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第三帝国的灭亡 >

第2章

第三帝国的灭亡-第2章

小说: 第三帝国的灭亡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较蚍⒍垂ィ欢韧黄泼谰蟮兀钪毡换魍恕K淙徽獯谓徽讲⒉痪哂芯龆ㄒ庖澹牵戮美幢N缆砝滋胤老叩淖凹自け付蛹负跛鹗Т !�
  蒙哥马利根据既定计划,于3月20日正式发起进攻,参战人员和装备来自第10军和第30军,兵力16万人,坦克600辆,火炮1400多门。蒙哥马利原计划对敌军防线发起一次大规模的正面突击,但刚刚楔入敌方阵地很浅的纵深,便于3月22日日终时被击退。此外,在此次进攻中,新西兰军团从侧翼包抄埃尔哈迈的德军部队,起初取得一定的成果,不久便遭到了敌人有力的阻击。他们在肃清了海岸通道后,被迫在普拉姆峡谷停下来。当时,驻守该峡谷的德军部队得到了从马雷特防线撤下来的第21装甲师和4个步兵分队的增援,强弩之末的新西兰军团很快便停滞不前了。在此情况下,蒙哥马利重新调整了自己的计划,集中所有兵力进攻内陆侧翼,希望从那里实现突破。3月23日,第10军和第1装甲师向内陆运动增援新西兰军。与此同时,第4印度师奉命肃清哈卢夫隘口的德军,力争将英军补给线缩短100多英里,而后将沿着山区迂回到马雷特防线的侧翼,对轴心国部队构成新的威胁。 
  就在这时,轴心国部队侦察到了新西兰军团的运动情况,同时,部署在山区的轴心国观察哨也搜集到了大量的情报信息,他们据此判断出盟军将从己方阵地的沙漠侧翼发起一次大规模攻击。鉴于这种情况,阿尼姆命令意大利部队坚守马雷特防线,阻击盟军的进攻,掩护非机械化部队快速撤离。 
  盟军的进攻于3月26日16时开始,在飞机和炮兵支持下,第1装甲师在18时许超过先头部队,经过一整夜的行军,于3月27日黎明时分抵达埃尔哈迈附近。但是,德军发起的一次反击将盟军的推进步伐迟滞了48个小时,使马雷特防线的大批守军得以撤至阿卡里特河阵地。如今,蒙哥马利下令暂停进攻,部队休整一周时间,为下一阶段的进攻做准备。 
  就在英军进攻的同时,巴顿将军率领第2军向海岸方向和轴心国军队后方发起了新的攻势。3月28日,巴顿的部队从埃尔盖塔出发。为了能够快速推进,巴顿不等步兵肃清德军的反坦克炮阵地就发动了攻击。经过三天的激战,美军几乎没有前进半步,但却迫使德军第21装甲师转移至该战场,削弱了其在阿卡里特河的装甲力量。 
  第4印度师在4月5日黄昏时分发动了正面攻击,第二天拂晓时分攻占了前方的阵地,俘虏了4000多名敌军。与此同时,第50师和第51师各自发动了攻势。当第50师受阻停止前进时,第51师已经突入了德军防线。这为第10军装甲部队迅速扩大战果提供了良机,但是,由于装甲部队向前推进时出现延误,这个大好的机会被白白葬送了。 
  蒙哥马利决定于次日发动进攻。但是,当第二天天亮后,敌军早已悄悄溜走了。当时,由于缺乏增援力量,轴心国部队无法继续坚守阿卡里特河,于是开始向恩菲德维尔撤退。然而,就在轴心国部队集结到北非地区的最后要塞准备固守的同时,盟军已经拟定了赢得最终胜利的计划。   
  第1章 逐鹿北非(4)   
  最后行动 
  在北非战役的最后三周,盟军部队的数量优势开始显现出来。德军和意大利军队仅有13个非满员师和130辆坦克,而英军拥有19个满员的精锐师和1100多辆装甲车辆。盟军的火炮数量是敌军的3倍,同时完全拥有制空权。因此,如何将这种数字上的优势转化为战场上的实际优势,成为摆在盟军面前的最大挑战。 
  对轴心国方面而言,能否在北非保留一个立足点至关重要。与非洲军团全盛时期所占领的广大地域相比,如今的这个立足点的面积即使再小也无所谓。希特勒与墨索里尼非常清楚,如果能够坚守突尼斯至1942年夏季,盟军进攻欧洲大陆的计划就可能被拖延,届时的恶劣天气将会加大盟军两栖作战的困难,同时也将增加空军对于地面部队实施支援的难度。因此,为了阻击盟军的进攻,德军做了大量的工作来加强防御。 
  在盟军方面,抵达突尼斯的最好路径就是穿过迈杰尔达山谷。但是,他们首先需要肃清迈贾兹巴卜山两侧的敌人。迈贾兹巴卜位于第1集团军第5军和巴顿将军的美国第2军的作战区域。如果这项计划取得成功,将为装甲部队打开一个战术突破口,开辟出一条新的进攻路线,而这在其他任何地方都是不可能实现的。在当时,蒙哥马利的第8集团军部署在沿着海岸线的狭窄正面上,拥有进攻突尼斯或邦角半岛的便利条件。但是,哈罗德·亚历山大爵士(盟军中东部队最高指挥官)希望尽快占领突尼斯的港口。他认为,如果能在短期内夺取这些港口,将使得盟军有可能实现在当年夏季进攻西西里的计划。于是,他命令安德森的第1集团军4月22日在迈贾兹巴卜到布阿拉代之间对轴心国军队发动攻击;美国第2军进攻比塞塔方向;第8集团军则在恩菲德维尔附近进行阻击战,旨在转移敌军的注意力,协助第1集团军的进攻行动。 
  然而,亚历山大爵士的方案尚未实施便遇到了麻烦。在蒙哥马利看来,亚历山大把主攻权交给第1集团军的做法,实际上剥夺了第8集团军赢得北非战场最后胜利的机会,令人无法接受。因此,蒙哥马利提出建议,主张自己率领4个师(3个步兵师和1个装甲师)发起攻击,至少楔入敌军防线20英里———但是,这显然不是亚历山大要求第8集团军进行的助攻行动。蒙哥马利之所以提出这种方案,主要是由于他希望以胜利者的姿态走出北非战场。最终,亚历山大作出决定,准许蒙哥马利实施他所提议的进攻计划。但是,他对蒙哥马利的让步产生了一种负面的影响,那就是,与原计划相比,无法将有限的作战资源集中在第1集团军的战区。 
  蒙哥马利之所以提出这样一项志得意满的计划,主要是以往对德作战中获得的高度自信所致,他明确表示,自己将把敌人逐出昂菲达维尔阵地。但是,在掌握了敌军防御兵力的有关情报后,蒙哥马利的语调明显地缓和下来。猛烈攻击将要开始,但却没有快速挺进的宏伟计划。不幸的是,他的计划未能与第10军(布赖恩·霍洛克斯中将)进行全面沟通,而第10军制定的计划更加乐观。第10军错误地认为,他们面对的只有大约6个营的敌军,但实际上却是23个营。虽然这些敌军编制都不满员,但仍然能够进行有效的抵抗。此外,在盟军中间,只有第4印度师进行过一些山地作战的准备,第2新西兰师、第50和56师完全缺乏必要的作战训练。更糟糕的是,这种地形不适合装甲部队进行作战,因此,英国第7装甲师将很难进行部署和使用。 
  根据霍洛克斯的计划,第4印度师和第2新西兰师将攻入山区,抄近路通过敌军后方,向海岸方向进发。一旦该计划实现,那么霍洛克斯将积聚所有力量,利用装甲部队的突击行动,击败德军。作为一名出色的指挥官,霍洛克斯非常了解这样一句战场格言:“没有任何计划在同敌人交手之后能够保持不变。”他曾向部下明确表示,作战计划能否取得成功,主要取决于敌军力量是否出乎己方的预期。但是,正如我们已经看到的那样,事情并非如此。   
  第1章 逐鹿北非(5)   
  1943年4月19日傍晚到20日凌晨,第4印度师的进攻拉开了整个作战行动的序幕。敌人的抵抗异常激烈。到黎明时分,盟军的进攻毫无进展,不仅未能突入敌人后方区域,就连进攻也几乎在轴心国部队的防线外围停止下来。这种情况下,霍洛克斯开始面临一项非常艰难的选择———要么继续强攻,但却会付出巨大的伤亡;要么呆在原地不动,同样可能会有伤亡,但是可以通过挫败敌人的反击来重创敌人。无论霍洛克斯作出哪种选择,盟军部队都不可能快速挺进了,他们将不得不进行一场缓慢的消耗战。 
  就在同一天,第50师占领了昂菲达维尔。但是,英军其他部队未能取得任何决定性的胜利。鉴于这种情况,蒙哥马利不得不坐下来修改他的计划,来适应当前的战场形势。让他颇为失落的是,鉴于战局的进展,作战的主攻权如今必须转交给第1集团军和美国第2军。当时,美国第2军向比塞大港方向推进,却不得不面临着敌人的最后一块防御阵地。第1集团军如果能从迈杰尔达河的任何一侧将敌军逐出山区,那么就有可能突破德军防线。再往南,第1集团军面对着古拜拉特平原,这里的敌人防守松懈,是一个扩大战果的大好机会。只要从东部边缘将敌人打退到蒂尔—塞贝克瑞特之间的崎岖地带,防止敌人封锁平原,就可以达到这个目的了。 
  因此,在亚历山大的进攻计划中,有三个关键的进攻战区,最重要的一个由英国第5军负责实施。如果能够拿下朗斯托普山和彼得角,就可以直逼突尼斯。当然,对于这一重要方面,不仅亚历山大清楚,德国人也很清楚,他们为此制定了一系列攻击计划,破坏盟军的进攻。4月20—21日,德军对英国第5军和第9军的阵地同时展开了进攻,楔入第1和第4师的阵地一定的纵深,并对第46师发起了异常猛烈的攻击(这是因为第46师根据计划将率先对德军发动首轮突击)。 
  然而,在数量上占据优势的盟军逐渐让德军难以承受。他们虽然对第46师进行了猛烈攻击,但只对该师的一个旅产生了影响,使后者在参加4月22日早晨的联合进攻时行动迟缓。第5军所有部队都抵达了进攻出发线,有的甚至进入了第4师的进攻出发线。最终,德军的攻击严重受阻。严格地讲,这个已经遭到严重削弱的德军师是不可能对抗2个强大的师,况且后者还得到了1个坦克旅的支援。在战斗中,德军损失了30多辆坦克,英军损失的坦克数量还不到德军的一半。德军的这次破坏性进攻并没有对英军推进产生任何实质上的影响,相反,己方的机动部队却被严重削弱。 
  英军挺进 
  尽管击退了德军的进攻,但仍然不能保证第二天早晨的进攻一定能够取得成功。正如安德森将军预见的那样,由于德军部署了非常强大的反坦克防线,第9军根本无法实现突破,更谈不上向北挺进了。同时,第5军能否顺利挺进彼得角周围高地非常关键,它是占领朗斯托普山的基础。这是因为,如果德军继续保持对山峰的控制权,就可以同时攻击英军和美军部队。 
  进攻朗斯托普山的任务交给了第78师,第1师负责进攻中部的古里特-埃尔阿塔奇,第4师负责夺取彼得角的右侧翼。4月22日到23日夜间,英军步兵占领了朗斯托普山的西坡,但未能抵达西部山顶。第二天一大早,面对敌人的顽强抵抗,一个英军步兵营继续奋力冲锋。在营长牺牲后,约翰·安德森少校接任。尽管该营仅剩下40多人,但他们最终攻下了山顶,安德森少校因此获得了维多利亚勋章(他后于1943年在意大利战场上牺牲)。朗斯托普山的战斗持续了三天多的时间,直到把最后一名德军消灭,才宣告结束。 
  阿尼姆意识到自己的阵地愈发难以坚守住,于是开始伺机反攻。但是,由于德军装甲部队已经在战斗中损耗殆尽,他们的反攻行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