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哲学宗教电子书 > 法界圆觉学+太虚大师 >

第62章

法界圆觉学+太虚大师-第62章

小说: 法界圆觉学+太虚大师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此土而攝取他土,他土亦攝取此土,即成淨穢不二。由此五重不二,顯示法華妙理。
唯是顯法華妙理,必藉文殊妙智,由文殊妙智方解法華妙理,故來下品。
(二)、成法華解  由提婆達多一品,即成法華妙解。其中隨多寶佛來之智積菩
薩,既受釋迦佛法,欲還本土,佛乃告以此土有文殊師利,智慧甚深,可與之研討佛

法。因此、文殊率領海藏龍宮所化之眾,從海而出,理智相應,妙法理契。智積為理
中之智,文殊達智中之理,由此品文殊妙智契前品五重不二之妙理,亦即以前品五重
不二之妙理,成此品五重不二之妙解。五重不二妙解者,即在與文殊俱來之龍女成佛
,與舍利弗等問答,及提婆達多授記等文中流露顯示。舍利弗等雖於開佛知見信法華
教,不過信仰佛語而已,尚有勝劣、逆順等觀念差別,至今示佛知見,解法華理,差
別觀念不復可得。故其中所現之龍女,乃屬三惡趣罪報之畜類所攝,而其修善聞法成
佛,即屬福報,正顯罪福平等不二。凡欲界動植物中,皆有陰陽二性,而龍女是女性
,為人所輕賤,如舍利弗言:『女身垢穢。非是法器,云何能得無上菩提?佛道懸曠
,經無量劫,勤苦積行,具修諸度然後乃成。又女人身,猶有五障』。然龍女以寶珠
獻佛,『當時眾會,皆見龍女忽然之間變成男子,具菩薩行,即往南方無垢世界,坐
寶蓮華,成等正覺』;正顯男女平等不二。又眾法會中,舍利弗等髮白面皺,眾中長
老,而龍女年始八歲,依文殊智解法華理,正顯長幼平等不二。再自提婆達多言之,

其毀謗三寶,造五逆罪,生生世世為邪見外道,摺嬗诜穑廊氲鬲z;而佛乃言:『
由提婆達多善知識故,令我具足六波羅蜜,慈悲喜捨,三十二相,八十種好……成等
正覺,廣度眾生』;乃至授記,於當來世,作天王佛,是顯逆順平等不二。又同一法
會,同一時間,舍利弗等正見者授記,而提婆達多等邪見者亦授記,正顯邪正平等不
二。由自他等五重不二妙理,證成罪福等五重不二妙解,提婆品妙解既成,寶塔品妙
理更顯矣。
(三)、解理流通  前開佛知見信法華教,是以法師品為普記流通;今示佛知見
解法華理,是以持品、安樂行品為流通。然此流通可分二種:一、持經人;二、持經
行。持經人者,即是持品。此理、法華須解理始能流通,理不解即不流通。故前分富
樓那等比丘雖皆授記作佛,而憍曇彌等比丘尼因感女報,不敢有所希冀。及此分解法
華男女平等妙理,乃亦請佛授記,流通是經。但在法師品普記流通,將未來眾生皆與
授記,故當時諸比丘尼眾亦已授記。然此品為明不但諸大菩薩發願流通是經,即諸比

丘尼眾解法華理,悟男女平等亦皆為流通是經之人也。二、持經行者,即是安樂行品
。文殊問佛,於後惡世云何奉持此經?佛說四安樂行,使其信法華教,解法華理,修
法華行,即能流通是經。以上寶塔、提婆達多、持、安樂行四品,以示佛知見解法華
理為綱宗。
3  悟佛知見修法華行分
前依教解理,此從理悟達佛之知見,親悟諸法實相妙理,由悟妙理而起妙行,方
是真修。修有緣修與真修二種:緣修、是依教理而修,真修、是悟真理而修。此悟佛
知見所起之行,正是真修。此攝地涌至囑累八品。其說法主,亦為釋迦佛,即應化身
而成報身、法身,王宮出家之跡身,即久遠劫前成佛之真身,為此會之教主;其當機
之眾,為地涌諸菩薩,及為常不輕所教化之跋陀婆羅等眾;其領眾者為彌勒菩薩,以
地涌品有彌勒之問,始說壽量品等諸品。在此悟佛知見、修法華行之八品中,可分二
段來說。

(一)、正說妙行  正說妙行,又分四節:一、依果起行,二、藉行彰果,三、
示功勸修,四、舉德作證。
一、依果起行:悟佛知見,是由悟佛果所知見法而起行,故其行乃從果智而起。
如從地涌出諸菩薩,當時會眾,皆不認識,蓋從佛果地所起修之行,決非其他由因起
行的會眾所能覺知。故從果起行,即指從地涌出之上行、無邊行諸菩薩,皆從果行上
立名,是依佛果法界而修行,故因中起行諸菩薩眾,乃至補處彌勒亦不識也。爾時彌
勒欲自決疑、及決眾疑而問佛,此等菩薩依誰發心修行能作如是神變耶?而佛則答言
:是無數阿僧祇從地涌出諸菩薩,皆是我在此娑婆世界成道教化之眾。於時彌勒等諸
菩薩眾,疑福M生:『如來為太子時,出於釋宮,去伽耶城不遠,坐於道場,得成阿
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始過四十餘年,云何於此少時大作佛事,教化如是無量菩薩眾』
?『父少而子老,舉世所不信』?因決眾疑,開跡顯本,說壽量品,皆此依果所起之
行引發也。

二、藉行彰果:即藉地涌等依佛果法所起之行,彰顯壽量品佛所得果之久遠。釋
迦曾在此成住壞空之娑婆世界出家成佛,而非僅今日伽耶城出家成道之釋迦,乃是塵
點劫前出家成道之釋迦,此則藉上行等而彰佛果長久也。其實佛果無量壽命,亦由因
地修得,壽量品言:『我本行菩薩道,所成壽命,今猶未盡』。正顯釋迦本因地中修
成佛果壽命,歷劫相續,今猶未盡,則藉因中所修之行彰佛果長遠也。
三、示功勸修:悟佛知見,依佛果所起法華妙行,即此妙行所依之佛果法,乃是
佛果自受用法樂,妙用無量,深不可測,故曰:『盡思共度量,不能測佛智』。『新
發意菩薩,供養無數佛,了達諸義趣,又能善說法,如稻麻竹葦,充滿十方剎,一心
以妙智,於恆河沙劫,咸皆共思量,不能知佛智』。佛自受用果法,唯佛與佛親自證
得,他皆莫測,但唯依信心接受此果法而奉行,即可得此妙用。故如密宗三密加持,
皆為大日如來果上之法,專心修習,即得果法妙用,所謂『一念加持一念佛,念念加
持念念佛』。故悟佛知見修法華行,即是依果上之法而行,妙用不可思議。如平常說

有思議行與不思議行:思議行如修五戒、十善得人天報,依諦、緣、度得三乘果,皆
可思議;若依佛果法修習之真言行、淨土行等,則妙用難測,是為不可思議之妙行也
。如世間自食其力者,因勞作幾何苦工,便得幾何代價作衣食住等,種瓜得瓜,種荳
得荳,作如是因,得如是果,盡人皆知。然如窮子遇長者,衣衫襤褸之丐兒,忽變擁
資巨萬之富翁,則瞠目難思矣!依佛果法修行,其所得妙用,亦復如是。故分別、隨
喜、法師三功德品,皆顯持佛果法之微妙功德,勸令修行,便得妙用。如法師品明父
母生身之肉眼,徹見三千大千世界,肉身能攝現大千國土,皆依法華果法加持之力所
得妙用。雖密宗所謂由加持力,即身成佛,猶勿能及之也。故法華果行,以密宗眼光
觀之,彰芊ㄖ凶钌厦芊ㄑ伞
四、舉德作證:即舉常不輕品之常不輕菩薩,受持法華一句之功德作證。所謂一
句者,即是:皆可成佛。故云:『我不敢輕於汝等,汝等將來皆當作佛』。凡有見者
,童叟無欺,頂禮膜拜,作如是說;此皆依信心接受法華所起妙行,故成就今日釋迦

牟尼之功德與偉大,即其證明也。
(二)、流通妙行  神力品與囑累品,是流通此妙行,顯此妙行依果法起,最極
殊勝,諸行中最勝,依此修習,現身能得殊勝妙用。故神力顯種種神變,更加囑累以
流通是不思議妙行也。
4  入佛知見證法華果分
由悟佛知見修法華行,依法華行趣入究竟,即圓成法華妙果。自藥王至普賢六品
,皆明入佛知見,證法華果。此分教主,亦是釋迦;法眾首領、則推普賢。由此六品
,合前二十二品,即成法華七卷二十八品。但此六品,可作二番看法:初番一、藥王
品是證自利果;二、妙音等四品,是證利他果;三、普賢品是證二利果。次番一、藥
王品證十住果;二、妙音品證十行果;三、普門品證十向果;四、陀羅尼品證四加行
果;五、妙莊嚴品證十地果;六、普賢品證等妙覺果。今說如下:
(一)、證自利果  藥王證果,依天台圓教登初住,可八相成佛。但此為大乘通

義,起信、唯識,理亦相同。故前法師功德品證果乃初住前之果;此藥王品以下是證
初住至等覺之果。又法師功德為因行,因行成就之圓滿功德,為法華果;而此品是藥
王菩薩修法華行,觀諸法空,燒身燃臂,供養如來,證二空理,成就斷德,解脫生死
,證得自利妙果。
(二)、證利他果  妙音等四品,是證利他果。前藥王是證入十住,此妙音是證
入十行;觀音是證入十迴向;陀羅尼是四加行;妙莊嚴是證入十地;普賢是由等覺證
入妙覺也。妙音等四是證利他果者,一、妙音密化:其未現入法會時,使眾起希有之
心,生難遭之想;既入法會,使會眾得眾三昧及陀羅尼,皆是佛果法身自受用身平等
普熏,不可思議密化之利益。二、觀音救苦:尋聲救苦,無剎不現身,是即大悲利他
,證利他果;正同佛果應九界之機,現他受用身應菩薩機,現三類變化身應二乘、六
凡機。佛果功用不可言示;故妙音以法身密化,觀音現三身普應也。三、陀羅尼品之
祕咒妙用:能破惡生善,若有毀謗是法、摧殘是法者,皆使降伏,變為讚歎是法、擁

護是法者。如佛果所現之金剛神等,種種妙用,無非摧邪顯正、破惡為善之功德也。
四、妙莊嚴王是迴邪入正:妙莊嚴王,本是邪見不信佛法,由妻及子施設種種神變與
方法,始信佛法捨邪迴正。是故此皆證利他之果也。
(三)、證二利果  普賢一品,證二利果。果前普賢修因行圓滿而證佛果,是證
自利果;果後普賢起行教化眾生,屬證利他果;故以果前果後之普賢,為證自利利牠
之妙果也。
法華全經二十八品,由前所說四分,有總有別:序品是總持開示悟入教理行果分
;餘二十七品是別顯開示悟入教理行果分。每分之中,各別有流通分,而以普賢品末
二行為全經之總流通分。照通常講經分科之通規,則必以序、正、流通之三分判釋此
經。但流通分須居經後,而經中間時有流通之文,似覺參差不齊,有流通不能攝盡之
慨!若依今所列四分判此全經,即可免去參差不整之慨。至以此四分為全經之綱宗,
示妙法之至理,昭然若揭,猶其餘事矣。

三  考經
考經、是考佛經中此經之歷史。凡佛所說之經典,有事實可證,歷史可稽,方可
正信;否則、魚目混珠,真偽莫決,殊難置信。同時、經為佛說,通於諸經,考一經
之源流,諸經亦由此顯焉。
甲  佛經起源
佛、通三世諸佛,經、乃諸佛所說之經。若此土,若他土,諸佛無量,故其所說
經典亦復無量;諸佛無始無終,起相不可得故,經教之始起相亦不可得。但雖無量,
且舉三千大千世界中一四天下之一的吾人所居之南瞻部洲言之,在此賢劫之中,過去
已有拘那含牟尼等三佛,而此三佛所說經教,皆已過去不傳。蓋每一佛法,必經歷正
、像、末法之三時期,末法既盡,經教亦洠А9式袼餍兄浀洌詾橘t劫中降誕于
南閻浮提之第四釋迦佛所說,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