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哲学宗教电子书 > 内观基础 >

第5章

内观基础-第5章

小说: 内观基础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嬲龍倘。司腿プ觥=Y果呢?世間於是有善行與惡行。

    克制自己不令他人受苦為善行,幫助他人為善行,佈施為善行,向值得致敬者致敬為善行。善行可為今世帶來安寧、長壽和健康。它也將為來世帶來善果。這執著為好的、對的執著。如此執取善行的人,例如佈施和持戒將產生善果的因。結果如何?「有緣生」,死後再生,生在哪裡?在善界,人與天界。為人,他們就賦有好的果報,如長壽、漂亮、健康、好的出生、好的同伴和財富。可稱他們為「快樂的人」。為天人,他也將被大批的天人所照顧,並住在堂皇的宮殿裡。他們執取快樂的觀念,在世俗的眼光,他們可說是快樂。

    但從佛陀的教義中看來,這些快樂的人和天人不能免除苦。「由生之緣發生老和死。」雖然生為一個快樂的人,他將會長大成為老的「快樂」人。看看世間那些「快樂」的老人,一旦超過七十或八十歲,不會一切都順心的。斑白的頭髮、斷齒、視力差、聽覺差、駝背、全身皺紋,一切力氣已用盡,一無可取!以他們的財富、名譽,這些老人他們會感快樂嗎?接下來是老年的病痛。他們無法安睡、無法好好的吃,他們坐下和站起都會感吃力。最後,他們必須死。有錢人、國王或有權人,總有一天會死。洠в腥魏螙|西可依賴。朋友、親戚圍著他,但當他躺在床上,他椋е鬯廊ァK泪崴氉砸蝗说搅硪皇馈K麑l現非常辛苦捨棄全部財富。如他非行善的人,他將會為來世擔憂。

    偉大的天人,同樣的會死,天人也無法倖免。在死前一個星期,五種衰相出現。他們所戴的不曾凋謝的花開始凋謝了、所穿的不曾破舊的衣服現在看來破舊了,汗從腋窩流出,這是不尋常的事。他們那永遠年輕的身體現在變老,不曾感覺厭煩的天人生活,他們現在感覺厭煩。

    當此五衰相出現,他們即刻理解到逼近死亡並非常驚慌。在佛陀住世時,帝釋天出現此衰相。他非常驚慌將去世和失去尊榮,他去請求佛陀幫助。佛陀教導他佛法,他證得預流果位。老的帝釋天死了,新的帝釋天出世。他很幸哂蟹鹜泳榷伞H绶欠鹜咏虒В系坩屘鞂⒃獠恍摇

    不只老和死,「愁、悲、苦、憂、惱生起」,這些都是苦,「如是一切苦蘊集(生起)。」所以緣於執取而得到的快樂生活終究是大苦,人與天人都要受苦。

    如果緣於善行的快樂生活是苦,那我們不是最好不去做?不,如我們不行善,惡行會產生,這會使我們墮入地獄、畜生道、餓鬼道,這些下界苦道更苦。人與天人生活如與不滅的涅槃比較是苦,但如與下界苦道的苦比較是樂。

    正確的執取使人行善。同樣地,不當的執取會使人作惡行。有些人認為如此任性而為是善行,就殺、偷、搶、對他人做壞事,結果他們往生惡界──地獄、畜生界、餓鬼界。墮落在地獄猶如跳入大火裡。既使是很偉大的天人對地獄火也無可奈何。拘留孫佛住世時,有一個叫度使(Dusi)的魔王,他蔑視該佛和僧團。有一天他導致一位阿羅漢的死亡。因此殘酷的作為,這魔王死後出生在阿鼻地獄。一旦在那裡,他只能任懀麩挭z的宰割。在此世上欺負他人的人將有一天會遭遇如天人度使的厄摺T诘鬲z受長期的苦後,他們將再生為畜生或餓鬼。



十、執取如何生起?

  因此執取是可怕的。它也是非常重要的。我們觀照使執取無法形成並終止它。我們習禪,使自己不執取於貪欲或邪見──不執著為永恆或快樂、為「我」。那些無法觀照的人執著於所見、聽、感受或所覺察的一切。試問自己,如你不執取,答案是很明顯的。

    讓我們從「看」開始談起。如你看到某種漂亮枺鳎闳绾蜗肽兀磕銓λ械较矏偂M意,不是嗎?你不會說:「我不要看,我不要看它。」實際上,你在想:「多美麗的枺鳎《嗫蓯郯。 垢吲d的微笑,你對它感到滿意。同時你在想它是永恆的。不管所見的目標是人或無生命的枺鳎阏J為它曾存在過,現在存在著,將繼續永遠存在。雖然不屬於你的,精神上你當它為己有並感到高興。如是一塊布,你穿上它,精神上並感到滿意。如是一雙拖鞋,你精神上穿上它們。如果是一個人,你精神上利用他或她並感到滿意。

    同樣的事也發生在你聽、嗅、嘗或樱臅r侯,每次你都感到高興。通過思想,你高興的範圍就更廣。你幻想和喜好於非你所擁有的,並渴望得到它們,想像它們為你所有。如它們為你所有,不須說,你不斷的想它們並感到滿意。我們習禪以阻止對它們感到喜悅和執取。

    我們也執著於邪見。你執著於個人見解。當你看時,你以為你見的是一個人、自我。你也把你的眼識當作一個人、自我。若洠в谐浞值膬扔^智慧,我們當即執著於所見的事物。反省一下,你將會明白自己如何執取。你以為自己及他人都有自我,已經活著。實際上,並非如此。洠в幸粯邮挛锘钪挥忻粋接一個不斷的生起。你把這名色當作個人、我,並執著。我們觀照,使邪見的執取不再產生。

    但我們需觀照正生起的事物。只有如此,才能阻止執取。執取由看、聽、嗅、嘗、樱c想生起。它們由六處──六根門產生。你能執著於看不到的事物嗎?不可能。你能執著於聽不到的事物嗎?不可能。佛陀曾問過這些問睿

    「你以為如何?鬘童子!眼睛現今見不到,以後也見不到的枺鳗ぉつ隳軐λ饝j念、染心、愛情嗎?」

    「不會,尊者。」(《相應部》第四冊72頁)

    哪一些形狀你不曾見過?你不曾到過的城市、鄉村、國家,不曾見過住在那裡的男女及景物。一個人如何能愛上不曾見過的男人或女人?你如何會執著於他們?所以你不會執著於未見過的事物,不會生起污染心,你不需觀照它們。但你所見的事物是另一回事,污染可能會生起──即是說,若你不觀照,阻止它們生起的話。

    對所聽、嗅、嘗、樱⑾氲氖挛镆彩沁@樣。



十一、即刻觀照

  假如你無法觀照所生起的現象,就不會知道它們無常、苦、無我的自然實相,因此,你可能會再經驗它們,而再度煩惱。這是潛在的煩惱。因為它們從對象中生起,我們稱之為「對象潛伏」。人們執著於什麼?為何執著?因為見過所以他們執著於曾見過的事物或人。如果當它們生起時無法觀照,執著即生起。污染潛伏在我們所見、聽、嘗等的一切之中。

    假如你觀照,你會發現你所見的事物消失,所聽的聲音消失。它們當下就消失。一旦你看到它們的實相,就無從貪愛、憎恨、執著。洠в袌讨膶ο螅蜎'有執著、洠в袌倘 

    你要馬上觀照,接樱鼘ο蟮漠斚戮鸵^照。不能拖延。你可能賒帳買枺鳎銦o法賒欠觀照。即刻觀照,只有這樣,執取才不會生起。根據經文,當眼根看見的過程剛結束而隨之的尚未開始時,你就要開始觀照。當你看到一個對象,其過程如下:起初你看到對象這是看的過程。接著你回想所見的對象,這是省察過程。接著你把所見的聚集起來並見到形狀或物伲@是聚集形狀過程。最後,你知悉對象被賦予的名稱概念,這是取名過程。對未見過的對象,你不知名稱,所以取名過程不會發生。這四項中,當第一項或看的過程發生時,你見到它生起時的形狀實相。當第二項或省察過程發生時,你回顧過去所見到類似的形狀。這兩個過程都專注在所見對象的實相──尚未注意到觀念。這兩個過程的不同在於一個注意到現在的形相,另一個則注意過去的形相。第三過程形成觀念。第四個過程時形成名稱的觀念。接著的過程則產生各種觀念。洠в行蘖晝扔^的人都會有以上的過程。

    看的過程總共有十四個念頭。如不看、不聽、不想,意識洠в猩饡r,生命的勢能繼續著。這與再生的意識相同。這是當你正睡覺時繼續咦鞯囊庾R。當可見對象或有關的對象現起,連續生命潛勢被阻,眼識等生起。當連續的生命停頓時,一個念頭生起,並使意識注意進入眼界內的對象。當這個念頭消失,眼識生起。當眼識再度消失,接受意識生起。接著出現的是分析意識,判斷對像是好或不好。根據你當時對對象的正確或錯铡畱B度,生起七個強烈善或惡的知覺念頭。當這七個念頭消失,兩種有記憶性的結果生起。當這些停頓,就融入連續的生命中,就像入睡。從注意到記憶之間共有十四個念頭。這些念頭構成眼識,這就是看的過程。當一個內觀禪修得好的人,在看的過程之後,所現起的連續生命中,會生起省察「看」的內觀識。你應嘗試即刻觀照。如能這樣做,好像它們剛生起時,你就加以觀照。這種觀照在經典稱之為「觀照當下」。

    「當事物生起時,當下加以觀照。」《中部》

    「省察當下的生滅即是生滅隨觀智。」(《無礙解道》54頁)
  這自經典的摘錄,清楚的顯示我們應觀照當前的情況。如你無法觀照當前,了知意識生起而截斷連續生命流,這意識生起以省察所剛見到的。念頭包括:了知意識 1個、明覺7個和記錄意識2個──共有10個念頭。每次你想或沈思,這三種意識和十個念頭發生。但對於行者,它們只呈現為一個念頭。這與《無礙解道》和《清淨道論》裡有關「壞隨觀智」的講解符合,假如你在了知之後能觀照,你不可能有觀念,並可能住於實相──所見的目標。但這對初學者並非容易。

    假如你甚至在了知階段都無法觀照,你會達到形狀過程和取名過程,接著發生執取。假如你在執取出現後才觀照,它們將不會消失。這就是為何我們指示你,在觀念未生起時即刻觀照。

    聽、嗅、嘗、樱^程也類似。

    如果思想在意根出現,而你無法即刻觀照,思想後會有隨著的過程生起。因此你即刻觀照使它們無法生起。有時,當你觀照上升、下降、坐、樱溟g會生起思想或意念。你在它生起時觀照,你觀照它,它就在那裡消滅。有時心將要胡思亂想,你觀照它,它就停止。有些行者說:「它如一個頑皮的小孩,當被喊『安靜』時,行為會檢點。」

    因此,如你在看、聽、樱蛑X時觀照,不會有隨著的意識生起,而造成執著。

  「你只是所見事物的視覺、所聽事物的聲音、所感覺到的事物的感覺和所覺察的事物的意念。」

    這段《鬘童子經》的摘錄顯示:「見只是見,聞只是聞,覺只是覺,知只是知。」記住其涵義,你瞭解的就只是實相,不會有執著。當事物生起時就加以觀照的行者,見一切生滅,並清楚的知道一切為無常、苦、無我。他自己知道──並非有老師向他講解。這才是真正的智慧。



十二、不斷的修習

  要達到此智慧需充份的修習。洠в腥四鼙WC你能在一次的坐禪中就能獲得這種智慧。機會可能是百萬分之一。佛陀住世時,有人聽完一段偈語後即證得道與果,但這在現今是不太可能發生的。當時是佛陀親自教導,他很清楚聽者的根性。另一方面聽者是那些修為完美者,他們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