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界圆觉学+太虚大师-第23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午二 釋名義
未一 顯體用熏習相
申一 體熏習
自體相熏習者:從無始世來具無漏法,備有不思議業,作境界之性。依此二義,
恆常熏習。以有力故,能令眾生厭生死苦,樂求涅槃,自信己身有真如法,發心修行
。問曰:若如是義者,一切眾生悉有真如,等皆熏習,云何有信無信、無量前後差別
?皆應一時自知有真如法,勤修方便,等入涅槃?答曰:真如本一,而有無量無邊無
明,從本已來自性、差別厚薄不同故。過恆沙等上煩惱依無明起差別,我見、愛染煩
惱依無明起差別;如是一切煩惱,依於無明所起前後無量差別,唯如來能知故。又諸
佛法有因、有緣,因緣具足乃得成辦。如木中火性是火正因,若無人知,不假方便,
能自燒木,無有是處。眾生亦爾,雖有正因熏習之力,若不遇諸佛、菩薩善知識等以
之為緣,能自斷煩惱入涅槃者,則無是處。若雖有外緣之力,而內淨法未有熏習力者
,亦不能究竟厭生死苦,樂求涅槃。若因緣具足者,所謂自有熏習之力,又為諸佛、
菩薩等慈悲願護,故能起厭苦之心,信有涅槃,修習善根。以修善根成熟故,則值諸
佛、菩薩示教利喜,乃能進趣向涅槃道。
此云真如,乃以心真如性心根本體,與本有諸無漏功德種性,及佛果上成滿一
切無為無漏功德,總名之曰真如者也。故即如來藏,亦即如來法身也。此中言真如
自體相者,即如來藏,乃人人正因佛性之內熏;能令有自覺心,啟發淨信,修行佛
法也。其問答中,說明同具佛性而有信不信前後差別者,一、由無明煩惱厚薄;二
、由雖具佛性正因,尚須緣因、了因,乃能發動開顯。文義可知。
依 他 起性──┐
│ ┌有漏……離染依他起性……隨順遍計所執性起者
┌生滅因緣相……有為┤
一心┤ ├無漏……清淨依他起性……隨順圓成實性起者
└真 如 性……無為┤ │
│ └──┤ 即如來藏亦
圓 成 實性──┘ └─真如………………圓成實性
即如來法身
申二 用熏習
用熏習者:即是眾生外緣之力。如是外緣,有無量義,略說二種。云何為二?一
者、差別緣,二者、平等緣。差別緣者:此人依於諸佛、菩薩等,從初發意始求道時
乃至得佛,於中若見、若念,或為眷屬父母諸親,或為給使,或為知友,或為怨家,
或起四攝,乃至一切所作無量行緣;以起大悲熏習之力,能令眾生增長善根,若見若
聞得利益故。此緣有二種,云何為二?一者、近緣,速得度故。二者、遠緣,久遠得
度故。是近、遠二緣,分別復有二種。云何為二?一者、增長行緣,二者、受道緣。
平等緣者:一切諸佛、菩薩皆願度脫一切眾生,自然熏習恆常不捨,以同體智力故,
隨應見聞而現作業; 所謂眾生依於三昧,乃得平等見諸佛故。
真如之用熏習,謂佛及法身大士所成就無邊福智,以大悲願增上力故,能發起
眾生緣因佛性也。其差別緣,乃佛菩薩以應化身,為三界內凡夫作顯熏習者。增長
行,謂增長施、戒等行;受道,謂信受行持出世三乘之道也。平等緣乃同體悲智,
能為界內凡夫冥熏習緣。依禮拜、禪定力,感應道交,不可思議,常現身光,啟人
心信。諸佛應法身地上菩薩者,則即他受用身土也。
未二 示體用熏習位
此體用熏習,分別復有二種。云何為二?一者、未相應:謂凡夫、二乘、初發意
菩薩等,以意、意識熏習,依信力故而能修行,未得無分別心與體相應故,未得自在
業修行與用相應故。二者、已相應:謂法身菩薩得無分別心與諸佛知用相應,唯依法
力自然修行,熏習真如、滅無明故。
未相應熏習,即未證真如位、緣修也。已相應,即已證真如位、真修也。
寅二 明淨滿染法有斷
復次、染法從無始已來熏習不斷,乃至得佛後則有斷。淨法熏習則無有斷,盡於
未來。此義云何?以真如法常熏習故妄心則滅,法身顯現起用熏習,故無有斷。
妄染本空,唯從來未得契應真淨故,住於妄染而不能覺。一得契應真淨,淨法
滿足,則自無妄染也。
癸二 顯成實淨依圓性
子一 合顯真如自體相
復次、真如自體相者,一切凡夫、聲聞、緣覺、菩薩、諸佛,無有增減,非前際
生,非後際滅,畢竟常恆,從本已來性自滿足一切功德。所謂自體有大智慧光明義故
,遍照法界義故,真實識智義故,自性清淨心義故,常樂我淨義故,清涼不變自在義
故。具足如是過於恆沙不離不斷不異不思議佛法,乃至滿足無有所少義故,名為如來
藏,亦名如來法身。問曰:上說真如,其體平等離一切相,云何復說體有如是種種功
德?答曰:雖實有此諸功德義而無差別之相,等同一味,唯一真如。此義云何?以無
分別,離分別相,是故無二。復以何義得說差別?以依業識生滅相示。此云何示?以
一切法本來唯心,實無於念而有妄心,不覺起念見諸境界,故說無明。心性不起,即
是大智慧光明義故。若心起見則有不見之相,心性離見即是遍照法界義故。若心有動
非真識知,無有自性,非常非樂非我非淨,熱惱衰變則不自在,乃至具有過恆沙等妄
染之義;對此義故,心性無動,則有過恆沙等諸淨功德相義示現。若心有起,更見前
法可念者,則有所少;如是淨法無量功德,即是一心,更無所念,是故滿足,名為法
身如來之藏。
從一切凡夫至畢竟常恆,即顯大乘體大,所謂以一切法真如平等不增減故。從
復次真如自體相者至是故滿足名為法身如來之藏,即顯大乘自體相大,所謂以如來
藏具足無量性功德故是也。大智慧光明義,即大乘不共般若也。遍照法界義,即根
本無分別智證真如性也。真實識知義,即後得正分別智,如實了知世出世間一切染
淨因果差別法相。自性清淨心義,即由七地證入八地,不更起業識現行相,捨阿賴
耶識名轉名如來藏心,常契清淨心性也。常樂我淨即佛果德。清涼不變自在義,即
佛果之涅槃、菩提也。此諸性功德相,乃是無相之相,相相無相,不可思議。一者
、與真如等同一味、無二無別故。二者、惟約業識轉捨之相而說有差別故。文義可
知。在自性清淨心位正名如來藏,猶是諸佛在纏法身;至佛果一切性功德無不圓滿
成實,乃名如來法身;合之則名法身如來之藏。
子二 別顯真如用
丑一 略明
復次、真如用者:所謂諸佛如來,本在因地發大慈悲,修諸波羅密攝化眾生,立
大誓願盡欲度脫等眾生界,亦不限劫數盡於未來;以取一切眾生如己身故,而亦不取
眾生相。此以何義?謂如實知一切眾生及與己身真如平等無別異故。以有如是大方便
智除滅無明,見本法身,自然而有不思議業種種之用,即與真如等遍一切處。又亦無
有用相可得,何以故?謂諸佛如來唯是法身智相之身,第一義諦,無有世諦境界,離
於施作。但隨眾生見聞得益,故說為用。
此明諸佛果中真如妙用,由本因地慈悲、誓願、六度、四攝,修習諸功德成滿
故,乃不由作意而有不思議大用。此妙德用與真心體融遍無二,本無名相,然約眾
生依自善根力故,隨所見聞而得種種利益,故說為種種真如業用耳。
丑二 廣顯
此用有二種。云何為二?一者、依分別事識:凡夫、二乘心所見者,名為應身。
以不知轉識現故,見從外來,取色分齊,不能盡知故。二者、依於業識:謂諸菩薩從
初發意乃至菩薩究竟地心所見者,名為報身。身有無量色,色有無量相,相有無量好
,所住依果亦無有量,種種莊嚴隨所示現,即無有邊、不可窮盡,離分齊相,隨其所
應,常能住持不毀不失。如是功德,皆因諸波羅密等無漏行熏及不思議熏之所成就。
具足無量樂相故,說為報身。又為凡夫所見者,是其麤色;隨於六道各見不同,種種
異類,非受樂相故,說為應身。復次,初發意菩薩等所見者,以深信真如法故,少分
而見,知彼色相莊嚴等事,無來無去離於分齊,唯依心現,不離真如。然此菩薩猶自
分別,以未入法身位故。若得淨心,所見微妙,其用轉勝。乃至菩薩地盡,見之究竟
。若離業識,則無見相,以諸佛法身無有彼此色相迭相見故。問曰:若諸佛法身離於
色相者,云何能現色相?答曰:即此法身是色體故,能現於色。所謂從本已來色心不
二,以色性即智故,色體無形,說名智身;以智性即色故,說名法身。遍一切處所現
之色,無有分齊。隨心能示十方世界,無量菩薩、無量報身、無量莊嚴各各差別,皆
無分齊而不相妨。此非心識分別能知,以真如自在用義故。
此二種真如用,皆所謂隨眾生見聞得益故說為用者。依凡夫、二乘分別事識所
見者,乃應化身,是如來妙觀察智、成所作事智之所示現。以凡夫、二乘不了唯心
故,心外取佛身故,故有分限。依地上菩薩業識所現者乃他受用身土,以了知一一
法即真如故,唯心現故;是以身色相好依正莊嚴不可限量,無邊無盡。又能隨諸菩
薩地差別不同而秩然不失其序,所謂初地見百佛世界等。此皆無漏福智之所成就,
唯真妙樂,故名報身。而六道凡夫隨類所見不同者,似有苦相,故名應身。初發意
菩薩以深解如來藏真如故,能即從應身以觀佛報身、法身。初地以上能見佛法報身
,至佛地無不圓滿故,乃無可見。其問答中,以佛法身、智身,即色心體,故能現
諸身土相好。復以色相身土即是法性智性,故能各各無量差別而不妨亂。此正所謂
不思議之佛境,非凡愚心所能測度者也。
壬二 示直從生滅門即入真如門
復次、顯示從生滅門即入真如門:所謂推求五陰──色之與心──六塵境界,畢
竟無念。以心無形相,十方求之終不可得。如人迷故,謂枺鼮槲鳎綄嵅晦D。眾生亦
爾,無明迷故,謂心為念;心實不動。若能觀察知心無念,即得隨順入真如門故。
妄心所取諸生滅法,不出五蘊、六塵境界。知此五蘊、六塵,皆由妄心分別而
幻現之幻相。反觀妄心本無形相,故即離一切相之心真如,本未嘗有想念,以離念
故,故能即從生滅門入真如門也。
己二 對治邪執
庚一 標名列數
對治邪執者:一切邪執皆依我見,若離於我,則無邪執。是我見有二種,云何為
二?一者、人我見,二者、法我見。
諸有邪執,皆由於所聞名言或所緣境界有所封取貪著而起。封取貪著則成我所
有見,有我所有見必先有我見,有能取者乃有所取之名言境界者也。故曰一切邪執
皆依我見,若離於我則無邪執。
庚二 隨執對治
辛一 對治人我見所起邪執
人我見者:依諸凡夫說有五種。云何為五?一者、聞修多羅說如來法身畢竟寂寞
猶如虛空;以不知為破著故,即謂虛空是如來性。云何對治?明虛空相是其妄法,體
無不實,以對色故有,是可見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