盗墓人-第2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去买票吧!行,就这样了!”挂了电话,三光冲我眨了眨眼,说了两个字:“搞定!”
我笑了:“光哥,还是你行!”
第二天一早,李金锁果然走出了邯郸车站。我们都有一年半没见了,他却不先问我们,而是张嘴先问:“美女在哪儿呢?”
我搂着金锁的肩膀说道:“先别急。”
金锁看到我,激动地来了一个熊抱:“佳亮,你怎么也在这儿啊?”
“那是,听说你来了,我不远万里从秦皇岛特地来迎接你的。”
“行了,你别吹胡了。你要是真从秦皇岛来的应该比我晚到。”
“行,你呀,脑子都快比三光好使了。”
三光看看表:“咱们先回宾馆吧。”
一路上,我、三光、金锁畅叙着当年的同窗之谊。茂叔在一旁听得直打呵欠。中午我们就近选择了一家小餐馆用餐,定了一间不大的雅间。
金锁问:“三光,你说有美女,美女呢?”
三光要了两瓶啤酒,用筷子起开瓶盖,说道:“要说你小子就不仗义,我和佳亮在这儿呢,你却想着美女。”
金锁起了疑心:“你别告诉我说你是骗我的。”
我说话了:“金锁,哥哥们也不瞒你。我们这次叫你过来,是想给你看样儿东西。”
茂叔双手捧上了那枚玉扳指。
金锁瞥了一眼,眼睛一下子就亮了起来,问道:“这东西……你们从哪里来的?”
茂叔不知道该如何回答。
我喝了一口茶,说:“你先别问这东西是从哪儿来的,先说这东西怎么样?”
“那还用说吗?质地精纯,做工精致,尤其是上面这两条龙,依我看,这不是一般人用的东西。”
茂叔很专业地问:“那你能看出它是哪个年代的吗?”
金锁凝眉看了一会儿,说:“扳指这种东西最开始是打猎时候套在拇指上以防被弓弦割伤的,后来才演变成了贵族的象征。这枚扳指我看……应该是乾隆年间的……”
一句话,我差点儿没把喝进嘴里的茶喷出来。原来这枚扳指还真是清乾隆年间的,看来苏超盗取的国宝多半儿被小林盗走了。我现在终于知道了现实的残酷,因为自己的血气方刚在文大爷的墓前发了誓,以为凭借自己的血气之勇拿回这批国宝不成问题,可是没想到上来就遭到了当头棒喝。看着茂叔爱不释手地又十分怜惜地把玩着玉扳指,我的心里却有说不出的苦涩。
金锁看我心事重重的样子,问我:“四哥,是不是出什么事情了?”
我故作轻松地一笑:“没啥事,来,四哥不能喝酒你知道,就以茶代酒敬你一杯了。”
两只杯子轻轻一碰,发出了悦耳的“叮”的一声,我的心越更加沉重了。
晚上,我也睡不着,就去找三光,我现在是举手无措,不知道下一步该怎么办了,只好求教于三光。
三光点了一颗烟,看着烟头发出的青烟袅袅散去,说:“今天中午我看你的神情就知道你在想什么。我们要做一件事情,想要把它做成功,其实是很简单的,关键就是你要扪心自问,你做这件事情的目的是什么。”
“目的?”
“没错,你比如说现在咱们的当务之急是要找到国宝,可国宝在哪里?我们都在想在小林那里,我们的目的是要拦截国宝,可小林的目的是什么?我们都不知道,但是我们知道的是小林一定会携带国宝离开武安!”
“万一他已经离开武安了呢?”
三光吸了一口烟,轻吐烟雾:“就算他们离开武安,小林也一定会回日本,我们现在要做的就是不惜一切代价在小林离开中国之前夺回国宝。”
我挠头了:“别说大话了,我们现在连小林在哪儿都不知道,怎么可能找得到他?”
三光闭着眼睛又吸了一口烟,盯着燃烧的烟头儿,似乎很享受地说:“我有办法。”
当晚,我躺在床上辗转反侧,脑海里尽是小林那张阴险的脸。说心里话,我这么玩命的去找国宝,如果说就是为了兑现自己对文大爷的誓言未免太夸大我自己的道德情了。我有自己私心的一面。我就是想看看当初让天下人为之艳羡的东陵宝藏究竟是什么样子。关于东陵国宝的下落,我也查阅过一些资料。由于当时国民政府追查得紧,孙殿英为了洗脱罪名,大部分价值连城的国宝都送给了国民政府的高官。其中从裕陵中盗出的九龙宝剑托军统局特务头子戴笠送给了蒋介石;另一柄宝剑同样托戴笠转交何应钦;乾隆钦佩的朝珠送给了戴笠‘翡翠西瓜送给了宋子文;夜明珠送给了宋美龄;就连戴笠的蝴蝶也得到了一件冬暖夏凉的紫貂皮披肩……从孙殿英时候送礼的礼单来看,孙殿英盗墓所得的利润绝对是一个天文数字,相信这些东西对他来说不过是九牛一毛而已。传说台北博物馆的镇馆之宝就是慈禧墓中的那棵白玉白菜。我真想亲眼看一看,这些传说中的旷世奇宝究竟是什么样子。
当我朦朦胧胧真开眼睛的时候,天已经亮了。金锁一大早就表示自己暂时不回天津了,和我们疯狂地玩上几天。而奇怪的是一大早晨起来就不见了三光,他去哪儿了谁也不知道,也不知道打个招呼。
早晨的寒风还在呼呼地吹着,刮得窗框都响。我们就坐在了宾馆的餐厅,吃着热乎乎的早餐。正在疑问三光去向的时候,忽然两个人跑上了二楼的餐厅。定睛一看,正是三光,另一个人身高有一米八多,长得白白净净,带着一副近视眼镜。稍微有点儿常识的人都应该知道,像我们这种戴眼镜的人往往眼镜都很小。但是这个人的眼睛很大,可以用炯炯有神来形容了。短发,圆脸,似乎是营养过剩,他的两腮溜圆。
金锁站起身来问三光:“三光,这位是……”
三光拍拍身上的小雪,原来外面都已经下小雪了,说道:“他叫李力力。”
一听这名字,我强忍着没让自己笑出来。一般女孩子取名都被叫做“李丽丽”,想不到一个大老爷们儿也会起这种阴柔的名字。
“李先生,你好。不知李先生在哪里高就啊?”茂叔主动伸过手去和李力力握手,表现糊了生意场的那一套。
李力力和他握了握手,却干笑不说话。
倒是三光说了:“大力是白手起家,职业嘛……”他看着金锁:“就是你们天津人所说的‘佛爷’。”
我又差点儿喷笑,因为我知道这话的意思。“佛爷”是老天津卫的黑话,所谓“佛爷”就是指小偷。而茂叔和金锁则是一头的雾水。
我看着这个被三光称为“大力”的人,心里起了三分的蔑视,但我碍于三光的情面还是主动倒了一杯水给他:“李先生请坐,喝杯热水吧。”
李力力倒也不客气,坐过来问我:“你就是佳亮吧,早就听三光提过你了。”
我略带嘲讽地说道:“李先生客气了,我这种小人物想必入不得李先生的法眼。倒是你那手到擒来的功夫我就自叹不如。”
李力力自然听出了我的弦外之音,他淡淡一笑,拍了一下我的肩膀:“你太客气了。”然后右手往餐桌上一拍,又缓缓抬起来,用一种别样的眼神看着我。
随着李力力的手掌缓缓抬起,我赫然发现,压在他手掌下的竟然是我的情侣戒指。我怔然了:全然没有想到这李力力只拍了一下我的肩膀竟然可以轻而易举地把戒指从我手上撸走。而且他和三光刚从外面回来,手正冰凉,撸走我的戒指我却没有一丝一毫的察觉。要知道,寻常的小偷盗个钱包手机什么的不算什么,真正难的就是撸戒指,因为这是人们贴身佩戴的,难度也是最大的。
我拿起戒指,从新佩戴在手指上,说道:“李先生,好功夫!”
李力力表演的这一手显然也把金锁和茂叔镇住了,他微微一笑:“别客气,叫我大力就行。”
三光也坐了下来,说道:“我叫大力过来,是因为他知道小林的下落。”
“哦?”
三光的话好比是一针兴奋剂,又使我们恢复了精神。
大力看看我们几人,慢条斯理地说道:“大概五六天前,我在邯郸火车站看到有五个人行色匆匆,都背着很重的行囊,断定其中有油水可捞。尤其是这四个人衣着光鲜,不像是本地人,我便尾随在他们后面。从一个胖子的行囊里拿出了这个东西。”说着,他把一只玉佩从风衣的口袋里拿出来放在了桌上。
茂叔“嚯”地站起来,隔着桌子探过去身子一把将玉佩抓过来,仔细鉴定起来,然后他没有说话,一种怪异的眼神看着金锁。金锁淡淡地说道:“好东西!”
大力接着说:“我平时有四不偷:一不偷没有生活来源的人;二不偷生活拮据的人;三不偷年迈力衰的人;四不偷勤劳致富的人。那天我看那五个人也不是什么好人,一个个都长得凶神恶煞,尤其是其中还有一个叫孙进的小混混儿,还有一个小日本儿,所以才顺手拿了一点儿东西。”
我虽然佩服大力的身手,但还是心里暗暗窃笑:大力说这些事情的时候,语气平和,神态怡然,就像自己偷盗是天经地义一样。但是不得不承认,在当今物欲横流金钱至上的社会下,能够做到像大力这样盗亦有道的估计也仅有他一人而已。
我问道:“除了这只玉佩,你应该还有一点儿收获吧?”
大力嘴角一扬,笑了,他又打开自己的钱包拿出了一张火车票给我看,说:“还有其中一个人的火车票。”
我接过来看看车票,上面的日期是十二月七日,目的地是秦皇岛,没想到这群人居然又回去了。
我拿火车票给他们看。
大力喝了一口水,说:“来的路上三光已经对我讲了事情的大概,我想知道你们下一步怎么办?”
金锁说:“等一下,我到现在还云里雾里呢,你们到底在干什么啊,为什么不告诉我呢?”
我看看三光,不知道该怎么跟金锁说。
三光对金锁说道:“不是我们不说,大力是在道儿上混的,知道这些无所谓,但是你不一样。听哥哥的,知道这件事的人越少越好,一旦卷进来了,想退出都不可能了。”
“少来,是兄弟就别说这个!”金锁爽快地说道:“咱们当初上学的时候除了媳妇儿不平分啥都可以平分,现在也一样,有福同享有难同当,我不能看着你们俩忙活。”
茂叔说道:“要不咱们就带上金锁一起去吧,人多也好有个照应。”
三光思索片刻说道:“事不宜迟,我们马上出发。大力,麻烦你跟我们一起去,有地方需要你帮忙,何况你也是秦皇岛人,人脉也比我们熟。”
大力站起来说道:“没说的,光哥一句话,小弟万死不辞!”我这才知道,原来李力力竟然是秦皇岛人。
我们买了当天晚上的火车返回秦皇岛。一路上,三光去对金锁说明了事情的来龙去脉。金锁听完又是惊愕又是兴奋,本来就从事古董研究的他,当然对国宝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而我则更对大力感兴趣,但我也知道道儿上的些许规矩,不该问的绝对不能乱问,例如大力的身世以及这手神偷的功夫是跟谁学的。所以只好问了一些大力是怎么与三光认识的这些无关痛痒的问题。
大力漠然地看着窗外迅速滑过的阑珊灯火,娓娓道出了当年那段事由。去年,武安当地的一位富豪家中丢失了一对儿作为传家之宝流传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