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哲学宗教电子书 > 二谛与三性 >

第5章

二谛与三性-第5章

小说: 二谛与三性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有人说佛经里充满了矛盾。你这样觉得那是你没有理解佛经。从凡夫的境界上讲,



我们总是起种种的颠倒,觉得我们的感觉有多么多么真实。跟着感觉走,如同盲



人骑瞎马,夜半临深池。这都是无明颠倒。佛教称之为四颠倒。第一是常倒。认



为有一个常一不变的自性。第二是净倒。人每天又洗澡又化妆,认为一切都那么



干净。第三种是乐倒。认为人生有苦,可终归还是有乐。第四是有我倒。总觉得



有个我。这都是凡夫境界上的颠倒。




为对治这四种颠倒,佛陀说四念住。要住在哪四念上呢?第一是观行无常。对治



常倒。一切行、一切的有为法无常,执著那个常是颠倒。第二观身不净。佛说一



杯水里就有八万四千虫。五浊恶世,哪有一处干净。你以为就厕所不千净,家家



的厨房一样不干净。第三观受皆苦。佛说世间可能有点乐,但那乐是苦因。谈恋



爱是乐,失恋是苦。世间没有真乐。第四观法无我。观一切法根本无我,无有自



性。你若真能观行无常、观身不净、观受皆苦、观法无我,把这四种颠倒一下子



反转过去,诸法的真实性就显现了!那就是圣者所亲证的境界,就是涅槃四德:



常、乐、我、净。所以佛教讲“转”那个颠倒,不是认为在这无常、不净、皆苦、



无我的世界之外有个常、乐、我、净的地方。涅槃的境界,就是佛陀所亲证的境



界。之所以你不能亲证,就是因为你有种种的颠倒的见解。你把颠倒的见解破除



了,涅槃的境界自然显现,佛陀权且称常、乐、我、净。你执著于一个常,那是



真常见,错误的。




凡夫有净倒。我们都贪爱自己的身体,想办法装饰它;而且不仅贪爱自己的身体,



还贪爱异性的身体。这都是身见。为对治这种颠倒,佛陀讲不净观。其中就有白



骨观,不但把自己观成白骨、骷髅,还要把大地众生都观成骷髅。不容易啊。这



个法门是每个出家人都必需修的,在家人则不一定(因为它还有个方便,修了以



后就不好办了)。当然也有一位大德说:末法众生难度了,现在的人是纵然白骨



也风流(众笑)。这就是用不净观来对治我们的净倒。但是当你真的把大地众生皆



观成白骨,不净观修完之后,紧接着修的是什么呢?是净观。观什么呀?观佛陀



的三十二相、八十种好。这就是在圣者的境界上用工夫。所以佛教不是光讲理论,



是有一步一步的次第的法门。对治凡夫的净倒要起不净观,叫坏法道,破坏你错



误的见解;不净观修成就了就要起净观,叫不坏法道,要成就你自己的相好。从



凡夫到成佛,修行上是有次第的。




佛教讲无住涅槃:有智慧,不堕生死;有悲心,不住涅槃。我们觉悟人生,不甘



于轮回生死,要寻求解脱;但是我们有悲心,要深入世间,利益众生,奉献人生。



涅槃不是离开我们现实人生之外的一个实在的境界,一个什么星球或者一个什么



净土,让我们大家都归到那里边去,不出来了。如果你认为有那么一个空性的境



界,归到那儿不出来了,那是阿罗汉,不能成佛。阿罗汉就是抓住一个真常,堕



入空见。大乘佛教的一个很重要的概念就是无住涅槃,就是有智慧而不住生死,



有悲心而不住涅槃,也就是觉悟人生、奉献人生,这就是涅槃的真义。




通过对二谛与三性的阐述,我们知道“觉悟人生、奉献人生”不仅是如理的,契



合佛陀的教法,而且是当机的。面对中国佛教当前这种状况,我们必须提倡人间



佛教,人生佛教,佛法才能长久住世,否则佛法很快就会断灭了。讲人生佛教重



在当下。昨天净慧法师在开营式上讲了三个当下:安住当下,觉照当下,把握当



下。




佛教还讲“心境相依”,心比境更重要。讲得更彻底一点就是唯识宗的“识外无



境”。佛教往往用“识',来指代“心”。识的含义是能了别,能认识。“境”



是所了别,所认识的对象。识外无境就是你面对的所要认识的一切其实本身就在



你的识当中,都是你的识所显现的。佛教讲我们认为的所谓外境叫无所有,就是



根本没有,只有一个能认识、能了别的识。但是这个识不是真常的识,而是一个



依他起的缘起的识,是非真实的识,就是假有。所以从境上说是无所有,从识上



说是非真实。前几年我在《摄大乘论》里读到“无所有”、“非真实”,觉得这



不是一个意思吗。后来发现这两个概念用得太准确了。无所有是根本没有;非真



实是有而不真。依他起是有,但它不真。我做了一个老虎来吃我的梦,老虎来吃



我这件事“无所有”,根本没有;可我做了个梦是有啊,但是是梦有,是“非真



实”。所以识外无境,离能无所,离开这个能认识的就没有一个所认识的,这个



所认识的也是能认识的变现。这是佛法与一切外道最不共的一条,太重要了。如



果说有一个所认识的是在能认识的之外,那你永远也不能认识了它,或者说你永



远也不能亲证了它。有人问佛教为什么总讲要修、要证。讨论这个问题可还有一



个前提就是我们能不能证。离能无所、离识无境就保证了我们能够亲证,也就简



别了佛法与科学的不同。科学是要把这个世界不断地所化,不要说是研究我们自



以为是所认识的东西是这样,甚至在研究能认识本身的时候,也要把能认识当成



所认识来研究才可以认识(就是心理学),这是科学认识世界的方法。科学总是认



为有一个外在的世界我们要去面对、去认识,那么它研究的结论永远是相待的。



所以科学与哲学中似乎有一条亘古不变的真理:人类对世界的认识是无穷无尽的。



说来仿佛意味深长,不知道这恰恰无知。而佛法反过来,认为离能无所、离识无



境,一切所认识的都是能认识的变现,这才保证了我们能够亲证,否则成佛就是



一件绝对不可能的事情。佛陀亲证了这个世界,世界的真实就是这样,铁板钉钉



了。




科学是相待的。相待的学问就要不断地发展、不断地演进,后人总要超过前人,



后人总可以说出点儿前人说不出来的道理。在这种离识有境、离能有所的观念下



(除了佛教之外,通通都是这种文化),人们对这个世界总要不断地认识,于是就



形成了一种所谓发展的观点。达尔文先生就认为这个世界是进化的。我可以坦然



地告诉大家我根本不相信进化论。人的生命是个十字架,竖的一方面是从我们的



祖辈父辈遗传下来,还有横的一方面是我们自身的生死轮转,就是六道轮回。即



使从纵向的遗传来讲,我们的爷爷的爷爷的爷爷。。。。。。最初是猴儿,其实跟佛教



也无干。佛教更强调的是横向的因果,认为更重要的是我们自身的因果相续,三



世轮转。纵向来讲我在这一生作人的时候我有人的父母,假如上一辈子是狗那也



有狗爸狗妈,下辈子作猪的时候肯定还有猪爸猪妈。猪不会生出狗来,黑背狗妈



也不会生出吧狗来,那是纵向的因果相续,跟六道轮回是交叉着的两码事。佛教



认为父母仅仅是我们降生的增上缘(佛教讲四缘:增上缘,等无间缘,所缘缘,



因缘)。父母漂亮,生的孩子大概也挺漂亮;母亲善良,是念佛的,生出儿女来



也应该很不错,这佛经里都讲了,确实有增上的关系。但是你好不好,是由你自



己的因果相续所决定的。那儿有一个好妈等着生孩子,如果没那个福报的话,你



就去不了,当不了人家儿子(众笑)。




佛法是绝待的。佛教讲离能无所、离识无境。因此我们才能够亲证宇宙人生的实



相,才有这种可能性;而必然性呢,佛陀亲证了,佛法就是从佛陀所亲证的最清



净法界等流出来的。佛法是不能用科学去评断的。现在多少佛教徒却要用科学来



解释佛教,那是本末倒置,是我们佛教徒对佛陀所说的教法没有自信的表现。谈



起佛法是有科学道理的,还挺严肃。然而你给佛法找到了科学道理,这不是让佛



法常住,你是想把佛教灭掉啊。假如三百年前,当人们认为佛法跟牛顿时代的科



学都真的一样,那后来爱因斯坦把牛顿力学推翻了,我们佛法怎么办?也跟着推



翻吗?再说今天有个爱因斯坦,保不齐过些日子再出个什么斯坦呢。科学是相待



的,认为离能有所、离识有境,对世界的认识总要不断地演进。如果你自以为后



人总比前人高明的话,那么也可以说那种理论是不断地发展的。其实是不是发展



呀?用科学自身的标准讲当然是发展,用佛法的标准讲那不是发展。科学是把



“能”不断地所化,让人更不能解脱。以后电脑都能思考了,人类也就难办了,



它把我们那种能认识的积极性一点一点地剥除掉,直到全部丧失。可是我们能解



脱恰恰就是因为有这点“能”啊。




因此科学是相待的,佛法是绝待的。佛法的理论自它诞生那天起,就是圆满具足



的。佛教不容得后人去发展、去丰富、去提高,有些人讲中国佛教发展了印度佛



教,韩国跟日本佛教又发展了中国佛教。我听了这种话伤心啊。那些搞佛教文化



的人可以去说,但三宝弟;于这样说就是谤佛,就是谤法。佛陀临终有四条教诲:



佛陀涅槃后,弟子们要以戒为师;依四念住而住;对僧团里做恶的比丘,以默摈



之;佛经以“如是我闻”置首。“如是我闻”这四个字就表明了弟子们是如实地



记载、结集佛陀的教诲的。每一部经的开头都是“如是我闻”,而结尾大概都是



“信受奉行”。对于佛陀的教诲你相信了,就好好地去受持、去奉行。佛法是绝



待的,是不允许后人去发展的。佛法自诞生那天起,就没有给后人留下一丁点儿



可发展的可能性与必要性。凡是要去发展佛教的人,都是对佛陀的教诲还没有真



正认识的人。




佛法一切的修行,都是在能上修行,在因上修行。一切法无自性,离开了依他起



的能了别的识,根本没有一个所了别的境。只有能,没有所。这就是觉悟人生。



要在能上、在因上精进;在果上、在所上随缘。这是纲领。有些学佛的人讲随缘,



不过是他们的潜意识里在给自己的懒惰找托辞。哪件事儿不想干了,就说随缘啦、



随缘啦,听天由命呗。只讲随缘不讲精进,那怎么修行?那不是宿命论吗。正是



因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