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故-第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淮南子·说山训》:“以小明大,见一叶落而知岁之将暮,”
宋代唐庚《文录》:“唐人有诗云:‘山僧不解数甲子,一叶落知天下秋,’”
亦作“一叶知秋”。
·叱咤风云
叱咤 (chì zhà):怒斥;吆喝。《后汉书·皇甫嵩传》:“叱咤可以兴雷电。”
又唐代骆宾王《代李敬业计武氏檄》:“喑呜则山岳崩颓,叱咤则风云变色。”
形容声势威力之大。
·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只能用心体会,无法用言语表达。语出清代《论文偶记》;“凡行文多寡短长,
抑扬高下,无一定之律,而有一定之妙,可以意会,而不可以言传。”
·目无全牛
《庄子·养生主》:“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始臣解牛之时,
所见无非牛者;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在解牛的技术纯熟后,
所看到的都是牛的肢体、关结,而不是整体的牛,
比喻技术纯熟到了得心应手的境界。
·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
州官:古时一州的长官。宋代陆游《老学庵笔记》卷五:“田登作郡,自讳其名,
触者必怒,……。于是举州皆谓灯为火,上元放灯,许从入州治游观。
吏人遂书榜揭于市曰:‘本州依例放火三日。’”后遂以“只许州官放火,
不许百姓点灯”比喻统治者可以为非作歹,而百姓的正当言行也要受到种种限制。
·目不见睫
眼睛看不见自己的睫毛。比喻没有自知之明,看不见自己的缺点。
·目不窥园
无暇窥园中景色,形容埋头读书,专心治学。《汉书·董仲舒传》:“下帷讲诵,
弟子传以久次相授业,或莫见其面。盖三年不窥园,其精如此。”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后汉书·冯异传》载汉光武帝刘秀《劳冯异诏》曰:“始虽垂翅回溪,
终能奋翼渑池。可谓失之东隅,收之桑榆。”东隅:东方,指日出处。
桑榆:落日余辉在桑榆间,故用以指日落处。比喻这边失败了,那边却得到胜利。
·白虹贯日
白色的长虹穿日而过,古人认为当天下有异常的举动时,
就会出现“白虹贯日”的天象变化。“日”代表君主,故“白虹贯目”
往往被比喻为加害于君主的征兆。《战国策·魏策》:“夫专诸之刺王僚也,
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
《史记·邹阳列传》:“荆轲慕燕丹之义,白虹贯日,太子畏之。”
·白璧微瑕
洁白的璧玉上有微小的斑点。常用以惋惜美中不足。南朝梁萧统
《陶渊明集序》:“白璧微瑕,惟在《闲情》一赋,
扬雄所谓‘劝百而讽一’者乎?卒无讽谏,何足摇其笔端?惜哉!无是可也。”
·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整冠
经过瓜田,不弯腰提鞋子;走过李树下面,不举手整帽子。一作“瓜田李下”。
古乐府《君子行》:“君子防未然,不处嫌疑间;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整冠。”
瓜田、李下都是要避嫌的地方,走过时要特别谨慎。
故以“瓜田李下”比喻避嫌疑,以处于嫌疑的地位为“瓜李之嫌”。
·冬扇夏炉
比喻言论或行动不合时宜,不切实用,或比喻无用之物。
汉代王充《论衡·逢遇》:“作无益之能,纳无补之说,以夏进炉,以冬奏扇,
为所不欲得之事,献所不欲闻之语,其不遇祸,幸矣,何福 ?之有乎?”。
·乐不思蜀
《三国志·蜀志·后主禅传》裴松之注引《汉晋春秋》:“司马文王与禅宴,
为之作蜀故技,旁人皆为之感怆,而禅喜笑自若。王谓贾充曰:‘人之无情,
乃可至于是乎!虽使诸葛亮在,不能辅之久全,而况姜维邪 ? ’充曰:
‘不如是,殿下何由并之。’他日,王问禅曰:‘颇思蜀否?’禅曰:
‘此间乐,不思蜀。’”后常以“乐不思蜀”称乐以忘返或乐而忘本、
无故国故土之思的人。司马文王:司马昭。禅:刘禅,刘备子,
刘备死后为蜀后主,后降于魏,被俘至洛阳。
·乐此不疲
喜爱一件事,沉溺其中而不感到疲倦。《后汉书·光武纪》:“每旦视朝,
日仄乃罢。数引公卿、郎、将讲论经理,夜分乃寐。皇太子见帝勤劳不怠,
承间谏曰:‘陛下有禹、汤之明,而失黄、老养性之福,愿颐爱精神,
优游自宁。’帝曰:‘我自乐此,不为疲也。’”日仄:日斜,日晚。
·半面之交
东汉应奉记忆力很强,有一车匠曾于门中露半面看他,数十年后,
应奉在路上见到这个车匠还认识并与他打招呼。见《后汉书·应奉传》李贤注。
后来就只取其见过一面的意思。也作“半面之旧”。
唐代白居易《与元九书》:“初应进士时,中朝无缌麻之亲,达官无半面之旧。
缌麻:旧时五种丧服中最轻的一种。“缌麻之亲”指远亲。
·宁为鸡口,勿为牛后
比喻宁可作小者的首脑,不作大者的后随。《史记·苏秦列传》:“鄙谚曰:
‘宁为鸡口,无为牛后,’今西面交臂而臣事秦,何异于牛后乎?”
“牛后”即牛的肛门。
·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
人民不怕死,为什么要用死去威吓他们呢?语出《老子》七十四章。
现多用于表示革命人民的大无畏精神。
·民惟邦本
人民是国家的根本。《书·五子之歌》:“民惟邦本,本固邦宁。”惟:为,是。
·出言不逊
讲话傲慢不客气。《三国志·魏志·张 传》:“ (郭)图惭,又曰:‘快军败,
出言不逊。’?惧,乃归太祖,”快军败:对军事上的失败的幸灾乐祸。
·出手得卢
一动手就获得胜利。《南齐书·张瑰传》载:张瑰接受萧道成的密计,
一举即杀掉刘遐。“献捷,太祖以告领军张冲,冲曰:‘瑰以百口一掷,
出手得卢矣。’”萧道成:即齐高帝 (479482 在位 )。
·出类拔萃
品德、才能都超出一般人。《孟子·公孙丑》:“有若曰:‘岂惟民哉?
麒之于走兽,凤凰之于飞鸟,太山之于丘垤,河海之于行潦,类也。
圣人之于民,亦类也。出于其类,拔乎其萃,自生民以来,
未有盛于孔子也。’”本是借以赞扬孔丘的话,后多用以形容德才出众,
超越寻常。《三国志·魏书·蒋琬传》:“时新丧元帅,远近危悚。琬出类拔萃,
处群僚之右。”亦作“出群拔萃”。唐代韩愈《与崔群书》:
“诚知足下出群拔萃,无谓仆何从而得之也。”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连皮都没有了,毛长有何处呢?比喻事物失去了倚存的基础,就无法存在。
《左传·僖公十四年》:“秦饥,使乞籴于晋,晋人弗与。庆郑曰:‘背施无亲,
幸灾不仁,贪爱不祥,怒邻不义:四德皆失,何以守国?’虢射曰:‘皮之不存,
毛将安傅?’安:同“焉”,哪儿。傅:同“附”。
·皮里阳秋
亦作“皮里春秋”。口里不讲好坏,不作评论,心里却有所褒贬。
《晋书·褚裒传》:褚裒 (p ó u) ,字季野。年青时不公开评论人的好坏,
“桓彝见而目之曰:‘季野有皮里阳秋。’言其外无臧否(pǐ),
而内有所褒贬也。”本作“皮里春秋”,因晋简文帝后名春,晋人避讳,
故以“阳”代“春”。又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赏誉》:“桓茂伦云:
‘褚季野皮里阳秋’。”
·发短心长
《左传·昭公三年》:“齐侯田于莒,卢蒲 piè见,泣且请曰:‘余发如此种种,
余奚能为?’公曰:‘诺,吾告二子。’归而造之,子尾欲复之,子雅不可,
曰:‘彼其发短而心甚长。其或寝处我矣。’”种种:形容头发短少。
后遂以“发短心长”指年龄虽在而谋虑深长。
·动心忍性
震动心意,坚韧性格,使能力增强。《孟子·告子下》: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
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曾:这里同“增”。
·迂直之计
《孙子·军争》:“军争之难者,以迂为直,以患为利,故迂其途而诱之以利,
后人发,先人至,此知迂直之计者也,”大意是距离敌方远,
本是战争中的不利因素,但可以此麻痹敌人,使敌人没有准备,
然后从间道出奇兵,给敌人以突然袭击。迂,迂曲,绕远路。迂直之计,
变迂曲为近直,转患为利的计策。
·厌难折冲
指能克服困难,制敌取胜。汉代刘向《说苑·尊贤》:“故虞有宫之奇,
晋献公为之终夜不寐;楚有子玉得臣,文公为之侧席而坐,远乎!
贤者之厌难折冲也。”
·有志者事竟成
有志向的人终能实现抱负。竟:终于。《后汉书》:“将军前在南阳建此大策,
常以为落落难合,有志者事竟成也!”落落:疏阔。
·有条不紊
有条有理,丝毫不乱。《书·盘庚上》:“若网在纲,有条而不紊。”
孔安国传:“紊,乱也。”“下之须上,当如网在纲,各有条理而不乱也。”
·有备无患
事先有准备,可免忧患。《书·说命中》:“惟事事乃其有备,有备无患。”
《左传·襄公十一年》:“《书》曰:‘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
敢以此规。’”规:规劝。
·有脚书厨
对读书多、记闻博的人的称呼。宋代龚明之《中吴纪闻》卷三谓程信民
“自幼读书于南峰山先都官墓庐,攻苦食淡,手未尝释卷,记问精确,
经传子史无不通贯,乡人号为‘有脚书厨’。”
·成人不自在,自在不成人
谚语。意思是人要有所出息作为,必须刻苦努力,不能放任自流。
宋代罗大经《鹤林玉露》卷九引朱熹小简:“谚云‘成人不自在,
自在不成人。’此言虽浅,然实切至之论,千万勉之!”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汉代萧何初荐韩信为大将,后又助吕后设计杀信,故宋时有“成也萧何,
败也萧何”之语。宋代洪迈《容斋随笔》续笔八《萧何给韩信》:
“信之为大将军,实萧将军所荐。今其死也,又出其谋,故俚语有‘成也萧何,
败也萧何’之语。”后比喻出尔反尔,反复无常。《元曲选》无名氏《赚蒯通》:
“这非是我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故凭的反覆勾当。”
·成竹在胸
犹胸有成竹,比喻遇事有主见。宋代苏轼曾说:“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
执笔熟视,乃见其所欲画者,急起从之,振笔直遂,以追其所见,如兔起鹘落,
少纵则逝矣。”遂:跟,追 。鹘 (h ú胡 ) :一种凶猛的鸟。兔起鹘落:
形容动作非常迅速。
·百尺竿头
百尺竿的顶端。佛教比喻道行造诣达到极高的境界。宋代僧道元《景德传灯录》
招贤大师偈:“百尺竿头须进步,十方世界是全身。”后以“百尺竿头”
勉励人不应满足于已有的成绩,须不断努力,更求上进。
·百废俱兴
许多原已废置的事情都重新兴办起来。宋代范仲淹《岳阳楼记》:“越明年,
政通人和,百废具兴。“具”通“俱”。
·死有余辜
谓罪大恶极,一死尚不足以抵罪。《汉书·路温舒传》:“盖奏当之成,
虽咎繇听之,犹以为死有余辜。”咎(一读jiù救,一读gāo高,
此处读gāo高)繇(yáo摇):即皋陶,舜昌掌管刑法的大臣。
·执牛耳
《左传·哀公十七年 1 》:“诸侯盟,谁执牛耳?”杜预注:“执牛耳,
尸盟者。”古代诸侯间歃血为盟,割牛耳取血,盛牛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