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抗日战争正面战场作战记-第14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步兵第26旅团(辖步兵第53、第116联队)
步兵第103旅团(辖步兵第65、第104联队)
骑、炮、工、辎重兵各1个联队及通信、卫生队、野战医院
第16师团师团长藤江惠辅中将
步兵第19旅团(辖步兵第9、第20联队)
步兵第30旅团(辖步兵第33、第38联队)
骑、炮、工、辎重兵各1个联队及通信、卫生队、野战医院
野战重炮兵第5旅团旅团长内山英太郎少将
野战重炮兵第11联队
野战重炮兵第12联队
直属部队独立山炮兵第3联队,野战高射炮11个队,探照灯2个队,独立工兵第1、第8联队,架桥设备3个中队,渡河设备1个中队,后备步兵4个大队,后备工兵5个中队以及通信、运输、卫生队等
附表5…2…4日本航空兵团指挥系统表(1938年7月)
航空兵团司令官德川好敏中将,参谋长寺本熊寺少将
第1飞行团团长寺仓正三少将(位于合肥、安庆)
飞行第77战队(战斗机2个中队,24架)
飞行第81战队(轻轰炸机2个中队,18架)
独立飞行第16中队(侦察机9架)
第3飞行团团长菅原道大少将(位于安庆、彭泽)
飞行第45战队(轻轰炸机3个中队,27架)
飞行第75战队(轻轰炸机3个中队,27架)
独立飞行第17中队(侦察机9架)
独立飞行第10中队(战斗机12架)
第4飞行团团长藤田朋少将(位于南京、上海、杭州)
飞行第64战队(欠3中队,战斗机3个中队,24架)
飞行第60战队(重轰炸机3个中队,18架)
飞行第98战队(重轰炸机3个中队,18架)
直属部队第1、第2、第3野战飞行侦察队
地勤部队航空地区司令部2个,机场大队7个,机场中队2个,野战机场修建队3个,航空通信队1个,航空情报队1个,高射炮队4个,兵站汽车中队8个,地面运兵队7个,野战飞机厂2个
附表5…2…5日本海军“中国方面舰队”“溯江作战部队”指挥系统(1938年6月)
中国方面舰队司令长官及川古志郎大将(旗舰“出云”号)
第11战队司令官近藤英次郎少将(旗舰“安宅”号)
第1水雷队
第11水雷队
第21水雷队
第2炮舰队
第11、第12炮艇队及2个滑行艇队(主要用于扫雷)
吴港第4、第5特别陆战队
第1根据地队司令官园田滋少将
第2联合航空队司令官原二四三少将
第12、第13航空队
“苍龙”号派遣队
第3航空战队司令官寺田幸吉少将
注释:
〔1〕国民政府军令部战史会档案,原件存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载《抗日战争正面战场》,江苏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上)第669页。
〔2〕第21军原属江南第三战区序列,应第27集团军总司令杨森的请求,调江北布防。潜山、石牌战斗结束后,仍调还第三战区,所以第五战区指挥系统表(见附表5—2—7)上无第21军。
〔3〕〔4〕同〔1〕,第672页。
〔5〕同〔1〕,第677页。
〔6〕同〔1〕,第679页。
〔7〕秦孝仪主编《中华民国重要史料初编——对日抗战时期》。台北1981年版,第二编第316—317页。
〔8〕转引自张秉钧《中国现代历史重要战役之研究》,第258页。
〔9〕同〔1〕,第697—698页。
〔10〕同〔1〕,第688页。
〔11〕同〔1〕,第687—688页。
〔12〕国民政府军令部战史会档案,原件存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以下未注明出处的引文均同此。
〔13〕《毛泽东军事文集》。军事科学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年版,第二卷第359页。
〔14〕同〔1〕,第660—662页。“保卫武汉作战计划”为该文件原标题。
〔15〕同〔12〕。
〔16〕转引自纪道庆主编《侵华日军的毒气战》。北京出版社1995年版,第133页。
〔17〕日本防卫厅防卫研究所战史室:《中国事变陆军作战史》。中华书局1979年中译本,第2卷第1分册第139—140页。
〔18〕日本防卫厅防卫研究所战史室:《日本海军在中国作战》。中华书局1991年中译本,第304页。
〔19〕同〔1〕,第706页。
〔20〕同〔8〕。转引自《中国现代史资料选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第五册第477页。
〔21〕同〔1〕,第724页。
〔22〕同〔1〕,第675—676页。
〔23〕同〔1〕,第705页。
〔24〕政协广西壮族自治区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编《李宗仁回忆录》,(下)第757页。
〔25〕何应钦:《日本侵华八年抗战史》,第309页。转引自高晓星、时平:《民国空军的航迹》,海潮出版社1992年版,第301页。
〔26〕日本防卫厅防卫研究所战史室:《中国方面海军作战》,(二) 第48页。转引自《民国空军的航迹》第301页。
〔27〕日本《朝日新闻》1984年10月6日报道。
〔28〕同〔7〕,第354—355页。
〔29〕日本防卫厅防卫研究所战史室:《华北治安战》。天津人民出版社1982年中译本,(1)第80页。
〔30〕日本防卫厅防卫研究所战史室:《中国事变陆军作战史》。中华书局1979年中译本,第3卷第1分册第96—102页。
〔31〕《毛泽东军事文集》。军事科学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年版,第二卷第329页。
〔32〕同〔31〕,第163—164页。
〔33〕原件存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
〔34〕《苏俄在华军事顾问回忆录》。台北版,第8部《武汉战役总结》第175—194页。
第三节日军突袭大亚湾与广州陷落一、 日军进攻广州的部署
广州是华南沿海最大的城市,也是华南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的中心。抗战爆发后,它成为中国与海外联系的重要通道之一。特别是在日军侵占了华北、华东各重要地域以后,广州更成为利用香港输入外援物资的主要枢纽。因而早在淞沪会战结束时,日本大本营就决定切断这一最大的外援路线,以便削弱国民政府继续抗战的意志,并做好了进攻作战(代号为“A作战”)的准备和计划,预定于1937年12月26日在大亚湾登陆。但由于12月12日日军在南京长江上游炸沉美国炮舰“巴纳”号和击沉英国炮舰“莱的巴德”号引起纠纷,恐怕国际关系恶化,根据日海军“中国方面舰队”司令长官长谷川清的建议,于12月22日决定暂时停止对广州的作战。
日本大本营虽然暂停了对广州的进攻,但为了封锁中国的海上交通和为其海军获得作战基地,并没有停止对与英、美等国关系不大的中国港口的进攻。1938年5月10日,日海军第5舰队及第2联合特别陆战队击退第75师守岛部队,攻占了厦门;5月20日配合徐州会战,在连云港及其附近岛屿登陆,占领了连云港;6月21日在南澳岛登陆,23日占领了该岛及其附近的南澎湖列岛等岛屿。
1938年7月,日本参谋本部在《以秋季作战为中心的战争指导要点》中,同时制订了进攻武汉和进攻广州的战略指导,并要求“尽量缩短汉口作战和广州作战的时间间隔”;明确“广州作战的目的,在于一面切断蒋政权的主要补给线,一面使第三国,特别是英国的援蒋意图受到挫折”。在作战指导上,规定“采取急袭方式,果敢迅速地攻占广州;以后在广州附近切断粤汉线,珠江、西江,采取紧缩、持久的态势”。〔1〕
1938年8月10日,日、苏签订了停战协定,张鼓峰事件结束,日本解除了后顾之忧,进攻广州的问题又提上了日程。9月7日,大本营御前会议决定由陆、海军协同攻略广州,同时下令编组第21军司令部。9月19日,大本营下达了进攻广州的“大陆令”、“大海令”及陆、海军的战斗序列。
第21军的编成及指挥系统:
第21军司令官古庄干郎中将,参谋长田中久一少将
第5师团安藤利吉中将(由华北调来)
第18师团久纳诚一中将(由华中调来)
第104师团三宅雄中将(由东北调来)
第4飞行团藤田朋少将
军直属部队有:野战重炮兵1个旅团、山炮兵2个联队、迫击炮5个大队、野战高射炮8个队、重机枪3个大队和轻装甲车3个中队
海军第5舰队的指挥系统:
第5舰队司令长官盐泽幸一中将,参谋长田结穰少将
第9战队重巡洋舰“妙高”号(旗舰)及轻巡洋舰“多摩”号等
第10战队轻巡洋舰“天龙”号及“龙田”号等
第8战队轻巡洋舰“鬼怒”号、“由良”号和“那珂”号等
第2水雷战队轻巡洋舰“神通”号及第8、第12驱逐队
第5水雷战队轻巡洋舰“长良”号及第16、第23驱逐队
第1航空战队航空母舰“加贺”号(舰载机约40架),第29驱逐队
第2航空战队航空母舰“龙骧”号(舰载机约70架),第30驱逐队
第14航空队航空母舰“千岁”号,高雄航空队(陆基机12架)
第3驱逐队,第1炮舰队,共有飞机约40架
第2根据地队第11扫雷队,第4炮舰队,港务部队等
第2联合特别陆战队横港、吴港、佐世保港各1个特别陆战队
日军第21军及第5舰队进行协商后,决定将进攻广州的作战分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从10月12日开始,以第18师团、第104师团主力及第5师团的第9旅团在大亚湾登陆,经平山(惠东)、平潭向惠州一带东江推进。第二阶段,俟第5师团主力到达后,突破东江防线,分路西进,向广州进攻, 而以第5师团于10月27日在珠江口登陆,攻占虎门要塞后,由南向北配合主力进攻广州。
编入第21军序列的3个师团分别在大连、青岛、上海集结,并进行补充装备及实施登陆作战训练。为了解作战地区的地形情况,9月24日派出作战参谋进行了海上侦察。10月2日,第21军司令部进至澎湖列岛之马公岛。10月7日,参加第一阶段作战的部队分乘100多艘运输舰船,先后到达马公岛附近海面,完成了作战准备,待命行动。
100
第六部分:武汉会战及广州失陷
中国军队仓促防守
TOP
抗日战争爆发不久,军事委员会即以大本营的名义下达了建立第四战区的命令,以军政部部长何应钦兼任战区司令长官,负责闽、粤及南宁、梧州等沿海地区的防守任务,并保护海、陆军的补给线路。但由于广州地近香港,军事委员会主要决策者们认为:日军如进攻广州,将损害英国的利益,可能引起英国的干涉,由此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