玫瑰烟斗-第1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爸这边就突然断了信。为防止我爸再接到美子的信,张彩找国内朋友买通了电影厂门卫室负责接收信件的老大爷,把美子这边的信全扣下了。这样一来,美子跟我爸就彻底断了联系。
张彩回国后,很轻易地冒充美子来中国跟我爸结了婚。并且,为了解气,她把这件事告诉了美子母女。
美子之所以来中国,是因为她得了白血病。她想在死之前,最后看看我爸。我爸了解到事情真相后,马上跟张彩离了婚。美子跟我爸朝夕相处了一个月之后,便死在我爸的怀里。
我爸这一生就是对年轻漂亮的女人感兴趣。他本人也确实很英俊,而且特别年轻,现在五十几岁的人了,看起来就跟三十八九岁一样。
相比之下,我妈倒像是他的老大姐。到目前为止,我爸共结过四次婚,又离了四次婚,现在仍跟一个年轻的女孩子同居。
我想,如果我老爸能把他的精力多一些用到他的工作上,那他今天也就不会还是二流演员。当然,他老人家如果成了一流演员,那可就不是结四次婚了,估计至少得离八次。
令我感到非常不公平的是,我爸这一生倒是挺潇洒的,可我就惨了。我妈为了避免我会像他一样,非逼着我做别的工作,结果弄得我现在整天没精打采的,甚至产生了轻生的念头。
我母亲可称得上是个名副其实的、非常优秀的教育工作者。什么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燃烧自己照亮别人的蜡烛、辛勤的园丁,等等,用什么词来赞美我妈都不过分。
我妈名义上只有我这么一个儿子,实际上,她的儿女多着呢。我一点都不夸张地说,现在管我妈叫妈的干儿子、干女儿不下二十个,全都是她教过的学生。
我妈是一所重点中学的语文教师,已有三十年的教龄了。当了三十年的班主任,送走了十几届毕业生。早已是桃李满天下。
从我记事开始,我妈每天都是六点半左右从家里出发,坐半小时的公交车。她总是第一个来到教室。
我小的时候,是姥姥每天早上去我家照看我,帮我洗漱,吃饭,然后送我去幼儿园。我上小学时,姥姥去世了,我也渐渐可以自立了。妈妈不是给学生补课,就是找学生谈心,常常会很晚很晚才能回来。
我觉得,她对每一个学生都比对我亲。有时,她还把她的学生带到家里来,供吃供住的。
一个来自远方农村、叫商健的学生,学习非常刻苦。他家里很穷,父母是地地道道的农民。为了供商健上学,他们省吃俭用,连鸡蛋也舍不得吃一个。所有能用来换钱的东西,他们都舍不得动。
即使这样,商健的学费仍然困难。他父母辛辛苦苦、好不容易攒下一千元钱,准备留作商健下学期的学费。
可是,商健的一场重感冒不仅把这点钱都花了进去,而且连下月的食宿费都成了问题。第一个月,我妈号召学生给商健捐款。后来她考虑到这样做可能会对商健的心理造成伤害,所以,她就不募捐了,掏自己腰包解决。
商健拿了我妈给的两个月的食宿费后,给我妈留下一封信便走了。他在信中说,他不能接受老师这样的帮助。他心里难过,念不下去了。为这事,我妈带着我去了商健的家。
没去之前,我根本感受不到什么叫穷。那次给我的触到真的是太大了。在那个村里,商健家差不多算是最富裕的了。
他家盖的是专房,院里有井,还有一匹马,一头牛。在我妈的要求下,商健他爸带我去了他们村最穷的一户人家。
你根本猜不到、也无法想像那家有多穷,令我非常震惊了。他家的土炕连炕席都没有,而且,最让人不忍目睹的是,居然在炕沿挖了一排土坑当盛饭的碗来用。
炕上蹲着一个满脸鼻涕的小孩儿,蓬头垢面,分不清男孩儿女孩儿。只穿了一件大衬衫,两条腿露在外面,用怯怯的眼神看着我。
从那个地方回来后,有很长一段时间我的心情不能平静下来。一闭上眼睛就能看见那个土炕、炕沿上的那一排土坑、以及在炕上蹲着的那个满身满脸都是脏兮兮的小孩儿。
从那以后,我再也没挑过吃的东西、穿的东西。而且特别听话。小的时候,是怕自己不听话会被送到那个穷村子。
长大一点后,总会在心里默默感谢上帝没把我降生在那个穷地方,觉得自己很幸运。
商健的父母说,他们就是想让商健将来能够离开那个村子,能考上大学,过上好日子。我妈当时就对他们说,商健以后就是她的孩子了。他们能负责多少就负责多少,一分钱都拿不出来也没关系。
并且,我妈向他们保证,她一定要把商健培养成为一名大学生。商健父母流着眼泪,握着我妈的手,感动得说不出一句话。
商健在我们家住了两年多,我妈真把他当成了自己的孩子来对待。每当到了换季时,就带我俩一起去街里买衣服。
有好吃的,总是先可商健,我妈说商健没我身体好,而且他学习任务重,比我需要营养。
有一次,我妈把商健给骂哭了。因为商健学习学到很晚了还不睡觉,我妈心疼他,担心他第二天受不了。结果,商健哭,我妈也哭,我也莫名其妙跟着哭。
商健不负众望,他以全校第一名的成绩升入重点高中。最后,他考上了北京大学。并且在美国念完博士后回到北京,现在北京某科研部门担任要职。
还有一个叫宫玉玉的女学生,父母离婚后,谁都不想要她。她爸爸在南方做生意,跟他同居的那个女人不许他带女儿。而她的妈妈,带女儿生活了一年后再婚。男方各方面条件非常好,但就是不允许她妈妈带孩子。
这样,宫玉玉就没有人管了。她爸只好把她安排在她大伯家。她大妈是那种特没素质的女人,靠在街头摆地滩过活。她把宫玉玉当丫环一样指使,还常常不给她饭吃。
宫玉玉被逼得曾二两次自杀,最后一次抢救过来后,我妈直接把她接到我们家里。
我妈把宫玉玉的爸爸妈妈都叫到家里来,问他们是否同意她来抚养他们的女儿。宫玉玉那个没有人性的家长竟然说,他不白叫我妈抚养,他每月给我妈三百元钱。把我气得立刻把他骂了出去。
我妈告诉宫玉玉,就当他爸妈死了,她是她唯一的亲人。宫玉玉哭着说,她早不认为自己还有爸妈了,在她心里,她父母早死了。
就这样,这个宫玉玉又在我家住了将近两年,她上高中住校后,也在周日休息的时候来我们家。她说,她想通了,必须管她爸爸妈妈要钱,不能总花我妈的钱,但她永远也忘不了我妈这个恩人。
宫玉玉现在已经结婚了,她的孩子管我妈叫姥姥。她跟她老公开一家影楼,生意很红火。平时没多少时间,但逢年过节的时候,她们一家三口准会来我们家,真的像我妈的一个女儿一样。
像商健、宫玉玉这样,在危难的时候得到过我妈帮助的学生绝对不只他们俩,我都能写出一本书来。在这些学生当中,最让我妈感动的是一个叫何心仪的女学生。
何心仪父亲早逝,母亲精神有问题,只能常年住在精神病院里治疗。何心仪的姥姥奶奶家都没什么亲人了,只有一个姑姑和一个舅舅还都在外地。
我妈只好把何心仪带到我家来。何心仪不爱学习,一看书就头疼。我妈也不勉强她,只要她天天跟着听课,能学会多少是多少。就这样,我妈一直把何心仪带到高中毕业。她没考上大学。
何心仪对服装特别感兴趣,我妈就帮她开了一个服装店。开始的时候,属于小打小闹。没想到后来,她越做越好,弄了好几家连锁店,钱也越赚越多。成了一个很有名气的女老板。
自从何心仪开了服装店以后,我妈就再没买过衣服。她穿的衣服全是品牌货,一件衬衫往往都是几百上千元。全部由何心仪提供。
刚开始时,我妈坚决不穿她拿来的衣服,为这事,我妈还把何心仪给骂了一顿。但她就是不听,最后我妈拗不过她,也就只好穿那些衣服了,她觉得挺自豪的。
五年前,我妈患上了严重的肾炎,最后发展到必须换肾的地步。何心仪立刻跟我妈说,把她的一个肾给我妈。我妈坚决反对,说她还有儿子呢。
何心仪一听这话就急了,说我妈没把她当女儿看待,她伤心得大哭了一场。她对我妈说,当初要不是我妈照顾她,她早没今天了。因为她已经做好了自杀的准备。她觉得自己没有活着的必要。
所以,她这条命是我妈给的,别说一个肾,就是整个一条命,她都愿意给我妈。最后,到底是何心仪把一个肾移植给我妈的。
我妈把她的大部分时间和精力都用在了她的教学工作上,很少关心我的事,更不会想到我的心理感受。可能在她心目中,我是一个不用她操心的好孩子吧。
记得我妈曾在一次师德报告中说过这样一句话:我自己的孩子非常懂事,我几乎可以不用去管他。所以,我才得以把更多的精力花费在学生们身上。
我妈这个人就是个典型的工作狂。几乎每一个女人都对逛街和服装感兴趣,但她就不喜欢。她也不喜欢收拾房间,尤其不爱做饭。
我在很小的时候就可以给自己弄吃的了,大一点之后,我妈甚至连饭都不给我做了。她自己对吃的也不挑,能填饱肚子就成。一直到现在,我要是不回家做饭,我妈就常常不吃饭。
我结过婚,不到一年就离了。提起我前妻,我也烦。她是我妈的一个学生,叫庄乃豫,其实她也得到过我妈的帮助。她是一个私生子,不知道自己的父亲是谁。她对“父亲”这个词的了解是在小学一年级,在此之前,她妈从来就没跟她提过。
她的一个同学跟她妈在一个单位,知道她家的一些事。有一次,两人在玩耍时吵了起来。于是,那个同学就骂她是“野种”,说她没父亲。
她大哭着找到老师,问老师“父亲”是谁。老师给她确切地解释了父亲这个词的含义。她这才意识到自己跟别人不一样。回到家里以后,她质问母亲是怎么回事,为什么别人都有父亲,而她没有。
母亲一言不发,只是哭泣。庄乃豫一气之下离家出走,去寻找她的父亲。在火车上遇到好心人把她送了回来,但她从此不再跟她妈妈说话。
为这事她妈自杀了。庄乃豫成了孤儿。后来,她的一个远房阿姨收留了她。这个阿姨没有正式工作,自己也有一个小孩儿,丈夫常年卧病在床,全家人只靠她一个人烤地瓜维生。生活非常困难。
庄乃豫上初中时分到了我妈那个班级,我妈了解到这一情况后,就叫她住在我们家了。一住就是三年,直到她考上一个师范学校。毕业后被分配到一家机关幼儿园。
庄乃豫是我妈最心疼的一个学生。她长的很漂亮,但不像那些漂亮女孩子那么趾高气扬。她一副小鸟依人的样子,很惹人怜爱。
可能我当初之所以能喜欢上她,主要也是因为这一点。公平地说,她这个人没什么缺点,对我对我妈都好得不得了。但就有一点叫我忍受不了,她简直就是我妈的一个翻版。
我至今都不明白,一个小小的幼儿教育,庄乃豫怎么会对它投入那么多的时间和精力。每天回到家里,坐在那不是写文章,就是看书。她的论文经常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