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网络杂集电子书 > 水瓶时代的婚恋 >

第4章

水瓶时代的婚恋-第4章

小说: 水瓶时代的婚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成例行公事。爱情可以歇歇脚,却不能固步自封,因为共同语言从来不是一成不变的,总会根据生活的变化增加或减少。例如,柴米油盐的生活对80后而言,不仅仅是平淡,简直是挑战,当 80后对伴侣说:“你怎么什么都不会,笨手笨脚!”婚前的小可爱变成婚后灰头土脸的笨太太、笨先生,共同语言就被大大损耗了!
  因此建议年轻的情侣或夫妻,如果想维持爱情的甜蜜和婚姻的美好,就不要忘记寻找和发展共同语言。找时间谈谈,设计一些活动,发展共同兴趣;在遇到矛盾的时候,以尝试的态度营造出和谐的相处方式。如果你们心心相印,不但是好情侣,还是好拍档,还有什么困难是不能面对的呢?
  “我就是这样”
  “我就是这样,不愿意就分手!”或许这只是一句气话,其杀伤力却足以使对方寻求共同语言的努力付诸东流。说这句话的人,没有真正明确婚姻的意义——你的固执和你的婚姻,哪一个更重要?如果你还没有结婚,那么建议你保持单身,因为固执是共同语言的天敌,而缺少了共同语言,婚姻也就味同鸡肋了;对已婚者来说,既然选择了婚姻,就应该遵循婚姻的规律,婚姻的一条基本规律就是:你需要作好准备,放弃一些自己的想法,接受一些与自己不同的想法。
  坚持“我就是这样”,其实是把自己凌驾于对方之上,把“共同语言”变为“一言堂”。对方即使选择了让步,这种让步与忍耐又能维持多久?固执不肯改变的你,又如何保持自己的吸引力?要知道,这种貌似强势的行为只能限制说话者自己,并不能阻挡对方的脚步。如果对方的脚步一直向前,说话者却固执地在原地打转,两个人的心灵势必会产生距离,当距离大到爱情所能承受的极限,婚姻也就无法继续了!
  所以,“我就是这样”其实是很不聪明的说法,聪明的80后会把这句话改成:“我愿意让你看见我的改变!”这句话传递了这样的信息:是的,我愿意改变,这种改变是为了你!收到如此充满爱意与诚意的信息,对方如果爱你、尊重你,一定会做出积极的回应!
  这种“改变”与 “回应”意味着,如果对方已经提升,自己会主动跟进,而对方会及时地拉你一把,把你拽到他(她)的身边;或者,两个人互相扶持,彼此鼓励,一起获得提升。说到底,这是一种开放的婚姻态度,当爱情不断提升,新鲜感必然接踵而至,配合默契的两个人必将从中得到无穷乐趣,这才是婚姻的境界所在!

  幸福的抱怨

  虽然只有25岁,谭均已经吃不消长辈们的亲情攻略了。
  “均均,咱们家只有你一个男孩。”
  “均均,爷爷奶奶年纪大了……”
  “均均,不要一天到晚贪玩,该踏踏实实交个女朋友了。”
  长辈们天天忙着替谭均张罗相亲,直到他把小彤带回家。小彤温婉可爱,学历、模样都不差,马上得到了大家的认可,谭均这才歇一口气。
  “我想娶你,可以吗?”第一次求婚,就这么傻呼呼地发生了。
  小彤吓了一跳,“太早了吧?不行!”
  “你确定?”
  “嗯!”
  “长辈们都很喜欢你,他们说我今年的任务就是跟你结婚。”
  “那你呢?你想结婚吗?”
  “我?我还需要想吗?”
  就这样,谭均的第一次求婚以失败告终。小彤不是不喜欢他,只是认为两个人年龄尚小,最重要的是,谭均对于结婚的想法似乎不够成熟。婚姻是自己的事,怎么能为了父母长辈而结婚呢?小彤一直坚持自己的想法,直到类似的事情发生在自己身上——
  “你爸爸的脚受伤,住院了。”听到这个消息,小彤的心一下子紧绷了起来。
  她马上拨爸爸的手机,谢天谢地,爸爸很快接了。虽然已经住了院,爸爸还是安慰小彤:“不要听他们乱说,我没有事,在外面散步呢。”
  “不要骗我了爸爸,你真的没有事吗?”
  “真的没有事,你听听,爸爸的脚根本就没有事,爸爸给你跺脚,你听,1,2,3……”
  小彤忍不住哭了。
  “小彤,你最近好吗,工作顺利吗?有没有男朋友?”爸爸赶紧转移话题。
  “我很好,工作很顺利,也交了一个男朋友。”
  “真的吗?”女儿第一次提到男朋友,爸爸又紧张又高兴,“他叫什么名字?是哪里人?做什么工作?多大了?”
  “他叫谭均,北京人,在银行工作,跟我一样大。”
  “那你觉得怎么样?什么时候带回来让爸爸看看啊?你一个人在外地工作,结了婚,也有个人照顾你,妈妈去世的早,你有个归宿,爸爸就放心了…… ”
  爸爸啰里啰唆说了好多话,放在以前,小彤早就烦了,这一次,她却觉出了话的分量。
  挂上电话,小彤对谭均说,准备回家看看爸爸。
  “爸爸生病了,我却不能陪在他身边,我真不是一个好女儿……”
  谭均看着女友,沉默了一会儿,突然说:“小彤,我们结婚吧,我陪你一起回家看爸爸,结婚以后,咱们把爸爸接过来。”
  小彤楞住了。她想了想,然后轻轻点了点头。结婚,是为了爸爸还是为了自己?一时还真的说不清楚……

  结婚等于幸福?

  在某网站一份关于婚姻的调查中,10%的80后表示,结婚是为了安慰心急如焚的双亲。“没有办法啊,父母逼得紧,不得不结啊。”80后幸福地抱怨着。
  面对父母的“逼婚”,80后多少有些无奈,他们没有意识到,父母这种看似“老土”的行为背后其实隐藏着更深层次的忧虑。这种忧虑,绝非“传宗接代”可以概括,也不是“希望有个人照顾你”这么简单,而是出于对现代多元文化的担心。——当试婚、网婚、闪婚、未婚同居、一夜情、婚外情……这些新鲜名词借助网络迅速流行,以时尚的噱头招揽着80后,企图把恋爱婚姻演变为一场游戏,这些“叛逆、搞怪、自我、没有责任感”的孩子能够把握方向、辨明是非,走入正常的婚姻吗?
  太多不确定因素阻挠着80后走向正轨,这几乎成了父母们的心病。因此,“看着自己的儿女和一个同样年轻健康的伴侣走进婚姻登记处的大门” ,“很多父母大大松了一口气。”(《中国第四次婚姻革命》)在父母们看来,结婚意味着孩子开始了真正的生存,意味着他们找到了通向幸福的轨道,同时,也意味着自己即将完成做父母的责任。如果80后能够再接再厉,添一个健康的小宝宝,父母们就更加心满意足了!
  然而,这一代的父母,面对的是对过去和未来同样心存疑虑的80后,他们拒绝“祖祖辈辈就是这么过日子”的说法,更愿意去问“为什么”。为什么要结婚?我的事业基础还没有夯实,我很享受单身的乐趣,我没有心仪对象,我面对了太多失败婚姻……或许,家长们同样不能明白80后种种理由背后的深层次困惑,那就是:结婚就等于幸福吗?婚后生活一定比单身生活幸福吗?
  80后站在婚姻的十字路口,带着不同的决定踏上属于自己的旅程。其中,有坚定的“不婚族”,打定主意将单身进行到底;有彷徨的“寻觅族”,在选择对象之间、爱情和婚姻之间犹豫不决,想着为什么“真心人”还不出现;有无奈的“飞蛾扑火族”,选一个父母满意的人结婚,自己喜欢不喜欢无所谓;有平静的“随遇而安族”,身边正好有个男(女)朋友,那就结婚吧…… 有调查表明,80后仅仅占据了80后1%的分额,也就是说,绝大多数的80后已经或将要带着困惑与婚姻正面交流,他们能够得到正确的答案吗?

  父母的选择VS自己的选择

  “如果让你再选择一次,你还会这么早结婚吗?”说这句话的时候,小彤刚刚跟谭均吵了一架。
  “为什么不呢?我们不是很好吗?”几乎每一次吵架都以谭均的求和宣告结束,这一次也不例外。
  事实上,谭均不明白那些小事怎么就惹得小彤发脾气,不就是脏袜子忘了放进洗衣筐,看过的书随手乱放,地板踩了一个脏脏的大脚印吗?
  不过,过日子难免有些磕磕碰碰!谭均早就做好了心理准备。所以,每次小彤不高兴,谭均就摆出“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的态度。刚开始,这种态度还是很奏效的,可是,小彤渐渐发现上当了,因为谭均总是“勇于认错,坚决不改”,小彤不得不继续在沙发下面找到谭均的脏袜子,在马桶的水箱上找到新买的书,还有在拖地的时候,警告谭均保持站立姿势十分钟……
  日子就这样在平静的小麻烦中过去了。直到有一天,小彤接到好朋友冰冰的喜帖。
  “你们不是才吃过两次饭吗?”小彤觉得很不可思议,两个星期前,冰冰才通过相亲认识了现在的“男友”,虽说是“男友”,连手都没牵过呢!更谈不上了解了!
  “他爸爸病了,让我们结婚‘冲喜’。”冰冰无奈地说,“我爸妈说他家境不错,人也可靠、有前途,让我答应这门婚事。”
  “那个人你喜欢吗?”话刚说出口,小彤就意识到自己问了个很傻的问题。
  果然,冰冰的眼眶红了:“爸妈说我不孝顺……我也没办法了,对那个人我根本没有感觉……”
  小彤不知道该怎样安慰冰冰。但是,这件事情未免太荒诞了!什么年代了,还有人相信“冲喜”,还有家长坚持“父母之命”,完全不顾及孩子的想法!为什么会这样呢?
  小彤陷入沉思。或许是因为这些家长把婚姻等同于幸福了吧!他们急着把子女送进婚姻,以为许给了他们一个幸福的未来,实际上呢?那些听从家长的同龄人们,真的能够清晰地认识婚姻吗?比如自己,——小彤想到那些生活中的磕磕碰碰,——是找到了幸福,还是损失了获得幸福的机会呢?

  幸福婚姻的小预习:你的情感小康了吗

  如何形容80后眼中真正的爱情?是一刹那的天荒地老,专心致志地两两相望,黑白分明的坦诚真挚,还是无怨无悔的自我牺牲,刺激新鲜的拍岸惊涛,手足无措的目眩神动?
  80后的生命中并非没有爱情,只是爱情太过激烈短暂了。更确切的说,80后理想中的爱情,其实称作“激情”更合适。婚姻可以这样激情吗?当然可以,但只是一个短暂的时间,轰轰烈烈的充满浓郁爱情的婚姻必将归于平淡,然而有心者仍能体味到那一股沁人心脾的清香。
  父母无法承担我们的生命
  对于80后的婚姻大事,父母的关心几乎是出于本能。对于这些父母来说,80后还是一群没有长大的孩子,他们的婚姻,如同上学、应聘工作,需要父母参与,才能避免不必要的错误。
  父母该怎样参与,这种参与占多大分量?对此,不同的父母有不同看法,采取的方式、取得的效果自然也千差万别。
  有一种“用心良苦型”的父母,见缝插针地给孩子安排相亲,追问孩子的意见,把孩子置于“婚前准备”的情境中,久而久之,孩子也就“化压力为动力”,认认真真地找到一个结婚伴侣。这种类型的父母只是尽可能地为孩子创造选择机会,还是会把最终决定权交给孩子。
  第二种是“耳提面命型”的父母。这种类型的父母会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