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抗战正向战场作战记-第1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谌肭种泄淖苌柘耄迫毡尽氨匦氤舜耸澜缃鹑诘虮帧⑺樟迥昙苹形赐瓿伞⒅泄形赐骋灰郧爸肥嫡剂煳揖曛伞股鲜龈鞯赜胛页始澳诘卮虺梢黄业酃寄芄獭!薄玻常啊持链耍毡镜酃饕寮唇亚致灾泄钡挠呗刍致孕卸! �
第二部分: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九一八”事变和东北沦陷 1
“九一八”事变和东北沦陷一、 事变前中日双方的作战指导及兵力部署
日本为了实现其侵略中国的既定方针,参谋本部于1930年11月就已开始拟制侵占中国东北的纲领性文件——《昭和六年(1931年)度形势判断》。主要内容是准备分三个阶段占领东北:第一阶段在东北建立一个新的亲日政权以代替张学良;第二阶段使这一政权从中国分裂出来成为一个独立国家;第三阶段武力占领,使之成为日本的领土。1931年4月正式形成文件。〔1〕 但在侵占东北的步骤上,日本关东军与参谋本部有不同的看法。早在1930年9月,关东军参谋部在石原莞尔主持下就已制订了《关于满蒙占领地区统治之研究》,主张在一两年内就占领东北。〔2〕 为此,从1931年1月中旬起,每逢星期六,关东军参谋部都要召开一次有全体参谋参加、满铁调查课和东亚经济调查局有关人员也应邀参加的“占领地统治研究会”,共同策划侵占东北的阴谋活动。〔3〕 当年春天,关东军还对沈阳城进行了现地侦察,因见城墙既坚又厚,认为如果中国军队固守城垣,则难以攻取。于是对城墙的损坏情况进行了详细的勘察,选择突破口,并据此制定了攻城计划。“九一八”事变当夜,日军就是根据这个计划由城西南角墙坏处首先登城的。
1931年4月,日军第2师团从仙台调到东北辽阳换防。该师团成员多为日本北方人,适于在中国东北寒冷地区作战。〔4〕 5月间召开了联队长、大队长参加的动员会,关东军高级参谋板垣征四郎就所谓“满蒙”问题作了讲话。他说:“满蒙问题的最后解决,必须予以军事占领。因此,要有突然攻占东北的准备。”〔5〕
关东军不满意分三个阶段占领东北的计划,坚持发动战争后立即占领东北、使之成为日本领土的意见,遂派奉天特务机关的花谷正等人回日本游说。日本参谋本部为了统一认识、协调行动,派建川美次主持召集参谋本部及陆军省的永田铁山、冈村宁次等5个课长制订了一个折中的实施方案——《解决满洲问题方策大纲》,规定“约以一年为期”,对东北实施武力占领。〔6〕 7月间,陆军省密召关东军参谋长三宅光治至东京,将该《大纲》作为指令下达给关东军。
事实上关东军连一年之期亦不愿等待,此时已经基本上做好了侵占东北的准备。为了分散张学良的注意力和牵制东北军主力于关内,使其无暇顾及东北,〔7〕一方面挑唆石友三发动反对张学良的军事叛乱和鼓动蒙古独立,以配合日军对沈阳的进攻,〔8〕一方面加紧制订作战计划。1931年4至6月间,石原莞尔和板垣征四郎制订出一系列具体的阴谋活动和作战计划。当时分工:由奉天特务机关的花谷正制造发动战争的借口、制订爆炸柳条湖铁路的行动计划;由高级参谋石原莞尔制订进攻北大营和攻占沈阳、长春、吉林的作战计划;由吉林特务机关长大迫通贞制订在吉林、哈尔滨制造暴乱行动的计划。整个侵略计划的特点是行动迅速,要求在一夜之间造成占领沈阳、长春的既成事实,以防止外国的干涉。4月26日拟好了攻占沈阳的作战计划,31日研究了发动侵略借口的“谋略”。至6月19日,全部计划均已完成。主要内容为:发动侵略的当晚,独立守备第2大队的第3中队以演习为名,从石虎台驻地南进,一部至柳条湖铁路边,主力至北大营外围展开。一俟柳条湖铁路炸毁,第3中队即向北大营进攻。在沈阳城内的板垣征四郎则以关东军司令官的名义,按照石原莞尔拟定的计划,命独立守备第2大队进攻北大营,步兵第29联队进攻沈阳城。石原的计划还规定以辽宁的第2师团主力和公主岭的独立守备队一部支援沈阳作战;在长春的第3旅团和骑兵第2联队对宽城子、南岭的中国军队作好战斗准备;驻营口、本溪、安东铁路沿线的守备队向就近的中国军队进攻;占领沈阳后,第2师团利用在吉林制造的暴动,以护侨为名进占吉林,同时向朝鲜军请求派出陆军和航空兵越过鸭绿江进行支援。计划还规定:如苏联出兵干涉,关东军以一部兵力占领哈尔滨和齐齐哈尔,主力位于吉林北舒兰一带及白城子至索伦地区。〔9〕
这一计划制定后,石原、板垣与参谋本部、陆军省、朝鲜军以及关东军内有关人员秘密地进行了联系,以便届时统一行动。为了进攻沈阳,关东军还通过陆军省军事课长永田铁山批准从东京调出2门24厘米的重型榴弹炮,于7月间调至东北。为保守秘密,将炮身藏于大木柜中,从神户用客船装运;在大连上岸时,参加搬运的驻旅顺重炮大队的士兵都穿中国便服。运至沈阳后,安装于独立守备第2大队营房内,预定“一门攻北大营,一门攻奉天飞机场”,由重炮兵大队长松本正文对各射击目标进行了实地测量和标定,并由驻海城的野炮兵第2联队长河村圭三进行了校正。“这些重型火炮,在以后进攻北大营的战斗中发挥了难以估量的威力”。〔10〕
第二部分: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九一八”事变和东北沦陷 2
与此同时,7月1日日本参议官会议决定将驻中国东北的日军由轮换制改为常驻制,并密令第2师团以联队为单位集中驻屯,独立守备队各大队、中队亦相对集中兵力,以便随时投入战斗。驻朝鲜的日军第19、第20师团亦作出了向中朝边境集结的计划,准备从图们江和鸭绿江两个方面越境以支援关东军,并派出先遣部队进行架桥和测量等战备行动。
日本为了制造侵占东北的借口,利用“万宝山事件”〔11〕和“中村震太郎间谍事件”〔12〕,把所谓的“满蒙危急”的鼓噪推至顶峰,用以煽动日本人狂热的反华情绪。前关东军司令官白川义则和菱刈隆在军事参议官会议上提出:“应利用中村事件这个机会使用武力,一举解决各项悬案。”〔13〕
此时,日本侵占中国东北的军事部署已经完成。8月1日,任命曾担任过张作霖军事顾问和驻华武官、熟悉东北军内情的本庄繁为关东军司令官,任命曾主持制订《解决满洲问题方策大纲》的建川美次为参谋本部的作战部长,任命“中国通”土肥原贤二为沈阳特务机关长。陆相南次郎在8月3日、4日召开了有军司令官及师团长参加的军事会议。参谋总长金谷范三在3日会上特别要求关东军、朝鲜军、台湾军的三名司令官本庄繁、林铣十郎和真琦甚三郎认真细读“强调从根本上解决满蒙问题”的《昭和六年度形势判断》文件。〔14〕南次郎在4日会上指示:“满蒙在国防、政治、经济上对日本的生存发展有极为密切的关系”,如事态恶化时,凡属军职人员,应准备“随时尽军人之天职”。〔15〕
在这次会议后的秘密会议上,关东军高级参谋板垣征四郎向参谋次长二宫治重、陆军省次官杉山元汇报了关东军准备在东北采取军事行动的方案,并按其原定的计划向朝鲜司令官提出请朝鲜军协助的请求。林铣十郎当即明确应允。〔16〕本庄繁于会后还分别拜会了陆军与海军大臣及次官,参谋总长及副总长,军令部长及次长,还有外务大臣、政务次官等军政要人,对“满蒙”问题交换了意见。〔17〕8月20日,本庄繁抵旅顺就职,他审查了石原莞尔制定的作战计划。9月3日,他对关东军高级军官训示:“今后可能发生更多不幸事件”,“这样最后解决的时机就更接近了”,“第一线部队要经常注意情况的变化,要有当事件突发时决不失败的决心和准备”,“特别是独立执行任务的小部队……要断然遂行自己的任务”。〔18〕9月7日,本庄繁开始视察南满铁路沿线的日军,检查战备情况,进行战前动员,并按石原所定计划,组织实施“出动演习”。13日,本庄繁在长春对部队训示说:“对反抗我军者”要“采取断然处置手段”。〔19〕由上述事实可以看出,关东军已进入临战状态,侵占东北的战争即将爆发。
此时,日军在东北的正规军已达1.5万余人(第2师团为缩编部队,每步兵联队缺1个步兵大队,每大队缺1个步兵中队,全师团约1.04万人;6个独立守备大队,每大队4个步兵中队,每中队160人,共约4000余人;还有旅顺要塞部队和重炮兵大队等),另外有在乡军人和警察等辅助部队约1万余人。总兵力约2.7万人。日军以沈阳为中心,部署于南满铁路沿线,以便于机动兵力。其具体兵力部署为:〔20〕
第2师团司令部,师团长多门二郎中将,驻辽阳;
步兵第3旅团,旅团长长谷部照少将,驻长春;
步兵第4联队,驻长春;
步兵第29联队,驻沈阳;
步兵第15旅团,旅团长天野六郎少将,驻辽阳;
步兵第16联队,驻辽阳;
步兵第30联队,驻旅顺;
骑兵第2联队,驻公主岭;
野炮兵第2联队,驻海城;
工兵第2中队,驻铁岭;
独立守备队,司令官森连中将,驻公主岭;
独立守备第1大队,驻公主岭;
独立守备第2大队,驻沈阳;
独立守备第3大队,驻大石桥;
独立守备第4大队,驻连山关;
独立守备第5大队,驻铁岭;
独立守备第6大队,驻鞍山;
重炮兵大队,驻旅顺;
关东军宪兵队,驻旅顺;
旅顺要塞司令部,驻旅顺;
特务警察队,驻大连;
在乡军人总部,驻沈阳。
蒋介石和张学良对日本的侵略野心和战争准备是了解的。早在1931年7月初,蒋介石就和张学良交换过是否“与日本开战”的意见。〔21〕这表明,在7月初,蒋和张就认为东北形势已严重到中日两国就要“开战”的程度了。但是,8月16日蒋介石却电告张学良:“无论日本军队此后如何在东北寻衅,我方应不予抵抗,力避冲突,吾兄万勿逞一时之愤,置国家民族于不顾。”〔22〕张当即转令东北军负责长官遵照。9月6日张学良又电告臧式毅代主席和荣臻参谋长:“查现在日方外交渐趋吃紧,应付一切,亟宜力求稳慎,对日人无论其如何寻事,我方务须万分容忍,不可与之反抗,致酿事端,即希迅速密令各属,切实注意为要。”〔23〕9月12日,蒋介石与张学良密会于石家庄,在专车上蒋介石对张学良说:“最近获得可靠情报,日军在东北马上要动手,我们的力量不足,不能打。我考虑到只有提请国际联盟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