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文学历史电子书 > 刷盘子还是读书 >

第34章

刷盘子还是读书-第34章

小说: 刷盘子还是读书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农民,租贡负担并没有减少,明治政府早期岁入依然要靠土地税,占总岁入的约85%。农民的生活困苦,各种暴动维新后依然不断。不过,允许农民自由择业,自由经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矛盾。武士阶层虽然被取消,但武士的文化知识、管理经验和组织纪律性,为推行义务教育提供了基础,为早期产业工人队伍提供人力资源。幕藩时代,各藩为了经济自立,推进国(藩)产化,一直由政府派武士创办和经营产业,积累了经营和管理现代企业的经验。封建时代亦官亦商的〃政商〃,与幕藩财政共生,明治后继承了这一传统,各项事业在民营和国营之间来回转换,并没有什么阻力。

中国则不同,因为早已经是自由资本主义社会,找不到改革的对象。没有封建贵族可供革命,没有剩余的财源可剥夺,这是中国走向近代化时落后于日本的根本原因。此外,由于割地赔款导致政府的财政非常困难。也不能通过〃解放农民〃使农民承担更多的租贡,因为中国农民早已自由择业,自由经营,理论上也可以通过勤奋劳动或刻苦读书而进入上层社会,简单的说自由民权没有意义。另外中国传统上政经分离,中央小政府,很少干涉经济,对如何经营管理企业缺乏经验。各商人、地主在人格上是平等的,政府很难采取象日本那样的针对性的扶持和资助特权商人。也没有足够的有组织纪律性的武士可以作为现代工业的产业工人、技术人员、管理者的后备军,缺乏人才现代工业的储备。武士长期要用真刀真枪说话,没有什么明确的意识形态禁区,对新技术新思想来者不拒。中国的文士却已在成熟的管理思想上固化,很难接受新科学思想,不愿意深入实际去查找和解决问题。上面的这些因素,使中国的近代化步履维艰。



  ABC Amber CHM Converter v6。18
  Trial version

牋“北极星书库”|||“数学文集基地”
后页
前页
目录





'Amber demo'

后页
前页
目录
第六节 甲午战争

  ABC Amber CHM Converter v6。18
  Trial version

第六节 甲午战争


日本资本主义的发展,很快就遇到原料和市场问题。1892年,日本对清朝输出1965万元,占日本总输出额的21。5%,比1884年增长了3倍。但是,对中国贸易由清朝的贸易商人支配。从中国的棉花输入,从1887年82万元增长到600万元,急剧增长了7。5倍。为了节约棉花的输入费,1887年,第一银行的涉泽荣一,计划在上海设立加工厂,但被清朝官员拒绝。后来三井物产只能与英美系商会合资在上海设厂,没有支配权。与英美随意立约设厂相比,日本深刻认识到没有军事胜利做后盾的资本是无本之木。从1887年开始的5年间日本的纺织业,生产规模增长5倍,生产量提高9倍,成本大幅下降,比印度棉丝有价格的竞争力。但是,由于西方与中国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如固定关税等,日本棉丝在上海市场上反而处于不利的地位。

日本纺织业的发展并没有提高纺织工人的生活水平,他们的工作时间往往长达12…16小时,大多采用寄宿制,通常第一年没有工资,有些工厂甚至头5年没有工资,低廉的工资仅够购买粗粮维持生活。为了维持低工资,保持竞争力,需要低价粮食供应,从国外获得低价米是日本政府的重要课题。为了获得廉价的米,同时通过殖民的方式释放被大工业淘汰的过剩人口,还需要占领弱国殖民地。最近的弱国显然就是朝鲜,但朝鲜是清的属国,侵略朝鲜必需击败中国。日本虽然已经开始了工业化,但与清国这个近在咫尺的庞然大物开战依然需要冒极大的风险。不过,虽然当时的运输、通信等手段不发达,西方列强暂时不能够对远东进行有效的干涉,但英国、俄国、美国都在拼命向远东发展。如果等准备好了再开战,西方列强也在远东有了一定实力,日本必然无法独占征服中国朝鲜的利益,这促使日本确定了铤而走险,冒死与中国开战、争取生存空间的基本国策。

1876年,日本强迫朝鲜签定不平等条约缔结,占有在朝鲜的一系列特权,能够在朝鲜销售工业品和获得原料,使得朝鲜的经济结构受到破坏性影响。1882年,朝鲜的民众和士兵发起反日暴动,杀死日本军事教官、商人,袭击日本公使馆,史称壬午军乱。日本政府作出了强硬反应,立刻派军队干涉。为了应对日本对朝鲜的军事行动,大清国急派三艘军舰和3000陆军入朝。在清国的介入下,日朝缔结了济物浦条约,日本以保护公使馆为名,赢得在朝鲜驻军的权利,在军事上迈出了走向大陆的第一步。而一贯作为政府反对派核心的自由党,比政府更加激进。自由党反对西方列强对日本的不平等条约,要求关税自主和废止领事裁判权,却支持对朝鲜的不平等条约。日本自由民权运动的代表人物福泽谕吉(现在日本1万元纸币上的人物)赞扬日本外交官的机敏不低于世界文明诸国。这次事件也使中国稍有警觉,强化了清朝朝鲜的宗属关系,派出比日本更多的军队常驻朝鲜,并为朝鲜军队提供武器。

壬午军乱使日本认识到要支配朝鲜,必须击败清朝。军乱直后的8月15日,陆军长老山县有朋提出意见书,以清朝作为军事计划的假想敌,把作战目标从陆军保卫本土安全改变为赢得大陆上的运动战。(注:山县有朋是甲午战争准备和战斗期间的关键人物,曾经1889和1898年两次组阁,此人喜欢拉帮结派,构筑了〃山县阀〃,长期霸占日本政坛。此人还贪污成性,曾经贪污和挪用公款达日本岁入的1/10,是日本政坛权钱勾结的鼻祖,伊藤博文死后,作为长老的第一人握有选择首相的决定权。)右大臣岩仓具视痛感日本海军舰艇不足,要求海军当局将3艘/年的造舰计划翻一番,所需要费用由增税解决。岩仓认为非常的增税虽然使人民抱怨,但一时的抱怨不足虑,占领大陆才是长远之计。在军备完成前相对弱小的日本采取了对清朝妥协的外交政策,主政的伊藤博文采取维持现状的策略,反对派自由党则批判政府软弱,比政府更加露骨的主张侵略主义。

此时的清朝刚刚在新疆平叛、中法战争中表现了传统农业大国的实力,依然号称亚洲第一大国,1885年,清国北洋舰队增加了定远、镇远两艘战舰,济远巡洋舰。到1890年,清朝有战列舰2艘,装甲巡洋舰6艘,巡洋舰2艘。陆军号称百万,但近代陆军只有李鸿章的北洋陆军3万。俨然对日本有压倒性优势。

日本财政相对清朝要紧张的多,海军无法自造大型军舰,购买又无力支付船款,重炮火力与中国相差甚远,被迫针对中国主力战舰采取临时措施。为了拥有能击沉北洋舰队主力定远、镇远等目标的重型火炮,日本发行海军公债1700万元,建造了排水量4200吨的松岛级军舰三艘(松岛、桥立、严岛,以日本三处著名的景点命名,又称三景舰,其中桥立为自建),各搭载一门32cm的巨炮。但由于三景舰是小舰体载巨炮,大炮的回旋必须靠转动船体,瞄准困难,实际海战的效果未知。于是日本又建造小型快速的巡洋舰,搭载15m和12cm的中口径速射炮,发射速度是原来火炮的8倍,企图利用快速和火力快的优势压倒中国炮重甲厚的优势。期待已久的巡洋舰吉野号1893年在英国竣工,自建的3000余吨的秋津洲号1894年3月完成。

随着日本战争准备进行,日本海军已经凌驾于北洋舰队之上,1893年,海军军令部制定了作战条例,然后又建立了战时大本营体制,在制度上做好了战争准备。此时的日本军队可以说是一个怪胎,因为所有制度和军械都是为了攻击中国而定,不具有通用性,针对中国军队能发挥的威力远胜对他国的战斗力。为了侵略中国,日本不惜冒险一战。作为后着,军部还秘密制定了10年后对俄罗斯的战争计划,决定一旦朝鲜内乱就发动对清战争,还派出间谍刺探中国的情报,绘制中国地图。

1894年,朝鲜爆发农民战争,清朝日本先后介入,日本有备而来,清朝仓促应战,甲午战争爆发。7月25日,日本舰队吉野、秋津洲、速浪号在丰岛冲海域与北洋舰队的巡洋舰济远、炮舰广乙遭遇。日本舰队的总吨位1万1千吨,15cm速射炮8门,12cm速射炮14门,格鲁伯26cm炮2门,格鲁伯15cm炮6门,速度18节以上。北洋舰队合计3300吨,格鲁伯21 cm炮2门,格鲁伯15 cm炮1门,格鲁伯12cm炮3门,速度15…17节。日本舰队占压倒优势,海战结果是济远受伤逃走,广乙弹药库爆炸成为废舰。海战中,由木造炮舰操江号护卫的满载清军的英国高升号运输船接近,浪速号舰长东乡平八郎发出最后通牒,要求投降,清军将兵拒绝,高升号被击沉。浪速号只救援欧洲人高级船员,射杀中国水兵。到第二天,除被法国军舰救助的200人外,1000名兵将死亡。

1894年9月16日,中国军队因军官团腐败厌战,在占上风的情况下抛弃良好的防御阵地北逃。平壤陷落,17日世界史上首次现代海战黄海海战爆发。日本舰队有旗舰松岛以下12艘,北洋舰队有旗舰定远以下14艘参战,总排水量是4万吨对3万5千吨,平均速度16节对14节,总功率7万3千马力对4万6千马力,日本优势。重炮日本11门,清国21门,但速射炮日本67门,清国6门,总战力清国处于劣势。此外,清国舰队是在护送运兵船的途中遭遇日本舰队的,展开队列处离海岸不远,限制了舰队的机动。经过6小时战斗,中方超勇、致远、经远沉没,扬威、广甲座礁。日本舰队获得压倒优势,一艘也没有损失。但旗舰松岛被定远的巨弹击中,113人死伤,比睿、赤城也受到了巨大损坏。但日本舰队船小炮轻对定远和镇远两艘战列舰的主装甲带也无可奈何,退出了战斗。

黄海海战清国海军损失了30%的军舰,剩余的舰只也多处受创伤,炮弹基本耗尽,但达成了陆军登陆的战术目标,同时重创日本海军。只是将帅锐气已失,无意出战,日本获得了黄海的制海权。使日本从容修复军舰,在无干扰的情况下实施了多次登陆作战,围歼中国现代陆军主力,并最终消灭清朝舰队。因此,此战为甲午战争的转折点。

战后,日本海军总结海战胜利的首要原因是清国的舰队用法有误,没有用来争夺制海权,而是担任运兵船的护送任务。致使舰队的活动区域在海岸不远,限制了机动,丁汝昌也没有采取足够的侦察搜敌活动,导致黄海海战必须在不利的沿岸侧布阵。第二原因是,清国虽然建设了强大的舰队,但没有进行必要的改造、改装。养护不良导致部分军舰达不到设计速度,与主力脱节被歼灭,弹药储备也不充足。日本事实上以新式装备战胜了劣势装备的清国舰队。

甲午战争中国最终战败,签定马关条约,割地赔款,赔银2亿两,约合3亿日本元,相当于清国政府三年的岁入。赔偿金成为战后日本军备扩展,产业革命的本钱。这次战争是中日两国的转折点,日本走上了帝国主义道路,中国沦为殖民地半殖民地。



  ABC Amber CHM Converter v6。18
  Trial version

牋“北极星书库”|||“数学文集基地”
后页
前页
目录





'Amb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