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悟的女性-第2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神问题,阻碍其心灵上的成就。事实上,我可以向诸位保证,如果你依止一位具德上师修行,绝对不会产生任何精神问题的;但如果你关起门来自己修,并未依止一位上师,只是自己根据资料或书上的片断来修时,就有可能会导致精神上的问题了。
举例来说,你读到一本谈论胜境的奇书,很想马上就去——你开始朝往自认是胜地的地点去;不过,你很可能完全走错了方向,而书本也不可能开口说话来纠正你。只靠自己修行,也同样有误导途径的可能,因此你要做的事是:在知道有这麽一个殊胜的地方後,就向曾到过此地的人索寻资料。得到这些线索後,便有了指标,这样万无一失,就能到达胜境了。所以,上师的指导是绝对必要的,一个人不能只靠自己来修行。
另外,修行不会与世俗的事业成就发生冲突的。事实上,修行可以帮助人心灵上的成长,以及世俗事业活动上的成就。经由禅修,我们学会如何放松自己,保持平静详和。以这分宁静的心,我们在繁忙杂乱的生活中,才知道如何自处。禅修还很有益处,经由修行,我们可以增长智慧。日常一切事都要仰赖我们的智慧,因此经由禅修和菩提心的培养,他人会感觉到你的改变,而认为你是「众所欢迎的人」了。
容我再解释一下。此处所生起的菩提心,就是指一种宁静详和以及利他的心。具备如此的心态,你就会成为众所欢迎的人,而且并非只是区区一、两个人而已,你将会受到全世界每个人的喜欢,而这可说是一项大成就了。
禅修教导我们如何松弛自己和保持宁静,这分宁静会带来内心的喜悦。由于这分宁静和喜悦,我们会与人相处得很好,没有挫折感,也没有反抗攻击的心理,一直都在愉快的心境中。当别人以一种快乐的心境与我们相处,没有一点嗔意时,便会自然地喜欢我们周遭的气氛,而变得人见人爱了。
培养菩提心不仅会带给自己,也会带给周遭的人快乐。心灵上的平静会使你将事情做得更好,你会更愿意去倾听他人的遭遇,也更能帮助他们。当你觉得沮丧或焦虑,而有人想和你谈谈他的问题时,你会不仅无法听下去,也还可能迁怒他们来打扰你,而向对方说出刺耳伤人的话。但一个人如果宁静愉悦时,这种事就永远不会发生。工作时如能保持平和的心境,就能将工作毫无失误地完成。在处理日常生活的每件事中,保持安详宁静的心境是非常必要的。
很多人希望快速地收到禅修的效果,甚至盼望在一夜之间就有成效出现,但这是不可能的。禅修是开展心灵的一种过程,而持久即是其成功的关键。如果你每天有规律地做,即便是时间很短,也能有所进步。但如果你有一阵子每天修上几个小时,而後数个月忘记修,则这样一点效果也不会有的。这就像在西藏,要出远门时,没有汽车、公车或火车可搭,你只能步行。如果你开始用走的上路,然後持续不停地走,即使步履很慢,迟早也会到达目的地;但如果你用跑步的来赶路,然後休息很久,之後又是跑又是跳地朝目的地去,这样你便很可能伤到脚踝,而永远也到不了了。
如果我们持续修持,绝对肯定能达到效果。功德在我们身上慢慢累积,这就是所谓禅修的体认。我再次强调,它不可能一夕之间成就,就像刚出生的婴儿,须经过些时日逐渐成长一样,我们不可能一出生就是成人,我们必须有耐心,成长时慢慢去体验。我们可以肯定人一旦出生,便绝对会长大成一个完整的人,同样地,如果我们持续不断地修持,修行的成果必会在内心的成长中显现出来。
以上是有关我们内在本具的殊胜特质的一个简短介绍,以及如何藉由正确的修行方法来开展它。这些修行方法包括了听闻法教(闻、深思其意思)、实际修持(修),以及获得的修持成果。依此途径,在我们继续朝向完全解脱的道上时,会发现这方法对我们生活中的每个细节,都会有助益的。
(编按:一九八六年四月二十五日,於纽约屋士达三乘法轮中心开示)
附录
大手印证道歌
原著:第一世蒋贡康楚罗卓他耶
中译:图登喀觉/谢思仁合译
前言
佛陀於〈三摩地王经〉曾授记的具德尊胜上师罗卓他耶·噶玛阿旺雍殿嘉措(注1)尊驾,於现证大手印时曾引吭〈金刚证道歌〉,谓:<一瞥无比达波噶举见修了义自显自性歌>。
大手印证道歌
金刚总持成赫名,
有谓具足八功德,(注2)
外形示现我人相,
尊号莲怙加持者。(注3)
心莲八瓣霓霞宫,(注4)
一刻不离诫祈请,
证脱刹时虽无缘,(注5)
然获加持识自心。
世间八法逐声匿,(注6)
光明法身了然见,
但凭与丰师契心。
妄念之中无念见,
离思境地智慧显,
觉者达波子嗣乐,
铭心领悟展声喉。
空行密藏西邬坚,(8)
大成就者帝洛巴,
业已敝启三宝藏。(注9)
映夺花彩北隐处,
大班智达那诺巴,(注10)
心气无二道貌显。(注11)
草原山谷南卓沃,
喜金刚化大译师,
筑众悉达泉源河。(注12)
雪山群峰西拉齐,
喜笑全刚尊圣者,(注13)
即身证得双运果。
东方达拉冈波处,
第二能仁医王尊,(注14)
十地等待现前证。
身语意处之轮中,
四大八小成就众,(注15)
得大手印生命力,
无法不成正等觉;
菩提心故巧摄受,
无法不行利他事;
圆成深妙二资财,(注16)
无法不显证报身;
了知闻一即遍解,
无法不应大授记。
殷富父子传承子
生即丰饶承前业
雪狮大鹏之幼子,
种姓力故刹圆熟,
追随噶奉成就者,
加持力生修行愿。
矜夸多年之苦行,
懒散怠情仍为傲,
吹嘘能忍他不能,
暗地伤人犹自喜,
论及地道之现证,(注17)
自他分别论高低,
此即浊世痴修症
虽吾不具悉地名,
然以传承妙诀要,(18)
曾观胜义大印慧。
大印根即实相见,
大印道是实证修,
大印果悟佛陀心。
我根低劣然师善,
生於末法仍称幸,
虽不精进传承胜。
论及大印之根时,
实相无明两俱有,
轮回涅槃无偏倚,
远离增减二边执,
非由因生缘使变,
迷惑痴愚无贬损,
证悟亦不有半誉,
惑语两皆无所悉。
无处显有真实体,
一切本然无碍现,
轮涅遍满如虚空,
迷惑解脱之根基。
若以自性之光明,
以及第八阿赖耶,
彼即惑与悟之本。
倘欲见此中道貌,
其质本空性则明,
明空不二觉观髓。
它是虚空不可攫,
无瑕珍贵澄水晶,
自性光明灿耀灯,
无法言诠喑哑然;
它是晶莹无碍智,
光明法身如来藏,
本来清净任运成,
无法以喻意传之,
任诸言词难诠释,
此即法界不思议。
若要进入此胜道,
首当断除一切疑;
再以正见禅修之,
便以大鹏从虚空,
无疑无惧亦不怯,
未见正见而修行,
如眼盲者踱荒野。
法无定法难取点,
倘无修行唯知解,
犹如悭吝困富人,
无法证果利自他,
见修双行殊胜宗。
中道行中无明貌,
不识自性五因故,
俱生无明汪洋是,
我执惑迷波涛涌。
执取有我主客立,
攀执习气坚牢故
业力积聚生熟果。
生死水车辘辘转,
轮回体性本无垢,
显时实相亦是空,
三身湛朗唯万物。
生之本质即无生,
原来无生岂有灭,
离二边执无所住。
此心难以言概全,
轮涅幻化一一现,
了知自脱无上见。
悟时一切即法尔,
无破无立真如性,
越此念心即究竟。
若於大印之道时,
心与诸法即大印,
俱生心智是法身,
俱生显相法身光。
尊圣上师加持力,
与己宿业齐聚时,
如遇旧识悟本性。
此时言语不须多,
然初机者所必备,
应弃迎拒已与未,
当下刹那此个心,
即是无饰本来貌;
禅定莫造作思痕,
刹那亦不落迷惑。
无漫无修无作诀,
朗耀悠然与清明,
三解脱门虚空中,
明明了了善观照,
松紧适度宽坦住,
三粗细等念尽止,
心住自然无饰中。
四阶体悟逐次生,
光明之阳源源照,
大印根修就此立,
缺此而言高证悟,
如筑无基之城堡,
然倘逾执亦魔业。
精勤然属寡学者。
受於福德表相欺,
开启自他恶趣端;
喜乐光明无念悟,
若执亦是生死因。
虔诚敬信渐增固,
识是骨石相遇时,
胜义传承加持受。
四歧途处不迷失,
三邪见处不坠落,
超越四喜离三缘,
悟由三阶之士道,
三大之意所不及,
此为无染自生性。
犹如无云晴空中,
自性光明不可言,
无念智慧难喻论,
赤裸无饰平常心,
主观自慢皆断离,
法身如如了然见。
六尘显如水中月,
智慧境中朗朗然,
所生诸法本来貌,
所显诸相大印性,
大乐法身即法界。
安住奢摩他寂止,
毗钵舍那观隐义,
动静一切皆了然,
互不分离双运行;
离於妄惑之断除,
亦逾治法之引用,
任运达此必有时。
已达证悟之境时,
二六时中皆住定,
若离得失二边槛,
修行本身亦不存。
思绪犹存实机者,
禅修之重不可无。
修行之中体悟生,
彼乃妙观庄严饰。
此道细分四瑜伽:
专一意指识心性,
又分三阶上中下,
清明喜悦交融见,
自在住於三摩地,
无断体悟是明性。
离戏悟心实无根,
分为三阶上中下,
了悟生住灭本空,
离於空相两执根,
一切诸法融贯通。
心物相合即一味,
分为三阶上中下,
轮涅诸法化等味,
心物犹如水注水,
一味中生诸种智。
念心消尽是无修,
也分三阶上中下,
所修能修体当空,
无明习气渐逝远,
母子光明相融会,
法界智慧遍虚空。
总之三摩地禅中,
专一随心止念住,
领会平常心之性;
离戏意指悟无恨;
藉由正观破边执,
此即一味真实义。
超越修与无修辩,
习气断尽谓无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