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网络杂集电子书 > 5730-明成皇后 >

第4章

5730-明成皇后-第4章

小说: 5730-明成皇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赵大妃的脸上立刻露出满意和放心的神色。通过这次密谈,两人算是充分交换了想法。    
    兴宣君还是不放心,他找到安东金氏势力中对自己较好的金炳学。金炳学哲宗四年殿试文科及第后,当过掌礼、司谏,以安东金氏势力为背景,历任大司宪、判书,是一个实力派人物。也许是他具有洞察未来的睿智,因而从未亏待过兴宣君。兴宣君在和他商议国王后嗣时,竭力主张哲宗之后,按王室辈分排列,英祖的直系后裔最恰当,希望金炳学支持他。    
    “万一议论王室继承人,希望判书宣传我的主张。这样,如果我的儿子登上王位,自然会将您的女儿册封为王妃,还会创造机会,让您担当朝廷重任。”对于兴宣君这些滔滔不绝的话语,金炳学感到震惊,但他装得泰然自若的样子。看眼下朝廷的形势,他的话也并非虚无孟浪的空想。    
    “嗬,一切都要看机会,如果有幸君主和我商量此事,我一定努力促其成功,请放心。”    
    金炳学看兴宣君在受歧视的逆境中还能守住王室体统顽强地生活,心里比较满意,因此经常邀他对饮两杯,也时常在一起谈论时事,他家断粮的时候也会接济一下。    
    兴宣君也因此能这样掏心掏肺地跟他说心里话。后来大院君掌权后,虽然没有践约将他的女儿选为王妃,但在安东金氏势力全部没落的情势下,唯有他生存了下来,从李朝判书,一直升到左议政、领议政,可谓官运亨通。    
    兴宣君还找到了宫中的元老大臣郑元容,从他那里得到保证,万一议论国王的继承人,让他支持自己。兴宣君周密策划的这一策略最终在危机瞬间充分发挥了威力。


《明成皇后》 第一部分对大院君的评价

    “是个傲慢的、奋不顾身的男子汉。”    
    那么,高宗皇帝的父亲、明成皇后的公公兴宣大院君李应是个怎样的人呢?后世的历史根据其政治业绩从多个角度对他进行了评价。这里为了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此人,让我们摘录几段当时直接与大院君见过面或相处过的人留下的文字。    
    1898年《朝鲜的报告》中收录了对大院君的人物评价,写道:“大院君具有钢铁般的意志和坚定的目标,他是一个热烈的爱国者,但也是一个彻底的旧保守主义政治家。”    
    1898年传教士约翰斯看到的大院君的印象是:“他身高5英尺6英寸,气度不凡,头发花白,身板笔直,精力充沛,两眼炯炯有神。”    
    美国的霍默·B·赫伯特在《朝鲜访问记》中有受大院君接见的记录,并将它登载在纽约的一本杂志上,内容是这样的:“他有坚强傲慢的意志,只要目标确定下来,不管在政治、经济或道德方面遇到怎样的困难,他都不屈不挠地为完成目标而前进。可以说他是朝鲜政界最后一个实力派人物。”    
    《国太公行录》《国太公行录》是记录国太公兴宣大院君言行的一本书。    
    中写道:“大院君晚年身体不佳,但仍然保持衣冠整洁,洗漱、梳头一天不拉。”还说他对犯有过失的人常常当面呵斥,不留情面;对部下赏少罚多;常常是威风凛凛,不急不慢;喝酒不过量;诗、书、绘画达到很高境界,特别是兰草画得很好。    
    外国人和国人眼中大院君的这些性格特征,通过后面描绘他的政治活动还会具体表现出来。在了解这个人物方面,最核心的特征应该是他不会妥协的极端保守主义和一旦下了决心,会奋不顾身地为达到目标而奋勇向前的那股劲头。


《明成皇后》 第一部分高宗即位(1)

    “让兴宣君的二儿子接续香火。”    
    癸亥年哲宗14年,即1863年12月8日,正像人们预料的那样,哲宗久病不愈离开了人世。    
    哲宗一死,赵大妃寸步不离病榻,为了阻止安东金氏势力轻举妄动,派了赵成夏和赵宁夏严密监视王宫。作为宫中的长辈,她将国玺抓在手中,然后将领中枢府事郑元容、判中枢府事金弘根、领议政金左根、左议政赵斗淳等重臣召集到重熙堂。    
    赵大妃坐在挂着帘子的屋内,大臣们都站立在外面,此时,郑元容首先开了口:“臣下和百姓无福,遭此上监驾崩变故,悲痛之情难以言表。”    
    话音刚落,赵大妃说:    
    “大臣们听着,我一个未亡人遭此罔极之痛,悲情难抑。但想到国家安危,时不我待,请大臣们速速决定承继大统的国王。”    
    国不可一日无君,今天也是一样。因此赵大妃为哲宗后嗣将大臣们叫到一起。按照王法,国王驾崩,在成服(从初丧至穿丧服的三至五天)前应该在官员中任命负责人处理国家急事,成服结束,即举行新国王的登基仪式。    
    但是,由于哲宗是骤然而死,安东金氏势力没有来得及确定继承人,因此显得惊慌失措。当他们互相干瞪着眼,还没有作出任何回答之前,和兴宣君有过密约的郑元容抢先说道:    
    “请慈圣(赵大妃的尊称)明鉴,作出裁断。”    
    郑元容一下子把决定权交给了赵大妃。领议政金左根稍一犹豫,王位的决定权就落到了赵大妃手中。赵大妃紧接着就说:    
    “既然如此,那我就做主了。让兴宣君应的第二个儿子命福继承翼宗的大统吧!”    
    赵大妃话音刚落,以金左根为首的安东金氏势力惊得目瞪口呆,瞬息之间竟然被赵大妃捅了一刀。让兴宣君的二儿子来充当翼宗的后嗣,简直荒唐!看来赵大妃是早有预谋才抛出这一妙策的。    
    王权由谁掌握,决定了权力的性质。兴宣君的儿子李命福年纪尚小,倘若让他继承哲宗,那么就要由哲宗的王妃哲仁王后摄政,但如果继承的是翼宗,那就由赵大妃摄政。    
    所以赵大妃把兴宣君的儿子收为养子来填补自己没有子嗣的空档,让其继承王位,是想掌握摄政权。这是与王室权力密切相关的决定。大臣们听了赵大妃的决定,犹如浇了一头冷水,场上鸦雀无声。郑元容又接着说:    
    “请大妃娘娘用谚文朝鲜文字。颁发懿旨。”    
    赵大妃马上写了谚文懿旨,封兴宣君的儿子李命福为翼成君。正是这一刻,诞生了朝鲜王朝第26代国王。    
    在座的大臣们都惊愕不已,金氏势力的人一个个哑口无言,他们这才醒悟过来:  原来他们根本看不起的兴宣君,他的第二个儿子现在已是国王;这个国王不是作为哲宗后嗣,而是作为赵大妃的丈夫翼宗的后嗣登基的,摄政权已被赵大妃抓了去。    
    “军营立刻派军士到官县家去护卫国王!”    
    这里说的官县家是指庆云洞兴宣君的家。这时兴宣君正坐在家中焦躁地等候宫里的决定。    
    郑元容等国王人选一定下来,马上派军士到庆云洞兴宣君家,采取了警卫措施。他又作为新国王的奉迎正使,受命去迎驾进宫。迎驾队伍一直排到云岘洞。领议政金左根、都承旨闵致庠、记事官朴海哲和金炳翼将懿旨装在彩色轿子里向兴宣君家走去。    
    兴宣君听到迎驾队伍已到,在房间里闭上眼睛,作了一会儿深呼吸。他脸上既有得意,也有感怀的神情。    
    “今天大运终于降临到了我的头上!”    
    此刻,他的脑际浮现出儿子年幼时的一件往事:  一天,他和命福站在路上,一个陌生人看到命福,嘴里嘟嘟囔囔地说着“龙凤之姿,天日之表”,说完消失得无影无踪。他的话是说命福脸上有一股王者之气。当时兴宣君吃了一惊,马上环视四周,幸亏没有其他人。    
    泄露如此天机,那是灭三代之罪。从那以后,兴宣君默默地期待着儿子的未来,同时教给他当国王的所有功课。    
    轿子到达后,那些高官大臣们看见兴宣君家破败不堪,都颇为吃惊,对一个王族家如此瓦碎墙倾的景象都露出困惑的神情。    
    他们虽然至今都瞧不起兴宣君,但兴宣君的威严和气概却一直令人惊奇。他仪表堂堂,风度翩翩。过去特别蔑视他的金左根此刻也是一脸的迷惑和恐惧。奉迎队伍一到,翼成君便从大厅里出来迎接大臣们。闵致庠上前向翼成君问过姓名和年龄,拿出大王大妃的懿旨放到桌子上。    
    翼成君回到大厅,在桌子前跪下,闵致庠宣读懿旨。然后,翼成君来到大厅下,磕了四个头,重新站到桌子前。闵致庠跪下,递上懿旨。翼成君接过懿旨放到桌上,大臣们退下。    
    少顷,翼成君戴好幞头,穿上蓝色礼袍,又扎好薄绸白腰带,登上黑色长统皮靴,坐上马拉的轿子,穿过敦化门东边的双重门,抵达仁政门,然后步行来到宫殿大院。    
    翼成君在院子里参加完谢恩仪式,径直来到克有斋,解开发髻悼念死去的先王。然后在内侍引领下拜见大王大妃。赵大妃噙着眼泪抓住翼成君的手说:“我的儿啊,快过来!”    
    翼成君向赵大妃低头示礼。12月13日,哲宗死后的第五天,当年12岁的国王举行了登基仪式,赵大妃随即宣布摄政。    
    高宗登基那年,只是个12岁的少年。    
    这样的国王连昌德宫里有几条路几间房子都不知道,也不懂大臣们的职责和官衔。另外因不熟悉宫中生活,所以不止一次受惊和慌张。    
    年幼的高宗国王首先要做的是校正走路姿势。在庆云洞时可以乱奔乱跑,摔破膝盖也没关系,但在宫里再急再忙也不能奔跑,走路一定要有风度。    
    在宫中出生被封为世子的王子们,从小就受严格的训练,所以他们习惯成自然。但对于年幼的高宗国王来说,这一切是多么的困难和费劲。走路时要收紧下巴颏,丹田用力,摆动双臂,迈开八字步。开始时他做不好,于是就在昌德宫后花园前面空地上铺上一层小石头进行练习。同时,说话要改用宫中语言,脸上的表情也要练习,要表现得谨慎严肃。    
    “殿下,任何君主再怎么聪明,要是不学习是不能完善天分的,对政事的妙理就不能烂熟于心。现在殿下年纪还轻,学问还未达到很高境界,应该多学习经书和史书。”


《明成皇后》 第一部分高宗即位(2)

    当年幼的国王穿着衮龙袍、戴着冕旒冠参加完在昌德宫仁政门举行的登基大典、第一次坐上龙椅接受百官朝贺时,郑元容首先进了这样的忠言。因此国王必须一天学习三次,开设经筵为君主讲解经传史鉴特设的讲席。的时间是早上7时至9时,中午11时至1时,下午2时至4时。    
    早上睡觉醒来,老尚宫们就跑来让国王进餐,匆匆忙忙地给国王整顿衣冠,送他去学习。国王还要参加文武百官的议政,当然只要坐在那里就可以,背后由赵大妃执政。    
    王权更替的瞬间和国王登基大典前的过程,《高宗实录》中只是轻描淡写地记了一笔,但是从那每句话的字里行间,能体会到权力斗争的惊心动魄。    
    翌年4月,先王哲宗的葬礼结束后,在朝廷会议上大臣们围绕兴宣君的礼遇问题发生了激烈冲突。赵大妃想册封兴宣君为“兴宣大院君”。但安东金氏势力主张只给他国王父亲的礼遇,企图不让兴宣君出入宫门参与政务。他们虽然毫无防备地在瞬息之间丧失了王位,但同时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