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镜录略讲-第2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为什么我们大家学佛的心理会弄那么多花样呢?都不放心呢?这就看出人性的弱点,又占便宜,又贪多,又患得患失。
“哎呀!我念佛,阿弥陀佛念了,今天没有念观音菩萨,恐怕他见怪哪吧。 ”等到明天, “哎呀!糟糕!准提菩萨忘记了。哎!不好!准提菩萨怪罪下来怎么办呢? ”好像自己功德又少了。都在那里找算盘。
一即一切, “任法施为,悉皆具足 ”。只要一门深入, “恒沙德用,即因即果。 ”很重要,因为它文字太好了,反而被我们迷糊过去了。恒沙同尘沙两个字一样。我们中国大河以黄河为标准,印度以恒河为标准。黄河、恒河里头有多少颗沙?谁知道?我知道!多少颗?一颗。但是一加一加起来,永远也数不清。无数、无量、无边。恒沙形容数目之多。
“恒沙德用,即因即果 ”。因即在果中,果也在因中。 “以此普门法界,理智诸障自无。 ”这法门,就是《华严经》所谓 “普门法界 ”。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是《法华经》中的一品。《普门品》讲观世音菩萨有三十二个应身。有感则应,其数有三十二。其实,观世音菩萨岂止三十二应身?三万二、三亿二也做得到,不过他只拿三十二应身来方便说。这个数目哪里来的?这又同中国的《易经》有关系。
其实菩萨有恒河沙数个应身,什么道理? “即因即果 ”,这就是普遍存在的普门法界。真理在什么地方?真理就在你身边,无时不在。
密法密不透风
“理智诸障自无 ”,理上的障碍没有了,怀疑处没有了,智慧上你看明白了,一切障碍没有了。 “无别对治 ”,你不要想办法来修,那是对治。
真要对治,问题还真多哪!例如:
“为什么我打坐就是静不下来? ”
“你杂念太多了。就用听呼吸法,听呼吸也是一个药方。 ”
“哎呀!听呼吸我不灵光。 ”
“念佛吧! ”
“念佛,杂念还是多! ”
“念咒子吧! ”
“念咒子还是一样! ”
有什么办法?我传你一个密法,密宗的法,那难修了!那坛场讲究得很,桌子要怎么布置起来,上面要铺什么颜色的布,每天要怎么供养,什么花、什么水、什么灯 ……然后穿什么衣服,还要什么样的铃杵,还要献曼达。要设置得美,装得精致,东西还要摆得多。摆好了以后,一天已经忙完了。
早上开始修习,在菩萨前面供奉好了,大概要两个多钟头。然后上座,双盘腿打坐修法下来,三个钟头没了,一天只能修一座。
修法时,眼睛看着经架上那个法本念经,嘴里念咒子 “唵啊吽 ”,一手摇个铃杵,另一手摇个鼓,两个要配合好,然后嘴里念,头脑里要观想菩萨,观想完后,两个手东西放下,赶快结手印,手印结完,什么东西都忘记了!保证你没妄想。所以密宗的办法太好了,你爱忙的够你忙。然后要发脾气,它有忿怒法;要欢喜的也有,面容还要笑。样样都现场表演,热闹得很。当年我很诚心学过密宗,也是这个情形。怎么样赶都来不及,一天忙得很,忙出一身大汗来,最后忙得连洗澡也没有时间。一天想修三堂,一堂法修下来,两、三个钟头。又要吃饭,又要做事,又要每天换供养。那供养要具备三白:白米饭、白糖、白芝麻,还要把它粘拢来,做成馒头,亲手捏好了供起来。供了佛的不能过夜哦!不恭敬!明天又得重新做。哎呀!这个法这一忙下来,真的,立刻可以见到空性。忙空了!累坏了!没得你想的时间了。
所以大家打坐,为什么有时候感觉到 “哎呀,老师,打坐好像不行! ”都是你太清闲了。所以我教你修密法嘛,等你这个咒子练会了,我又来教你下一个咒子了。有位同学的报告就这样写道 “老师今天教了新咒子,我一边开车,一边背那咒子,一点妄想都没有。 ”
哪还有妄想,当然没有妄想!一边要注意开车,一边要注意那咒子是什么。等他熟了以后,他一边在开车,咒子也在背,妄想却也在打。人的心理就是这样。所以注意,为什么不成功?不是方法的问题,理不透,心不定!不能做到止入。
简单回转到中国儒家孔、孟的 “没得用情 ”,所以我经常在日记上批给你们 “没得用 ”。要切断!上座不想就不想,爱想就想。大丈夫说妄想不出来,就不出来!大丈夫就有这个本事。
“无别对治 ”这四个字有那么多含义,这就是华严境界。 “无别对治 ”,为什么要修个法来对治自己的心?此心,本来平静,本来空,本来现成,说它有也可以,说它空也可以,很现成嘛!很自然,你偏要修那么多对治。
别修别断,不见变化,变与不变,无异性相故。
“别修别断 ”,这四个字有两种意义。刚才我讲密宗的修法,大家不要当笑话听,太不恭敬了。真照密宗这方法去修,效果还真快!这是特别的修法,别修就别断。断了其他的烦恼,成就其他的功德。
又如修禅,参话头有参话头的效果,修空有修空的成果,别修就别断。一个学佛的人,八万四千法门,无量法门都要学过,每个方法对治成果不同。等于我们练功夫一样,练手功,这手练惯了以后,手上肌肉就发达,练腿功,腿的肌肉就发达,这叫做 “别练别胖 ”,同 “别修别断 ”一样,这是一个道理。
第二个道理,可以由这个世界上晓得, “别修别断 ”,念念生灭中。修了功夫,摆在哪里?一点也不存在;不存在吗?还有作用。所以是 “别修别断,不见变化 ”。因此,明了这个道理,看一切世间就无所谓变化,看我们这个宇宙天地就没有所谓变化。
我昨天想,看了几千年的历史,好像没有变化过。现代人穿的衣服不同,一切的作为都是同过去一样。所以一念万念,万念一念,都没有变化的。
我经常喜欢提到,一位禅宗和尚的两首诗。这位和尚很怪,名字永远查不到的。晚唐时,他在湖北、广西一带很有名气。每天疯疯颠颠的,酒也喝,肉也吃,可是很多人信他信得不得了。他讲的话非常灵光,有神通。当时的太守是庞居士的朋友,一听,认为这和尚妖言惑众,去抓他来问。太守问和尚哪里人,和尚始终笑而不答。最后,和尚说: “你拿纸、笔来,我写给你看。 ”就写了两首诗:
家在闽山东复东,其中日日有花红。
而今不在花红处,花在旧时红处红。
这位太守虽然掌握兵权,到底还是很风雅,一看笑了,就客气地再问和尚: “你不要跟我开玩笑。你究竟哪里人? ”和尚就又写了一首诗给他:
家在闽山西又西,其中日日有莺啼。
而今不在莺啼处,莺在旧时啼处啼。
始终都不清楚这位和尚是什么人。据说是位大士,菩萨化身。
因为 “不见变化 ”,所以 “其中日日有莺啼。而今不在莺啼处,莺在旧时啼处啼。 ”一年有四季,春、夏、秋、冬的代谢,但是年年有春三月,没有变化,本无变化。生命也是一样。大家所以畏惧生死,不能了生死,是没有见到自己那个法身自性的本无变化。
因此, “无别对治,别修别断,不见变化,变与不变,无异性相故。 ”变化是现象,不变的是功能、自性。一年春夏秋冬,四季是现象,而这虚空是永恒不变的。一年四季在动,整个却是不动。所以 “变与不变,无异性相 ”。相,现象是变;性,本性是不变。
万法无咎 因果同时
普观一切,无非法门,无非解脱。但为自心强生系著。为多事故,沈潜苦流故。劳圣说种种差别,于所说处,复生系著。以此义故,圣说不同。或渐或圆,应诸根器。如此经教顿示圆乘,人所应堪受。设不堪受者,当须乐修,究竟流归毕居此海。是故余教先因后果,不同此教因果同时。
“普观一切,无非法门,无非解脱。 ”故以华严境界看,处处都是法门。你不要被困住了,每一种方法无非都是通向解脱的途径。
“但为自心强生系著。 ”都是因为你自己把自己绑住了。
“为多事故,沈潜苦流故。 ”就是因为我们自找麻烦,所以沉沦在六道轮回的生死苦海里。
“劳圣说种种差别。 ”因此才有釋迦牟尼佛等圣人出世,说了各种的方法。
下面一段,是佛骂我们了,当心啦!
“于所说处,复生系著。 ”可怜我们这一般人,因为佛在没有办法中想办法,说了那么多办法记录下来称为佛经。结果我们拿鸡毛当令箭。佛说的法是教我们求解脱,结果我们把佛法死记在脑子里,还要翻字典,什么叫十二因缘?什么是法身?一天到晚在求空呀!有呀! “于所说处,复生系著 ”,佛法把你魔住了。
所以从前我的老师说,什么魔都不可怕,有一个魔碰到,你就没办法!什么魔?佛魔!给佛魔魔住了。一般人学佛都给佛魔魔住了。佛所说法,是叫你解脱的,结果呢?一般人反将解脱的方法,拿来把自己给绑起来。
“以此义故,圣说不同。 ”因此,佛的说法只好有各种不同,有人喜欢有、喜欢密,就拿些东西给你抓。
刚才讲学密宗,抓得才多。头上要戴什么样的帽子,而且每一个法一串念珠,念珠拿的方式又各有不同。真正学密的人出门,后面行李有好几个大皮箱,法器就是要带那么多,不像学禅宗的人,一双草鞋、一个布包,背起来就走了。禅宗要丢掉,密宗要抓着不放,两个方法不一样,所以 “圣说不同 ”。
“或渐或圆,应诸根器。 ”总而言之,佛经上说的话,或者渐修、或者圆顿,都是看各人根器。
“如此经教顿示圆乘,人所应堪受。 ”所以《华严经》的经教,是顿教、也是圆教。属于圆乘根器的人,就可以接受了。
“设不堪受者,当须乐修,究竟流归毕居此海。 ”假使有人不懂这个道理,乃至不敢接受,自信不过,但慢慢去修行,最后总归到这条路上来。
“是故余教先因后果,不同此教因果同时。 ”总结起来,说明一个道理:圆教是因果同时,即因即果。所以《华严经》告诉我们 “初发心,即成正等正觉 ”。你一发心的时候,就已经大彻大悟了,成佛了。为什么呢? “因赅果海,果彻因源 ”。就是因果同时,即因即果, “初发心,即成正等正觉 ”。
发心不是有人来化缘,发个心,捐个钱;而是发菩提心。初学佛法,一念清净,纯是求道之大悲之心,那个时候,当下即是,即空即有。这一念,就成正等正觉,立刻成佛。
而其他的修法呢?是先修因后证果,只有《华严经》是圆教,因果同时。
为法性智海中,因果不可得故;为不可得中,因果同时,无有障碍也。
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