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文学名著电子书 > 柯云路10温情马俊仁 >

第12章

柯云路10温情马俊仁-第12章

小说: 柯云路10温情马俊仁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作者听着马俊仁的即兴发挥。 
    作者知道这一片即兴发挥里面包含着营养学的真才实学:不仅要注重吃什么,还讲究如何吃。就拿喝酒来说,同样的酒同样的菜,就有不同的吃喝法:一是吃喝的顺序,酒和菜和汤的此先彼后。二是冷吃冷喝还是热吃热喝,三是慢吃慢喝还是快吃快喝,四是独自喝还是与人喝,是情投意合喝还是情绪烦闷喝。这些奥秘在往下有关马俊仁营养学的叙述中或许还有篇幅发挥。 
    作者一边听马俊仁长篇大套,一边却想将话题暂时回归他的童年故事。 
    作者笑着插话:你还没有讲到减肥呢? 
    马俊仁可能觉得自己发挥得太远了,他吸了两口烟说道:减肥最根本的就是少吃多运动。多运动不谈了,咱们就说少吃。说了半天,少吃是因为管不住自己的嘴。过去我怕饿,研究一个玉米面饼子顶两个吃,冷吃热吃慢吃快吃,是哄自己的嘴,哄自己的肚皮。现在要减肥,无非也要想办法哄住自己的嘴,哄住自己的肚皮。如果轻而易举管住自己的嘴和肚皮,就什么秘方也不用了。 
    作者说没错。 
    马俊仁说:你要是一道菜一道菜地吃,那我就告诉你,先拣最爱吃的吃。这样上来菜,你越吃越不爱吃,你就吃不多。要是先上来你不怎么爱吃的饭菜,你吃了个七八分饱;再上来你爱吃的饭菜,你接着往里吃,十分饱了;又上来你更爱吃的,你还收不住接着吃。这种吃法是过去喂猪的方法。凡喂一样动物,想让它长膘长肉,就这么喂法。先喂它不太爱吃的,能填多饱填多饱。它不吃了,再上一道食,比刚才的香,是猪是牛就又接着吃了。吃够了,你上它更爱吃的,那它的胃就超水平发挥了。所以,想胖,就用喂猪的方法喂自己。想瘦,就倒着来。 
    我们都笑了。 
    作者问:还有呢? 
    马俊仁说:你要是吃的东西定了,比如是一饭一菜一汤,饭是馒头,菜是油菜,汤是蛋汤。你要是先吃馒头,吃八分饱了,再就菜接着吃,吃饱了,再往里填汤,你肯定就容易胖。你要是先喝汤,再馒头就菜吃点,可能就少吃少胖。一般先吃饭后喝汤,容易吃多吃胖。但是,也不能说饭前喝汤就少胖人,如果一上来先给你来一小碗开胃汤,可能比饭前不喝汤还吃得多。总之,个人要根据自己的饮食习惯调整一下,哄住嘴和肚皮就完了。这方法有的是。 
    与作者同来的朋友问:有没有简单易行的方法? 
    马俊仁说:有的是,随便说一个。早饭不说了,中饭晚饭前,你吃一个核桃。 
    那位朋友问:那不添胖吗? 
    马俊仁说:要会算账。一个核桃去了壳,剩下核桃仁,不要买那种糖化加过工的,就这么一个普通核桃,放到嘴里一两分钟细嚼慢咽,不费事吧?细嚼慢咽完了,你的嘴你的食道你的胃也被油了一下。往下再吃什么就少了三分。再说核桃是补肾黑发的,一天两次,保证头发比焗油还强。 
    作者说:老马,看来你从小就爱琢磨。 
    马俊仁一摆手:人穷思变,不琢磨不行嘛。 
    这一句话又引出了意想不到的话题。 
     
    马俊仁说,他那时成天要跑路,上学去一二十里,回来一二十里。上山跟爷爷采药,更要跑路。这还都是有山有坡的赖路。后来搬到鞍山市了,爷爷还在山里,一百多里地回去看爷爷,全凭两条腿连走带跑。他说,上学时回家就要干活,所以跑的路上总在想怎么早到快到。一天到晚琢磨这里的道理。 
    作者觉得这个话题有些重要,便问:你当时琢磨出什么了? 
    马俊仁说:除了让自己能跑,两条腿有劲儿,喘得上气来以外,第一个就琢磨路近路远,想办法挑条近道。 
    作者问:第二呢? 
    马俊仁说:第二,还不能光看远近,得看路好坏。这条小道是近点,可是路陡,你就得衡量。冬天有冰雪时,路短也不一定合算。 
    作者接着问:第三呢? 
    马俊仁说:第三,还要看当时情况。这段路本来挺好,能最快跑到目的地,可是发水了,你就不能还跑这条道。那条道不错,是近道快道,可是你今天脚崴伤了,不得劲儿,那条路上有几个大陡坡,那宁可走另一条远道。 
    作者问:第四呢? 
    马俊仁说:第四?要看路的搭配,这第四条我那时候琢磨了不少。你早晨一醒来,人还不精神呢就赶路,肯定大平道的先连走带跑一段比较合适,再爬坡也用得上劲儿。你人没醒够呢,一上来就爬坡,肯定把人闷住了。所以,一段路这么路线是先平道后陡坡,那么路线是先陡坡后平道,挑不同路线,平道陡坡搭配不一样,要搭配好。你要是走到最后一点劲儿没了,给自己留个最陡的坡,也是为难事。 
    马俊仁这番话让作者想到体育场上中长跑的体力分配,想到起跑、加速、匀速、跟跑、领跑、直道、弯道、冲刺这些概念。 
    作者说:你刚才的话让我联系到长跑中的全程体力分配。 
    马俊仁说:这是个节奏问题。你跑5000米、10000米,如果对手是世界纪录保持者,你的运动员冲刺速度又比他好,那你的节奏方案很简单,一路上紧跟着他,到最后冲刺超过他。如果你的对手里没有世界纪录保持者,你又想为国争光创世界纪录,有一个很简单的方案,用你的二号或者三号选手模仿世界纪录保持者,在前面领跑,保持他跑前多少圈的速度节奏,让一号选手跟着这个模仿的世界纪录,最后冲刺超过他,牺牲二号、三号,打造一号。 
    作者问:怎么让领跑的选手保持世界纪录节奏? 
    马俊仁说:预先就有训练,到现场我在看台上还可以指挥。 
    作者问:如何指挥? 
    马俊仁说:这我一般是秘密。 
    跑步和吃饭喝酒一样,全看搭配。同样的体能,你不同的搭配,不同的顺序,就能跑出不同的结果来。另外,确实看你和谁一块儿跑,你要是和狼一块跑,狼在后边追,你跑得准慢不了。当然你得胆大。胆小的话,狼在后边一叫,你腿软趴在那儿了。 
    作者说:看有关你的资料,说你小时候上学回家的路上就遇见过狼。 
    马俊仁说:可不是。一开始以为是条狗,后来才看出是狼。真要遇到狼,你还真不能跑,因为你跑不过它。你要跑得比它快,你也就撒丫子了。没它跑得快,你就不能让它从你背后扑上来。我就一边退着往回走,一边看着狼。那时候要和狼斗胆儿,主要是斗眼睛。 
    作者问:什么叫斗眼睛? 
    马俊仁说:狼看人看眼睛,它一看你眼就知道你是胆大还是胆小,你是害怕还是不害怕。我当时就睁大眼看着狼眼,我绝不能怕。就这样,它也看着我眼。它不敢接住我盯它的眼光,闪开,我就赢了。我就这么着往家退。我从小和狼相遇不要说,家里也养狗,后来又喂过马喂过骡,知道和动物面对面,也是个眼睛的问题。咱们人看人,都看对方眼。动物也一样。不要说牛马,连麻雀都一样。你不相信,路旁树上有麻雀,你不用眼看它,你走着路说着话,打着手势过去,常常惊动不了它。你用眼睛看它,哪怕是悄悄走过去,它就扑棱棱飞了。麻雀盯着你眼睛呢。 
    所以,一个人要有眼力。眼力很利害。那天,和狼较的就是眼力。直到离有人家的地方近了,眼力没软过。狼最后也就只能不了了之退了。 
    作者饶有兴致地看着马俊仁。他从小这种穷则思变的琢磨劲儿,真让我想到此孙悟空同彼孙悟空相同之处:彼孙悟空在西天取经的路上也是不断琢磨的,而且,也是从花果山时代就爱琢磨的。 
    马俊仁最不喜欢的一句话是“人穷志短”。 
    马俊仁说:人穷志不短才应该。 
    马俊仁这种“人穷志不短”的琢磨,使得穷困添了希望。 
    有人进来汇报,又有人牵来母獒要配种。 
    马俊仁站起出去,我们几人也趁机活动跟了出来。刚来的母獒关在铁笼里,看到我们生人走近,龇牙咧嘴叫了起来,显然对这陌生环境很紧张。 
    马俊仁说:练练你们的眼力,看怎么上去让狗就不叫不咬。 
    我们几人先后走近铁笼子,黄毛藏獒都龇牙咧嘴照吠不误。 
    马俊仁说:你们既不能和它对眼时害怕,又不能和它对眼时凶它,要这样和它眼对眼才行。说着,马俊仁撇开众人走过去。我从另一面观察,发现他像是个面对调皮捣蛋孩子的家长,目光既安稳又含着一点威严。他走过去看着那条母獒。母獒刚要龇牙,马俊仁指着它说:别惊别怕,这是给你办好事呢。这一两天让你当新娘子,舒服一回,怀上自己的崽。 
    母獒抬眼盯着马俊仁,没有龇牙咧嘴吠叫。 
     



母亲的眼神
    作者对马俊仁人格成长史的考察继续深入。 
    作者已经知道马俊仁出生在一个大山里开荒闯荡的家族,从小有了穷则思变事事琢磨的奋斗精神。作者也知道他兄弟姐妹共九人,其中兄弟五人,姐妹四人,除了一个妹妹二十一岁去世外,其余八人后来都活得很不错。 
    但是,马俊仁无疑是最出色的一个。 
    那么,在同一个家庭中成长起来的兄弟姐妹,为何独独马俊仁脱颖而出,是父母给了马俊仁更多的关爱? 
    考察马俊仁自小的家庭情况,我们发现,答案不仅不是如此,而且可以说意味深长。它让我们想到现代心理学的一种成熟理论,一个人人格的形成,不仅与他所处的社会文化相关,与他得到的遗传因素相关,很重要的,还与他从小在家庭中所处的人际关系相关。这个理论也许至今未被更多常人所领会,但是,我们在透视马俊仁人格成长中却有必要借用它。 
    现在我们来看马俊仁从小在家中处于什么样的位置? 
    这对他后来在兄弟姐妹中脱颖而出成为佼佼者有何关系? 
    马俊仁在五个兄弟中排行老三,上面有两个哥哥,下面有两个弟弟,在兄弟姐妹中排行第四,上面有一个姐姐,下面有三个妹妹。这种不上不下的位置似乎没什么特别,然而,一具体到马俊仁当时实际处境,特别意义就形成了。 
    中国传统家庭当然更看重男孩。大哥二哥之后再生下老三,想见马俊仁曾经有过一个短暂受宠爱的阶段。大的二的要帮助家里干活了,三的最小,还可以继续玩耍。弟弟还未出生时的老三也可能有了男孩子必要的调皮、任性和叛逆。同时心中生长出一个自己都不清楚的情结,就是要超越大哥二哥,取得独特的位置。据某些心理学家分析,兄弟姐妹中小的往往更有叛逆精神。然而,调皮叛逆没有太过分的发展空间,很快,两个弟弟三个妹妹相继出生。这时,马俊仁在家庭中的位置就发生了变化。随着大哥二哥进城到工厂学徒,这个变化有了质的飞跃。 
    十多岁的时候,马俊仁成为父亲之外家中最大的男人。 
    这样,他成了父亲辛苦劳作支撑家庭的主要帮衬。一切需要男人顶住的地方,他就在父亲无力顾及的时候出现。父亲需要他,母亲需要他,弟弟妹妹同样需要他。不管哪个弟弟妹妹在外面遭欺负了,这个已经成为“最大”的哥哥就要出面保护。 
    不是因为父母偏爱,而是因为父母仰仗。 
    不是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