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哲学宗教电子书 > 净土大经解演义1-144+净空法师 >

第106章

净土大经解演义1-144+净空法师-第106章

小说: 净土大经解演义1-144+净空法师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便,它是什么?立刻叫你归到阿弥陀佛,恢复自己的清净心,自己清净心里只有一句阿弥陀佛。这开头不是讲吗?忆佛念佛,历历分明,行住坐卧唯此一念,无第二念。这个时候,你的心是清净的、你的心是平等的,可是你把佛号放掉之后,你的心就又不清净、又不平等。我们下手在这里修,修到清净心现前,这个方法还不能舍掉,还得用这个方法,修到平等心,这个方法依旧不舍。真正到成佛了,还不舍离这方法,那个时候是教众生的;没有成佛之前,这个方法是自利的。自己成就了,这一句佛号还是念到底,那是化他的,自行化他唯此一法。众生根性不相同,就像释迦牟尼佛一样,为他讲一切经,他什么样根机跟他讲什么法门,但是到最后都导归极乐。我们在祖师大德报导当中看到,世尊一生四十九年所说的一切法门,最后归哪里?归《华严》,归华藏。华藏最后,文殊、普贤二大菩萨,率领着华藏会上四十一位法身大士,去拜访阿弥陀佛,导归极乐,在《华严经》上看到的。文殊、普贤这个举动,当然是毗卢遮那佛的意思,毗卢遮那佛没有这个意思,文殊、普贤不可以这样做法。毗卢遮那赞同,毗卢遮那佛欢喜,为什么?亲近阿弥陀佛就快速成就。诸佛如来巴不得一切众生立刻就成佛,这是诸佛如来的本愿。所以古德说得好,千经万论,处处指归,没有一法不归净土。

  所以大乘教里面,我们也常讲它有三个共同科目,第一个是戒律,八万四千法门,无量法门,不管是哪个法门,不能离开戒律,戒律是基础。我们今天所说的扎根教育,你不能没有根,这戒律是根,根本。第二个共同科目必须要修的是理,理是什么?唯心所现、唯识所变,这是理,共同科目无论哪个法门都是必修的。第三个是归宿,就是西方极乐世界,不管哪个法门到最后统统归极乐世界。三大共同科目,我们不能不认真去学习。这三大科目,给诸位说,这部经里面经文不算太长,圆满具足,我们不能不知道。我们的修学以这个为大根大本,这是我们学习的主科,主修的课程。一切经乃至其他宗教经典是我们的辅助课程,你这一门通一切经全通,世出世间一切法也通了。

  我们看念公末后这一句,“念佛若达理一心,破一分无明,则生实报庄严土,同时分证常寂光净土”。理一心一定是破无明,无明是什么?起心动念。怎么破法?我们六根见色闻声不起心、不动念,无明就没有了。起心动念,无明在,起心动念就是无明。这我们能做到吗?不能说做不到,很难,比清净、平等难多了,我们这一生能不能成就,全在个人修学的功夫,也就是说你能不能放下。放下有层次的,我们不是上上根人,首先放下执着,恢复清净心;再放下分别,恢复平等心;最后不起心、不动念,无上正等正觉就现前。初证无上正等正觉,这成佛了,这在《华严经》上诸位要晓得,初住菩萨。我们在《华严经》上读到,十住的境界跟十地的境界非常相似,什么原因?诸佛如来证到究竟圆满,就是不起心、不动念,起心动念都没有了,还有什么?什么都没有!自性里面的智慧德相全都现前。所以华严会上四十一位法身大士,你说他平不平等?他真平等。我们学习曾经跟诸位详细报告,这四十一个位次不能说它有,也不能说它无。为什么不能说它有?起心动念尚且没有,哪来的四十一位!如果有四十一,不就是分别里头出来的吗?你要执着有,那不就是执着上出来的吗?执着里头是有,分别里面讲四十一,哪有这个道理?那是什么?那是十法界里头的,实报土里头哪有这些名称!不能说它有。为什么不能说它无?起心动念虽然没有了,习气有,习气有厚薄不一样。早年证得的,习气就很薄,现在证得的,习气就很浓,从习气上说他有四十一个等级,是这么一桩事情,总得搞清楚、搞明白。我们真能搞清楚、搞明白吗?不容易。我们怎么搞,叫解悟,没契入境界,为什么?契入境界就不动心,我们现在还动心,还起心动念。所以我们求生西方极乐世界,求哪里?只求凡圣同居土,这个要知道。为什么?你把目标定在这里,稳稳当当,你肯定会成就,不会落空。你要往上提升的话靠不住,没有这个智慧,没有这个定力,没有这种能耐,所以自己对自己一定要很清楚、很明了。

  后面还有一大段,实报土讲得多,我们再看经文,“实报庄严土乃法身大士之所游居,别教初地、圆教初住以上诸大士始得生此”。我们如果念到理一心,你就晓得理一心是明心见性,是圆教初住菩萨、别教初地菩萨,生实报庄严土。“破一分无明,证一分法身,方生此土”。无明称它作一分,这什么意思?我们学了《还源观》,这概念就比较清楚,就是弥勒菩萨所说,我们用今天的说法一秒钟,现在讲时间都从秒为单位,一秒钟要分成多少分?我们就平常讲的,一秒钟四次弹指,一千二百八十兆,一秒钟一千二百八十兆分之一秒,那一分是无明。十法界依正庄严就在这一分无明出现的,念念就是这一分无明,这一分无明要是断掉,十法界就没有了,你就证一分法身。一切法是自己,这身体呢?这身体也是里头的一分,不例外,遍法界虚空界依正庄严,就是那一念无明里头变现出来,一切法从心想生,这一分无明是心想。这个时候了解一切法跟自己的关系,一即一切、一切即一,这是大乘佛法里面讲的伦理。菩提心里面,真诚是理体,法身理体,真,它不是假的,永恒不变;诚,它不是虚伪的。它的伦理是遍法界虚空界是一个自己,法身,法是一切法,一切法是自己的身,这也是一切法。你执着这个一身是自己身就错了,一切法是自己的身。像我们的身体,身体无数的细胞组成的,你要执着其中一个细胞是自己就错了,每个细胞都是自己,你怎么可以执着一个?

  什么时候你真正觉悟,遍法界虚空界是自己一心所现的,唯心所现的,全是自己。也就像我们作梦,梦中一下醒了之后,你自己好好想想,梦里面所有一切人事物,哪一样不是自己心变现的?我们用梦境,梦境容易懂,心外无法,法外无心,整个梦境是一心所现的,然后你再把它扩大,我们现前感观的宇宙,是自己一心所现的,跟梦境非常相似,一点都不假,这是佛法的伦理观讲到究竟圆满。我们中国老祖宗讲伦理只讲到人的关系,终极的目标讲到“凡是人,皆须爱”,那是德。佛法讲得圆满,可是我们老祖宗有没有讲到?有,《论语》里真的讲到“泛爱众,而亲仁”,众是什么?众是众生,众缘和合而生的现象。我是众缘和合四大五蕴,花草树木也是众缘和合,山河大地还是众缘和合。众缘,五蕴就可以完全概括,五蕴里面讲的色就是物质,讲的受想行识就是精神,精神跟物质永远不能分开。树木花草有没有受想行识?有。我们在此地十年,我们在这边种一些菜、种的一些树,我们跟它沟通,这些树木花草懂得我们的意思,我们喜欢它、尊重它、爱护它,草特别绿,花特别香,果特别甜,它懂得我们的意思。不但植物有受想行识,矿物也有,哪一样不是色受想行识成就的?佛讲绝了。江本博士水实验,水是矿物,它有受想行识。为什么?自性里面本来具有的是见闻觉知,觉悟了叫见闻觉知,因为见闻觉知里面没有妄想分别执着,受想行识里头有妄想分别执着,迷了就变成八识,八识里头有受想行识。佛法的伦理观,知道一切法跟自己是一体,你用什么心去对待?父子有亲。

  而佛法的亲就是大慈大悲,没有一法跟自己没有关系,你要说有一法跟自己对立,跟自己有矛盾,那是你的大错特错,你已经迷惑颠倒到所以然处,哪有这回事情?所以觉悟的人,他在六道里面跟这些六道众生和光同尘,只有他清楚、他明白。六道里面都是迷惑颠倒的,迷失自性的,他是个觉悟的人,这些众生干许许多多的坏事与自性相违背,他会不会放在心上?没放在心上。他会不会责怪他?不会责怪他。为什么?他肯定一切众生性本善,有情的叫佛性,性本善;无情的叫法性,还是性本善。自性里头找一丝毫缺点都没有,都找不到,圆满的。小到一微尘也是具足智慧德相,大到虚空法界还是具足智慧德相,这是真的,这不是假的。迷了,他做错事情,你要教他,帮他回头,那就是对的,诸佛菩萨是这么做法的。绝对没有一个念头要惩罚这个人,他做了多少坏事要惩罚他,那不是菩萨,那没有觉悟,还是六道凡夫。真正觉悟不可能有这个念头,谁真正觉悟?阿罗汉以上,他得到正觉,对于十法界的有情众生,无论做错什么事情,就像自己的儿女一样,你会怪他吗?你会遗弃他吗?不会,好好教他。用爱心教他,没有一个教不好的,没有一个不能回头,只是他迷的有浅深不一样,迷得深的,回头难一点,时间要长一点,肯定会回头。这一生不能回头,来生,佛菩萨度众生生生世世,从来没有间断。这一生能回头、能成就,都是过去生中生生世世累积的善根福德因缘,在这一生当中成熟,他得度了。没成熟的要帮助他成熟,没种善根的帮助他种善根,这个心是平等的,没有厚薄、没有高下,这叫普度。

  我们看底下这一段,“此土大士,色心自在,身土互现,于一毫端现宝王刹,于微尘里转大法轮”。这他得大自在,这些事情全是真的,没有一句是妄语,没有一句是夸大。如来是“真语者、实语者、如语者”,如语是什么?全是事实真相。此土大士,实在说许许多多大菩萨都是久远劫都成佛了,现在释迦牟尼佛在这边示现成佛,他是教主。一佛出世,千佛拥护,无量诸佛以菩萨的身分,来帮助释迦牟尼佛接引众生、教化众生、成就众生,来当助手。我们凡夫看到好像有高下,实际上平等,完全平等。为了教化众生,恒顺众生,众生不平等有高下,菩萨也示现一个高下给你看。身土互现,他所依凭的就是色心自在,为什么自在?没障碍!没什么障碍?没有无明障碍、没有尘沙障碍、没有见思障碍,《华严经》上说的妄想分别执着全放下,没障碍了,他得自在。身土互现,这一句好!身自在,土就自在;身清净,土就清净;身平等,土就平等。身不自在,我们居住这大地也不自在,为什么?境随心转,相由心生。我们对这个意思要透彻、要明了,要能把它用在我们日常生活当中,我们才真正得受用。

  底下这六句是说明他们的自在德用,于一毫端,《还源观》里面举的例子是一微尘,一微尘是依报最小的。一毫端是正报最小的,我们身上最小的汗毛,汗毛的尖端,一毫端是指这个。在这一毫端现宝王刹,宝王刹是什么?诸佛的刹土三千大千世界,在哪里?在毛端上,毛端没放大,大千世界没缩小,为什么?称性。自性没有大小,自性没有前后,也就是说自性里面没有时间、没有空间,他自在。于微尘里转大法轮,这微尘是一微尘,一粒微尘,这微尘是最小的,这是讲依报。前面两句讲正报。是一个意思,现宝王刹、转大法轮是一个意思。示现刹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