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哲学宗教电子书 > 法界圆觉学+太虚大师 >

第138章

法界圆觉学+太虚大师-第138章

小说: 法界圆觉学+太虚大师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何故不說一字?既然常定,何故又應機說法?佛身何用侍衛?為何不說生死之始?

如來為何還有惡業障惡業報──旃遮摩迹似帕_門女,謗佛無禮;孫陀利女、乃
外道,殺女謗佛所殺;空缽而出、言入婆利那村,空缽而出事──如何佛說究竟離
過圓滿?佛既證一切法平等性,了一切法差別,如何有以上諸可疑之端?而且如何
尚有魔業障報?此一問,乃大慧最後之問,故畢舉所疑而興難也。
庚二 解說
辛一 長行
佛告大慧:『為無餘涅槃故說,誘進行菩薩行者故。此及餘世界修菩薩行者,樂
聲聞乘涅槃,為令離聲聞乘進向大乘,化佛授聲聞記,非是法佛。大慧!因是故記諸
聲聞與菩薩不異。大慧!不異者,聲聞、緣覺、諸佛如來,煩惱障斷,解脫一味,非
智障斷。大慧!智障者,見法無我,殊勝清淨。煩惱障者,先習見人無我斷,七識滅
;法障解脫,識藏習滅,究竟清淨。因本住法故,前後非性。無盡本願故,如來無懀
無察而演說法。正智所化故,念不妄故,無懀o察。四住地、無明住地、習氣斷故,

二煩惱斷,離二種死,覺人法無我及二障斷。大慧!心、意、意識、眼識等七,剎那
習氣因,善無漏品離,不復輪轉。大慧!如來藏者,輪轉涅槃苦樂因。空亂意慧愚癡
凡夫所不能覺。大慧!金剛力士所隨護者,是化佛耳,非真如來。大慧!真如來者,
離一切根量,一切凡夫、聲聞、緣覺、及外道,根量悉滅,得現法樂住,無間法智忍
故,非金剛力士所護。一切化佛,不從業生;化佛者,非佛,不離佛。因陶家輪等眾
生所作相而說法,非自通處,說自覺境界。復次、大慧!愚夫依七識身滅,起斷見;
不覺識藏故,起常見。自妄想故,不知本際;自妄想慧滅故,解脫;四住地、無明住
地、習氣斷故,一切過斷』。
二乘僅解脫分段生死,仍是有餘涅槃,因欲其證無餘,為引誘修菩薩行者令不
退墮,何必多走此二乘路?以前所授記,乃化佛,非法佛也。故說與菩薩不異,是
有密意。入滅受想定六識斷,七識一部份我執斷,染第八識未斷,故令諸識皆斷。
此中無種性一問未答者,因八識心體皆平等,故名佛也。法性一切常住,本來如是

,佛說本來如是之法,故不說一字。所謂無懀o察有種種作用功德,具如此中所述
。以無漏法將一切有漏法悉離,不復輪轉。凡愚不覺,執諸法皆剎那,妄著於空;
即空亂意菩薩,亦不了知拢蔷辰纭=饎傠S護者,化佛耳;得法樂之四智菩提清淨
法界,非見聞覺知之所到。化佛示種種業報相,有他依性無自依性,因眾生惡業所
感故,現惡業障,如水中月不離空中月,而亦非真月。又如陶輪因器而造,觀機應
感而有種種現身說法,非佛自通境界。愚夫但依六、七二識身,不知藏識,故本際
不可得。若離於分別,即趨解脫道。如來五住煩惱習氣俱斷,故云一切過斷。
辛二 重頌 
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三乘亦非乘,如來不磨滅,一切佛所記,說
離諸過惡。為諸無間智,及無餘涅槃,誘進諸下劣,是故耄Ц舱f。諸佛所起智,即分
別說道,諸乘非為乘,彼則非涅槃。欲、色、有及見,說是四住地。意識之所起,識
宅意所住。意及眼識等,斷滅說無常;或作涅槃見,而為說常住』。

三乘非自覺拢怯胁顒e,隨眾生無明厚薄之不同而施設。如來並無業報,以證
得無間拢嵌媚鶚劊瑸橄路脖娚f,令其仍舊成佛,隨順而說,並非真實境界。
說三乘,並非真實涅槃,唯此自覺更無餘也。三界見惑,欲色界思惑三,故說有四
住地。意以八識為宅,隨時發生種現。斷滅之見,皆係妄計。或不了知涅槃而妄說
常住,亦是邪智。

己二十一 遮斷肉食門
庚一 請許
爾時、大慧菩薩以偈問曰:『彼諸菩薩等,志求佛道者,酒、肉及與剩В嬍碁
云何?惟願無上尊,哀愍為演說!愚夫所貪著,臭穢無名稱,虎狼所甘嗜,云何而可
食?食者生諸過,不食為福善。惟願為我說,食不食罪福』。大慧菩薩說偈問已,復
白佛言:『惟願世尊,為我等說食不食肉功德、過惡。我及諸菩薩,於現在、未來,
當為種種希望食肉眾生分別說法,令彼眾生慈心相向;得慈心已,各於住地清淨明了

,疾得究竟無上菩提。聲聞、緣覺、自地止息已,亦得速成無上菩提。惡邪論法諸外
道輩,邪見斷常,顛倒計著,尚有遮法,不聽食肉;況復如來世間救護,正法成就。
而食肉耶』?佛告大慧:『善哉!善哉!諦聽!諦聽!善思念之!當為汝說』。大慧
白佛言:『唯然、受教』。
化他智二十一門,前二十門專究定慧,此末後一門係討論戒律。夫小乘以斷愛
為首,大乘以慈悲為根本,故能不殺即是具足一切戒品。所謂以慈心不殺故,即不
侵損他人,是具足不盜戒;不侮戲他人,即具足不淫戒;不欺誑他人,即具足不妄
戒;不嬈亂他人,即具足不飲酒戒;乃至具足十根本戒,盡虛空微塵戒,及如來清
淨戒。如來教化真實義,令眾生離染得淨。前言修慧斷妄證真,修定、攝散入定,
而一切定慧皆應攝於戒律中。又前既圓滿定、慧,今更當圓滿慈悲。
大慧請問,先偈、後以長行,皆由大慈悲本願吐露,而為末世眾生開慈悲福智
。故言:凡菩薩乃至求佛道者,皆不應飲酒、食肉、以及五葷之菜。以身染臭穢而

無名稱,自儕於食肉之畜生一類!況食肉者,罪過無邊;不食者,福善亦無量。大
慧所以以此意陳請佛前,求佛方便說法,令彼眾生皆具足慈心,清淨明了。無論凡
夫、二乘,以此慈悲心為根本故,而得無上菩提。且邪論外道,猶有肉食之戒,而
況我佛教之救護世間成就正法者耶?此佛所讚嘆許為宣示也。
庚二 解說
辛一 長行
佛告大慧:『有無量因緣,不應食肉。然我今當為汝略說:謂一切眾生從本已來
,展轉因緣,嘗為六親,以親想故不應食肉。驢、騾、駱駝,狐、狗、牛、馬,人獸
等肉,屠者雜賣故,不應食肉。不淨氣分所生長故,不應食肉。眾生聞氣,悉生恐怖
,如旃陀羅及譚婆等,狗見憎惡,驚怖群吠故,不應食肉。又令修行者慈心不生故,
不應食肉。凡愚所嗜,臭穢不淨,無善名稱故,不應食肉。令諸咒術不成就故,不應
食肉。以殺生者,見形起識,深味著故,不應食肉。彼食肉者,諸天所棄故,不應食

肉。令口氣臭故,不應食肉。多惡夢故,不應食肉。空閒林中,虎狼聞香故,不應食
肉。令飲食無節故,不應食肉。令修行者不生厭離故,不應食肉。我嘗說言:『凡所
飲食,作食子肉想,作服藥想』故,不應食肉;聽食肉者,無有是處。復次、大慧!
過去有王,名師子蘇陀娑,食種種肉,遂至食人。臣民不堪,即便址矗瑪嗥滟旱摗
以食肉者有如是過故,不應食肉。復次、大慧!凡諸殺者,為財利故,殺生屠販。彼
諸愚癡食肉眾生,以錢為網而補諸肉。彼殺生者,若以財物,若以鉤網,取彼空行、
水、陸眾生,種種殺害,屠販求利。大慧!亦無不教、不求、不想、而有魚肉,以是
義故,不應食肉。大慧!我有時說遮五種肉,或制十種;今於此經,一切種、一切時
、開除方便一切悉斷。大慧!如來應供等正覺,尚無所食,況食魚肉?亦不教人。以
大悲前行故,視一切眾生猶如一子,是故不聽令食子肉』。
自有無量因緣至無有是處,言不應食肉之因緣有無量,今且略舉十五種耳。文
顯易解。如來非但制止食肉,且於非食肉亦有節制。以色身饑餓,不得不藉以維持

,然菜蔬之類,亦有種種目所不能見之微生物,聚殖其間,故當食時,作食子肉想
即可不貪,作服藥想即知數量。然則以此而觀,則似第一種因緣有無量劫六親輪迴
墮落於中者,安可而食肉耶?過去有王下一段,以事證肉食之不足更益之食人,卒
至亡國,可以為鑒。凡諸殺者下一段,係別明。謂即有食三淨肉、五淨肉者,亦不
妥。若不食,彼捕獵、屠售,皆不能成就,是其罪仍須以錢求享者負之耳。我有時
說下一段,是正戒肉食之不宜。佛從前曾方便說五種淨食,或十種不淨肉,皆方便
權門,非真實義;在此經中,明一切悉斷。蓋修行皆以大悲心為引導,視一切眾生
猶如己子也。
辛二 重頌
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曾悉為親屬,鄙穢不淨雜,不淨所生長,聞
氣悉恐怖。一切肉與剩В爸T韭、蒜等,種種放逸酒,修行常遠離。亦常離麻油,及
諸穿孔床,以彼諸細蟲,於中極恐怖。飲食生放逸,放逸生諸覺,從覺生貪欲,是故

不應食。由食生貪欲,貪令心迷醉,迷醉長愛欲,生死不解脫。為利殺眾生,以財網
諸肉,二俱是惡業,死墮叫呼獄。若無教想求,則無三淨肉,彼非無因有,是故不應
食。彼諸修行者,由是悉遠離,十方佛世尊,一切咸呵責。展轉更相食,死墮虎狼類
,臭穢可厭惡,所生常愚癡。多生旃陀羅,獵師譚婆種,或生陀夷尼,及諸食肉性─
─羅剎、貓、狸等,遍於是中生。俊笈c大雲,央掘利魔羅,及此楞伽經,我悉制斷
肉。諸佛及菩薩,聲聞所呵責,食已無慚愧,生生常癡冥。先說見、聞、疑,已斷一
切肉,妄想不覺知,故生食肉處。如彼貪欲過,障礙拢饷摚鳌⑷狻⑹'、韭、蒜,
悉為拢勒稀N磥硎辣娚度庥薨V說,言此淨無罪,佛聽我等食。食如服藥想,亦
如食子肉,知足生厭離,修行行乞食。安住慈心者,我說常厭離,虎狼諸惡獸,恆可
同撸е埂H羰持T血肉,眾生悉恐怖,是故修行者,慈心不食肉。食肉無慈慧,永背正
解脫,及摺}表相,是故不應食。得生梵志種,及諸修行處,智慧富貴家,斯由不食
肉』。

頌文之意,與長行同,不過有前後詳簡耳。第三偈中麻油,言西竺有一種麻油
,係以蟲所壓出,故不可食。而此嚴戒斷肉食之理,不但此經切實決顯,他如俊
經、大雲經、央掘利魔羅經等,皆悉制斷食肉,人亦何必而障解脫摺}相而息滅慈
心也哉!要知今生之得生於淨裔門第,具足智慧,生長富貴家者,皆由往劫前世不
食肉之報。所以智者宜思:誰為罪過?誰增福德?斯由一味之貪,可不勉為戒斷,
而即以入於定慧之門,以求自覺拢菬o上菩提也!(陳慧秉記)(天童寺印行)


大乘入楞伽經釋睿

    一  分釋
      甲  大乘
        1  列古說
        2  出今釋
        3  會異說
        4  正兼釋
      乙  入
        1  互為能所入
        2  別約能入行
      丙  楞伽
        1  約能喻釋名
        2  約所喻顯義
           (一)  顯險城之所喻義
           (二)  顯寶城之所喻義
      丁  經
    二  合釋

一 分釋
甲 大乘
此中但釋大乘名義,抉擇諸乘,別詳宗地。大者、表此乘大,揀餘小故,具有當

體名大及簡小名大之二義。乘者、以能咻d比車乘故,但取能轉哐b載之用義。表此
是乘中之大者,乘有其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