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抗战正向战场作战记-第23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2、第3、第4、第5挺进纵队
第27集团军总司令杨森(兼)
第20军杨汉域(第133、新20师,第134师的第401团)
第44军王泽浚(第150、第161、第162师)
第九部分:走向最后的胜利豫 湘 桂会战 23
第27集团军副总司令欧震
第26军丁治磐(第41、第44师)(6月初由第三战区转隶)
第37军罗奇(第60、第95师,第140师的第419团)
暂2军沈发藻(暂7、第8师)
第27集团军副总司令李玉堂
第10军方先觉(第3、第190、预10、暂54师)
第46军黎行恕(新19、第175师)(6月中旬拨归第九战区指挥)
第62军黄涛(第151、第157师)(6月中旬拨扫第九战区指挥)
第24集团军总司令王耀武(会战初期拨归第九战区指挥)
第73军彭位仁(第15、第77、暂5师)
第74军施中诚(第51、第57、第58师)
第79军王甲本(第98、第194、暂6师)
第100军李天霞(第19、第63师)
战区直辖部队:
第4军张德能(第59、第90、第102师)
第99军梁汉明(第92、第99师、第197师的591团)
炮兵第3旅王若卿(炮兵第1团,炮第18、炮第14团各1个营,第10军炮兵营及补充团)
工兵第14、第5团,通信第1团,特务团及宪兵第18团
附表8…3…5桂、柳会战日军参战部队指挥系统表(1944年10月)
第6方面军司令官冈村宁次
第11军司令官横山勇
第3师团山本三男
第13师团赤鹿理
第34师团伴健雄
第37师团长野皊一郎
第58师团毛利末广
第116师团岩永汪
战车第3联队
独立野炮第2联队,第9、第10、第11大队
独立山炮第2、第5联队,第51、第52大队
野战重炮第14、第15联队
独立重炮兵第6大队,迫击炮第1、第4、第15、第16大队及2个高炮队
汽车第30、第32、第33、第34、第35、第36、第38联队
独立汽车第31、第32、第33、第49、第83大队又2个中队
工兵第39、第41联队,3个架桥中队,3个渡河中队
通信第13联队又4个中队
独立辎重第4联队又2个辎重大队、13个辎重中队
第23军司令官田中久一
第22师团平田正判
第104师团铃木贞次
独立混成第22旅团米山米鹿
独立混成第23旅团下河边宪二
南方军第38军(土桥勇逸)第21师团(三国直福)的步兵第63联队(一宫基)
附表8…3…6桂、柳会战中国参战部队指挥系统表(1944年8月)
军事委员会
第四战区司令长官张发奎
副司令长官夏威
第16集团军总司令夏威(兼)
第31军贺维珍
第131师(阚维雍)第135师(颜增武)第188师(海竞强)
第46军黎行恕
新19师(蒋雄)第170师(许高扬)第175师(甘成城)
第93军陈牧农(前)、聂初(后)
第10师(王声溢)新8师(马叔明)
集团军直属第48师
第27集团军总司令杨森
第20军杨汉域
第133师(周翰熙)第134师(伍重严)
第26军丁治磐
第41师(董季陶)第44师(蒋修仁)
第37军罗奇
第95师(段代)
第35集团军总司令邓龙光
第62军黄涛
第151师(林伟涛)第157师(李宏达)
第64军张弛
第155师(张显政)第156师(邓伯涵)第159师(刘绍武)
第九部分:走向最后的胜利豫 湘 桂会战 24
第27集团军副总司令李玉堂
第79军方靖
第98师(向敏思)第194师(龚传文)
第四战区直属部队:
桂绥第1纵队(姚槐)第2纵队(唐纪)
柳州警备司令(尹承纲)——宪兵第5团
炮兵指挥部(彭孟缉)
炮兵第29、第54团又3个营
独立工兵第8团又1个练习营及通信第2团2营
黔桂湘边区总司令部总司令汤恩伯
第97军(陈素农)之第196师(袁青)
第98军(刘希程)之第169师(王衍)
第29军(孙元良)之第91师(王铁麟)注释:
〔1〕本节有关日军的引文,均引自日本防卫厅防卫研究所战史室《河南作战》。中华书局1982年中译本,上册。
〔2〕1943年9月30日,日本御前会议决定了新的战争指导大纲,将过去的“确保要域”缩小到连接千岛、小笠原、内南洋(日本代管的南洋群岛即加罗林群岛一带)的西部和新几内亚西部、巽地、缅甸等地的一个环形圈内,称之为“绝对国防圈”。
〔3〕转引自台湾国民党国防部史政编译局编《抗日战史》。台北1988年版,第6册第239—240页。
〔4〕《第一战区三十三年春夏间中原会战经过概要》。引自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抗日战争正面战场》,江苏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第1215页。
〔5〕同〔4〕,第1217页。
〔6〕同〔1〕,第135页。
〔7〕同〔1〕,下册第3页。
〔8〕同〔3〕,第280页。
〔9〕宋涛:《第一战区副司令长官部成立与撤退》。载《中原抗战》,中国文史出版社1995年版,第271页。
〔10〕方耀:《参加中原会战的第13军》。载《中原抗战》第327—329页。
〔11〕方子奇(原第一战区副司令长官部参谋长):《中原战役概况》。载《中原抗战》第268页。
〔12〕据日本防卫厅防卫研究所战史室《湖南会战》中第11军作战计划,摘要写出。本节以后所引日军命令及计划等,未注明出处者均引自或摘自此书。此书为中华书局1984年中译本。
〔13〕上述3电令均引自第九战区《湖南会战战斗要报》中的《作战指导方案》。引同〔4〕,1256—1257页。
〔14〕同〔4〕,第1257页。
〔15〕同〔4〕,第1258页。
〔16〕 〔17〕《第四军长沙第4次会战作战经过·谍报参谋报告书》。引同〔4〕,第1263页。
〔18〕同〔4〕,第1258页。
〔19〕同〔4〕,第1260页。
〔20〕同〔16〕。引同〔4〕,第1263—1264页。
〔21〕《第九战区湖南会战作战检讨》。引同〔4〕,第1297页。
〔22〕日本防卫厅防卫研究所战史室:《湖南会战》。中华书局1984年中译本,(下)第3—4页。
〔23〕日本防卫厅防卫研究所战史室:《广西作战》。中华书局1985年中译本,(上)第104页。
〔24〕同〔23〕,第120页。
〔25〕同〔4〕,第1299—1302页。
〔26〕军令部所拟方案中对第93军的任务制有两案。甲案即此,并注明“此案确实有效,但牺牲较大。”乙案为:“在黄沙河、全州、严关口(兴安附近)、大溶江各地区逐次持久抵抗,再依状况参加桂林决战。此案牺牲较少,但不易确实实施。”蒋介石在审批方案时指示:“应照甲案实施。”
〔27〕见《桂柳会战第四战区作战计划》。引同〔4〕,第1302—1304页。
〔28〕同〔3〕。台北1990年版,第9册第159页。
〔29〕同〔23〕,(下)第225页。
〔30〕见1944年11月19日《解放日报》。
〔31〕同〔23〕,(下)第199页。
〔32〕美国杜鲁门图书馆藏《埃尔西文件》第2盒中国卷6(《来自白宫的档案》)。转引自华庆昭《从雅尔塔到板门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年版,第8页。
〔33〕〔美〕巴巴拉·塔奇曼:《史迪威与美国在华经验》。商务印书馆1984年中译本,第674页。
〔34〕〔美〕罗伯特·达莱克:《罗斯福与美国对外政策(1932—1945)》。商务印书馆1984年中译本,(下)第733页。
第九部分:走向最后的胜利击退日军的最后两次进攻 1
1944年,是日本走上崩溃的一年。至当年底,日军虽然在中国及南洋等地仍占领着大片土地,并在中国正面战场上获得了豫、湘、桂战役的胜利,打通了大陆交通线,但在其他战场上却和欧洲的德军一样连连失败。太平洋战场上,日本海、空军已所剩无几,海军航母全被击毁击伤,已无远洋作战能力;航空兵则基本上依靠神风特攻队的“自杀飞机”作战;关岛、提尼安岛和莱特岛均已被美军攻占(仅莱特岛之战,日陆军就死亡7万人),战争已逼向日本本土。印、缅战场上,日军的失败已成定局: 在进攻若开及因帕尔英军的作战中遭到惨败,缅北的重要战略据点密支那及八莫已为中国驻印军及远征军攻占,日军在缅甸的3个军均已遭到歼灭性打击。中国敌后战场上,各抗日根据地的人民抗日武装先后开始了局部反攻,全年进行大小战役、战斗2万余次,歼灭日、伪军28万余人,攻占日、伪军据点5000余个,解放人口1200余万,并使日军打通的大陆交通线始终不能畅通。在日本国内,物资奇缺,国力枯竭,生产萎缩,民生困苦,人民的厌战、反战情绪日趋高涨,侵略战争已失去必要的物质及政治基础,实际上已打不下去了。据日本大本营最乐观的估计,“日本能够有组织地进行战争的时间,即便竭尽所有努力,大概也只能以昭和20年(1945年)中期为限”。〔1〕尽管如此,侵华日军仍要做最后挣扎。1944年11月下旬才任“中国派遣军”司令官的冈村宁次从豫、湘、桂作战中,特别是进攻贵州独山等地的作战中发现国民政府军队的战斗力不强,日军能在天气不良、交通不便、后勤供应不继,而且制空权掌握在中国军队方面的条件下完成预定作战任务并击溃了国民政府军队的大部,因而认为日军应乘此有利时机进攻四川、昆明,摧毁美空军基地,建立大陆要塞,同时在华中、华南沿海进行抗击美军登陆的准备。他认为吸引美军为支援中国政府提前在中国大陆登陆作战,届时“中国派遣军”即可集中主力与美军在中国大陆上展开大规模的野战,这样就可以牵制、消耗美军兵力,使其不能进攻日本本土。
为此,日军“中国派遣军”拟制了1945年进攻四川、云南和在华中、华南沿海实施防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