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抗战正向战场作战记-第5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暇┱跣眩诮癫坏貌徊扇≈先淮胧保魅诽岢隽饲致灾泄哪康氖且九懦泄目谷赵硕拖鸱涟叭铡⒙⒒淙诤吞嵝钡摹八煞⑸础薄U馐抵噬鲜且黄毡痉⒍媲只秸男允椤=幼牛毡菊�17日召开内阁会议,作出了放弃以前“不扩大”方针的决议:“一、 放弃以前所采取的不扩大方针,筹划战时形势下所需要的各种准备对策。二、为了适应事态扩大的经费支出,在9月3日前后召集临时议会。”〔3〕8月21日,参谋本部决定,除已向华北派出的第20、第5、第6、第10师团外,再增派第16、第108、第109师团。8月24日,又增派第14师团至华北。同日,日本内阁通过动员案,并于8月31日组建成华北方面军。日本海军则于9月5日宣布封锁中国全部海岸。
日本政府为了使全国迅速转入战时体制,在上一届特别议会结束还不到1个月,便于9月3日又召开第72届帝国议会。在5日的议会上,近卫首相作了施政方针演说,提出:“对中国军队断然采取行动,积极而全面地给以重大打击”,尽可能迅速地给中国军队以彻底的打击,使其丧失战斗意志;“中国方面如仍不觉醒,继续顽固抵抗,则日本长期战斗下去亦在所不辞”。〔4〕这次议会标志着日本决心不惜一切代价以全力侵略中国。在11月间,日本设立了作为战时最高统帅机构的“大本营”。至此,日本已完成了全国的战时体制。
第三部分:“七七”事变和平津作战中国大本营的设立和战略方针的确定 1
中国政府为了应付日本帝国主义的大举进攻、坚持长期抗战,在卢沟桥事变后不久即开始筹组指挥全国军队的最高统帅机构。军政部在7月下旬拟定了大本营组建及各战区划分的方案。平、津失陷后,大本营的组织机构已秘密地逐步形成,战争指导方案也在酝酿和讨论之中。
7月底,国民政府在南京筹备召开国防会议。会议除军事委员会主要领导人和部分地方高级将领外,还邀请中共代表参加。8月9日,中共代表周恩来、朱德、叶剑英前往南京出席国防会议。毛泽东针对当时日军正准备在华北扩大侵略战争的形势,向国防会议提出了《对国防问题的意见》,由周恩来等交给了国防会议。其主要内容为:“甲、第一防线张家口、涿州、静海、青岛等处,重点在张家口,应集中第一次决战兵力。乙、第二防线保定、大同、马厂、潍县等处,应集中优势兵力,相机增援第一线,并准备第二线决战。丙、至太原、石家庄、沧州等处,仅能作第三防线,决不能只顾此线而不集中兵力于第一二线。丁、目前关键是第一防线。戊、总的战略方针暂时是攻势防御。应给进攻之敌以歼灭的反攻,决不能是单纯防御。将来准备转变到战略进攻,收复失地。己、正规战与游击战相配合……发动人民的武装自卫战,是保证军队作战胜利的中心一环。”〔5〕8月11日,中共代表团出席了国民政府军政部部长何应钦召集的会议,又向会议提交了《确立全国抗战之战略计划及作战原则案》。提案的要点是:“1。 战略的基本方针是持久的防御战,但应抓住适当时机予以全线之反击,而根本地把日寇从中国赶出去。2。 在战役上应以速决战为原则。3。 作战的基本原则是运动战,应在决定的地点,适当的时机,集中绝对优势的兵力与兵器,实行决然的突击,避免持久的阵地消耗战。4。 在必要的战略要点或政治经济中心,设立坚强之工事,并配置足够的兵力,以钳制敌人。5。 一切阵地的编成,避免单线的构筑,而应狭小其正面,伸长其纵深。在守备部队的作战要领,亦应采取积极的动作,一般的应反对单纯的死守的防御,只有积极的动作起来,才能完成守备的任务。6。 ……在战役的指导上,应是外线作战,以求得歼灭敌人。7。 广大地开展游击战争。其战线应摆在敌人之前后左右,以分散敌人,迷惑敌人,疲倦敌人,肃清敌人耳目,破坏敌人之资财地带,以造成有利条件,有利时机,使主力在运动中歼灭敌人。只有在上述作战原则之下,才是保持持久战的有效方法和消灭敌人,取得抗战胜利的手段。”〔6〕周恩来、朱德还在会议上作了重要发言。
周恩来在发言中指出:中央方针系全局布置,加紧华北抗战甚为正确,依此坚强决心。进行整个部署,动员全国军民,方可得最后胜利。周恩来认为:主战场在华北方面。作战方针上应展开于黄河北岸抗战,否则交通运输有被敌截断之可能,所以第一、二战区要培养独立持久的能力。在华北由阵地战转为平原与山地之扩大运动战。正面防御不可依赖一线及数线之阵地。因我兵力不如敌人,突破一线则影响第二线。所以正面宜筑集团工事,这样虽突破一点而不影响其他,而由侧面扰乱之。其次用游击战术,交通大道则坚壁清野,在其侧面山地则不退,且组织民众,以军事人才指导。周恩来对国防会议的职能、中央机关的缺点、预备军的使用与军区划分、部队编制和政治工作等方面也发表了极为正确的谈话。
朱德在发言中指出:战略上需要持久防御,但在战术上应采攻势。正面兵力拥挤必受损失,必须伸至侧翼活动,因敌人作战不可离开道路。我则应离开道路以行运动战。敌必固守其后方阵线,故我宜尽量破坏其后方。游击战为抗战中之重要者。破坏敌人后方,牵制敌人,敌不能不以大兵力守其后方。朱德对战时政治工作、战区划分、预备军的动员与运用,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和主张。
叶剑英在发言中指出:战略上虽采内线,但战术上仍应取外线,随时包围敌人。所以集团防御战争、广大游击战争、广大民众之运动战应以此原则进行作战。叶剑英认为:日军战略展开,必先取得上海、青岛、天津、北平和张家口五点。我之重点应置于平绥线,可破坏敌人整个计划。叶剑英还对战争持久问题、武装民众问题、粮食供应问题等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和意见。
出席会议的还有山西绥靖公署主任阎锡山、广东绥靖公署主任余汉谋、湖南省主席何键、第5路军副总司令白崇禧、川康绥靖公署主任刘湘、湖北省主席黄绍、云南省主席龙云、前第19路军军长蔡廷锴等。
第三部分:“七七”事变和平津作战中国大本营的设立和战略方针的确定 2
这次国防会议是采取谈话会形式。山西省主席、第二战区司令长官阎锡山于8月2日抵南京参加会议。但因华北战局紧张,他未参加正式会议,于8月6日下午5时将意见发表后便急忙离南京赶回山西。他谈话的主要内容是:在政略上抵抗日本的侵略,在战略上实行持久战。在战术上求得第一次会战的胜利,以正世界视听,尔后再将军队疏散,实行持久战。在战斗时避敌火力,利用地形,使其飞机、战车、大炮失去作用。刘湘发言指出:“要抗战才能救亡图存,才能深得民心;要攘外才能安内。日本人的军事力量虽然比较我国为优,但必须利用交通线,始能发展其所长。离开交通线,其军队调动难,给养补充更不容易。我等只要采取正规、游击两种战术,在交通线两侧与前后方,与敌周旋,即作持久战……由中日战争发展到国际战争,是可能的。抗战最后胜利,必属我国。”他还说:“抗战,四川可出兵30万,供给壮丁500万,供给粮食若干万石。”〔7〕12日,国民政府国防会议决定成立大本营,以军事委员会委员长蒋介石为陆、海、空军大元帅,行使三军最高统帅权。后因未对日宣战,成立大本营事未对外公开,实际上仍以军事委员会作为抗战最高统帅部。8月13日沪战爆发,中国外交部发表声明,指出:“中国之领土主权,已受日本之侵略,国际盟约、九国公约、非战公约已为日本所破坏无余……中国责任所在,自应尽其能力,以维护其领土主权,并维护上述各种条约之尊严。中国决不放弃领土主权之任何部分。”〔8〕
15日,蒋介石下达了全国总动员令,并正式组成大本营,〔9〕将全国划分为4个战区(8月20日颁布时又增为5个战区)。国民政府于8月20日以大元帅蒋中正(即蒋介石)的名义下达了大本营训令第一、二号,颁布了《国军战争指导方案》(附后)和《国防作战指导计划》。
在《国军战争指导方案》中指出:“为求我中华民族之永久生存及国家主权领土之完整,对于侵犯我国主权领土与企图毁灭我民族生存之敌国倭寇,决以武力解决之。”《方案》规定了大本营的组织系统。在作战指导方面提出:“以达成持久战为基本主旨,因此将军令、军政、财政、经济、宣传、训练划为六部,分担任务。各部应本主旨,适切运用,紧密连系,俾获最后之胜利,为共同一致之最高原则。”《方案》将全军分为5个战区:河北省和山东省北部为第一战区,蒋介石兼司令长官;山西省、察哈尔省、绥远省为第二战区,阎锡山任司令长官;江苏省长江以南和浙江省为第三战区,冯玉祥任司令长官;福建省、广东省为第四战区,何应钦兼司令长官;江苏省长江以北和山东省南部为第五战区,蒋介石兼司令长官。《方案》中指出:“主战场之正面在第一战区,主战场之侧背在第二战区。”预期第一期作战到1937年10月下旬为止。对此期间内各战区、海军、空军、各预备军及直属部队、后方勤务部队的作战任务以及政略、财政、经济、宣传、民众组织训练都作了规定。
《国防作战指导计划》中有关作战指导方略、军队运用、战区划分等内容与《战争指导方案》完全一致,对各战区的作战任务又作了明确、具体的规定。由于当时的战场主要在华北和淞沪地区,所以对第一、第二、第三战区的作战任务规定得更为具体。
《国军战争指导方案》和《国防作战指导计划》确定了抗日战争的战略方针和作战原则,但由于日军进攻猛烈,战争发展迅速,形势变化很快,对各战区所规定的某些作战任务未付诸实施,因而失掉实际意义。
在举行国防会议期间,国民党于8月12日召开了临时常务委员会,决定设立国防最高会议,作为战时党、政、军的最高领导机构。蒋介石为这个会议的主席。按照其职责,他可以不按平时的程序处理一切事务。至此,中国也进入了战时体制。
四、 国共两党统一战线的正式建立与红军改编
战争形势迅速发展,使国共两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也迅速建立起来。7月15日,中共中央向国民党递送了《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后,周恩来、秦邦宪、林伯渠在庐山与蒋介石、邵力子、张冲继续谈判。蒋介石宣布承认陕甘宁边区,但在红军改编方面尚有分歧,谈判陷于僵局。淞沪战役展开后,蒋介石于8月19日表示同意中共方面的主张,将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任命朱德为总指挥,彭德怀为副总指挥,并发表了红军改编的命令。9月22日,国民党公开发表了《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23日,蒋介石发表了实际上承认中国共产党合法地位的谈话。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