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抗战正向战场作战记-第9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凑展娑ㄓ兄刃虻亟惶嫜诨ぷ鞑慷印傲杪乙斐#送黾螅骷吨富庸俣圆肯露嗍д莆铡薄R缘�21集团军为例:15日黎明前,集团军司令部退至常熟,不知右翼第15集团军之“行止方向,失去联络,迄未查知所在”,而“本集团军指挥之39军(附独立第34旅、苏保4团)及担任萧家桥至福山防务之73军,亦未知到达何处”。
日“上海派遣军”在淞沪会战中亦遭严重伤亡,虽追击企图旺盛,但正面追击行动却较为缓慢,所以中国军队得以脱离接触西撤。正是新从白茆口一带登陆的第16师团在华北作战时未受到损失,14日主力登陆后进展迅速,第一阵地带不复存在。15日,各集团军主力基本上均已撤至吴福阵地。但由于组织、准备工作太差,部队到达国防工事线后,“吴福线既设阵地线及工事无图可按,无钥开门,无人指示”,〔77〕以致耽误占领阵地及部署部队组织防御的时间。
第五部分:华东战局日军登陆杭州湾 4
(2) 由吴福线向锡澄线转移
各集团军撤至吴福线阵地时,南京第一次高级幕僚会议刚刚开过,会议对南京的防御问题尚未作出最后决定。蒋介石仅说要守一守,而军令部第一厅厅长刘斐提出作象征性防守的建议为多数人同意。在此情况下,第三战区于11月16日制订了《淞沪抗战第三期作战计划》。主要内容为:〔78〕
第一方针
为打破敌由杭州湾方面包围我军之企图,并巩固首都起见,京沪线方面应利用既设工事,节约兵力,抽调一部转用于沪杭线方面,阻止敌人之发展。同时抽调一部,巩卫首都;待后续兵团到达,以广德为中心,转移攻势,压迫敌于钱塘江附近而歼灭之。
第二指导要领
① 京沪线方面,务以最小限之兵力,利用吴福线工事,阻止该方面之敌;不得已时,转进于锡澄、宜(兴)武(进)等阵地,节节抗战。
② 由京沪线抽调约两个师(除第7军),经宜兴、长兴进出吴兴,归张发奎指挥;同时以炮兵大部转用于沪杭方面,另抽较次之3至5个师,回任首都之巩卫,并预先构筑工事。
③ 沪杭线方面,应扼守崇德、石湾、南浔线及临平、吴兴线,最后应以刘建绪所部(第10集团军)退守杭州附近,第7军之徐、程两师(第170、179师)退守长兴附近,待川军到达后,一齐转移攻势。
④ 续到之川军6个师(第23集团军唐式遵部),车运者,由南京用汽车输送至广德附近;船运者,由芜湖、宣城,再用汽车输送至宁国附近集中,置重点于广德方面,攻击沪杭方面之敌。
⑤ 京沪方面不堪作战之部队及可抽出之资材,应即运后方。
日军接到其方面军司令官关于“占领常熟、苏州、嘉兴一线”的命令后,“上海派遣军”部署:“主攻方向保持在沪宁铁路北侧地区,击败当面之敌后,向太仓、昆山一线追击”。第10军则在召开幕僚会议后,认为“敌人仍处于混乱状态,如果抓住这一良好战机,断然进行追击,有20天的时间,可以占领南京”,因而决定在攻占嘉兴后,“以军主力独自果断地向南京追击”。〔79〕
在日军跟踪追击下,第三战区副司令长官顾祝同、前敌总指挥陈诚根据《第三期作战计划》的精神,命已退至苏州地区的第9和第19两集团军“于17日夜开始向锡澄线转进,惟仍以一部占领唯亭、外跨塘阵地掩护,斟酌情形待20日前后转进”。同时致函第15和第21两集团军总司令罗卓英、廖磊,告知“铁道正面我军之主力于17日夜间开始向锡澄线转进”,“望兄等督率各部,迟滞敌之前进,使由正面转进之我军,得有确实占领阵地时间之余裕”。左翼军总司令薛岳也依照顾、陈的指示,以与信函相同内容的训令,命第15、第21两集团军“支持至20日晚撤退,并派一部沿常锡公路逐次拒止敌人之前进,掩护各部转进”。对各军、师的行动及到达位置等,均作了具体规定,并通知当转进至锡澄线以后,“即解除左翼军之战斗序列,尔后归战区司令长官及前敌总指挥直接指挥”。
此时,短期固守南京的方针正在南京第三次高级幕僚会议上决定。为争取时间掩护南京进行固守的准备,蒋介石以电话指示薛岳:“苏州、常熟、福山之线应固守,非有命令不得撤退。”薛岳遵令于18日13时将蒋介石的指示转达给各集团军,并附有固守吴福线的防御计划。但当日日军已突破常熟以北李家桥及常熟以南昆城湖西岸的吴福线阵地,正向虞山、莫城镇等吴福线后方据点进攻中;而且苏州方面的中国军队主力业已西撤,罗卓英、廖磊遂向薛岳报告:“奉钧部命令,自应遵照办理,但本日午后……44师右翼即被敌突破,并已深入兴福街东侧,228旅及32师本夜虽可到达增援,瘩充其恢复阵地,但因其兵力寡少,在现状况下颇有困难……目下战况,深感可虑。即令抽调60师,亦觉困难。此节应再请统筹此间局势,予以裁决。”至19日,日军第10军攻占嘉兴,第9师团占领苏州,第11师团攻占莫城镇,第16师团攻占常熟,并有一部乘24艘军舰于福山登陆。在此情况下,当日14时,薛岳致函罗卓英、廖磊:“我苏州方面部队已陆续撤退”,“本翼军决放弃固守吴福阵地之计划,逐段撤退,以掩护锡澄线阵地之占领”,“希望能继续迟滞敌人3日,至22日黄昏,不使敌人接近锡澄之前进阵地鸿山—安镇—向塘桥—乌龟山—闸山镇之线”。“两集团军转进后……萧之楚、刘和鼎两军(第26、39军)及60师留于锡澄线使用,其余18军各部转进至宜兴待命,第21集团军各部转进至武进附近待命”。信中最后还特别指出:这样部署,是“为顾虑澄锡线作战以后能掩护南京外围阵地之占领,关系甚大……务请注意照办”。〔80〕与此同时,蒋介石已命令先期由苏州地区退至无锡的第36师、第88师(均属总预备队序列)向南京转进,准备用以防守南京。11月19日夜,尚在吴福线的部队开始西撤。至21日,各集团军主力均已到达指定位置。
根据当时的态势,中国统帅部判断日军“当以一部沿京沪线进逼,以主力循京杭国道(宁杭公路)绕攻南京。此路敌军到达长兴后,必分兵击广德、宣城,循江南铁路(宁芜铁路)袭取芜湖,断我后路,并与京沪、京杭三面夹击,作围攻首都之企图”。“为巩固吴兴(即湖州)方面之战局”,统帅部令“新到之第7军先头部队在升山市至大钱镇线占领阵地,以川军之5个师(第144、145、146、147、148师)集结广德、泗安、安吉一带地区,以为策应”。〔81〕同时令到达武进的第21集团军向宜兴、张渚镇转进。
第五部分:华东战局日军登陆杭州湾 5
日“华中方面军”突破吴福线阵地后,按照“在苏州、嘉兴一线准备以后的作战,同时企图攻占无锡及湖州”的方针,于20日下达命令,令“上海派遣军攻占无锡,第10军以一部准备攻击湖州,以精锐的一部准备协助上海派遣军攻击无锡”。〔82〕日“上海派遣军”部署第13师团由常熟地区向位于锡澄阵地中间的青阳镇进攻,军主力第18师团、第11师团及第9师团向无锡进攻。日第10军没有遵照方面军的命令部署军队,仍本“以军主力独自果断地向南京追击”的方针,命第6师团在嘉善地区集结,命国崎支队、第18师团及第114师团等部全力向湖州进攻。23日,日军在太湖南、北两侧开始进攻。至25日,日“上海派遣军”突破第74军、第39军阵地,占领了无锡;第10军突破了第7军的防线,占领了湖州。
无锡、湖州失守后,中国统帅部为使淞沪战场撤回的部队“脱离敌由京杭国道之大包围”,令集结于宜兴、张渚等地的第21集团军、第15集团军以及总预备队等各部队迅速向孝丰、广德、宁国等地转进,并撤销了第15、第21等集团军的番号(仍分别称“第7军团”及“第16军团”)。同时命令“长兴之144师郭勋祺部及泗安之148师陈万仞部〔该两师原为潘文华第23军所部,归第21军军长唐式遵指挥(下辖第145师、第146师)〕,迅速协同第7军攻击该方面(湖州)之敌”,〔83〕企图夺回湖州。但在该命令下达的同日(25日),日军第10军已将主力推进至湖州附近,并以其第114师团攻占了长兴。
(3) 江阴要塞战斗
日“上海派遣军”攻占无锡后,令第16师团及第9师团主力继续沿京沪路向常州追击,第9师团之一部在太湖水上机动;令第13师团及集成骑兵队(10月8日由骑兵第3、第9、第17和第101四个大队组成,由森五六中佐指挥)封锁江阴要塞,并作好进攻准备;令第11师团及重藤支队集结于无锡,第3师团集结于太仓附近。日第10军攻占湖州、长兴后,令第114师团继续向宜兴、溧阳方向追击;令国崎支队及第18师团之一部向泗安、广德进攻,军主力集结于湖州附近。
日“上海派遣军”于26日发现中国军队有继续西退之征候时,为了为下一步进攻南京作准备,决定“以丹阳及金坛作为进攻南京的前进据点”,同时命令第13师团及集成骑兵队攻占江阴要塞。
江阴要塞有黄山、君山扼江面,东有狼山、福山为屏障,为南京水路之门户,江面甚窄,仅2公里多,水深流急。长江江中已沉船封锁。要塞各炮台原有火炮49门,淞沪会战开始时,增设88毫米高平两用半自动炮8门(甲炮)、150毫米加农炮4门(丙炮),均为刚从德国运至的最新式火炮。当中国军队从上海撤退、南京第一次高级幕僚会议后第三战区决定对南京仅作象征性防守时,统帅部以蒋介石的名义电令要塞“暂守江阴,候令撤退”。军政部部长何应钦还补充指示:“将新炮准备拆到后方安装,铁驳一到即行起运。”但在第三次高级幕僚会议决定固守南京后,统帅部又电令要塞“固守江阴”。当日军突破锡澄线时,统帅部正式发布命令成立南京卫戍司令长官部,任命唐生智为司令长官,刘兴为副司令长官。此时要塞又接到“死守江阴”的电令。防守江阴要塞的部队有第103师、第112师、要塞所属步兵2个营及江防海军舰艇等,统由江防军总司令刘兴指挥。
11月26日19时,刘兴下达了作战命令。主要内容为:〔84〕
① 江防军以主力固守江阴要塞,以一部警备江岸,施行持久抵抗,以保长江航道。
② 112师以主力占领由夏港口、夏港镇、青山、江阴城南至金童桥间之主阵地带,拒止敌人。
③ 103师以主力占领金童桥(不含)经杨家港、凤凰山东麓至长山东麓间之主阵地带拒止敌人。
④ 57军率111师,以一部警备南通,拒止敌人上陆,以大部在靖江附近,协同要塞妨害敌舰活动,并拒止敌人上陆。
⑤ 要塞部队严整备战,构成江上火力阻塞线,制压敌舰之动作。尤须对于陆正面准备火力,支援陆军作战。
⑥ 江防部队须以鱼雷快艇袭击敌舰,妨害敌舰活动,保护要塞地区。
下达命令的当天,日军第13师团及集成骑兵队已进至南闸、云亭、后塍以南一线,日舰艇60余艘亦已进泊段家港以东江面。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