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哲学宗教电子书 > 系统神学(章力生) >

第304章

系统神学(章力生)-第304章

小说: 系统神学(章力生)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罚肿魉拇笫逼冢恳皇逼诙际潜浔炯永鳎涨骱诎怠J孜平鹗逼冢↘ritaYuga),共历一百七十二万八千年;次为公义不张时期(TretaYuga),共历一百二十九万六千年;三为黑暗时期(DvapavaYuga),共历八十六万四千年;四为最黑暗时期(KaliYuga),乃从主前三一○二年开始,共历四十三万二千年。最后将有极大的灾难(Mahapralaya),整个世界和人类,都要完全消灭。这种历史观,乃全属空想,毫无史实可证;而且没有上帝公义最后的胜利,人类也无「有义居在其中」的新天新地的荣耀盼望(彼后三8一13);「不再有死亡,也不再有悲哀、哭号、疼痛。」(参启二一1-8)5.回教——照回教的「六大信条」(Iman——号称「六圣条」),其第五条乃为「关于最后的审判」,其第六条,乃为「关于人类的命运」,可知他们对于人生的归宿和世界的结局的意见,兹分述之:a。最后的审判——这在《可兰经》里,乃有各种不同的名词,例如:复活日、判别日、报应日、或仅称「那日」、「那时」或「那事」。此在《可兰经》里乃占有很重要的地位,乃用尽一切可怕的形容词来描写那日之大而可畏,令人不寒而栗,因为他们的神乃是专制暴烈的,不是慈悲怜悯的。他们的描写且非常离奇,例如说那日太阳将从西方出来;那时玛各和歌革的战争,将相继爆发;「地上的兽」将起来对不信回教的人大加斥责。万人都震恐万状,跪在阿拉审判者之前,各人所做的都要在那日显露出来,而受报应。但回教信徒却要纵情享乐,要娶五百个Hauris,四千个童贞女,八千个离婚的妇女。此乃好色放纵情欲的写照,且和那「有义居在其中的新天新地」(彼后三13),适成强烈的对比。反之,不信回教的人,便要在地狱里受非常可怕的苦刑,其惨苦的情状,虽用尽一切的词汇,也无法加以形容。地狱共分七层,不仅酷热难忍,且要被蛇蝎所咬。这不但是非信徒要受的苦刑,甚至回教徒也要受地狱之苦,仅仅虔诚的教徒方有得救的希望。易言之,回教徒并无救恩的保证,因为他们没有救主。b.人类的命运——阿拉的命令,决定一切,无论过去和将来的事,世人的遭遇,为祸为福,信与不信,以及生命的长短,都已命定。甚至隐秘的事,都已清清楚楚,记在案卷;谟罕默德之多妻,亦为阿拉所准许。照回教的教义,人是完全没有自由意志的,阿拉可以为所欲为,无人可以逃避他的命令。他可以行善作恶,社会的腐败以及不平之事,都应听天由命,安之若素,圣经教训我们「各人的重担要互相担当」(加六2);但回教徒却不管他人所负的重担。主耶稣教我们的祷告文说:「愿你的旨意行在地上,如同行在天上。」(太六10)他们却认为此种祈祷,等于痴人说梦。回教的道理,乃是一种最强烈的宿命论,他们不但没有自由,而且没有希望。这是回教国家所以不进步的基本原因。据《时代杂志》报导,有一位法国研究东方问题的专家,据他的观察,认为「回教这种宗教,在日新月异的世界,势将为时代所不容。」

    语云,物极必反,据「现代非洲」(AfricaNow)报告,「现在的回教,已遭受青年学生唾弃和强烈的攻击,不仅怀疑回教对于宗教、艺术、教育和科学传统的观念,且复反对回教对道德、婚姻,以及社会生活的教训……。许多心灵沮丧颓废的青年,不能从回教得到心灵的安息与快慰,而回教对人生归宿问题,又没有确切的答案,益感彷徨烦恼;但是一读圣经和属灵书刊,一旦皈向基督,便得到他们所追求的心灵的平安。北美圣道协会(TheFellowshipofFaithinNorthAmerica)秘书长考察回教世界以后,发现许多回教徒有强烈的愿望要想研究圣经,明白基督圣道,尤其回教知识青年,对于他们祖宗的宗教信仰怀疑失望。著者同工威尔生教授(Dr。JChristyWilsonJr。)的父亲,在回教世界传扬福音,有一次,有一个回教青年到他的布道所和他争辩,说回教是真道,基督教是邪说,他便把一本新约圣经送给这位青年回教徒阅读,这位青年便大生反感,以为读圣经乃是亵渎回教,将被咒诅,便用尽他平生之力,把这本圣经抛掷到对面墙上,但后又捡起展读,孰知竟因此悔改,便承认原来被他丢弃的圣经,乃是世界上最可宝贵的圣书。基上的检讨,可知一切外邦异教,对于人生的归宿和世界的结局,都没有明白的阐释,更没有确切的答案。他们没有得到上帝特殊的启示,乃是在暗中摸索,迷茫惶惑。即有所获,亦如群盲摸象,充其量,乃仅见仁见智,各执一端,未窥其全。此乃为著者在外邦黑暗中,困心衡虑、心劳日拙,水底捞月,几遭沉沦的经历。到了五十岁,蒙神怜悯,上承天启,恍然大悟,始「出黑暗入奇妙光明」。(彼前二9)贰基督教会史中的未世论

    关于人生的归宿以及世界的结局,无论是基督教会与基督圣徒,都有荣耀的盼望,因此得到无上的安慰。虽然冒险犯难,开荒布道;屡受死亡威胁,生命朝不保夕,仍复甘之如饴。甚至遭受迫害,以身殉道,仍慷慨赴义,大声呼号,说:「殉道者之血,乃为教会的种子。」在教会历史里面,往往有所谓低潮时期,然而照教会史家赖托雷氏(K。S.Latourette)的研究考证,发现教会历史的发展乃有一个不变的定律,就是教会往往在低潮时期,复兴发展。以往的历史昭示我们,上帝乃辄在低潮时期,奇妙地施展他的作为,在人类灰心丧志的时候,出人意外地,掀起了一个新的高潮。此非理论,乃为事实。例如主后五○○年至九五○年,乃是被称为教会历史中黑暗无望的时期,以为基督教似乎奄奄一息,将趋衰亡。孰知正在这些年代之中,基督教乃在西方暗暗发展,以后却成为福音高潮以及基督圣道世界发展的发祥地和大本营。这乃可说因有末世荣耀的盼望,作教会复兴的动力。在教义神学里面,往往某一部分在某一时期特别发展,但末世论并非如此。在整个教会历史里,末世论的思想,乃可分为二个时期:一为从使徒时期到第五世纪初叶;二为从第五世纪初叶到改教时期;三为从改教时期直到现在,兹分论之:一、从使徒时期到第五世纪初叶

    那时的教会深信,人的肉体死了以后灵魂仍是活着,主耶稣基督要再来,上帝的子民要有复活的福乐,以后就要有大审判,对恶人要宣告永远的灭亡,义人要得到在天上永远荣耀的赏赐。但是这些原理,仅是枝枝节节的讲法,还没有制成系统的教义。虽然各部分的原理已有清楚的认识,但是还没有把它们完全贯通起来。当初末世论虽似乎要成为基督教义的中心,这乃仅是因为在最初两个世纪,「千年至福说」(Chiliasm),颇为流行,但是结果末世论在这个时期并没有发展起来。二、第二世纪初叶到改教时期由于圣灵的引导,教会把他们的注意点,从将来转到当时的情况,「千年至福说」渐被忘怀,归于消沉。尤其因为俄利根(Origen)、奥古斯丁的反「千年至福说」,在教会大占优势,此说就无人再加齿及。末世论虽在当时被视为正统思想,但是仍未有系统的发展。当时大家都相信死后的生命,救主的再临,死人的复活,最后的审判,以及神国的荣耀;但仅有空洞的概念,鲜作深彻的探究。因时间的推移,教会变成注目的中心,而教职阶级制的教会(ThehierarchicalChurch)遂被视为神国。从而习非成是,大家以为在教会之外,就不能得救。于是教会就决定要训导关于未来的事。他们大部分的道理都是着重「中间的境界」(IntermediateState),特别是关于「炼狱说」(doctrineofPurgatory);与此有关的,还有关于「弥撒」,「为死人祈祷」以及「赦罪」各种道理。为着反对天主教这种「教会万能主义」,「千年至福说」,又在若干教派中一度出现。但在本质上这乃是对天主教会的外表主义与世俗主义的一个反抗。

    三、从改教时期到现在改教运动的思想,主要的乃是着重应用救恩并领受救恩。末世论乃是从这个观念发展起来。许多前辈的改正宗神学家,把末世论附属在救恩论里面,得救的信徒,在称义(Justification)成圣(Sanctification)以后,最后还要得荣(Glorification)。所以当初对于末世论仅作部分的研究,以后始把它发展起来。改教运动乃采取初期教会关于基督再临,死人复活,最后审判,永远生命的道理,而排斥在「重浸派教会」出现的「千年至福说」。为着反对罗马天主教,他们也对于天主教有关「中间境界」各种教义,详加研究,加以驳斥。以后「千年至福说」又藉敬虔主义,再度出现。十八世纪的理性主义仅是在名义上保持末世论的灵魂不灭的概念。进化论者,在不断进化的意念之下,灵魂不灭的观念,虽未完全废弃,但已告陈腐。新神学家对于主耶稣所有末世论的教训,乃完全漠视,仅仅重视他关于伦理的观念,结果,末世论一名,乃认为不足挂齿!来世观念已被今世观念取而代之;永生的有福的盼望,就被「社会盼望」所取代。关于死人复活以及将来荣耀的保证,也成为一种空洞的概念,仅仅希望上帝会给他们比现在更好的享受。

    现在末世论已掀起一个新的浪潮,扭转新神学家以及理性主义者的庸俗之见。前千禧年说已进到若干教会,根据但以理书与启示录倡导一种基督教的历史哲学,使大家重新注意末世论。韦伊斯(Weiss)和史怀哲氏(Schweitzer)提醒大家,主耶稣关于末世论的教训,在他思想的体系中,乃比伦理的教训,更为重要。巴尔德氏(KarlBarth)在上帝的启示中,也注重「末世论」的原理。史密斯氏(GeraldBirneySmiih)说:「在神学里面,没有比将来的生命那部分在思想上有更显著的转变……。」叁末世论在神学中之地位——与其他部分的关系「末世论」在神学中的地位及与其他部分之关系,神学家的见解是否确当,抑有偏差,须加明辩,兹分论之:

    一、偏差的观念克理福斯(Kliefoih)在他写《末世论》(Eschatologie)的时候,他不胜感叹,因为从未看到有一部总体性的、堪称妥善的「末世论」巨著;他复提醒大家,在教义神学之中,「末世论」在整个教义神学体系之间,并不成为一个重要部分,而好像不重要的补篇,有些问题,乃在讨论其他问题的时候,一并论列。克氏的感叹,并非无病呻吟,而实有其至理。一般而言,在教义神学之中,「末世论」不但是最未充分发展的部分,而且在神学整个系统中间,时常处在一个无足轻重的从属地位。柯西裘氏(Koccejus)乃是照圣约(Covenants)的计划编列他的教义神学,因此乃是从历史观点来研究,而不把基督圣道的真理作系统的阐释。照这种计划,「末世论」只能视为历史的结局;而绝不能构成真理系统的原理,而成为教义神学的主要部分。教义神学不是一种平铺直叙的学问,而乃为一种真理的基准,旨在维护绝对的真道,而非陈叙历史的事理。大体而论,改正宗神学家对于这点,看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