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哲学宗教电子书 > 格言宝藏论释+索达吉堪布 >

第54章

格言宝藏论释+索达吉堪布-第54章

小说: 格言宝藏论释+索达吉堪布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所以观察一个人,从他的言谈爱好即能了知一二。如果一个人经常谈论高僧大德弘法利生的事迹,那表明他是个向往高尚品行或有志于弘法利生的人。若一个人总爱说是道非或谈论盗贼、恶霸之事等,那就表明他是卑劣者或逐渐在向卑劣者靠拢。这些都是可以通过观察思维而推测到的自然规律,以此方法在外观万事万物、各行各业、各宗各派以及种种经论修法的同时,也应内观自己,从而选定正确的目标,坚定不移地努力进取,相信一定能获得成功。
  诸大能人行供时,劣者对此会轻蔑,
  如同自在天顶饰,却被非天所食也。
  许多有能力的大人物常对圣境行供养,但卑劣的人对此善行却往往报以轻蔑的态度,如同大自在天的顶饰,也曾被非天吞食。
  供养与布施一样都是积累资粮的殊胜法门。供养的对境一般指佛法僧三宝、金刚上师以及父母等。以清净的发心尽己所能普作供养,则对境越殊胜,功德越大。有些懂因果明事理的大人物,比如梁武帝、阿育王、给孤独施主等,他们常喜供养三宝,兴建寺院佛塔。此等大人物的地位、财、权皆是往昔行布施供养等善法所感得的果报。德护如来应世期间,一位贫民手握豌豆行至路途喜逢佛陀托钵入城,生起极大信心,将一把豌豆撒向佛陀,其中四粒落入佛的钵中,两粒接触到佛的胸部。以此功德,贫民于后世成为转轮王,统治四大部洲八万年,后又报为四大天王的主尊八万年,继而于三十三天第三十七代帝释王朝与帝释平起平坐,执掌国政。由此可见,依供养所获功德福报不可思议。
  然而世上那些愚昧无智的卑劣小人不懂因果,目光短浅,只顾眼前如草尖露水般的安乐和利益,不曾供养一分一厘。当看到许多大人物广作供养之时,不随喜不赞叹,反以轻蔑的态度加以诋毁。嫉妒心粗重且又贡高我慢之人看到别人行善供佛及僧,就如利刃直入其心般难忍,似乎别人做功德耗尽了他的财富一样。一些人积累了很多财富却舍不得供养上师及僧众,当见到别人在供养上师之时,往往会露出鄙夷之态,极尽诽谤之能事,说供养的对境不殊胜,或言“供养者发心不清净,供养物来源不清净”等,而他自己的财产却是作“伏藏”,可能永无开取之期。
  大自在天是印度教的尊神,主宰着整个宇宙(佛经教典皆有此说),其殊胜而又庄严的顶饰指的是月亮,非天是指罗睺星。相传非天常与诸天作战,但因福报和业力所致总是功亏一篑,其势力每况愈下,故满腹忿懑无处发泄。非天中最卑劣者罗睺星则自作聪明,对大自在天的顶饰加以轻蔑,索性将它偷偷地吞食了。这对大自在天来说仅是暂时的小违缘,不一会儿,皎洁的明月又会再庄严其顶。卑劣者对大人物作供养的善行加以轻蔑也是如此,丝毫损害不了功德主,反而为自己埋下了罪恶的祸根。另外,供养的对境,不能局限于真正的大菩萨和具德的高僧、密宗金刚上师,还应对清净戒律、闻思修的整个僧众普作供养。按《俱舍论》的观点,供养僧众的功德于今生即能现前善报,且下世还会继续享受善果。所以,条件具足的时候应作供养;条件不具足时,见他人供养应深深地随喜赞叹,这样也能得到与供养者同等的功德。
  书卷当中之学问,尚未修成之密咒,
  健忘者之学处等,需用之时常诱人。
  写在书卷当中的学问和还没有修持得成就的密宗咒术以及健忘人所掌握的学处,如是等等,在需要的时候常常会成为诱哄人的把戏。
  天下学问浩若烟海,世人又将其分门别类,记载于书卷之中,内容丰富多彩、博大精深。但若仅将此广博的学问闲置于书中,不修学、不实践,那么这些学问即如废品一般派不上用场,或用时只能成为哄骗人的工具。一些人虽然书读了万卷,但却是“开卷了然于目,闭卷茫然于心”,丝毫未将书中学问的真义融于己心,一辈子勤勤恳恳地“死读书”,最终成为照本宣科、生搬硬套的书呆子,一离开书本就瞎抓。古人言“读书不知意,等于嚼树皮”,又言“强记不如善悟”,的确,任何学问都应详细掌握,灵活运用,否则一味地照搬,只会弄巧成拙。鲁迅先生说过:“读死书是害己,一开口就害人。”所以每一个读书的人,都应懂得如何利用书本中的学问来增强自己的才能,改善自己的生活方式,并使生活充满意义和乐趣。这样书卷才有其存在的价值,从而致使它成为世人增长智慧的长明灯,普照世间。修学佛法也是如此,所谓“开卷有益”自是应广学博阅经论教典,但若走马观花敷衍了事,则看再多的书籍也无用。在与人辩论研讨之时若只会说“这教理我看过,就是在某某经典中,行菩提心、愿菩提心的区别和功德等书中都讲得很清楚……”,这便是在诱哄人。已故老堪布班玛呈里常说:“书卷中的学问想不起来之时,我会痛苦地敲打自己的脑袋。”一天,他与一位年轻的堪布辩论,当引述《入中论》的教证时,他要求引用原颂,对方却只讲了大意,故严厉地对年轻堪布说:“你把学问留在书本里,该用之时用不上,实在可惜,如此我俩辩也无意义。”年轻堪布深感惭愧,遂立誓背诵以五部大论为主的经论教典,最终成为辩才无碍的班智达,每次讲法之时,经论教证运用自如,他自己即如一本佛法的百科全书。
  密乘的咒语修法殊胜之极,是成办暂时和究竟利益的法门,快捷方便、立竿见影。比如差遣非人、消除魔怪祸害、刀枪不入、防雹降雨等,这些都是事业方面的密咒。法虽然殊胜,人若不精修,未得成就之前则咒语难以奏效。一位初入密乘之人喜获刀枪不入的密咒传承修法后,精进地闭关专修此法七天,便操起水果刀一边念咒一边割己身肉想验证密咒的真伪。谁知小小的水果刀却将身体割出长长的几道口子,鲜血直流,他痛苦地大呼上当。其实是他自己念修密咒未得成就,并非密咒不灵验。再如密乘中生圆二次第的修法虽极为殊胜,但若修持未得成就,则不能直接行持所说之义。
  健忘即是记忆力差,众生未成就不忘陀罗尼果之前记忆力是有限的,今天似乎已记得一清二楚,明天就忘得一干二净,甚至前一刹那讲的话,后一刹那就不记得了。学处即世人应掌握的一些重要知识。出家人的学处莫过于戒律,若人受了戒,却把学处遗忘,那么违背细微戒律不说且连根本戒都有可能破掉。所以对戒律的学处应牢记于心,否则岂不是要找一位精通戒律学处的人在自己身边当指导员,或是成天带着律本,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要翻一翻,查一查,看自己有否犯戒,岂不太贻笑大方了?健忘人所掌握的学处也常常诱哄人,在需要之时用不上,就象一个上战场的人却把武器忘在了家里一样。曾经有一位含冤入狱的和尚,一日,知府大人委派一健忘的差人将其押送往异地,临行前用枷锁套住和尚,又交给他一封公文告之:“和尚、公文、枷锁这三样你要看好。”于是差人一路念叨:“和尚、公文、枷锁……”唯恐出差错。当晚夜宿一家旅店,和尚对差人说:“你我一路辛劳,今晚何不美美地吃一顿,我这还有些银两,你且解开枷锁,算我请客。”差官一听高兴万分,依言行事。当差人喝得酩酊大醉不省人事之时,和尚为他剃了光头,并戴上枷锁,自己则连夜逃走了。第二日早晨,差人醒来又念叨着三样宝贝。他从怀中拿出公文,又见自己脖子上戴着枷锁,用手一摸头顶光光,高兴地说:“太好了,公文、和尚、枷锁一样不缺。”随即又露出怪异地表情:“糟糕!我怎么不见了?算了,先办公事,以后再找我的下落不迟。”然后他上路了。这则笑料虽不太真实,却也可说明问题。
  现在的学人大多有以上的毛病,学而不精,修而不成,记忆力差也不懂得反复熏习。若想不让无用的学识诱哄自他,即应依教奉行多温习巩固。河西的曲确堪布说过:“任何学问皆应励力学修以求精通,切不可满足于囫囵吞枣地学一遍。”
  纵有智慧具财富,懒汉难以得高位,
  如耳虽是先长出,岂能高超角顶矣?
  一个人纵然有智慧,并且具足财富,如若懒惰不精勤也难以登上高位。如同牦牛的耳朵虽然先长出,但却超不过顶上后长出的牛角。
  精进是一切事业成就的基石,不管是世上的高层领导、伟人还是高僧大德,乃至一切修学佛法有成就的人,其崇高的地位和成就无一不是通过精进而获得的。《入中论》中云:“功德皆随精进行,福慧二种资粮因。”寂天菩萨也说:“无风灯不动,无勤福不生。”又说精进的违品即是“懈怠耽劣事,自轻而退怯”。懒惰的人即使有智慧和财产,却也难以荣登世间高尚的地位,欲成就佛果更是遥遥无期。懒惰可分为三种:一、同恶懒惰,也叫推延懒惰,即是将当下应做之事往后推,终究因“明日复明日”地拖延,致使“万事成蹉跎”。二、耽著劣事懒惰,指贪执于无意义的世俗劣事,而把修行善法进取崇高品行之事搁置不顾。三、自轻凌懒惰,指自己轻视自己,认为自己没能力故而自暴自弃,甘于堕落,浑浑噩噩地虚耗光阴,说自己笨,其实只是找借口偷懒的表现。
  佛于因地修行时也是数数精勤,以广大的仁慈扩充己仁救济众生,广行平等布施,守护三门,严持净戒,贞洁不淫逸,观照清洗内心的污秽,勤修诸善法不觉疲倦,其德行逐日增高,最终圆满所修,证得佛果。而因地中的很多同修却因懒惰放逸长时流转三有,感受诸苦,某些人虽然曾经得到过高位但也终因懒惰而走向衰败。一次,佛陀偕阿难出游,于集市、道路旁目视所见,会心而笑。后阿难恭敬启问原由,佛陀便详细地解释了自己微笑的多种原因。原来集市上一位渔翁正用斗量卖鱼,而斗量中的鱼恰好是往昔的一位转轮王。该王原本福慧双具,但却因心志骄傲行为放荡终至堕落,成为斗量中的鱼。
  人若精进,则学问、功德都比较容易获得,懒惰的人不要说渡化众生,甚至连个人的利益也不能成办。具慧多才之懒汉不能得高位,故重要很精进。《慧海请问经》中说:“菩萨若能发起精进……即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不为难得。何以故?慧海,由精进故乃得菩提,若懈怠者于佛菩提远中复远。”比如牦牛降生落地之时,其耳便已圆满具足,而牛角虽比耳朵晚几个月长出,但以坚定不移的“精进”勇往上冲,终于后来居上,雄居于牦牛的最高位置永远将牛耳压伏其下。耳朵长出来后没有多久便满足现状,不往上长,以其固有的形态默默地度过余生,永无出头之日。具有先天的智慧和财富者,切不可安于现状,而应精进学习,勤积福德,不至泰山之巅誓不罢休,若懒惰成性就会毁损美好的前途。学修佛法也是如此,精进者很快会超胜久学的懒汉。
  猪狗香味有何用?盲人灯火有何用?
  停食者食有何用?愚者正法有何用?
  香味对于猪狗来说有什么用呢?在盲人跟前放置灯火于彼又能起到什么样的作用呢?一切食物对于停食的人来说有什么用?同样,正法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