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中观般若论+汉译本及略释-第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里面虽然没有明显的次第,但是也说出了六波罗蜜多。比如最后的“吾作此论,福德力故,一切众生,愿得解脱”,这是布施波罗蜜多。戒波罗蜜多,比如说:“应勤守护,三种律仪,七支等法,当加行之”,或者说“戒护众生,所不信解,自当静住,阿练若处”,这些都是戒。忍辱波罗蜜多,《中论》本身就是一个谛察法忍的法门,无生法忍的一个法门。谛察法忍就是对空性不怕的意思,建立空性、了知空性、不怕空性的一个法门。禅定波罗蜜多,这里面比如说“当修彼义,由修所生,无分别慧,使趋自寂。无有体认,亦无散乱,无相之义,当明修之”。精进方面的话,是全论哪个地方都有精进,比如“是故精勤,断诸实见,中勤践修,终必证果”等等,自始至终,不管在根本智的时候、后得智的时候,不管是见的时候、修的时候、行的时候、果的时候都有精进来贯穿全论。般若波罗蜜多,从题目“入中观般若论”开始,整个本论的思想是以般若正见、中观正见为主要思想。
再一方面,也可以从“见修行果”方面来考虑。见的方面,从题目及“破立二者”到“当得圆满”,从“多方分故”到“当明修之”,这都是见。修的话,“于无生性,有寂无别,无生事故,亦非无生”,或者“当修彼义,由修所生,无分别慧,使趋自寂。无有体认,亦无散乱,无相之义,当明修之”。行的话,就是“应勤守护,三种律仪,七支等法,当加行之”,这这里面本身就说了三种律仪,别解脱律仪、菩萨律仪和密乘律仪,所以本身就说了小乘、大乘和密乘的所有律仪。有三聚净戒,摄律仪戒、摄善法戒和摄众生戒,象“应勤守护,三种律仪”这里就是摄律仪戒,“七支等法,当加行之”这是属于摄善法戒,“悲心利志,亦当大发”,这是属于摄众生戒。果位呢,通过见、修、行所得之果,就是“法身报身,及应化身,由得住故,众生能度”。
另外,还可以从自利和利他两个方面分析,“由得住故”前面所有的可以说是为了成就自利的法门,那么“众生能度”,就是“法身报身,及应化身”得了以后,能度众生,这就是利他的圆满和成就,这是二利。
再一个就是境位中观的二谛双运,道位中观的二资粮双运,果位中观的二身双运。境位中观的二谛双运就是胜义谛和世俗谛的双运,胜义谛就是:“破立二者,唯是有破,于实际边,无有破立。”世俗谛,那就是“戒断十恶,奉行十善,禁耽著事,自无所立。此等起事,无真自性,离多一故,如实幻象”,这些都是世俗谛的范围。还有前面的观察慧,“多方分故”到“皆等无有”这些就是属于胜义谛,后面“后得所现”等都是世俗谛,这是境位的中观二谛双运。
道位的二资粮双运,就是福德资粮和智慧资粮,象“应勤守护,三种律仪,七支等法,当加行之”这些行,或者是“戒断十恶,奉行十善”这些都属于福德资粮。智慧资粮,“破立二者”等,或者说下面的“世俗胜义,佛及众生,见修果行”,有关建立根本智和后得智的方面就是智慧资粮,这是二资粮双运。
果位中观的二身双运,就是“法身报身,及应化身,由得住故,众生能度”,这里面举出了三身,佛的二身就是法身和色身,色身就有报身和化身崐两种,所以报身和化身就是色身,所以法身、报身就是果位中观的二身双运。
还有一个方面叫做诸论五本,就是所有的佛教论就是五个方面的,①作者是谁?这里就是月称。②从哪里结集这些东西呢?这里可以说是所有佛的教法,特别是般若的经典。③它包括在哪个方面?在三藏当中本论就是属于论藏,对法藏。④以什么需要来造这个论呢?主要是破除邪见,建立正见。⑤从头到尾的内容是什么呢?总的来说主要就是突出甚深中观宗的“见、修、行、果”,先建立中观的见,然后是修习这个见,然后是在后得智当中怎么修行这个,最后是通过这个能够证到什么样的果位。
所有的中观论,不外就是几个方面。一个是论述见解的中观论,如龙树的《中论》,建立中观行的,如寂天的《集菩萨学论》,见行双运的论,如寂天的《入菩萨行》,见修行果全部论述的,如提婆的《四百论》、月称的《入中论》和《入中观般若论》,它涉及的方方面面最多,见、修、行、果,所有的中观法门都有,这样的话,如来所有的教法,其实都包括在中观里面。
再一个就是戒定慧三学都有。戒:“应勤守护”等。定:“当修彼义”等。慧:分别慧和无分别慧的前后颂文。
这就讲出了中观的境、行、果。所有的境、行、果当中从全面的中心思想来看,主要还是以中观的见为主,根本智和后得智中还是以根本智为主,六度里面主要还是以般若度为主,大悲与空性里面还是以空性为主,分别慧和无分别慧里面中心的、要突出的、应该趋向的还是以无分别慧为主。大小乘呢,还是大乘是重点,比如三种律仪里面也应该认为是以大乘为主;显密宗里以显宗为主,但是不是没有包含密宗内容,三种律仪里头本身就包含密乘的律仪。由此看来,所有佛说的一切教法,都包含在这个《入中观般若论》里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