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网络杂集电子书 > 5940-吕景琳正说洪武大帝朱元璋 >

第19章

5940-吕景琳正说洪武大帝朱元璋-第19章

小说: 5940-吕景琳正说洪武大帝朱元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元璋的策略依然是避强打弱,着眼点仍在东部和南部。东部是以防为主,防中有攻,对南部则是稳扎稳打,步步推进。    
    至正十八年(1358)一开春,就与张士诚在江阴、常州展开拉锯战。张士诚没得到什么便宜。双方暂时休兵。三月十八日,命行枢密院判邓愈、亲军左副都指挥李文忠、元帅胡大海自徽州率部东进,向建德路进发。下遂安,扫淳安,兵围建德,守将纷纷逃窜。几乎没有什么大仗就把建德攻克了。遂改建德路为严州府,命胡大海做镇守。六月初六,朱文忠率部东进婺州,首先攻克浦江县,稍事整顿。到八月份,有苗兵元帅杨完者遗留的三万苗兵主动请降。杨完者是湖广苗兵统帅,在徐寿辉起义后,被元政府调往内地镇压农民军。这支部队凶狠勇猛,先与徐寿辉部在湖广诸州县和江浙行省的饶州、池州周旋,后来为江浙行省丞相达识铁木儿召去镇守杭州,对抗张士诚和朱元璋,授给他江浙左丞的职衔。他曾在嘉兴、杭州大败张士诚,并在建德、徽州同李文忠、胡大海进行过反复争夺。这部苗兵纪律很坏,所到之处,烧杀淫掠,江浙有民谣说:“死不怨泰州张,生不谢宝庆杨。”达识铁木儿感到他桀骜难驯,并且有被他吃掉的危险,便与张士诚相谋,共同除掉杨完者。张士诚痛恨杨完者,遂赴约向完者部队发动突然袭击。杨完者猝不及防,兵败自杀,部队随之溃散。这时,杨完者部将员成、刘震、蒋英等向李文忠请降,文忠请示元璋,九月,赶到桐庐接收了他们的三万部队。而后,士诚的势力伸向嘉兴、杭州,达识铁木儿这个江浙丞相便徒拥虚名。读者请记住这几个苗兵降将。后来他们又发生叛乱,使元璋受到很大损失。


第三章 运气来了,挡都挡不住二、三蛟不成龙(4)

    回头来说一说西部战场和东部战场。至正十八年(1358)初,陈友谅率部从汉阳顺江直下,攻取安庆路。安庆与池州路隔江相对,上扼汉阳,下锁应天,为长江要塞。元朝派淮南行省左丞余阙驻守。余阙是蒙古唐兀氏,世代居住在甘肃武威。他的父亲在庐州做官,遂为庐州人。余阙中元顺帝元统元年(1333)进士,是元代著名理学家、文学家吴澄的学生。做过翰林修撰,参加辽史、金史、宋史的编写。元末群雄并起,余阙成为一员带兵将领,以淮东都元帅府佥都元帅镇守安庆。至正十七年(1357)秋天,升任淮南行省左丞,与陈友谅展开反复争夺。至正十八年(1358)正月,陈友谅与赵普胜、祝寇四面包围安庆,余阙率部进行了拼死抵抗。正月初七,这座坚守了七年的城池终被攻破。余阙自刎而死,他的妻子和一子一女都跳了井,城中千余兵民自焚而死。这是元朝末年守城部队为元王朝殉难最壮烈的一幕。破城之后,陈友谅对余阙的死难也很为敬重,称:“余元帅为天下第一人。”将他隆重安葬。陈友谅控制安庆的目的之一,就为争夺池州。四月初一,他派赵普胜自安庆路江边的枞县出发,扬帆东进,其势锐不可当。元璋的池州守将枢密分院院判赵忠兵败被擒,池州落入陈友谅手中。现在是安庆、池州骑踞元璋的上游。而且江西诸郡县多为友谅所有。元璋已开始承受友谅的压力。    
    在东部战场,元璋仍然占据着优势。八月,张士诚力攻江阴,徒劳无功。十月,徐达、邵荣久久围困的宜兴州却终于攻陷。宜兴州在长兴州以北,濒临太湖西岸,是太湖通集庆的咽喉要道。从至正十七年(1357)七月围困一年有余,总不能攻下来。元璋经过反复琢磨,派使者传达命令给徐达、邵荣说:“宜兴城池较小,防守不易有空隙漏洞,且后方补给源源不绝,所以能长期坚守。太湖西通宜兴之间,是张士诚的饷道。应该集中兵力截断他的粮道。只要城内粮饷紧张,破城就指日可待。”徐达等依计而行,果然在十月初九奏捷。太湖西面宜兴、长兴两个出口都给卡住了。廖永安乘胜与张士诚将领吕珍大战太湖,因为孤军深入而失利,廖永安兵败被俘。张士诚爱他的才干和勇猛,设法招降,廖永安不从,被长期囚禁。元璋为表彰他的忠诚,遥授他为行省平章,封楚国公。廖永安于至正二十六年(1366)死于平江(苏州)监狱。    
    这时,在应天城内镇压了一桩小小的叛乱。我们前面说到过郭子兴大张夫人有三个儿子。大儿郭大舍战死,二儿郭天叙由小明王给授都元帅,惹下杀身之祸。三儿郭天爵在天叙死后一直屈服于元璋之下。打下应天之后,元璋接受小明王江南行省丞相的任命,而小明王同时委任郭天爵为行中书省右丞。郭天爵不明白,他的这个职务,完全是得自老子的庇荫,并不是自己在战场上挣来的。因为少了这点自知,就对元璋的冷落心存不满。于是联络子兴旧部,图谋造反。你想,元璋对这股势力能不留意,所以没等酿成祸患,就被元璋扑灭了。郭天爵被处死。有记载说,郭子兴由此绝嗣。不过,据明人郑晓搜集到的材料,说郭子兴还纳过一个姓李的三姨太,生一子名郭老舍。明洪武四年,元璋有一道谕旨:“说与郭老舍,再三留你不住,实要回乡守祖。你旧有二所庄田,我就赐与你耕种,教户部官开除粮草。”这是很确实的证据。郭老舍在洪武十一年因一件案子的牵连出逃,所以洪武十七年元璋命文臣张来仪撰《滁阳王庙碑》时,便说郭子兴没有后人了。洪武二十八年郭老舍回到滁州,元璋继续命他守祖茔。由此可见,郭家三兄弟死后,郭子兴虽有后人,但在军队中、战场上已是无足轻重。郭子兴元老旧部的势力,至此才算彻底解决。    
    元璋的南进策略一直未变。至正十八年(1358)十月初,他命枢密院判胡大海打下兰溪,急速向婺州城(金华)挺进,但近两个月却一直未能攻克。元璋决定集中优势兵力于浙西,尽快拓展领土,完成对士诚的北西南三面钳制,同时堵住友谅东向径进之路,打破他的紧缩包围。十一月三十日,元璋命徐达做应天留守,亲率十万大军向浙西进发。十二月十六日从宁国路的宣城到达徽州,召见儒士唐仲实、姚琏,访问民情。元璋说:“我知道百姓厌恶荒乱,渴望安定的心情。”仲实说:“自大军到来以后,百姓们觉得踏实多了。”元璋问:“邓愈元帅现在正修筑城池,百姓们有怨言吗?”仲实答:“很有怨言。”元璋说:“筑城是为了保护百姓,安定百姓,是不该有怨言的。看起来做好事也须得法。必定是邓愈太操切,太急躁了,所以失了人心。那就暂时停下来。”元璋又问:“你们博古通今,必然了解古今成败的经验教训。比如,像汉高祖、光武帝、唐太宗、宋太祖、元世祖这几位君主,是靠什么平定天下的?”仲实回答:“这几位君主都不滥杀人,故能一统天下。主公英明神武,驱除祸乱,从不妄杀,开创之功,超越前代。然而,从徽州的情况看,百姓们虽然有了归宿,但还不能做到休养生息。”元璋说:“你的话说得是。我积蓄少而开销多,增加百姓的负担是出于不得已。不过这些都用在了军需,没有一点是用在自己的享乐。对于百姓的劳苦,我没有一刻不在想着能有一个解决的办法。”元璋这些话,并非全是虚情假意。他知道,安定民生,对于他巩固原阵地、开拓新领域是何等重要。他最近已在发展生产、稳定秩序方面采取了一些措施。本年二月,他派康茂才为督水营田使,负责巡视督责各地的水利建设。他告诉康茂才说:“营田司的职责就在于修堤防,兴水利。方今军务忙,用度繁。理财之道,莫先于抓紧农事这一环。江南农事,首重水利,故而命你担起这个重任。”他要求茂才督责各地把废弃的水利设施修复起来,做到蓄泄得宜。同时告诫茂才:“大抵设官在于便民,而不是为病民。如果你这个营田使只是让地方官员增饰驿站馆舍,迎送招待,搞得各处鸡犬不宁,于民无益反而有害,那就失去了我托付你的本意了。”十一月,他又在一些郡县设立民兵万户府,负责民兵丁壮的组织训练。要求农时耕种,农闲训练。以达到民无坐食之弊,国无不练之兵,既减轻军赋又增强防御的目的。在紧张的战争环境,能兼顾到农田水利、百姓负担,这在当时的农民军中是少见的。    
    徽州镇守邓愈还告诉元璋,休宁县有一个大学问家名叫朱升,做过池州学正,现在隐居在乡间,问是否要召来。元璋表示要亲自造访。这天,朱升在家里接待了元璋,彼此谈得很投机。朱升提出三句话,叫做“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这使元璋牢固根基、逐步推进的思路变得更清晰、更自觉,对他整个战略策略思想的形成影响很大。    
    至正十八年(1358)十二月十八日,大军抵达婺州城下。这时元江浙行枢密院同佥石抹宜孙开府于处州(今浙江丽水)。以他弟弟石抹厚孙守婺州。宜孙帐下有章溢、胡深为谋士。元璋大兵压境,使婺州人心汹汹。有一个避乱严州的和州儒士王宗显受到元璋接见,将刺探到的婺州城内将士各怀异志的情况作了汇报,元璋心里愈发洞彻。石抹宜孙造狮子战车数百辆,载兵万人由胡深统帅自处州北上,经缙云增援。车队走到松溪地方,与元璋部队相遇,胡深逡巡不敢前进。元璋观察了敌阵说道:“石抹宜孙自恃能战,所以坚城固守。可是此次以车载兵,则是不知兵法变化了。松溪山多路狭,车行不便。我若派出一支精兵,必能制胜。他的援兵一破,婺州城绝望,内部涣散,可以不劳而下。”第二天,果然兵出捷至,胡深逃回处州。当日婺州陷落。十二月二十日,元璋率大军浩浩荡荡开进婺州城。    
    婺州就是现在的金华,一向号称富庶,又是人文萃集的地方。它东临台州(今浙江临海),与方国珍接壤,北临绍兴,成了张士诚南方的邻居。婺州的夺取,使元璋已经或接近完成了对张士诚和方国珍的战略包围。婺州,再加上严州,是他南向夺取元朝控制的处州和衢州,北向围攻张士诚的绍兴和杭州,东向震慑方国珍的庆元、台州、温州的出发点和根据地。所以元璋必须亲自出征,尽快拿下,还要很好巩固,牢牢控制。他决定在这里建一个模范区,树一个榜样,以便耸动四方,扩大影响。


第三章 运气来了,挡都挡不住二、三蛟不成龙(5)

    进城之初,他发布严厉军令,禁戢将士抢掠,有一个黄知印官自恃为帐前亲随,不听约束,夺取了民财,当即被砍了脑袋,传首示众。为稳定秩序,元璋命令在城内加强日夜巡逻。一天晚上,元璋带领贴身护卫小先锋张焕夜间巡视,被巡逻哨军阻拦盘问,张焕忙上前解释,说:“这是大人。”要他赶快放行。巡军说:“我不认识你们是什么大人。只知道犯夜的人一律捉拿。”张焕好说歹说,才算放行。元璋见晚间秩序良好,巡哨认真,很是高兴。第二天派人给这个巡军二石米的奖赏。在饱经战乱和洗劫之后,婺州士绅百姓能见到这样纪律严明的军队,自是庆幸。随后元璋又开仓赈济,下令禁酒,更是远近传颂。    
    能不能争得婺州文人的支持与合作对这块新辟根据地的巩固至关重要。元璋改婺州路为金华府,在这里设立中书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