报庄严土,我们见不到,叫不同维次空间。我们见到释迦牟尼佛好像跟我们一样,真的,日中一食,树下一宿,我们看到是这个相,他表演的相,他实际生活的相没见到。好像经上有这么一段经文,不长,释迦牟尼佛也示现,有人向他老人家请教,佛是盘腿坐着,他把一个腿放下,脚尖碰到地上,山河大地完全变成金色世界,让大家看一下。那是什么?那个看到的是什么?实报庄严土,凡夫看不到。所以佛境界当中,确确实实,阿鼻地狱在佛境界当中最极清净,理上讲是平等法界。

  平等法界里面决定没有对立,染净是对立,凡圣是对立,善恶是对立,天堂地狱是对立,在一真法界里没有对立。这些东西存不存在?存在,没有对立;虽存在,各个不相妨碍,这是不可思议的境界,《华严经》讲不思议境界。这是事实真相,为什么?所有一切现象全是幻相,“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现象不是真的。而且现象之存在是一念间,什么一念?弥勒菩萨所说的,一弹指三百二十兆的念头。一弹指三百二十兆,你能找到生灭吗?这是说什么?十法界的现象,一真法界也不例外。纯真无妄只有一个境界,叫常寂光,我们净土宗讲的四种净土,最高的常寂光。常寂光是自性,这里面没有物质现象,也没有精神现象,甚至于今天科学里面所讲的能量,在常寂光里头也没有。阿赖耶里面有三细相,常寂光是自性,自性里头没有,没有这些现象。但是不能说它没有,惠能大师见性的时候说过,“何期自性,本自具足”,虽具足,它不现形,连能量这种现象都不现形,它具足,所以它能生万法,只要极其细微的念头一动,自性就变现出阿赖耶,阿赖耶现一切法,依正庄严。我们自己这是正报,我以外的,包括一真法界,都是我的依报。依报里有人事依报、有物质依报、有环境的依报。依正是同时起来的。第七识就是我,八识五十一心所这一展开就是整个宇宙,我们今天讲的十法界依正庄严,一念俱现,具足的展现出来,一念!这一念的时间太快,所以大乘教里面常讲不生不灭。真的不生不灭,说这个话就毫无意义,那变成戏论了。确实有生灭,但是生灭的时间太短,你根本没有办法体会到。所以今天量子科学家告诉我们,物质是什么?物质是意念累积连续的现象,不是真的。由此可知,天堂、地狱都不是真的,欲界天、色界天哪里是真的?六道、十法界都不能超越这个原理。我们明白这些事实真相,也看到这里,薄伽梵最清净觉,极于法界,尽于虚空,穷未来际,我们就明白了,是真的不是假的。

  阿罗汉觉悟了,觉悟,换句话说,他的生活空间比我们大。你看我们现在,我们的生活空间还没有办法离开地球。比古人强一点,古人那个时候交通不方便,资讯不发达,很多人是老死不相往来,住在这个城里住一辈子,隔壁那个城市都没去过,古人。我们现在空间大了,有了交通工具,有了资讯,所以现在生活空间是整个地球。那我们要考量一桩事情,也要替整个地球上居民来考量,这是对的,为什么?他跟我们是一体。所以现在人讲地球村,这话讲得很有道理,我们同一个村,那怎么能不关心?怎么能不照顾?可是阿罗汉成正觉了,超越六道轮回,他的生活空间比我们大,在佛经上讲,他的生活空间是一个小千世界。一个单位世界,黄念祖老居士告诉我,是一个银河系。一个小千世界是一千个银河系,你看阿罗汉的生活空间就那么大,一千个银河系!这对我们来讲,这不可思议。可是在佛法里面讲,太小了。菩萨生活的空间比阿罗汉就高、大!三千大千世界,没见性的菩萨。见性的菩萨那就跟此地一样,跟佛差不多了,极于法界,尽于虚空,穷未来际。后头穷未来际是时间,前面是空间,也就是说,时空突破了,那都是他生活的空间,哪个地方众生有感,他立刻信息就收到。

  收到信息,那就看缘分,所谓是“佛不度无缘之人”,这个众生跟这位菩萨有缘分,菩萨就会示现,应以什么身得度就现什么身。阿罗汉也有这个能力,只是局限在一个小千世界,也是应以什么身得度,他也能现什么身。他有神足通,神足通就是飞行变化。其实飞行是个比喻,不是真的,真的不是飞行,因为什么?他六道的空间维次突破了,阿罗汉突破了。突破之后,在空间讲没有距离,时间讲没有先后,这才是真的。就是念头(念力),佛经上讲念力,五力里讲的念力,不可思议。现在的科学逐渐逐渐也发现了,意念不可思议。所以意念要好,不管我们这个意念是善是恶,是有意还是无意,现在科学家告诉我们,我们的念头不能不谨慎,为什么?任何一个念头它影响整个地球,这是科学家讲的。但是佛法讲的不只地球,你们在《还源观》上看到的,无论什么念头,粗念细念、善念恶念、染念净念,念头才一动,遍法界虚空界。“周遍法界,出生无尽,含容空有”,这是《还源观》上讲的,是真的不是假的。现在科学家没敢说是影响其他的星球,但是他讲到影响我们全世界,这个发现不容易。

  再看《成实论》上一段话,“《成实论》等合无上士与调御丈夫为一号,则从如来至世尊为十号。十号之详释”,就是详细的解释,“在下之第四品中”,就是“法藏因地”。所以这个地方我们就不一条一条的说了,将来讲到第四品的时候会详细解释。“上明佛字为极圣之通号”,通号两个字要特别注意到,它不是哪一个人专用的,你的修学达到这个境界就称之为佛陀。所以我们学了这么多年,佛教真的它是教育。佛、菩萨、阿罗汉,恰恰像现在学校里面讲的学位名称,最高的学位是佛陀,好像现在学校里的博士学位;第二个学位是菩萨,像是硕士学位;第三个学位是阿罗汉,好像学士学位,佛陀教育里面三个学位的名称。所以它是通号,你达到这个境界,你就得到这个名号。佛法的标准,第一个学位是断见思烦恼,只要见思烦恼断了,这个人就称阿罗汉,阿罗汉的智慧、德行、神通他全具足,这自性里本有的,他全显出来了。第二个学位是菩萨,菩萨不但要放下执着,还得放下分别,也就是说,这个分别就是一般大乘经上讲的尘沙烦恼,他要破见思烦恼,还要破尘沙烦恼,这是菩萨,成正等正觉。最高的学位,无上正等正觉,那就是最后把无明烦恼断掉。

  无明烦恼在《华严经》叫妄想,我常常用不起心、不动念这句话来讲,大家好懂,六根接触外面六尘境界没起心动念。没起心动念能明了吗?能明了,真明了。诸位要晓得,起心动念,你用的是识心,就是阿赖耶,用的是识心,妄心;不起心、不动念,用的是真心。由此可知,我们前面讲的这三个学位,阿罗汉跟菩萨,这个菩萨是叫权教菩萨,也就是十法界里面的菩萨,佛经上讲的菩萨不是摩诃萨。所以佛经上常讲菩萨摩诃萨,摩诃萨是法身菩萨,那是什么?那是无上正等正觉,实际上他们都成佛了,在《华严经》上称他为法身菩萨,实际上他们是真佛不是假佛,天台大师讲的分证即佛。十法界里面的菩萨是相似即佛,十法界里面的佛也是相似即佛,这我们不能不搞清楚。我们自己到什么样的境界,自己就知道了,知道,有好处;不知道,造罪业。为什么?不知道,贡高我慢,自以为是;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知道了,晓得自己不行,比佛比不上,比祖师大德比不上,比最低的须陀洹、初信位的菩萨都比不上,我们那个傲慢习气才能化解。

  世出世间法,你在学术上或者在科学技术上有成就,愈有成就,愈觉得自己了不起,值得骄傲你就完了。孔子说,这个人“如有周公之才之美,使骄且吝,其余则不足观也”。这些圣贤,真正有德行、有学问的人,不理你了,为什么?你是假的,你不是真的。真的,古人也有一句话说,“学问深时意气平”,愈是有学问、愈是有德行的人愈谦虚,愈是卑下,愈知道尊敬别人。你看普贤菩萨,十大愿王他做到了,别人未必做到,他是圆圆满满百分之百的做到了。礼敬诸佛,普贤菩萨不但对贫穷下贱的人有礼貌、恭敬,对一切众生,包括什么?包括花草树木、山河大地,一切恭敬。今天科学家也提出一个说法,我看了很赞叹,他说对所有物质的基本物质,就是基本粒子,对每一个基本粒子都要尊重。为什么?它再小,它里面含着有圆满的精神现象,就是圆满的信息,不能轻视。所有一切物质现象都是它形成的,它是物质的基础。在佛法讲,佛法讲微尘,极微之微,它有受想行识。弥勒菩萨讲,“念念成形”,是物质现象,“形皆有识”,那就是受想行识,所以再微小的物质都有受想行识。这就告诉我们,遍法界虚空界是个有机体,活的,它不是死的,山河大地是活的。我们看到天主教的教宗(教皇),你看每去访问一个国家,下了飞机,头一桩事情是什么?就是吻大地。有道理!不是没有道理,他懂,他不是不懂,做出这个样子来给我们看。你看,他到你这个地方,他连大地都那样的热爱,这个地方居住的人民,哪能不爱!

  所以佛、菩萨、阿罗汉,咱们一定要搞清楚,他不是神,他也不是仙,它是佛门里面修学的学位,有这三个等级,学位。都是通号,不是专指哪一个人。菩萨有很多菩萨,那就是科系不一样。观音菩萨不是一个人,太多了,你找哪个观音菩萨?就好像你去找一个硕士,硕士太多了,它分科。观音专门是示现教导慈悲的,地藏是教你孝亲尊师的,科目不一样。文殊是教你智慧的,普贤是教你实践的,教你如何把你所学的东西落实在生活上、落实在工作、落实在处事待人接物。菩萨名号是学科不一样,都是通号,普贤菩萨不是一个人,观音菩萨也不是一个人,很多很多!学这个法门的都称观音,学那个法门的全称普贤。所以学位里头一定要加上名字才晓得这是指哪一个人,要不加上名字不行,就分不出了。所以这通号知道了。

  “今就本经”,我们现在这部经里面,“题中佛字”,这是谁?佛是通号,佛太多了,是哪个人?“即娑婆教主”,娑婆是指我们这个世界的名称,梵语称为娑婆世界,娑婆教主。“本师释迦牟尼如来”,所以是释迦牟尼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