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文学名著电子书 > 横生斜长集 >

第32章

横生斜长集-第32章

小说: 横生斜长集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写作《哀江南赋》的庾信,显然,在文学主张上,柳亚子是高旭的同道。 
     从上述陈去病等人的唱和之作看,这次5人聚会才是南社的起点,陈去 
病等人和 《神州日报》的主编杨笃生关系密切,他们的作品往往在一两天之 
内就能刊出,因此,诗作发表时间和5人聚会时间不会相距很远,其时当在 
1908年1月初。正是先有了这5人聚会,才发展为几天后的11人聚会,成 
立南社的打算也就愈来愈明确了。 

…  28…

                              越社和南社 

    林辰同志《鲁迅与南社》一文(载1961年9月26日《光明日报》), 
论证鲁迅参加的是越社,不是南社;越社成立于南社前,是南社的兄弟社团, 
而不是它的分社;鲁迅与南社无关。后来李诗同志《越社和鲁迅》一文(载 1962 
年1月11日《光明日报》)据南社成员陈去病、姚光的两篇文章修正了林辰 
同志的意见,指出:越社成立于南社后,是在南社影响之下成立的。但他仍 
然分割它们之间的关系,认为越社只是处在南社的“卫星组织”的地位,并 
无总社、分社的关系。对此,我愿进一步提出两条材料来加以考辨。 
    一为南社发起人高旭在1911年所写的一首诗,题为《闻广南社将继越南 
社出世为南社应声,喜而赋此》,见其所著《天梅遗集》卷六。越社的称呼 
既可以是越南社,其身份自是十分明确的。另一材料为越社的组织章程,载 
于鲁迅手自编辑的越社机关刊物《越社丛刊》第一集。中云:“本社由南社 
分设于越,故以越名。”又云:“本社书记应将社友姓名、住址及一切社务 
情形于每年夏季、冬季报告南社书记员。”又同集登载的 《南社条例》中也 
规定:“社友有于所在地组织支社者,须于成立以前报告本社,由本社认可。” 
 “支社书记员须将社友姓名、住址及一切社务情形每半年于雅集前一日报告 
本社。”此外,这一集的开头还登有陈去病的《越社叙》,肯定越社是“吾 
南社”的一部分;末尾又登有高旭的《南社启》,诗文部分则有柳亚子及南 
社主要成员雷昭性 (铁崖)等人的作品。此刊今存苏州博物馆柳亚子纪念室 
内。 
    根据以上材料,不难看出,越社确为南社的分社。 
    其次,是越社的成立时间和鲁迅参加该社的时间问题。据上引高旭诗题, 
越社成立于广南社前。高诗云:“刮地风吹热血凉,铜琶铁板恨茫茫。五羊 
城畔妖云黑,夜半鸡豚礼国殇。”可知广南社当成立于1911年3月广州起义 
期间。又据姚光的《淮南社序》:“大江以南,首倡南社……而后如越、如 
辽、如粤,闻风响应。”可知广南社成立前,越社成立后,中间还成立过一 
个辽社,因而,越社的成立至少是 1910年冬天的事。李诗同志推断成立于 
1911年3月到6月间是错误的。至于鲁迅参加越社的时间,则是在辛亥革命 
之后,不必如林辰、李诗同志推断得那么早,周建人在 《绍兴光复前鲁迅的 
一小段事情》一文(《人民文学》1961年7、8期合刊)中曾指出过。此外, 
我估计,南社发起人陈去病在这段时期内也和鲁迅有过接触。《越社丛刊》 
出版于1912年2月,这以前,陈去病正担任着绍兴《越铎日报》的主笔(据 
金世德《陈去病先生年表》,原载苏州《明报》,范烟桥先生藏稿)。《越 
铎日报》是越社的机关报,报社社址则是越社的联络处;而鲁迅又正是该报 
的发起人。他们之间有交往的可能性是极大的。 

…  29…

                                     鲁迅和越社新考 

        关于越社以及鲁迅和它的关系,前些年很有些争论。笔者陆续读到一些 
  史料,有助于这些问题的解决。 
        其一是越社成立的时间。陈去病的 《越社叙》在《南社》第四集和《越 
  社丛刊》第一集中发表时,都没有注明写作年月。但是,它最初在北京《帝 
  国日报》发表时,除题为《越社成立叙》外,文末并署明“辛亥仲春中浣一 

                        ① 
   日吴江陈去病书”,据此,该文的写作时间可以明确地定为1911年3月11 
   日。又,鲁迅致许寿裳书,告以“近日拟立一社”,时在同年4月12日,陈 

                                                        ② 
  去病介绍宋琳参加南社的时间是4月17日。综合这些材料,越社成立的时 
  间当为1911年4月或5月。 
        其二为越社和南社的关系。 《帝国日报》在《越社成立叙》之后,附有 
    《越社简章》,其第一条为:“本社由南社分设于越,故以越名”。文字和 
    《越社第二次修改章程》完全一样。这就告诉我们,越社一开始就明确地自 
  认为南社的分社,而并非后来修订章程的结果。 
        其三为鲁迅和越社的关系。1912年3月,《越铎日报》内部发生争执时, 
  宋琳曾投书上海《民声日报》,中云: 

             前琳以神州光复,特邀集社友周豫才、张越民、王文灏诸君,在绍兴以越社名义组织《越 

        铎日报》,以为文明之鼓吹。 

  这里,宋琳在周豫才的名字上,特别冠以“社友”二字,说明鲁迅曾明确地 
  加入过越社,而并非如某些人所回忆,“又参加,又不参加”。宋琳写这封 
  信的时候,距离越社成立不到一年,不会发生记忆上的差错。 
        其四为 《越社丛刊》的影响。1912年2月20日,上海《民声日报》曾 
  发表柳亚子的评论云: 

             越社为会稽宋紫佩君发起,与南社相犄角,振《风》、《骚》于绝响,追幾、复之芳踪, 

        甚盛事也。顷复裒集社友著述,汇为 《越社丛刊》,承以第一集见惠,杚雅扬风,芳馨悱恻, 

        足以发扬大汉之天声矣。自建虏兴狱,文献坠地,民国初建,弦诵未遑,得此空谷足音,何快 

        如之耶? 

    《越社丛刊》是鲁迅手自编辑的,柳亚子的这篇文章也许可以看作是对鲁迅 
  文学活动的最早评论吧? 
        附一: 
                                        越社成立叙 
                                                                                     陈去病 

             风云惨淡之际,脱无人焉,挽狂澜之既倒,作砥柱于中流,则必天倾地圮,人事翻覆,一 

        夺乎大中至正之道,而日即于邪,将三纲沦而万物,天下事其尚可为乎?惟夫君子禀百折不 

        回之志,婴至艰极钜之任,毅然决然而无所恐怖,于是经历险阻,备诸困阨,而泰乎如履坦夷 

        之途,斯其所由回劫运而贻衽席也。孰谓天定胜人而人定不可以胜天哉?盖亦视乎人而已矣。 

             挽近以来,中国之变,亦既亟矣。上无道术以速其亡,下亦无所补救以视其亡,而天下因 

        益加危。一二君子忧之,思有所藉手以为之援,乃终弗获。遁而之于旷荡之野,莽苍之乡,徒 

         以放浪自娱,狂歌痛哭,以遣厥生,而于是大江之南,迄乎南海,有南之社挺焉。其为社也, 

        上不系于皇之朝,下不托乎民之野,茫茫葱葱,若凭虚御风,而属乎帝之乡。其社之人也,抑 

① 《帝国日报》, 1911 年5 月26  日。 

② 《南社入社书》。 

…  30…

又天子不得而臣,诸侯不得而友,颓乎散乎以自放乎山泽之间,而与古为之徒。故世莫之或闻, 

 闻亦以为怪,而弗与之俱。然且植之,且拓之,且响应之,至于声大而洪,而铮,而扇厥风, 

 以激荡于浙江之潮,而腾啸乎其东,则翘翘然正吾三千君子欢笑忭舞于会稽之峰,斯越社之雄 

也,亦我南社之所托以为功者也。 

     然则越社之成,余又乌可不文以为之庆乎!庸敢陈其鄙陋,为越社勖,且以祈吾南社将由 

越而闽而粤,以迄乎南海之南,北海之北,则天下事倘有济乎,抑又南社之庆也。是为叙。辛 

亥仲春中浣一日吴江陈去病书。 

                                                  (《帝国日报》,1911年 5月 26日) 

附二: 
                                 越社简章 

     一、本社由南社分设于越,故以越名。 

     二、本社以益智辅仁,兼敦友睦任■之风为主义。 

     三、品学优长,得社友之介绍者,即可入社。 

     四、入社者须由本社发给入社书,依式填送。 

     五、入社者应纳入社金一元,纳后即由本社发给收据。 

     六、社中设总干事一,总理一切事宜;副干事二,掌一切庶务;总编辑一,总理杂志事宜; 

副编辑二,协理杂志事宜;书记一,掌信件及记事;会计一,掌一切经费。 

     七、本社岁刊杂志两期 (另订简章),社友均可投稿,由编辑员选集付梓。 

     八、杂志出版后分赠各社友,刊费由社友按月酌捐,每人一角以为常。如愿慨助多金,本 

社尤为欢迎,并将姓氏爵里随时谨登杂志。九、本社遇春秋佳日,即邀同社友择湖山胜地雅集 

二次。如有特别事故须临时集议者,其地址及日期亦由书记预告。 

     十、职员每岁一易,雅集时投票公选,有连任者听。 

     附则:本章如有未尽完备之处,当雅集时公同修正。 

     本社通讯处暂设绍城大路坤记参局 

                                                   (《帝国日报》,1911年5月26日) 

…  31…

                                     叶圣陶与放社 

       很多人都知道辛亥革命时期有个文学团体叫南社,知道放社的恐怕就不 
  多了。 
       1912年9月8日、9日,上海《太平洋报》连载《放社简约》,编者介 
  绍说:“叶圣陶、顾颉刚、胡石予诸君在吴门组织放社。”据此可知,叶圣 
  陶是放社的主要组织者,《简约》是研究他早期文学活动的重要资料。 
         《简约》共十九条,分“总约”、“入社约”、“金钱约”、“月刊约” 
  四大部分。 
        “总约”四条。说明社址设于苏州观前洙泗巷梓义公所内,通讯处设于 
  濂溪坊四二号叶圣陶宅;社内设编辑室、书报室、艺事室、音乐室、敲棋室、 
  游晏室六部。 
        “入社约”两条。说明入社须得本社社友二人介绍;须付入社金一元, 
  填入社书一纸。 
        “金钱约”四条。说明本社社友不纳月费;临时发生事项,社友有捐垫 
  费用之义务;“有愿纳本社储蓄金者,尤佩公谊”。 
        “月刊约”七条,说明月刊定名为《放社丛刊》,每册约十万字,其内 
  容分放社消息、文艺集、文艺专集、美术集、技术集、文艺话、美术话、说 
  部、剧部、妇女世界、文美纪事、文美批评、法言、译著、笔记、游记、稗 
  乘、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