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哲学宗教电子书 > 格言宝藏论释+索达吉堪布 >

第88章

格言宝藏论释+索达吉堪布-第88章

小说: 格言宝藏论释+索达吉堪布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言增多。”一个劣者的劣行劣迹早已为人所知,若有人偏偏对此恶人大加赞叹,毫无疑问,此人很快就会被列为“恶人一党”,由此别人对他的恶言秽语也会铺天盖地地袭来。
  曾有一位从外道转入内道的女居士王某,脾气暴躁,不守规矩,又好说神通。在寺院中,常住的求法者都与她少有来往。若稍有矛盾出现,明理的人都会修安忍让她顺她,几个月以后,她名声大噪,成为人见人厌的泼妇。不久,寺院中又来了位刚入佛门的女大学生张某,事也凑巧,听了王某口若悬河的大道理以及盅惑人心的鬼通,张某将她奉为菩萨,对其崇敬之心言表于外,直接与间接、人前与人后都对她大作赞叹,由此寺院中的人皆视张某为神经有问题的人。最后王某和张某之间发生冲突,双方唇枪舌战,互不相让,甚至动手对打,终因严重地违背了寺院的管理条例而被开除。
  所以对劣等的人作赞美就象愚者往空中抛掷粪便等不净秽物一般,无论使多大的劲,无论扔多高,最终也会降落下来,掉在抛掷者的身上,染污自己。
  若人侮辱有学士,则彼自己会遭殃,
  犹如灯火向下垂,此人自手会烧伤。
  如果有人去侮辱有学问的智者,那么他自己就会遭遇祸害。犹如将燃烧的灯火向下垂,则持灯火的人自手必定会被烧伤。
  古人言:“谁人背后无人说?哪个人前不说人?”人与人相见,三两句话就开始谈论别人,这是极其普通的事。世上没有人不遭毁损的,哪怕你是一个宗教家,都不能避免侮辱。但是伟大的人物,其事业名声非但不受伤损,反而愈毁愈胜。可怜的是诽谤者,他们自己倒会遭到种种灾患。如佛陀在世时,一日聚众说法,有一女子受人指使于腹部系缚一盆,佯装孕妇诽谤佛陀与她有染,且说腹中胎儿为佛之子。时天神震怒,变化成一只老鼠咬断妇人系盆之绳,盆子落地,真相大白。妇人在众人的羞辱与咒骂声中落荒而逃,真是害人不成反害己,自取其辱。
  又如齐相州的道秀比丘,年少出家,精进于佛学知识,座下学徒云集。当时有位同修道友名慧懿,比他小几岁,但悟性过人,持戒茹素,静居一处,因辩才无碍,论理出众而名震齐相州,深得众人的景仰。道秀见之心怀嫉妒,专思折辱,但见慧懿的名声、地位日益转高,复起恶心欲以暴力加害。一日他与弟子出城,在一棵树下休息,忽然旋风勃起,蒙卷道秀。顷刻间,其双足合而为一变成蛇尾,如此向上至胸、颈、头,最后整个身体变为长达二三丈许的蟒蛇。须臾间,草丛中出现数百条小蛇,竞相前来迎接簇拥着它远去。远近的人听到这个骇人的消息,无不为他伤叹。
  所以凡是侮辱、诽谤具有法相的高僧大德或学者的人,受损害的只有他自己。事实也是如此,嫉妒心强的人,其事业每每无法顺利开展。他们总说别人不好,或张三坏或李四恶,仿佛天底下只有他才是至高无上的。他们的妄语与毁辱只会在短期小范围内有些煽动效果,究竟来讲对他自己则是百害而无一利。以嫉妒心诽谤别人会消损自己的福德,随后一切事业都会逐渐走向衰落。如同火焰,本是一直向上燃烧,若有人将火把垂下,欲使火焰向下燃烧,那是不可能的,最终的结果只会将他自己的手烧伤。
  无论何法何相应,彼法应当如是用,
  首饰不能戴足上,足镯不能用顶饰。
  无论是什么法门,只要是遇到与它相应的事物,那么就应当履理而行。如同首饰不能戴在脚上,而足镯也不能用来做头顶的装饰品一样。
  世亲菩萨所造的《论义正理释》中将法分为十大类:所知、道、涅槃、意境、福报、寿命、教典、未来、决定、法规。如云:“法者所知道,涅槃及意境,福寿及教典,未来决定规。”可见法的范围是非常广的,那么任何一个法也必定有其特定的作用和能力,凡是与它相对应的就应当正确合理地加以运用。华智仁波切讲过,说话的时候要观察环境和场合,当说与对境相应的话;服饰装束要视当地风俗习惯、气候、时节而定,不可标新立异夏穿棉袄冬披纱……传讲佛法更当如此,什么样的根机当接受什么样的法,即“应机施教”。如是则可上弘佛法,下化众生。就算所传之法殊胜无比,但在非法器面前,也最好免提,否则容易导致“正法反成恶趣因”的不良后果。此处仅略举几例,相信读者能触类旁通,依照实际情况力图与之相应,这样定能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
  好比头部的装饰品,如耳环、项链、头冠等不能戴在脚上,而脚上的装饰品,如足镯、鞋袜等装饰物也不应戴在头上。因为头与脚的地位悬殊太大,人们对之的执著方式也不尽相同。若将头与脚的饰物颠倒佩戴,定会遭到众人的取笑。不过,以业力所感,各地区、各民族的审美观念是不同的。藏族人喜欢戴耳环,女的双耳或左耳戴,男子只在右耳上戴;印度人则对脚也着重装饰,也许是某些富翁太有钱的缘故,他们甚至在十个脚趾头上佩戴金、银、宝石镶嵌而成的戒指,且不惜花时间于脚上绘画各种纹彩,以此为美……的确各有所钟。其实好恶美丑都是众生以分别念加上习惯来决定的,没有一个实在的标准可循。尽管分别念占主导地位,但也有一个合理与否的问题,合理才能引导我们于俗中不做错事傻事。如坐垫不能顶在头上遮风挡雨,帽子也不能垫在屁股下,若人将臭哄哄的鞋子顶在头上总是不太雅观吧,这些与一般习惯相违背的作法是难以使人接受的。虽然世间的显现均以业力与分别心执著所感,全无可靠,但是这些被称作“世俗”的东西也应分一个真假。假世俗的东西硬套在真世俗的头上是完全行不通的,对此月称论师已在《入中论》中详细论述,敬请参阅。
  成办巨大事业时,竭力依靠善妙友,
  犹如火烧茂林时,务必依靠大风助。
  成办一件宏伟巨大的事业时,当竭尽全力依靠善妙的好友。犹如烈火焚烧茂密的森林之时,也一定要依靠大风的帮助。
  俗语云:“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成办重大的事情,一个人无论多么有才能,若势单力孤,也难以遂愿。所以应当依靠善妙的朋友,通过他们的帮助,事情的成功率就会大大提高。著名剧作家莎士比亚说过:“有很多良友,胜于有很多财富。”可见良友的力量是巨大的。在社会上办大工厂、承包大工程、做大生意、乃至治国安邦,依靠善妙好友是必不可少的。如三国时期,刘备之所以在蜀称帝,随后又形成了三国鼎立的辉煌局面,他的好友关羽、张飞、诸葛亮、赵云、马超等人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绩。
  对于要想从轮回中得到解脱的人,就更应选择、依靠善知识和善友。比如在一个修行道场,若上师是一位贤德的导师,渡人有方,座下的弟子们也严持戒律精进于闻思修行,则任何一个修行人都能渐灭罪行,增上善业功德,最终圆满菩提大业。身为上师也需要善友的帮助,属下必定要有些精明能干的法师,为其分管教务、财务、后勤等,这样他弘法利生的事业才会兴盛。
  比如大火要想把茂密的森林烧光,单凭自己的力量不大可能,倘若有大风的帮助,则火借风势,风助火力,要不了多久,先前茂密的森林就会变为一片焦土。若没有大风的帮助,火焰燃得极慢,在将干枯的林木烧尽后,火也自然会熄灭。同样,独自一人承办大事,期间会遇重重违缘,而且事情不一定成功。若竭力依靠朋友,各尽其能,疏通办事的关键环节,大事何愁不能成功。
  仁慈者说温和语,他人欢喜易成事。
  谁能耗财令人喜,舍弃身寿亦难足。
  仁义慈悲的人若常说温和悦耳之语,则听众会感到欢喜,而且也容易成办自己所欲之事情。有谁能以耗费资财的方式令人生欢喜心呢?那样就算舍弃自身寿命也难使人感到满足。
  作者在此提出办事的窍诀“金钱并非万能”,如果自己具足善巧方便,不花钱也容易成事。一个心地善良,仁义慈悲的人,谈吐不凡,软言细语,总给人以彬彬有礼、温文尔雅的印象。这种人去到任何一个地方都会大受欢迎,无论他要承办什么事情,都比较容易成功。人类之所以了不起就是因为有思想,而且是有着高度文明的精神。各个民族、各个国家和地区都有文明礼貌的用语,如“您好、请、谢谢、对不起、请原谅”等。人与人之间交往难免不发生冲突,在矛盾产生之时,若人互不堪忍,恶言粗语相争,势必小题大作,大打出手,乃至伤及性命。然以温和悦耳的语言,讲道理,悔过致歉互相勾通,则天大的矛盾也会迎刃而解。学佛的人要掌握这种技巧其实并不困难,佛教的慈悲教义及学佛者本有的善心已为佛门弟子打好了做个仁慈者的基础,在此基础上自己再努力一点,常时忆念佛陀的教义、众生的恩德,勤修慈、悲、喜、舍、自他交换,目标就达到了。修行的道路曲折而坎坷,道友之间有时也会发生矛盾,但大多数都是因误会引起的,只要大家心平气和,礼貌待人,问题一挑明,矛盾就自然化解。依靠温和之语,有矛盾的能得以化解,没矛盾的能使对方增上欢喜心。如是常说温和之语,听闻者皆大欢喜,我等何乐而不为呢?人人欢喜,则违缘皆能变顺缘,办事何愁不能成功?
  相反,拜金主义者深信“钱能通神,财能役鬼”,以为“有了钱,万事圆”,只要有金钱开道,什么事情都能解决。这种逻辑在某些场合适用,但不能说在一切场合都有用。世间上的种种矛盾,有的已经延续了几百上千年,如果金钱万能,早就可使之化为乌有了,哪能拖到现在。比如两方打官司,若自己不以道理事实依据服人,即便使用金钱买来了胜诉,对方心中仍然不服,矛盾反而会因此加深扩大。所以,谁能做到仅用钱财的方式令一切人欢喜呢?抱持这种观念的人即使耗尽资财,尽其寿命也难以令一切人满意。
  不因穷困极忧伤,不因富有喜而慢,
  业力所牵遥远故,种种苦乐随后现。
  不要因为穷困而极度忧伤,也不要因为富有沾沾自喜而生傲慢之心。人生之路随业力所牵显得非常遥远,所以种种苦乐随后还是会出现的。
  人生的旅途没有坦荡如砥一帆风顺的,酸甜苦辣充满其中,福报现前的时候富足快乐;福尽恶当生,痛苦与穷困就会成双成对地到来。俗语说:“乐极生悲,苦尽甘来。”话语极其朴素,道理却令人警觉。一些心性懦弱的人经不起违缘的磨炼,遭受一点贫穷和困苦就哭天喊地,忧伤欲绝,这即是愚笨的行为。圣者无著说:“贫穷恒被他人欺,又遭重病及魔障,众生诸苦己代受,无怯弱是佛子行。”这即是将违缘转为道用的窍诀,如是行持,再长的黑夜也有黎明的时候,所以穷困不应忧伤。
  从另一个角度讲,如果自己才高八斗、财富五车、修持严谨、名声远扬,此时也不能因喜而生慢。物极则反,顶盛则衰,官位太高,财产太多,往往会使自己陷于危险状态。古人言:“处富贵之地,要知贫贱的痛痒。”《佛子行》中云:“众人恭敬遍荣誉,财物量如多闻天,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