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故-第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执牛耳
《左传·哀公十七年 1 》:“诸侯盟,谁执牛耳?”杜预注:“执牛耳,
尸盟者。”古代诸侯间歃血为盟,割牛耳取血,盛牛耳于珠盘,由主盟者执盘,
因称主盟者为“执牛耳”。后泛称在某一方面居统治地位的领导者。
·执两用中
掌握分寸中肯不偏。《礼记·中庸》:“舜其大知也与?舜好问而好察迩言,
隐恶而扬善。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舜喜欢亲自调查,
又善于洞察近臣的报告,掌握其太过和不及两个方面的情况,
因而处理事情能正确中肯。
·过五关,斩六将
为了达到预定的目标,经过一次次重大的斗争。《三国演义》第二十七回:
“美髯公千里走单骑,汉寿侯五关斩六将。”叙述关羽在曹操处,
当得悉刘备兵败后投在河北袁绍处,即写信辞别曹操,从河南许昌出发,
护送刘备的二位夫人,一起去寻刘备。因无丞相(即曹操)文凭,
沿途守关将领阻截关羽,关羽斩将闯关,在曹操辖境内,“关公所历关隘五处,
b 斩将六员”,最后终于与刘备兄弟主臣相会。
·过犹不及
做事过分犹如做得不够,都不妥当。《论语·先进》:“子贡问:
‘师与商也孰贤?’子曰:‘师也过,商也不及。’曰:‘然则师愈与?’
子曰:‘过犹不及。’”愈:较强。
·过屠门而大嚼
经过卖肉的地方而空着嘴大嚼,比喻把空想当现实来自我安慰。
汉代桓谭《新论·祛蔽》:“人闻长安乐,则出门西向而笑;知肉味美,
则对屠门而大嚼。”三国魏曹植《与吴质书》:“过屠门而大嚼,虽不得肉,
贵且快意。”
·当局者迷,旁观者审
身当其事的人往往分辩不清事实的真相,旁观者却看得很清楚。
《新唐书·元行冲传》:“当局称迷,旁观必审”“旁观必审”今多作
“旁观者清。”亦作“旁观者审,当局者迷。”
·光风霁月
雨过天晴后风和月明的景象。用以比喻人心地坦率、气度开朗;或指政治清明、
时世太平。宋代黄庭坚《濂溪诗序》:“春陵周茂叔,人品甚高,
胸中洒落如光风霁月。”周茂叔:周敦颐,字茂叔。《大宋宣和遗事》前集:
“上下三千余年,兴废百千万事,大概光风霁月之时少,阴雨晦冥之时多,
衣冠文物之时少,干戈征战之时多。”
·吐故纳新
本指道家养生之术,呼出浊气,吸入清气,以去疾病。后引伸为比喻扬弃旧的,
吸取新的。
·岁寒三友
指松、竹、梅。松、竹在寒冬季节不凋谢,梅花在冰雪中开放,故称岁寒三友。
宋代林景熙《霁山集》四《五云梅舍记》:“即其居累土为山,种梅百本,
与乔松、 篁为岁寒友,”《孤本元明杂剧》无名氏《渔樵闲话》第四折:
“那松柏翠竹,皆比岁寒君子,到深秋之后,百花皆谢,惟有松、竹、梅花,
岁寒三友。”
·吊民伐罪
亦作“伐罪吊民”。慰问苦难的百姓,讨伐犯罪的暴君。
《孟子·梁惠王下》:“归市者不止,耕者不变,诛其君而吊其民,若时雨降,
民大悦。”归市者:做买卖的人。《宋书·索虏传》:“吊民伐罪,
积后已之情。”
·同仇敌忾
《诗·秦风·无衣》:“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
与子同仇。”《左传·文公四年》:“诸侯敌王所忾,而献其功。”敌:当,
承担。忾(kài咳):恨怒。后因以指齐心合力对付或打击共同的仇敌为“同仇敌忾”。
·同功一体
功绩相等,地位相同。《史记·黥布列传》:“滕公日:‘上裂地而王之,
疏爵而贵之,南面而立万乘之主,其反何也?’令尹日:‘往年杀彭越,
前年杀韩信,言此三人者,同功一体之人也。自疑祸及身,故反耳。’”
·同病相怜
比喻遭遇相同,彼此同情。《吴越春秋·阖闾内传》:“子不闻河上歌乎?
同病相怜,同忧相救。惊翔之鸟,相随而集,濑下之水,因复俱流。
胡马依北风而立,越燕望海日而熙。”
·因陋就简
将就简陋的条件办事,汉人刘歆《移收让太常博士》:“苟因陋就寡,分文析字,
烦言碎辞,学者罢老且不能究其一艺。”宋代朱熹《朱子全书·易五》:
“为因陋就简之说。”原义是因陋苟且,而不求改进,
这与后世的用法含义有所不同。
·曲肱之乐
曲肱(gōng公):指弯着胳膊当枕头,比喻生活贫困。孔子曾自谓曲肱而枕,
乐在其中。《论语·述而》:“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
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疏食:粗粮。
·曲突徙薪
突:烟囱。曲突:把直的烟囱改成弯曲的烟囱。徙薪:把薪柴从灶边搬开。
“曲突徙薪”是为了预防火灾,后多用于比喻防患于未然的意思。
《汉书·霍光传》:“臣闻客有过主人者,见其灶直突,傍有积薪,客谓主人,
更为曲突,远徙其薪,不者且有火患。主人嘿然不应。俄而家果失火,
邻里共救之,幸而得息。于是杀牛置洒,谢其邻人,灼烂者在于上行,
余名以功次坐,而不录言曲突者。人谓主人曰:‘乡使听客之言,不费牛酒,
终亡火患。今论功而请宾,曲突徙薪亡恩泽,……’主人乃寤而请之。”不者:
不然的话。不,同“否”。息:通“熄”。录:计算。乡:同“向”,从前。
亡:无。嘿:默。
·曲高和寡
曲调高超,同唱者少。战国楚宋玉《对楚王问》,说有人在楚国郢都唱歌,
唱《下里》、《巴人》,应声同唱者数千人;唱《阳阿》、《薤露》,
应声同唱者数百人;唱《阳春》、《白雪》,应声同唱者数十人;
最后“引商刻羽,杂以流徵”,应声同唱者不过数人,
“是其曲弥高,其和弥寡”。后多用以比喻知音难得。参见“引商刻羽”。
·先声夺人
用兵时先大张自己的声威,以挫伤敌人的士气。《左传·宣公十二年》:
“军志曰:‘先人有夺人之心’,薄之也。”又《左传·昭公二十一年》:
“军志有之:‘先人有夺人之心,后人有待其衰’,盍及其劳,且未定也,
bd 伐诸?”后也用以指先以声威慑人。
·先睹为快
以尽先看到为快事。唐代韩愈《与少室李拾遗书》:“朝廷之士,引颈东望,
若景星凤皇之始见也,争先睹之为快。”
·任重道远
负担重而路程远 。 比喻责任重大,《论语·泰伯》:“曾子曰: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
不亦不远乎?’”
·华而不实
光开花,不结果。比喻外表好看,内容空虚。《左传·文公五年》:“华而不实,
怨之所聚也。”汉代王充《论衡·书解》:“物有华而不实,有实而不华者。”
·华星秋月之章
伏美的诗文。唐代杜甫《同元使君春陵行》诗:“两章对秋月,一字偕华星。”
言其诗文可与秋月华星争辉。后人因以“华星秋月之章”称赞别人的诗文。
·自见者不明
喜欢自我表现的人,缺乏自知之明。见:现。《老子》第二十四章:
“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
·自怨自艾
痛悔自己的过失,决心改过自新。《孟子·万章上》:“太甲悔过,自怨自艾。”
bd 艾(yì义):刈草,此喻割断既往,悔过自新。
·向火乞儿
烤火的乞丐,比喻趋炎附势的人。五代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下:
“张九龄见朝之文武僚属趋附杨国忠,争求富贵,惟九龄未尝及门,杨甚衔之,
九龄常与识者议曰:‘今时之朝彦皆是向火乞儿,一旦火烬灰冷,暖气何在?
当冻尸裂体,弃骨于沟壑中,祸不远矣。’”
·行云流水
飘动的云,流动的水,比喻诗文布局自然,毫无拘束。宋代苏轼《答谢民师书》:
“所示书教及诗赋杂文,观之熟矣,大略如行云流水,初无定质,
但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所当止,文理自然,姿态横生。”
·行不由径
不从小路行走,转喻行动光明正大。《论语·雍也》:“子游为武城宰。
子曰:‘汝得人焉尔乎?’曰:‘有澹台灭明者,行不由径,非公事,
未尝至于偃之室也。’”子游:姓言,名偃,字子游,孔子学生,澹台:姓;
灭明:名,字子羽。
·行百里者半九十
走一百里路的人,走了九十里只能算走了一半,比喻末路艰难,
勉励人们善始善终不可半途而废。《战国策·秦策五》:“诗云:
‘行百里者半于九十’,此言末路之难也。”
·后浪催前浪
江水奔流,前后相继,借喻人事更迭,新陈代谢。宋代《过苕溪》诗,
“只看后浪催前浪,当悟新人换旧人。”今多以喻在后者推动前者,继续前进。
·众口铄金
舆论的力量可以销毁金石。比喻众口一词,则可以混淆是非。
《国语·周语下》:“谚语曰:‘众志成城,众口铄金。’”铄(shuò说声):
熔化。三国魏国曹植《当墙欲高行》:”众口可以铄金,谗言三至,慈母不亲。”
·众曲不容直
《淮南子·说山训》:“季孙氏劫公家,孔子说之。先顺其所为,而后与之入政,
曰:‘举枉直,如何而不得,举直与枉,勿与遂往,此所谓同污而异涂者,
众曲不容直,众枉不容正。’”意谓众人都邪恶,决不允许正直的人存在。
·刎颈之交
指可共生死患难的朋友。《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卒相与欢,
为刎颈之交。”刎颈:割脖子,交:交谊。
·多行不义必自毙
多做坏事,一定自取灭亡。《左传·隐公元年》:“多行不义,必自毙,
子姑待之。”
·负重致远
比喻能够担负重任。《三国志·蜀志·庞统传》:“瑜卒,统送丧至吴,
吴人多闻其名。及当西还,并会昌门,陆绩、顾劭、全综皆往。
统曰:“陆子可谓驽马有逸足之力,顾子可谓驽牛能负重致远也。”
裴松之注引张勃《吴录》:”或问统曰:‘如所目,陆子为胜乎?’
统曰:‘驽马虽精,所致一人耳;驽牛一日行三百里,所致岂一人之重哉!’”
·危如累卵
累卵:以卵相叠。比喻极其危险。《史记·范睢蔡泽列传》:“秦王之国危于累卵,
得臣则安,然不可以书传也。”
·色厉内荏
外表威严,内心怯弱。《论语·阳货》:“子曰:‘色厉而内荏,譬诸小人,
其犹穿窬之盗也与?’”穿窬:穿壁逾墙。与,同“欤”。
·妄自菲薄
自己过分地轻看自己。三国蜀诸葛亮《出师表》:“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
以塞忠谏之路也。”
·衣食足则知荣辱
衣服食物充足,即生活没有忧虑后,才能讲究礼义廉耻。
《管子·牧民》:“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
·衣褐怀宝
穿着麻布所制的粗衣,即贱者的衣服,却怀有才德似宝玉。比喻贤能的人,
才德似宝不外露。
·问牛知马
亦作“问羊知马”。《汉书·赵广汉传》“尤善为钩距,以得事情。钩距者,
设欲知马贾,则先问狗,已问羊,又问牛,然后及马,参伍其价,以类相准,
则知马之贵贱,不失实矣。”钩距:盘问人的一种方法。贾:同价。
比喻以类相推,从旁探究,以明事物真相。
·汗牛充栋
形容藏书极多,堆满屋子,充塞栋梁间,运送时让牛马负载累得出大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