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940-吕景琳正说洪武大帝朱元璋-第4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热胨S惺币丫铝耍肫鹨患拢懵砩吓露穑攀职炖怼K幸桓鲈颍裉斓卑斓氖戮煌系矫魈欤褪窃诔苑沟氖焙颍认肫鹉臣拢卜畔驴曜樱岩淼氖卤事枷吕矗3J且欢俜棺骷复握庋耐6佟3苑故焙蛩吹淖痔酰捅鹪谝路稀K囊路铣;岜鹱藕芏嘧痔酰烦浦纫拢ㄆ评靡律眩铣北阋灰环⒙洹T诘钐没蚝蠊憬饫嘧痔跆谇奖谏希炖砉螅⒓椿坏簦惺币惶旄患复巍!
洪武十三年以前,虽然设有中书省协助皇帝,但朱元璋害怕大权旁落,凡事都想过问。而后废除中书省,内外奏章,事无巨细,更要亲自阅览。那个时代文牍相当烦琐,写给皇帝的奏章更是要穿靴戴帽。这个帽子可以大到把人身都埋没了。元璋整天在这文字迷宫中绕圈子,心里也真是烦乱。洪武九年(1376),因天降灾异,诏求直言。一份份奏折送到了元璋面前,这天,元璋已经很劳累了,见到刑部主事茹太素一份上书足有一寸多厚,便让中书省郎中王敏读给他听。足足读了一个多时辰(三个多小时),还不知道他要作何建议,让人数一数,已有一万六千三百多字,便不由火从中烧。急命人把茹太素找来,打了一顿板子。第二天深夜,他躺在床上,又想起茹太素的奏章,便命人重新读给他听。到了一万六千五百字以后,才露出要说的五件事。这五件事拢共用了五百多字。这五件事的内容倒还不错,其中四件事是可以马上办理的。元璋叹一口气:“这些酸秀才,真像块臭豆腐,又香又臭。”第二天早朝,他在朝臣面前承认了“厌听繁文而驳问忠臣,是朕之过”,但对这些繁文也实在是烦透了。明令:“官民有言事的,只允许说事实,不许繁文。”即不许说套话、空话、废话。并亲自规定了建言格式。自此,元璋的负担才减轻了些。就是这样,每天所批阅的奏章也相当可观。据洪武十七年一个统计,从九月十四到二十一,八天之中,内外各衙门共上奏章一千一百六十封,涉及到三千三百九十一件事。每个奏章以一千字计算,也要有一百六十六万字,平均每天要批阅二十多万字,处理四百二十三件事。这样繁重的公务,要想不偷懒又逐事妥贴,也只有加班加点地干了。
第七章 穷人的孩子穷当家一、这句漂亮话也是说给自己听的(3)
还不止此。为了真切了解下情,元璋还广泛召见社会各阶层的人物。洪武三年以前,朝廷大小官员不分品级,都可以参加早朝,都可以上殿言事。全国各地大官小吏任期届满进京考核,粮长按时缴粮入仓,各乡村五十岁以上耆民(有文化的老头,即士绅)进京朝见,元璋无不逐一接见。元璋于洪武元年在午门外(后移至长安右门外)设有登闻鼓,民间有冤狱重情允许击鼓向皇帝直接申诉。洪武十年,又许百姓密封奏事。所有这些,都加重了元璋的工作负荷。元璋说:“朕自即位以来,常以勤励自勉。未旦即临朝,脯时(申时,下午五点)而后还宫,夜卧不能安席,披衣而起。或仰观天象,见一星失次,即为忧惕,或量度民事有当速行者,即次第笔记,待旦发遣。”又说:“吾自有天下以来未尝暇逸,于诸事务惟恐毫发失当,戴星而朝,夜分而寝。一事未善,寝亦不安。”这都是实在情形。为什么要这样自讨苦吃?元璋说:“我难道是好劳而恶安吗?当然不是。战争年代,饥不暇食、倦不暇寝自不必说。四方平定之后,也不敢高枕无忧,自享安乐。因为自古以来未有不以勤而兴以怠而衰者。”“人君日理万机,怠心一生则庶务壅滞,民无所懒,贻患不可胜言。”总之,“天命去留,人心向背,皆决于此,甚可畏也,安敢暇逸。”像俭与奢关系国家兴亡一样,勤与怠同样关联着他所创立的明王朝国运的长短。这是绝不可以稍有疏忽,稍有懈怠,而应当是拼出性命来治理它呵护它的。
第七章 穷人的孩子穷当家二、空印案、郭桓案:杀鸡给猴看(1)
元朝末年,官贪吏污,社会腐败,百姓痛苦,终于导致一场燎原大火,把一个庞大的王朝化为飞灰瓦砾。对这一点,没有哪一个人比元璋体会得更深切。他决心改变这一切。“片云风驾雨飞来,顷刻凭看润九垓。楹外近聆新水响,遥穹一碧见天开”。他相信风雨涤秽之后,将是一片朗朗晴空。他决心与民更始,建设一个廉洁政府。
勤俭是廉洁之母。元璋在官员中大力提倡以俭朴为荣,以奢华为耻。洪武三年(1370)六月,河南蒿县一个姓刘的典史入京朝觐,元璋见他衣服破旧,很是高兴,说道:“官员们往往为了锦衣美食去侵害百姓,像这个蒿县典史如此贫寒,居官能不清廉吗?”中书省官员遂把刘典史廉谨事迹奏上。元璋命赐予布帛,以资鼓励。而对那些衣服华丽的人则常予指责。一天,他在奉天门外见着一个散骑舍人穿一身华美服装,就问他置这件衣裳用了多少钱。回答说,用了五百贯。元璋斥道:“农夫寒耕暑耘,早作夜息,农妇缫丝缉麻,缕积寸成,及登场下机,公赋私债索取交至,竟不能为己有。食唯粗粝,衣惟垢弊。尔不闻农桑勤苦,置一衣乃至五百贯,此农民数口之家一年的过活。骄奢如此,岂不是暴殄天物!”他经常对大臣们说:“节俭二字,不但为治天下者所当守,治家者亦宜守之。尔等岁禄有限,若日用无穷,费用过度,何从办集?侵牟公帑,剥削百姓,皆源于此”。
教育官员节俭爱民,元璋可以说是苦口婆心。他屡屡提醒元朝骄奢淫纵蠧政害民以致灭亡的教训,反复强调守法安分可以保禄保身,而贪财网利终要破家亡身。他特别教育地方官要同情体恤农民,莫做欺天害民有损天良的事。开国之初,洪武元年正月末,元璋召见天下来朝觐的府州县官,谆谆教导他们:“天下初定,百姓财力俱困,如新飞之鸟,不可拔其羽,新植之树,不可摇其根,要使他们安养生息。要约己爱人,而不要腹人肥己。尔等当深戒之。”元璋对农民有深切的了解,对农民之苦有一种发自内心的怜悯,所以经常用这个来启发官员的良知良能,恻隐之心。洪武二年五月,他从南京郊外回城,见到几个老者挥汗耕田,不禁想起他的父亲,于是下马步行。边走边对身边大臣说:“朕好久没有在地里干活。适才所见农夫冒暑耕耘,心里很觉得可怜,不觉下马步行。农为国本,国家的需求都由他们供给。不知地方父母官晓不晓得怜悯他们。身处富贵而不知贫贱的艰难,古人常引以为戒。衣帛当思织女之勤,食粟当思耕夫之苦。朕每见到百姓之苦,一种恻隐之心常油然而生。”洪武五年(1372)十二月,他在三山门地方见一个服役的农夫在护城濠的冰水中边蹚边摸,就问,此人在捞什么,人们回说:督工之吏把他的锄头扔到水里去了。元璋很是怜惜。急命壮士代他去捞,并另外赏一把锄头给他。随后把督工吏打了一顿板子,训斥道:“农夫服役一个多月,手足皴裂,还不够辛苦,你怎么忍心再害他!这要是你的父兄你也这样对待吗?”回头又对丞相汪广洋说:“像这样数九寒天,我们身着裘皮还觉得冷。看这些役夫贫困无衣,其苦更不待言。”于是传令所有南京服役农民一律停役回家。此事一时传遍了京城内外。为了让官吏们了解农民的痛苦,元璋命人编辑了一本书,叫做《醒贪简要录》,颁发所有官吏。书中记载大小文武官员品级,每官俸米若干,折合稻谷若干,折合成平均亩产若干,需要农民耕种几亩土地,以及农民辛苦情况,用以唤醒官吏的良心。元璋亲自为本书写了序,说道:“四民之中士最贵,农最劳。最劳者何?当春之时,鸡鸣而起,驱牛秉耒而耕,及苗既种,又需耕耨,炎天赤日,形体憔悴,及至秋成,输官之外,所余能几。一或水旱虫蝗,则举家遑遑无所望矣。今居官者不念吾民之艰,至有刻剥而虐害之,甚矣而无心肝。今颁此书于中外,俾食禄者知所以恤吾民。”
为了减轻农民负担,也是为了提高官府的办事效率,元璋尽可能地压缩政府衙门和官吏的数量,据洪武四年年底统计,全国设置府、州、县共一千三百四十六个(府一百四十一个,州一百九十二个,县一千零一十三个),官员共四千四百九十三个。据洪武十三年统计,京城六部官吏总共只有五百四十八人,全国文职官吏不过五六千人,每个县的平均负担不过五六个人。官员俸禄有几次更改,洪武二十五年(1392),最终定制为:正一品月俸米八十七石,从一品至正三品,递减十三石,正三品为三十五石,从三品二十六石,正四品二十四石,从四品二十一石,正五品十六石,从五品十四石,正六品十石,从六品八石,正七品至从九品递减五斗,从九品五石。一个正七品知县月俸米7。5石,年俸九十石,九品县主簿月俸五石,年俸六十石,大约相当于南方有三四十亩到四五十亩田的中小地主的进益。即使不计家中田产,也可以维护一个小小富裕的家庭。当然若想要置田殖产,生活奢华,那就非靠贪污勒索不可了。为了保证官员正常生活,元璋对赴任的州县官员及其家属都给予绸绢、罗、布及路途盘费,因为新授地方官吏多是布衣百姓,到任之初,倘或向人借贷,难免渔猎百姓。他说,不预先给以养廉之费,便难以责其奉公守法。
元璋的原则是,既不“虚费天禄”,又使官吏得以制禄养廉,为朝廷管理百姓。这些官员则应该“量入为出,裁省妄费,宁使有余,毋令不足”,过一种恬淡节俭的生活。
读书做官,为的是光宗耀祖,锦衣玉食。有一个故事说,宋朝有宋郊、宋祁两兄弟,都是官居一品,人称大小宋。大宋节俭,小宋侈华。一天,大宋听到小宋官邸歌舞喧哗,就说道:“老弟,忘了我们在寒舍苦读的冷清吗?”小宋则说:“哥哥可想过寒舍苦吟却是为了什么!”虽是一个幽默故事,却道出了读书人的心声。所以想让官场普遍清苦,官员们一概不沾不贪,两袖清风,是相当困难的。但是,朱元璋建立一个勤政廉洁政府的决心毫不动摇。他对官员们在说服教育之外,还采取一系列手段,激劝,约束,警戒,直至严刑峻法,有时不惜大规模杀戮,制造血案。
元璋重视官员考核。分为三年初考,六年再考,九年通考,分作称职、平常、不称职三等。称职者升,不称职者降,平常者复职或平调。洪武十八年对天下地方官四千一百一十七人的考核结果是:称职的四百三十五人,不称职的四百七十一人,平常的两千八百九十七人,贪污的一百七十一人,辍祝挥邪焓履芰Γ┑囊话偎氖恕3浦暗闹徽10%多一点,足见考察的严格。在这一般考绩之外,元璋还有些特殊规定。地方官三年一入京朝觐(向皇帝述职),照例要赐宴。元璋下令:凡考核称职的,赐座,坐着吃;平常的,有宴无座,站着吃;不称职的,无宴无座,排好队在门口守候,看着人家吃,等里面酒足饭饱退席后,方许离去。凡称职而做了好事的,把事迹书写在家乡的旌善亭;做了坏事的,则书写于家乡的申明亭。让父母妻子荣有与焉,耻有与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