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网络杂集电子书 > 2995-夜与昼 >

第71章

2995-夜与昼-第71章

小说: 2995-夜与昼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靳伯伯,您还记得是哪年吗?”黄平平显得很有兴趣地问道。只有她才清楚这位靳伯伯的兴致在哪儿。    
    “这座塔是辽清宁八年,也就是公元1062年建的,在中国现存的木佛塔中,除了山西应县木塔就是它最古了。应县木塔是辽清宁二年建的,它比应县木塔晚建六年。”    
    “靳伯伯,您这记性真是绝了。”黄平平惊叹道。    
    李向南这才醒悟过来,明白靳一峰那勃勃的兴致是怎么回事。自己真是笨蛋。“靳伯伯,隔这么多年,您还记得这么清楚啊。”他也为时不晚地表示由衷的惊叹了。    
    靳一峰笑了,坐着转椅来回转了转,又问:“你知道古陵木佛塔的高度吗?”    
    “不知道。”李向南摇了摇头,显得极感兴趣地看着靳一峰,“您是不是还记得?”    
    “要是我没记错的话,古陵木塔的高度应该是六十二米七十。”    
    “靳伯伯,您记性这么好?”李向南的惊叹既有策略的夸张,也有真实的成分。    
    “感兴趣、注意,就能记住呀。”靳一峰的兴致更高了,他点着烟,往椅子上靠了靠,“你们知道塔是从哪儿来的吗?不知道?塔来源于印度。印度最初建塔是为了埋葬佛舍利的。什么叫佛舍利?平平不知道?……向南说的对,佛舍利就是释迦牟尼死后尸体火化,结成的各种珠子。这也是一种传说了。你们看《封神榜》、《西游记》,里面不是常出现舍利吗?一种宝物。最初的塔就是为埋葬舍利的。后来,逐步就发展为佛教纪念性的建筑了,随着佛教一起传入中国。你们对中国的塔注意考察过吗?”    
    “没有。”    
    “塔是各式各样的,有各种分类。就好像人一样,你可以按肤色分,有白种人,黄种人,黑种人,也可以按地理分,有亚洲人,欧洲人,美洲人,还可以按民族分,哪种分法都有意义。塔也一样,按建筑材料分,有木塔,石塔,砖塔,铁塔,铜塔,还有金的,银的,玉的,对不对?按外形分,有方的,六角的,八角的,十二角的,古陵木塔就是八角的。分类方法很多。不过,比较科学的划分——嗯,这种说法本身就不科学——应该说是比较最有意义的划分,是按结构形式来划分。可以分这样几大类,第一类,就是楼阁式塔。像应县木塔,还有杭州六和塔,河北定县料敌塔,都是属于这一类。这都是中国风格的塔。尼泊尔、印度的佛教传入中国后,就中国化了,和儒教等融到一起了,他们的塔传入中国也中国化了。这种楼阁式塔,就是印度塔和中国高层楼阁的建筑形式杂交结合起来了,杂交优势嘛。”    
    靳一峰仰身笑着,谈兴愈高。    
    “第二类,可以说是密檐塔,知道是什么意思吗?西安的小雁塔就是这种。平平没注意小雁塔和大雁塔有什么区别?太不一样了。还有河南登封的嵩岳寺塔,东北辽阳白塔,对了,北京天宁寺塔就是属于这一类。这下你们明白了吧?这种塔第一层特别高,第二层往上,各层间距很短,檐挨檐,很密,所以叫密檐塔。    
    “第三类,俗称喇嘛塔,一说你们就都知道了:北京白塔寺的白塔,北海的白塔,山西五台的白塔,就是这一类。这不是中国化的,进口原装的(幽默地笑了)。


下卷:第三部分这些老三届政治意识太重

    “往下,还有一类,金刚宝座塔,一个宝座上五座塔。像北京真觉寺,碧云寺,还有西黄寺,都有这种塔。再有一类,叫亭阁式塔。这又是中国化的了,是印度塔和中国亭阁建筑杂交结合的产物。再还有,就是花塔,过街塔等等类了……”    
    “靳伯伯,您的记忆力可真好,比我们年轻人还强得多。”李向南笑道。    
    “这一点我还敢跟你们年轻人比一比。”靳一峰说道,“向南,你们古陵的县志你看过吗?”    
    “看过。”    
    “你还能记住《古陵县志·序》的第一句话吗?”    
    李向南犹豫了一下。他知道那第一句话,因为给他印象很深,但,是说知道呢,还是说不知道?说不知道,可以再一次给靳一峰炫耀记忆力的机会,然而自己就会显得太粗疏了。这会不会给靳一峰留下不好的印象呢?    
    “知道……”他回答得并不坚决。    
    “那你说说看。”靳一峰考试似地看着他。    
    “县积而郡,郡积而天下。郡县治,天下无不治。”李向南说。    
    “嗯……”靳一峰表示满意地点点头,“说得对。”同时,他炫耀记忆力的热情也便开始下降,“这句话,我看了一遍,二十多年没忘记。”    
    靳一峰的妻子舒凝进来了,一个慈祥的银发老人。她冲黄平平和李向南亲切地点点头,便转向丈夫,“今天你还表演烹调技术吗?”    
    “当然表演。”靳一峰站起来,“平平,你们不要走,就在我这儿吃午饭,我去厨房给你们做两个菜。”    
    黄平平到楼上的房间里去了,客厅里只剩下李向南一个人。他坐了一会儿,认为不必这样拘谨,就站起来,踱到客厅门口,然后跨出门坎。靳一峰家是一幢二层小楼,独门独院。院里土地潮湿干净。有一座玻璃暖房,种满了五颜六色的花儿,在正午的太阳下,枝叶翠绿晶亮。    
    头顶上二层楼窗户里传出说笑声,是黄平平和另一个女子的声音。那个女子的声音很亮,格格笑个不停。大概是个胖乎乎的女性,简直能“看见”她那笑得直不起腰的样子。她是谁?    
    让黄平平领着来,有好处:一开始就与靳一峰进入一种亲热随便的家庭气氛中,黄平平有着随时使气氛融洽的能力;但同时也有不好处——这是他现在感到的:自己只能扮演一个奉承赔笑的晚辈角色,很难展露自己的思想与才干。他希望的是靳一峰在政治上赏识信赖自己,那样才有实质意义。自己要逐步掌握谈话的方向。    
    他相信自己进行各种“谈判”的能力。    
    客厅旁边的一个门帘掀开了,出来一个小模小样的秀气姑娘,她穿着蓝色的学生裙,大约二十一二岁。看到李向南,眼里顿时显出亲热。“平平领你来找我爸爸的吧?你是不是社科院农业问题小组的?”她很大方地问道。    
    “不,我不在北京工作。”李向南回答。这无疑是靳一峰的女儿了。    
    “那你在哪儿工作?”    
    “在一个县里,说了你也不一定知道。”李向南答话中含着一种对自己身份很自信地卖关子。他希望能引得姑娘追问下去。    
    果然。    
    “你说说看。”    
    “我在古陵县。”他不大有把握地等着姑娘的反应。既然靳一峰知道自己,他女儿可能也听说过自己吧?    
    “你是不是叫李……李——向南?”    
    李向南笑着点点头,感到满足,而且有了信心。既是姑娘知道自己,那么他就相信自己的名字还是会有些感召力的。    
    “听说你在县里改革搞得不错。”    
    “众说不一吧。”    
    “我就对你有看法——我看过对你的报道。”    
    “是吗?”李向南有些意外,等着姑娘往下说。    
    “到我房间来吧,我叫靳舒丽,在人民大学上学,念经济系。”    
    单人床,写字台,书架,落地台灯,轻便自行车上搭着游泳衣,到处是凌乱堆积的书籍纸张,一个无拘无束的姑娘的房间。两个人坐下了。    
    “我觉着,中国的大权都要落到你们这号人手里,就完了。”靳舒丽坦率地说。            “为什么?”李向南有些震惊。    
    “你们这些老三届政治意识太重,爱搞权术,缺乏民主思想,我就不喜欢这种人。”


下卷:第三部分一种要论证自己的冲动

    李向南受到了刺激。他微微皱了皱眉,感到一种要论证自己的冲动。他不能让更年轻的一代对自己这一代人有这种看法,他更不能让眼前的这位姑娘“不喜欢”自己。“老实说,”他沉稳地笑了笑,“我经历过最不民主的政治生活,可以说是专制的历史阶段,最知道民主的宝贵。可现在,你要建设一个民主繁荣的社会,就必须革除那些封建专制的、愚昧的、官僚特权的腐败。要革除它们,除了拿出强有力的铁腕,没有别的办法。你没到过下面,很难想象那些愚昧保守的东西有多顽固……”    
    “我能想象到。”靳舒丽毫不为李向南的话所动,“少数人的铁腕并不能决定历史的进程,重要的是经济领域内千百万人对旧关系的批判。”    
    “当然。你要在经济领域批判旧关系,就首先在政治系统、权力系统中引起冲突。你不采取铁腕,不解除守旧力量的武装,就根本无法推行新政策——连提出都不可能,你怎么开展经济领域内对旧关系的批判?”    
    “我知道。你们的铁腕是历史情势迫使的,现在历史除旧布新可能也需要这样。可一旦你们真上台了,大概也是一批挺专制的人。”    
    李向南含着善意的讽刺笑了,他幽默地诘问:“你不喜欢他们,可这个除旧布新的历史阶段却需要他们,又不能跨过他们,那可怎么办?”    
    “等他们完成了历史使命,就让他们退下去。”    
    “那谁上啊?”李向南问道。    
    “我们哪。”    
    “那我心甘情愿退下来。”李向南很有魅力地微笑了。    
    靳舒丽也笑了:“你们大多数人到时候是不会心甘情愿退下来的。”    
    “那怎么办?”    
    “用斗争‘请——’你们下来。”    
    “那你们用不用铁腕哪?不是那么好‘请’的。”    
    “该用就用点儿。”    
    “那你们不是也和我们一样用铁腕了?”    
    “反正比你们民主。”    
    李向南若有所思地颔颔首:“是。因为那时经济基础与现在不一样了,政治上进一步民主应该是必然的。”他看着靳舒丽非常郑重又带有玩笑地说道:“那我的毕生将不是为我们掌权而奋斗,而是为使你们尽早登上历史舞台而奋斗。”    
    靳舒丽快活地笑了:“那我就喜欢你了。”    
    李向南知道,他并不是在理论上,而是在性格魅力上征服了这位女孩子。    
    黄平平已撩起竹门帘出现在门口:“舒丽,你喜欢谁啊?”    
    “我说他呢。”靳舒丽指着李向南笑道。    
    黄平平目光中含着一丝异样扫视了他们一下,莞尔一笑。“我宣布:开饭了。”    
    一桌菜,琳琅满目,从家庭烹调的角度看,色形味香,皆属不凡。    
    四个小盘,四个大盘,一色的白瓷青花,素洁清亮。    
    四个小盘是凉菜:一盘切得非常考究的牛肉,一盘猪肝,一盘雪肠,一盘白糖西红柿,切、放也皆考究。四个大盘是热菜。一盘海米芹菜,海米像食指般大小,金黄,芹菜整齐寸长,脆挺嫩绿。盘子四边,对称地点缀着四朵虾片炸成的“花儿”。一个大盘里大概是豆腐,一色的寸半长七分宽的薄块,油炸成金黄色,整整齐齐码放着,喷香扑鼻,最上面放着用几片青椒围着个小红辣椒装饰成的一朵鲜花。一个盘里是荷包里脊。一个个荷包里脊金黄喷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