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抗战正向战场作战记-第1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训鹿谏蕉囊磺腥ㄒ孀酶毡镜囊蟆T凇斗捕驮肌飞瞎娑ǎ旱鹿竦玫慕褐莸厍⑻贰⒖笊健⒐こА⒑5椎缋潞汀耙磺懈绞糁ɡ毡净竦貌⒓绦渌小保还赜诘鹿诮褐萘焱林诘摹懊裾⒕⒉普⑺痉ā钡蛋福约扒I娴缴蕉魅ǖ摹案髦治募保耙平蝗毡尽薄!玻保场持泄嗣袂苛曳炊裕泄砭芫┳郑诠诓⒁⒘撕浜淞伊业奈逅脑硕! �
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英、法国力因战争消耗而有所下降,对中国采取了保守既得利益的绥靖政策;美国国势日强,对中国推行“利益均沾”政策,反对别国独占中国;苏维埃俄国政府对中国放弃了帝俄在华强取的一部分权益,使中国北方的压力有所减轻;日本在战争中不仅夺取了德国在中国的势力范围和一切权益,而且夺取了德国在南太平洋的马绍尔群岛、加罗林群岛和马利亚纳群岛等殖民地,独霸中国和争霸世界的野心更加膨胀。而此时中国则又陷入军阀割据与混战的局面之中。
鸦片战争以前,中国是一个独立的封建国家。在世界列强进行殖民扩张的时代里,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发动了多次侵略战争,强迫腐朽的清政府签订了许多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强占或“租借”了中国大片的领土,取得了在中国驻军、筑路、开矿等一系列特权,控制了中国的海关、外贸、财政、金融和交通运输等经济命脉,大量向中国输出商品和夺取原料,使中国在政治上丧失了独立,经济上濒于破产,沦为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1911年孙中山先生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2000年的封建帝制,创建了中华民国,但革命成果又被封建军阀所篡夺。帝国主义列强为了巩固和扩张其在华权益,各自支持实行割据的各系军阀,造成军阀之间长期的对立与混战。就在此时,中国的无产阶级作为独立的阶级力量登上了政治舞台,中国共产党于1921年成立,使中国出现了新的局面。1924年国民党与共产党进行第一次合作,1926年实施统一中国的北伐,并取得了战争的胜利。但蒋介石于1927年4月12日发动了政变,大肆屠杀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国共合作遂告破裂,中国进入国民党统治时期。由于国民党政府执行“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主要致力于消灭国内的共产党和其他异己力量,对外则一味妥协退让,客观上助长并加速了日本侵略中国的野心和步伐。
第二部分: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明治维新及其对外扩张 1
日本走上军国主义道路、跻入侵华列强行列
明治维新及其对外扩张
日本是亚洲东部太平洋上的一个群岛国家,西隔东海、黄海、日本海与中国、朝鲜、俄国相望,东邻太平洋。其领土包括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四个大岛和附近的众多小岛。南北长约2000公里,面积36.9万多平方公里,1931年时人口约7000万。日本帝国主义极盛时期的殖民地有朝鲜、琉球群岛、台湾、澎湖列岛、小笠原群岛、千岛群岛、南库页岛,以及以租借名义占领的中国辽东半岛的关东州,由国际联盟委托代管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德属太平洋上的加罗林、马绍尔、马里亚纳三群岛,合计面积31.2万余平方公里,人口约3000万。日本矿产贫乏,铜储量仅有约200万吨,煤、铁、石油及其他有色金属储量均很少,只有本州中部的硫磺储量较多,约6800万吨。日本海岸线长达3万公里,海湾、良港甚多,渔业发达,对航海、外贸都非常有利。
16世纪末,日本地方割据势力连年战斗。1600年德川家康在关原之战中战胜拥护丰臣秀吉的大名诸侯联军,于1606年任“征夷大将军”,在江户(今东京)设立幕府,把持国政,日本历史上称之为“德川幕府时代”或“江户时代”。在此时期内,日本推行锁国政策,只允许中国和荷兰两国的商人在长崎进行贸易,对其他国家和在其他地点,一概禁止外商进入。这种状况维持了200多年。至19世纪中叶,幕府统治已经腐朽。当时正值西方列强疯狂向外进行殖民扩张,英国发动鸦片战争,迫使中国清政府签订《南京条约》。中国的门户打开之后,紧接着美国也以武力相威胁,打开了日本的门户。1853年,美国东印度舰队司令培理率其舰队到达日本的江户湾,首先冲破了日本传统的锁国法,于1854年强迫日本签订了《日美和亲条约》(一称“神奈川条约”),使其对美开放。日本称之为“开国”。此后两年内,英国、俄国、荷兰国相继援美国之例,分别与日本签订了同类性质的条约。1858年,美国又迫使日本签订了《修好通商条约》,荷、俄、英、法也效法美国,相继迫使日本签订了内容基本相同的条约。通过这些不平等的条约,西方五国从日本取得了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以及协定关税等一系列特权,使日本和当时的中国一样,处于被压迫的地位,面临着沦为半殖民地或殖民地的危险。
日本在“开国”后15年的1868年1月,以中下层武士为领导的反幕府派以天皇的名义颁布《王政复古大号令》,推翻了自镰仓幕府以来700多年的幕府统治,建立了新的政府。8月27日,睦仁即位天皇,9月8日改元“明治”。当年将江户改名东京,于1869年3月将首都由京都迁至东京,开始进行维新改革:模仿西方资产阶级国家的三权分立,中央官制设“三职七科”,以太政大臣为总裁,辅佐明治天皇执政;没收幕府领地,划分为府、县,直属中央政府。又逐步解决了各藩主的封建割据,统一了全国,将权力集中于中央,并进一步改革官制。大致用了3年多的时间,基本上完成了虽不彻底、但属于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开辟了道路。
但是,此后日本逐步走上军国主义的道路。1872年发布征兵令,实行国民皆兵,并称军队为“皇军”,即天皇的军队;1874年规定陆军省大臣必须由将官担任;1878年设置参谋本部,为天皇直辖的军司令部,规定“参谋总长的地位优于陆军大臣而与太政大臣相等”。〔14〕凡用兵、作战等军令事务,内阁不能干预,也就是军事统帅权不归国家政府而归天皇,从而确立了日本军阀的特殊地位。1889年颁布《大日本帝国宪法》,强调天皇权力的绝对性,规定“天皇神圣不可侵犯”,使其神格化;同时规定“天皇统帅陆海军”,“天皇决定陆海军的编制和常备兵额”。同年颁布《内阁官制》,规定:“凡有关军事机密和军令问题上奏天皇,除按天皇旨意下发内阁之文书外,均需由陆军大臣、海军大臣向内阁首相报告”,〔15〕从而通过宪法保障了军部和统帅的独立。1893年又制订了《战时大本营条例》。而在此期间,曾于1882年颁发“军人敕谕”,要求军人必须遵守“武士道”行为规范,使其作为天皇和日本向外扩张的驯服工具;1890年颁发了“教育敕语”,命令全国民众也必须遵守“武士道”和“神道”精神。至此,日本已经成为一个完全的军国主义体制的国家了。
日本在明治维新后,其统治集团立即努力了解和适应欧美资本主义列强所建立的国际秩序,以争取尽快跻入它们的行列,成为其中平等的一员。维新政府刚刚成立,天皇就接见了法、英、荷等各国驻日公使。成立的次月(1868年2月),即宣布承认幕府与各国订立的各项条约,但同时又表示将谋求改订这些不平等的条约。一年后,便向美、荷等国公使非正式地提出希望提前开始修改条约的谈判。但就在日本处于西方列强不平等条约束缚的情况下,日本并未放弃其向外扩张的企图,反而以“补偿论”为武器,宣称“养国力,割易取之朝鲜、满洲、支那,所失于美俄者,可取偿于朝鲜、满洲之土地”。〔16〕日本政府还将向外扩张定为基本国策,在《宸翰》中宣布要“开拓万里波涛,布国威于四方”。在改革官制时,规定将“开拓疆土”与“国际交往、监督贸易”并列为中央负责外务工作的“外国官”的职责。日本在与欧美各国的关系稳定下来之后,立即开展对近邻各国的外交活动,而这种外交活动从一开始就与其“开拓疆土”的扩张政策密切结合在一起的。
第二部分: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明治维新及其对外扩张 2
位于中国和日本之间的朝鲜及琉球,是距离日本最近的两个国家。日本在幕府时代,通过对马藩和萨摩藩与它们有交往。17世纪初,萨摩藩曾以武力侵入琉球,后即视之为日本的属国。明治维新后,萨摩藩改为鹿儿岛县,仍掌管琉球。日本要推行近邻外交以开疆拓土,很自然地首选这两个国家为目标。但这两个国家与中国清王朝有着特殊的亲密关系,对中国有很强的倾向性。如琉球在1854年、1855年、1859年分别与美国、法国、荷兰签订条约,用的都是清朝咸丰年号。而朝鲜因历史原因,对日本抱有严重的戒心,且又实行的是攘夷锁国政策,更是拒绝与日本修复邦交。于是日本政府在以武力迫使朝鲜向日本开放的“征韩论”和与中国修好以扫清日朝关系障碍的主张中选择了后者,决定采取“日清交涉先行”的方针,于1870年派代理外务大丞柳原前光到中国进行建交和通商的预备会谈;1871年任命大藏大臣伊达宗城为全权大臣,与清政府全权大臣李鸿章在天津签订了中日《修好条规》及《通商章程》;1873年任命外务大臣副岛种臣为特命全权大使,到中国办理交换批准书手续。但他还负有秘密使命:为侵略中国作准备。
日本侵略中国,得到美国的支持。1867年美国海军舰队侵犯中国台湾时,去台湾办理交涉的美国驻厦门领事李仙得(一作“李让礼”)〔17〕由美国驻日本公使德朗介绍给副岛种臣,担任他的随行顾问。到中国之前,李仙得曾受到明治天皇的“陛见”,并摄影、“赐馔”,“御赐”物品,以示“宠幸”。他向日本提供了许多有关台湾的照片、地图等资料和情报,并向日本出谋说:要争霸东亚,必须“南据澎湖、台湾两岛”;而要占据台湾,只需用2000人左右的军队就可以迅速占领,不必担心美国的干涉。德朗也参加了副岛种臣、李仙得等筹划侵略台湾的秘密会议。事后德朗在给美国国务院的秘密报告中说:我“一向认为西方国家对日本的真实政策,是鼓励日本采取一系列的行动……使日本政府与中国政府、朝鲜政府彼此仇视。”“在目前形势下,我相信我已经发现一个实行这一计划的机会,可能不需要流血的战争,但如果需要的话,我们可以使这场战争成为……把台湾及朝鲜放在一个同情西方国家旗帜下的战争。”〔18〕由此可见,当时的美国是支持日本侵略中国及朝鲜以便从中渔利的。
1874年1月,日本内务大臣大久保利通和大藏大臣大隈重信拟制了侵台行动纲领——《台湾蕃地处分要略》。2月经大臣、参议会议通过,4月正式成立了侵台组织,任命陆军中将西乡从道为“台湾蕃地事都督”,大隈重信为“台湾蕃地事务局长官”,陆军少将谷干城、海军少将赤松则良为参军,另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