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穆湖上闲思录-第1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举的蜘蛛蜾臝,则是默在心,因此我们人类便称他没有思。但他究与人之有思同其功用了。因此我试称之曰真真的默思。何以又称之曰深思呢?因人类运用思想,多要凭借语言文字。凭借语言文字的思想,只是把思想平铺开。即如上举蜘蛛蜾臝两例,它们那番默思的经过,若用我们人类语言文字如上述般记录表达,便是平铺开了。在蜘蛛蜾臝之本身,则并没有像我们人类所运用的语言文字,可以把它们的思想平铺放开来。因此他们之所默思,只紧紧地凝集在一点上,或说紧卷成一团,而使我们要惊奇它们的神秘了。因此我试因其深不可测,而称之曰深思。但心理学上则只叫它做本能,又称为直觉。
柏格森爱用直觉和理智作对比。若仍用我上面的话来说,仍可说理智是平铺放开了的,而直觉则是凝聚卷紧着的。换言之,理智是分析的,直觉则是浑成的。再用一个譬喻,理智譬如布演算草而得出结数,直觉的结数则不由布演,不用算草,一下子用心算获得。今试问,人类心态何以能由浑成展演而为分析,主要应归功于人类之能使用语言。一切理智分析,都得建基在时间与空间之分析上。详细说来,如蜘蛛结网,最先由屋檐之这一边到屋檐之那一边,你说这一边那一边,即有一种空间观念加入了。你说先由这一边再到那一边,即又有一种时间观念加入了。如你没有空间与时间观念之分析,你将无法说话,亦将无法思想。但亦可说,你若没有语言使用,你就无法生起时间和空间的明晰观念。如在蜘蛛的直觉里,应该没有所谓这一边与那一边的分别,也没有先由这一边而后再到那一边的分别的。如是则在蜘蛛的直觉里,应该没有空间,没有时间,一切不分析,而浑成一片。再用人类语言说之,那只是灵光一闪,灵机一动而已。再细言之,在蜘蛛的直觉里,亦并没有我织成了这一个网,可以用来捕捉蜻蜓或蚊蝇之类,来为我充饥的想法。因此在蜘蛛这一织网工作中,亦没有人类所谓之仁慈或残忍,自私或大公的许多道德观念或功利观念之加入。你若把这些观念来评判蜘蛛,可知于实际无当。
人类语言则是经历了很长时期而逐渐创造的。因此人类理智中之时空观念,也必经历很长时期之演进而逐渐地鲜明。但到今天,我们则认那些观念谓是一种先天范畴了。如实言之,我们尽不妨认为人类心灵其先也只是直觉用事而已,必待语言发明逐渐使用,然后逐渐从直觉转化出理智来。
在这里我们若深进一层讲,便有人类哲学上两个极神秘极深奥的问题发生。第一是万物一体的问题,第二是先知或预知的问题。蜘蛛因为并没有我在织网捕捉飞虫的想法,所以若用人类理智的思想惯例来看,蜘蛛的直觉里可以说它是抱着万物一体观的。又可说,蜘蛛的直觉里,好像有一个预知必有飞虫误投我网将粘着以供我食的观念,因此又可说直觉里是有预知的部分的。换言之,蜘蛛的直觉,可以从自己体内直觉到自己之体外去,又可从这时现在直觉到未来将然处去。那岂不甚堪惊奇吗!其实这亦是寻常事。试问蜘蛛乃及一切动物之直觉本能,如他们不能由内直觉到外,从现在直觉到将来,他们又如何能在此天地间获得生存呢?
其实这些神秘惊奇的事情,也并非昆虫动物之类有之,在人类间亦有之。尤其在人类之幼小时期,当他没有学得一切语言文字来运用思想发挥理智之时,此等心能,却特别显著。即如婴儿吸奶,在他亦只是一种直觉或本能,其实也好说婴儿正在默思与深思,他似乎预知他此刻不吸奶将会饿,饿了便会死,所以必该得吸奶。他似乎又预知只要一啼哭,有人便会把奶递给他。他又像预知如何用嘴放在奶上,如何用力吮吸,便可使奶汁流入他腹内,便可解救他饥饿。这一套,自然不能说是他的知识,因知识只是知道当前的,已经验与正在经验的。而他这一套,自啼哭以至吮吸,乃是直透事变之未来,直是一种先知。其实在他的心知上,连母亲和奶和他自己都不知道,亦都未曾加之以分辨,只是浑然一片。因此在他心知上也是万物一体的。你若把婴儿啼哭要奶当做是人类自私心之最先发动,那又大错了。试问在婴儿又何尝有此感想呢?
人类理智的长成,最先只是追随在此一套直觉之后,而把人类自己发明的言语来加以分析,说这是母亲,这是奶,这是你饿了,现在是饱了。这是你,你饿了,只要吸吮母亲的奶,便能不饿,便能饱。其实这些话,并没有对婴儿之直觉上有了些增添,只是把他的直觉平铺放开了,翻译成一长篇说话。把凝聚成一点卷紧成一团的抽成一线,或放成一平面,渐渐便成了人类之理智。这正如庄子之所谓凿混沌。然而浑沌凿了,理智显了,万物一体之浑然之感,与夫对宇宙自然之一种先觉先知之能,却亦日渐丧失了。
至于婴儿如何地在他嘴唇和舌上用力,如何把母亲的奶吸入己肚,又如何在腹中消化,此等动作,在婴儿虽是不学便能,在大人却直到现在还不能把语言来详细地分析,详细地叙述,因此依然还是一神秘。这便是中国思想传统之下所讲的天人之别了。
我们现在再把此一类事引申,转移到大人身上来。其实在大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此一种情形,亦时有发现。如当你有一番极真挚的感情,由你心坎深处突然流露,在你已深切感到,而不及用语言文字来分析,来解释的,岂不很多吗?又如你日常行动,不在你理智指挥之下,而继续不辍,默默地,深深地,向往追求,连你自己也不知其所以的,岂不也是寻常有之吗?又如当你灵机一动,灵光一闪,忽然像覕见了什么似的,你若用语言文字五细细籀绎,可以放开来成一番大理论,写一篇长文章,岂不是直觉在先,逐渐把语言文字如抽丝,如掘井般,才逐渐引申透冒出来吗?总之,理智是较浅较显的,直觉是较深较隐的。理智是人文的,后天的,而直觉则是自然的,先天的。我在这里丝毫没有看轻理智的意思,但理智根源还是直觉,则是不烦举证,随处可见呀!总之,是人类脱离不了动物与昆虫之共通性,人类亦脱离不了自然界,仅能在这上增添了一些理智,这实在是不值得大惊小怪的。
而且人类理智,纵然是日进无疆,愈跑愈远了,但万物一体的境界,与夫先知先觉的功能,这又为人类如何地喜爱羡慕呀!其实这两件事,也极平常。只要复归自然,像婴儿恋母亲,老年恋家乡般。东方人爱默识,爱深思,较不看重语言文字之分析。在西方崇尚理智的哲学传统看来,像神秘,又像是笼统,不科学。但在东方人说来,这是自然,是天人合一,是至诚。这是东西文化一异点,而双方语言文字之不同,仍是此一异点之大根源所在。惜乎我在这里,不能细细分说了。
思想者自由CTJ121?2005…2008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 龙音文库·学术随笔钱穆《湖上闲思录》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
无限与具足
在美学上,有无限与具足之两型。在人生理想上也该有此两型。西方人想像人生,常若一无限。中国人想像人生,则常见为具足。时间为生命之主要因素,请即就双方对时间观念之相异处作证。
西方人想像时间,殆如一直线,过去无限,将来无限,人生乃自无限过去,跨越现在,以进入无限之将来。此项观念,自近代科学发达,更益明显。试回溯过去,自人类历史上穷生物进化,再逆溯到地层沿革,如是而至天体之繁变,科学愈进步,所知愈延长,过去更见为悠远。若论未来,正可依照着过去,作相反而对等的推测。由人类历史演进,悬想到人种灭绝,再进而悬想到地球冷却,生物全息,再想像及于太阳热力消尽,日局整个毁坏。然而天体之浩茫,则依然存在。故过去悠远不可知,未来悠远不可知。人类对过去与未来之知识,因自然科学之发达,而其见为不可知之程度乃更甚。宇宙无限,无始无终,无首无尾,来无原,去无极,天长地久,要于不可测。人生虽短促,却自成一小宇宙,一样浩茫,前不见其所自来,后不知其所将往,长途踯躅,宗教乎,科学乎,都不能给与一种明白的指点。
印度佛教看人生,大体与近代西方人相近,三世无限,斯六道轮回亦无限。业感缘起无限,而阿赖耶藏识包藏万有种子辗转相熏亦无限。即如大乘起信论言一心二门,真如生灭,如水波相依,永无了局,则仍是一无限。佛教思想与今欧方所异者,欧洲人见人生无限,而勇于追逐,乐于长往,不厌不倦,义不反顾。佛教教义则悯此长途之悠悠不尽,而愿为济渡,愿为解脱,愿为入于无余涅槃而灭度之。此为印欧双方所异。然诸佛菩萨皆尽未来际作诸功德,则仍属一种无限向前。
在此有一问题,若以西方哲学术语说之,此当属于知识论的问题。既曰过去无限,未来无限,无限不可知。既不可知,又安知其果为无限抑有限乎?且过去不可知,未来不可知,又安知此两不可知之是二非一,不相遇合而成一环形,在吾人所不可知之极远处而两端终相连接乎?似乎中国人对于时间观念之想像则正如此。明白言之,中国人之时间观乃环形的,乃球体的,而非线状的。宇宙为一球体,人生亦成一球体,死后则回复到生前,如环无端,圆成一体。人生而有知,人的知识,正如一道光芒,投射到此球体上而划成一切线。如一球浮水面,半沉半现,宇宙人生之可知部分,便是此球体之上浮水面者。宇宙人生之不可知部分,则是此球体之沉隐水下者。此水平面正是一条人类知识的切线。球体滚动,可知部分与不可知部分亦随之转移。其实则只是一球体,此在老庄称之曰有无。大易字之曰阴阳。有者有所知,有所知则有可名。无者无所知,无所知则无可名。有所知,有可名,则昭昭朗朗,如人在阳光下见物。无所知,无可名,则冥冥昧昧,如人在阴暗中,于物无所睹,不可辨。故所谓阴阳有无,只是吾人之有知有不知。人生日新不已,人之知识亦日新不已。此球体映照在人之知识中,角度不同,面状不同,遂若永永变动,不居故常,若此球体日新富有。其实此球体乃至动而至静,亦至有而至无。苟使人知熄灭,则不见此球体之动,亦不见此球体之有,而球体之为球体自若。此球体即大自然。自然因有人生而形成了此球体之阳面,其浮现在人类知识切线之上者,属有属阳,我们不妨简率地径称之为人文。此球体之沉隐在人类知识切线之下者,属无属阴,我们不妨简率地径称之为自然。其实人文自然还是一体,故曰:“一阴一阳之谓道。”又曰:“通乎昼夜之道而知。”又曰:“善吾生即所以善吾死。”又曰:“死生有无为一体。”人生俨如一环,循环相通,无端可觅。人生如是,宇宙亦然。人生并不在无限地向前。太极生阴阳,阴阳即太极,一阴一阳便是循环往复,此环圆成自足,即是一太极。如是则人生现前具足,当下即是,一多相涉,重重无碍,故曰:“万物一太极,物物一太极。”故中国人之人生观,乃为一种现前具足之人生观。老庄所与儒家不同,乃在老庄重无重阴,儒家则重有重阳。道家就自然立场,看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