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哲学宗教电子书 > 十三经注疏论语注疏 >

第16章

十三经注疏论语注疏-第16章

小说: 十三经注疏论语注疏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曰:居敬而行简,以临其民,不亦可乎”者,仲弓因辨简之可否,言若居身敬肃,
而行宽略以临其下民,不亦可乎?言其可也。“居简而行简,无乃太简乎”者,
言居身宽略,而行又宽略,乃大简也。则子桑伯子之简是太简也。“子曰:雍之
言然”者,然,犹是也。夫子许仲弓之言,是故曰然。○注“王曰:伯子,书传
无见焉。○正义曰:书传无见,不知何人也。子桑伯子当是一人,故此注及下包
氏皆唯言伯子而已。郑以《左传》秦有公孙枝字子桑,则以此为秦大夫,恐非。
    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
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未闻好学者也。”(凡人任情,喜怒违理。颜回任道,
怒不过分。迁者,移也。怒当其理,不移易也。不贰过者,有不善,未尝复行。)

    '疏'“哀公”至“者也”。○正义曰:此章称颜回之德。“哀公问:弟子孰
为好学”者,鲁君哀公问於孔子曰:“弟子之中,谁为乐於好学者?”“孔子对
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未闻好学者也”
者,孔子对哀公曰:“有弟子颜回者,其人好学。”迁,移也。凡人任情,喜怒
违理。颜回任道,怒不过分而当其理,不移易,不迁怒也。人皆有过惮改。颜回
有不善,未尝不知;知之,未尝复行,不贰过也。凡事应失而得曰幸,应得而失
曰不幸,恶人横夭则惟其常。颜回以德行著名,应得寿考,而反二十九发尽白,
三十二而卒,故曰不幸短命死矣。亡,无也。言命则无好学者矣,未闻更有好学
者也。○注“凡人”至“复行”。○正义曰:云“凡人任情,喜怒违理”者,言
凡常之人,信任邪情,恣其喜怒,违於分理也。云“颜回任道,怒不过分”者,
言颜回好学既深,信用至道,故怒不过其分理也。云“有不善,未尝复行”者,
《周易·下系辞》文。彼云:“子曰:颜氏之子,其殆庶几乎!有不善未尝不知,
知之未尝复行也。”韩康伯注云:“在理则昧,造形而悟,颜子之分也。失之於
几,故有不善;得之於贰,不远而复,故知之未尝复行也。”引之以证不贰过也。
此称其好学,而言不迁怒、贰过者,以不迁怒、贰过,由於学问既笃,任道而行,
故举以言焉,以明好学之深也。一曰:以哀公迁怒、贰过,而孔子因以讽谏。
    子华使於齐,冉子为其母请粟。子曰:“与之釜。”(马曰:“子华,弟子
公西华赤之字。六斗四升曰釜。”)请益。曰:“与之庾。”(包曰:“十六斗
曰庾。”)冉子与之粟五秉。(马曰:“十六斛曰秉,五秉合为八十斛。”)子
曰:“赤之齐也,乘肥马,衣轻裘。吾闻之也:君子周急,不继富。”(郑曰:
“非冉有与之太多。”)
    '疏'“子华”至“继富”。○正义曰:此章论君子当赈穷周急。“子华使於
齐”者,弟子公西赤字子华,时仕鲁,为鲁使於齐也。“冉子为其母请粟”者,
冉子,即冉有也,为其子华之母请粟於夫子,言其子出使而家贫也。“子曰:与
之釜”者,夫子令与粟六斗四升也。“请益”者,冉有嫌其粟少,故更请益之。
“曰:与之庾”者,夫子令益与十六斗也。“冉子与之粟五秉”者,冉有终以为
少,故自与粟八十斛也。“子曰:赤之齐也,乘肥马,衣轻裘。吾闻之也:君
子周急,不继富”者,此孔子非冉有与之太多也。赤,子华名。,往也。言子
华使往齐国,乘驾肥马,衣著轻裘,则是富也,富则母不阙粟。吾尝闻之,君子
当周救人之穷急,不继接於富有。今子华家富,而多与之粟,则是继富,故非之
也。○注“马曰”至“曰釜”。○正义曰:《史记·弟子传》云:“公西赤字子
华。”郑玄曰:“鲁人,少孔子四十二岁。”云“六斗四升曰釜”者,昭三年
《左传》:“晏子曰:齐旧四量,豆、区、釜、锺。四升为豆,各自其四,以登
干釜。”杜注云:“四豆为区,区斗六升。四区为釜,釜六斗四升。”是也。○
注“包曰:十六斗曰庾”,“马曰:十六斛曰秉”。○正义曰:案《聘礼记》云:
“十斗曰斛。十六斗曰{数}。十{数}曰秉。”郑注云:“秉十六斛,今江淮
之间量名有为{数}者,今文{数}为逾。”是庾、逾、{数}其数同,故知然
也。
    原思为之宰,(包曰:“弟子原宪。思,字也。孔子为鲁司寇,以原宪为家
邑宰。”)与之粟九百,辞。(孔曰:“九百,九百斗。辞,辞让不受。“)子
曰:“毋!(孔曰:“禄法所得,当受无让。”)以与尔邻里乡党乎!(郑曰:
“五家为邻,五邻为里,万二千五百家为乡,五百家为党。”)
    '疏'“原思”至“党乎”。○正义曰:此章明为受禄之法。原思,弟子原宪
也。孔子为鲁司寇,以原宪为家邑宰也。“与之粟九百,辞”者,孔子与之粟九
百斗,原思辞让不受。“子曰:毋”者,毋,禁辞也。孔子禁止其让,言禄法所
得,当受无让也。“以与尔邻里乡党乎”者,言於已有馀,可分与尔邻里乡党之
人,亦不可辞也。○注“包曰”至“邑宰”。○正义曰:《史记·弟子传》曰:
“原宪字子思。”郑玄曰:“鲁人。”云“孔子为鲁司寇,以原宪为家邑宰”者,
《世家》云:“孔子由中都宰为司空,由司空为司寇。”鲁司寇,大夫也,必有
采邑。大夫称家,故以原宪为家采邑之宰也。○注“郑曰”至“为党”。正义曰:
云:“五家为邻,五邻为里”者,《地官·遂人职》文。案《大司徒职》云:
“五家为比,五比为闾,四闾为族,五族为党,五党为州,五州为乡。”故知万
二千五百家为乡,五百家为党也。
    子谓仲弓,曰:“犁牛之子も且角,虽欲勿用,山川其舍诸?”(犁,杂文。
も,赤也。角者,角周正,中牺牲。虽欲以其所生犁而不用,山川宁肯舍之乎?
言父虽不善,不害於子之美。)
    '疏'“子谓”至“舍诸”。○正义曰:此章复谓冉雍之德也。“子谓仲弓,
曰:犁牛之子も且角,虽欲勿用,山川其舍诸”者,杂文曰犁。も,纯赤色也。
角者,角周正也。舍,弃也。诸,之也。仲弓父,贱人,而行不善,故孔子称谓
仲弓曰:“譬若杂文之犁牛,生纯赤且角周正之子,中祭祀之牺牲,虽欲以其所
生犁而不用,山川宁肯舍弃之乎?”言仲弓父虽不善,不害於子之美也。
    子曰:“回也,其心三月不违仁,其馀则日月至焉而已矣。”(馀人暂有至
仁时,唯回移时而不变。)
    '疏'“子曰:回也。其心三月不违仁,其馀则日月至焉而已矣”。○正义曰:
此章称颜回之仁。三月为一时,天气一变。人心行善,亦多随时移变。唯回也,
其心虽经一时复一时,而不变移违去仁道也。其馀则有至仁时,或一日或一月
而已矣。
    季康子问:“仲由可使从政也与?”子曰:“由也果,(包曰:“果谓果敢
决断。”)於从政乎何有?曰:“赐也可使从政也与?”曰:“赐也达,(孔曰:
“达谓通於物理。”)於从政乎何有?曰:“求也可使从政也与?”曰:“求也
艺,(孔曰:“艺谓多才艺。”)於从政乎何有?”
    '疏'“季康”至“何有”。○正义曰:此章明子路、子贡、冉有之才也。
“季康子问:仲由可使从政也欤者,康子,鲁卿季孙肥也,问於孔子曰:“仲由
之才,可使从一官而为政治也欤?”“子曰:由也果,於从政乎何有”者,果,
谓果敢决断。何有,言不难也。孔子言,仲由之才,果敢决断,其於从政,何有
难乎?言仲由可使从政也。“曰:赐也,可使从政也欤”者,季康子又问子贡也。
“曰:赐也达,於从政乎何有”者,达,谓通於物理。孔子答言,子贡之才,通
达物理,亦言可从政也。“曰:求也可使从政也欤”者,康子又问冉有也。“曰:
求也艺,於从政乎何有”者,艺,谓多才艺。孔子答言,冉求多才艺,亦可从政
也。
    季氏使闵子骞为费宰。(孔曰:“费,季氏邑。季氏不臣,而其邑宰数畔。
闻子骞贤,故欲用之。”)闵子骞曰:“善为我辞焉。(孔曰:“不欲为季氏宰,
使者善为我辞焉,说令不复召我。”)如有复我者,(孔曰:“复我者,重来
召我。”)则吾必在汶上矣。”(孔曰:“去之汶水上,欲北如齐。”)
    '疏'“季氏”至“上矣”。○正义曰:此章明闵损之贤也。“季氏使闵子骞
为费宰”者,费,季氏邑。季氏不臣,而其邑宰数畔。闻子骞贤,故欲使之也。
“闵子骞曰:善为我辞焉”者,子骞不欲为季氏宰,故语使者曰:善为我作辞说,
令不复召我也。“如有复我者,则吾必在汶上矣”者,复,重也。言如有重来召
我者,则吾必去之在汶水上,欲北如齐也。○注“孔曰”至“用之”。○正义曰:
云“费,季氏邑”者,《左传》文也。云“季氏不臣,而其邑宰数畔”者,僭礼
乐,逐昭公,是不臣也。昭十二年,南蒯以费畔,又公山弗扰以费畔,是数畔也。
○注“去之汶水上,欲北如齐”。○正义曰:《地理志》云:汶水出泰山莱芜西
南入济。在齐南鲁北,故曰欲北如齐。
    伯牛有疾,(马曰:“伯牛,弟子冉耕。”)子问之,自牖执其手,(包曰:
“牛有恶疾,不欲见人,故孔子从牖执其手也。”)曰:“亡之,(孔曰:“亡,
丧也。疾甚,故持其手曰丧之。”)命矣夫!斯人也而有斯疾也!斯人也而有斯
疾也!(包曰:“再言之者,痛惜之甚。”)
    '疏'“伯牛”至“疾也”。○正义曰:此章孔子痛惜弟子冉耕有德行而遇恶
疾也。伯牛,冉耕字也。有疾,有恶疾也。“子问之,自牖执其手”者,自,从
也。伯牛恶疾,不欲见人,故孔子问之,从牖执其手也。“曰:亡之”者,亡,
丧也。疾甚,故持其手曰:“丧之。”命矣夫!斯人也而有斯疾也!斯人也而有
斯疾也”者,行善遇凶,非人所召,故归之於命,言天命矣夫!斯,此也。此善
人也,而有此恶疾也。是孔子痛惜之也。再言之者,痛惜之甚。○注“马曰:伯
牛,弟子冉耕。”○正义曰:《史记·弟子传》曰:“冉耕字伯牛。”郑玄曰:
“鲁人。”○注“包曰:伯牛有恶疾”。○正义曰:恶疾,疾之恶者也。《淮南
子》云:“伯牛癞。”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孔曰:“箪,笥也。”)在陋巷,
人不堪甚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孔曰:“颜渊乐道,虽箪食在陋
巷,不改其所乐。”)
    '疏'“子曰”至“回也”。○正义曰:此章叹颜回之贤,故曰:“贤哉,回
也!”云“一箪食,一瓢饮”者,箪,竹器。食,饭也。瓢,瓠也。言回家贫,
唯有一箪饭,一瓠瓢饮也。“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者,言回居
处又在隘陋之巷,他人见之不任其忧,唯回也不改其乐道之志,不以贫为忧苦也。
叹美之甚,故又曰:“贤哉,回也!”○注“孔曰: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