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界圆觉学+太虚大师-第20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此善知識種種示現:或為利益他人起同事攝;或有別緣,暫摺蓛x,坦白自承,
不令觀感之人從而效法,而作不規則之事,故云不令眾生入不律儀。不律儀,如云
不規則。求得如是之人,可為正緣,由此正緣成就正因,故云即得成就阿耨多羅三
藐三菩提。
『末世眾生見如是人,應當供養,不惜身命。彼善知識四威儀中,常現清淨,乃
至示現種種過患,心無憍慢,況復丰摶、妻子眷屬?若善男子於彼善友不起惡念,即
能究竟成就正覺,心華發明,照十方剎。
見如是人者,如前揀擇。已得如此之人為善知識,即當不惜身命以供養之,故
云應當供養,不惜身命。所以不惜身命者,求道之人以慧命為重,身命為輕。夫世
間教理,尚有捐埽鼒髧瑲⑸沓扇手x,何況為法求師?是以既得正知見之善知識
,竭力供養,今其四事無缺;縱遇喪命因緣,亦不顧惜。彼善知識下,眨鹬乱伞
謂既揀擇如是之人為善知識,若彼於行、住、坐、臥──四威儀中,常現清淨之順
行,則虔站词拢圆淮摚豢v使示現過患,如殺、盜、婬等種種之逆行,亦不可
對之稍有自起憍傲或輕慢於彼之心。蓋已明知此善知識之所示現,皆為化導之方便
。其示現順行,固令眾生作為準則;其示現逆行,亦為對彼過患眾生,與其同事而
行攝化耳。故云乃至示現種種過患,心無憍慢。乃至、如云縱使。況復摶財妻子眷
屬者,摶、謂摶食,財、謂資財。關於此語,有義:謂見彼過患如殺,盜、淫等非
律儀事,尚無憍慢;況彼若僅貪著財、食,或是在家知識愛染於妻子眷屬,非為大
過,更應不起惡念。有義:事善知識,身命尚且不惜,何況財食等身外之物,二義
均可通。
若善男子下,結明獲益。彼善友、即前揀擇而事之善知識。不起惡念者,一則
對於善友順逆諸行,決定了知其為方便示現;二則可以證明自己心地清淨,正念純
熟,故能爾也。即此於彼善友不起惡念,即能隨因感果,契合真心,故云即能究竟
成就正覺。從此慧光開發,稱體無邊,故云心華發明,照十方剎。
辛二 應依之法
『善男子!彼善知識所證妙法,應離四病。云何為四?
前節已明人之揀擇,此節明法之揀擇,以答依何等法之問。答意謂:彼善知識
所證之法,應離下列四種之病,方可依之。妙法、指隨順圓覺各種觀行。但此中四
病,與問中除去何病之病不同。四病乃專指善知識以其所證之法,為人南針應離之
病,即科目所標邪師病也。隨有一病未離,不堪為師;而修行之人,即不當依其法
以為繩墨。云何為四?徵起下文。
『一者、作病:若復有人作如是言:我於本心作種種行,欲求圓覺,彼圓覺性非
作得故,說名為病。
自此以下四節,別釋四病。四節皆冠以若復有人作如是言者,經文假設人言以
明病之行相。意即苟作是言,即知是病。此節明作病之行相,即是欲求圓覺,而妄
以起心造作為能事,故其言曰:我於本心起種種行欲求圓覺。所謂起種種行者,蓋
即铡畷徧嵊^中,所言一切菩薩從此起行,及備行菩薩清淨妙行等文;以為用
心用力、作諸佛事,所謂造塔、修寺、持咒、念經種種施為,即是入道真實功德,
不知有意造作,已摺X性。故經破云:彼圓覺心非作得故,說名為病。
『二者、任病:若復有人作如是言:我等今者不斷生死,不求涅槃,涅槃生死無
起滅念,任彼一切,隨諸法性,欲求圓覺。彼圓覺性非任有故,說名為病。
任者、任其自然,此任病與前作病適得其反。大疏云:前則驅馳覓佛,此乃放
縱身心。此等人所持理由,謂我等現在不必去斷生死,亦不必去求涅槃。涅槃不忻
,生死不厭,故無起滅之念。只是真聽其真,妄聽其妄,饑餐渴飲,各稱其心。所
謂:任彼一切,隨諸法性;節以此任其自然之心求於圓覺。此乃铡畷兴_不與法俊
,不求法脫,不厭生死,不愛涅槃,及圓覺清淨本無修習等義。夫欲求圓覺而有任
其自然之心,不知圓覺淨性實非任其自然之所能有,故云彼圓覺性非任有故,說名
為病。
『三者、止病:若復有人作如是言:我今自心永息諸念,得一切性寂然平等,欲
求圓覺。彼圓覺性非止合故,說名為病。
止、謂止息妄念,此則鑒於前者作病之起心,任病之隨情,不得覺性,故轉計
於止。其言曰:一切法所以有差別之性不得平等者,以心有妄念故;我今於自心上
息諸妄念,妄念永息,即得一切法性寂然平等,以此欲求圓覺。此蓋铡畷菽λ
取靜為行,及由澄諸念等義,不知妄念愈息愈多,即此息妄之心仍是妄念。且見有
妄念可息,即已乖彼無念之覺心,故云彼圓覺性非止合故,說名為病。
『四者、滅病:若復有人作如是言:我今永斷一切煩惱,身心畢竟空無所有,何
況根塵虛妄境界?一切永寂,欲求圓覺。彼圓覺性非寂相故,說名為病。
滅、謂心境俱滅,故與前者但息心念不同。其言若謂起惑造業,故有受報之身
心,我今永斷一切煩惱,即無惑無業,而所謂受報之身心,更空無所有;根塵境界
托於身心,今身心既空,何況根塵乃托於身心之虛妄境界,焉得不空?今斷煩惱,
則身心、根塵一切永寂,以此寂滅之心欲求圓覺。此則铡畷U那中所言寂滅及斷煩
惱等義而來;不知覺體臁鳎耪詹欢=駭酂⿶牢ㄗ〖艤纾П嗣髡眨M合覺相
?故云彼圓覺性非寂相故,說名為病。
『離四病者,則知清淨。作是觀者,名為正觀;若他觀者,名為邪觀。
此總結。謂若離於四病,則知此善知識所證妙法,乃為清淨可依之法。不惟善
知識所證之法應作如是觀察,即一切修行人亦當作如是觀。故云:作是觀者,名為
正觀;若他觀者,名為邪觀。
實則四種行門所以為病者,以其斷章取義偏執一行,言雖近是,理則全非故也
。離四病者,但離遍執,非離其法;若能通達,則四皆清淨,非謂四法皆不可行。
所依者、當在離病之法耳。
辛三 行何等行
『善男子!末世眾生欲修行者,應當盡命供養善友,事善知識。彼善知識欲來親
近,應斷憍慢;若復遠離,應斷瞋恨。現逆順境,猶如虛空。了知身心畢竟平等,與
諸眾生同體無異。如是修行,方入圓覺。
此答行何等行之問,即既得所求之人,應如何事之之意。又菩薩行門無邊,要
以事師為尚,況末世邪法熾盛,尤須知識提攜,故親近善友,即修行之事。末世眾
生欲修行者下,明應行之事。善友與善知識,名義上原無分別;只善知識中若為同
學道侶者,自屬於友,應當供養;若為親近師承,即當執禮以師事之。盡此形命供
養承事,無有少懈,故云應當盡命。彼善知識,概指師友。師友欲來欲去,必有因
緣。其欲來親近時,不可謂彼不待請而來,因而慢彼;亦不可謂彼尚欲來近我,因
而自憍,故云應斷憍慢。若師友欲遠離他去,亦不可因其捨我就彼而生瞋恨之心,
故云應斷瞋恨。俱云應斷者,憍慢、瞋恨,皆為障道因緣故。現逆順境者,清淨威
儀名順境,種種過患名逆境,又遠離名逆境,親近名順境。總之、善知識示現或摺
己意或順己意之境界,此心亦不因而改易;譬如虛空之無變異,亦不見彼摺樦
,故云現逆順境,猶如虛空。所以然者,菩薩修行,應以同體悲智為出發點,蓋即
了知師友及諸眾生與己同體,體同圓覺,無有異視,故事師可以屈節,度生可以忘
埽绱耸紴殡S順覺性,故云如是修行,方入圓覺。
辛四 應除之病
『善男子!末世眾生不得成道,由有無始自他憎愛一切種子,故未解脫。若復有
人觀彼怨家,如己父母,心無有二,即除諸病;放諸法中自他、憎愛,亦復如是。
此答除去何病之問。問意、答意,皆從前章若於所求別生憎愛之義而來。但前
但言人,此兼言法;前但現行,此明種子不同耳。答語先明病之所在,意謂:分別
自他而起憎愛,即是難契圓明之病。末世之人所以不得成道者,因為從無始以來,
即有自他、憎愛一切的習氣,即一切種子也。此種種子未能解脫,是以樱幀F行。
譬如對於所求之人,別以愛憎為重輕;對於所聞之法,亦別以愛憎為取捨,皆足妨
道。故此自他憎愛一切之種子,即為諸病。
若復下,明除病之方。意謂:要除去自他憎愛諸病,須是以平等之心觀人。譬
如怨家乃最可憎者,父母乃最可愛者,如果有人將彼怨家當作自己父母看待,其心
平等,無有二致;從此怨親平等之中,即知此人自他憎愛之種子已斷,故云即除諸
病。觀人如此,觀法亦然。若以平等之心觀法,則生死、涅槃無殊,故云於諸法中
自他,憎愛,亦復如是。
辛五 云何發心
『善男子!末世眾生欲求圓覺,應當發心作如是言:盡於虛空一切眾生,我皆令
入究竟圓覺,於圓覺中無取覺者,除彼我人一切諸相。如是發心,不墮邪見。
此答云何發心之問。本章五問,皆以末世去佛漸遠,邪法增熾為緣起,而以令
彼群盲不墮邪見為歸結。而世尊答語,則首標末世眾生將發大心,所謂將發者,蓋
謂末世有志求道,欲發大心,但以恐墮邪見,未敢遽發。至此、則當求之人,當依
之法,當行之行,當除之病,俱已明白顯示,今當教命發心,故直云:末世眾生欲
求圓覺,應當發心。發心、即發願,如世俗所謂立志,蓋所以策引修行也。願切行
專,方得成就故。
盡於虛空至一切諸相,即發心之言,亦即應發之心相也。心相有四:一者、廣
大心,二者、第一心,三者、常心,四者、不顛倒心。與金剛經中開示云何應住義
同。盡於虛空一切眾生者,即廣大心。盡於虛空,則十方普及不以方域為限;盡於
一切,則四生俱賅,不以怨親為差,故云廣大。我皆令入究竟圓覺者,即第一心。
夫依眾生不覺而說始覺,覺已即同本覺;今令入於始本不二,乃為究竟入於圓覺,
故云第一。於圓覺中無取覺者,即常心。所謂令眾生入覺者,實以依於幻化相上,
說未入覺者名眾生;然眾生入已即名圓覺,非以圓覺為所取之法,而眾生為能取之
人也。以是之故,雖云令生入覺,而實無有取覺之人,如是乃契真常;若見有眾生
因我令入圓覺之相,即非真常矣,故云常心。除彼我人一切諸相者,即不顛倒心。
我、人、眾生、壽命諸相及度生等相,皆名顛倒;今除彼一切諸相,故云不顛倒心
。前二心為大悲,後二心為大智;悲智雙撸仕男膱A發。如此發心以策修行,雖
在邪法增熾之末世,亦不懼為邪教邪宗所誘,故云如是發心,不墮邪見。
己二 偈頌
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普覺汝當知!末世諸眾生,欲求善知識,應
當求正見。心遠二乘者,法中除四病,謂作、止、任、滅。親近無憍慢,遠離無瞋恨
,見種種境界,心當生希有,還如佛出世。不犯非律儀,戒根永清淨。度一切眾生,
究竟入圓覺,無彼我人相,常依正智慧,便得超邪見,正覺般涅槃。
偈中有與長行文不甚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