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南海恩仇录-第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欢迎访问: txtsk
本文由4020电子书小说论坛提供下载,更多好书请访问txtsk/
中南海恩仇录
作者:京夫子
第一节 渊源
公元一八九二年十二月二十六日,湖南省湘潭县韶山冲一户没有文化的富裕农民家庭出生了一名男婴,取名毛润之,曾用名李德胜、子任、二十八画生等。他便是后来的中国共产党主席毛泽东。
五年之后的一八九八年十一月二十四日,湖南省宁乡县花明楼村的一户没落地主家庭出生了一名男婴,取名刘渭璜,曾用名刘卫黄、胡服、赵之启、刘仁、陶街行、莫文华等。他便是后来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刘少奇。
韶山村和花明楼虽然分属两个县分,但相隔却只有九公里,并共同拥有一座充满着神秘色彩的山峰——韶峰。韶山冲坐落于韶峰南侧,花明楼则坐落于韶峰西面。相传距今四千多年前的舜尧时候,这里产生过中国最古老也是最典雅的音乐!韶乐。惜韶乐早已失传,后世无从发掘。大约是韶乐残存的余韵凝结为山林雾瘴,久未散去的缘故吧,使得湘中平原上的这块山地,在上世纪末、本世纪初滋生出一股不祥的帝王灵气。
毛泽东和刘少奇两人的老家虽为近邻,但他们在青少年时代并下相识。一九二二年,毛泽东二十岁时考入长沙第一师范,不久即与同窗蔡和森等人组成「新民学会」,开始革命造反活动。
一九二八年,刘少奇十八岁时考入长沙第一师范。虽然是在同一所学校读书,又都属于不安心读书做学问、而热中于改造社会改造国家的激进青年,而且还都属于湖南人中的高大汉子:毛泽东一米八二左右,刘少奇一米八。左右,但两人仍末熟识。
两人倒是于同一年——一九一八年离开了长沙第一师范,各自去了北平。
毛泽东雄心勃勃,第一次进北京却很不得志,还是亏了恩师杨怀中教授的推荐,才在北京大学图书馆当了一名助理员,职低薪少,生活清苦。北平藏龙卧虎,名流云集,他一个师范肄业生实在不算老几。他不甘寂寞,也不愿飘洋过海去法国勤工俭学,在北京混了几个月,于一九一九年初绕道上海,还是借了路费才返回长沙的。回到长沙,毛泽东便如鱼得水了,俨然成为青年领袖。他一面在一家高级小学任国文教员,一面与人创办革命刊物——《新湘评论》,成立文化书社,煽动罢工罢课,以响应北方的「五四运动」。一九二。年,他进而组织「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湖南共产主义小组」,自封领袖。一九二一年,他作为湖南代表,列席了在上海秘密召开的中共成立会议。出席会议的只有十三人,而湖南的正式代表为何叔衡。之后毛泽东返回湖南,从事过一段工运,下久转向发动湖南农运。中国历来的一些豪杰都靠率领农民起义军打天下、坐天下,毛泽东对此深信不疑。革命青年刘少奇呢?一九一九年在北平和保定参加「五四运动」。后转往上海外国语学社读俄文。一九二0年,他返回长沙,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并参加动工俭学团。他没有像周恩来、邓小平等人一样赴法国,而是被保送到苏联「深造」。一九二一年,刘少奇在莫斯科东方大学加入共产党。那是一所专门培养中共高级干部的学府。一九二二年返国,从事工人运动,并很快与李立三等人一起。成为著名的工运领袖,出任中华全国总工会副委员长等职。
毛泽东在湖南从事农民运动,刘少奇在萍乡、上海、武汉等地从事工人运动。正是农运工运,湖南的两位青年领袖,在中国革命造反的大舞台上崭露头角。两人之间也仿佛开始了一场心照不宣的权力追逐。
一九三二年,中共在广州召开第三次代表大会,中国国民党也在广州召开第一次代表大会。两党决定合作。身为中共全国总工会副委员长兼秘书长的刘少奇,受中共指派,以个人名义加入国民党。也是在这一年,身为中共中央委员的毛泽东也以个人名义加入了国民党,并当选为国民党第一届中央委员会候补委员。
一九二五年,毛泽东从上海返回湖南,组织农民协会,并在老家建立中共韶山支部。期间曾被湖南省督军赵恒惕的部下捕获,却侥幸逃脱,再次投奔广州,钻入国民党的怀悒,当了一阵子国民党中央宣传部的代理部长,并主编《政治周报》。不久又兼任了国民党中央农民部所属的全国农民运动讲习所所长。毛泽东当然不会服务于国民党,而是在农民运动讲习所内发展中共组织,培养了大批中共干部。
其时,周恩来在黄埔军校任政治部主任,叶剑英则任教官,其余像聂荣臻、陈毅、林彪、陈赓等等,都是黄埔军校的「高足」。打着国共合作的旗帜,周恩来和毛泽东、刘少奇们就像一个个的孙猴子,钻进国民党这位铁扇公主的肚皮里去大展拳脚。
有趣的是,在上海得到国民党密切配合从事工运的刘少奇,也于一九二五年返回了湖南,也被湖南省督军赵恒惕的部下捕获。他没有毛泽东那么幸运,能够逃脱,而是被投入了监狱。依着赵恒惕的脾气,像毛泽东、刘少奇这类湘籍共党头面人物,一旦抓获,总是格杀勿论的。刘少奇被快速审讯,并由赵恒惕批准处以死刑。幸而宁乡刘家祖荫犹在,长沙一批有权有势的人物,包括赵恒惕的几位亲信要员在内,纷纷出面替刘少奇求情讨饶。赵恒惕也得罪下起这批湖南政要、权绅,只得收回成命,并送刘少奇一套《四书》,以「驱逐出境」《出湖南》了事。刘少奇算是在枪口下拣回一条性命,并投奔到广州,借重国民党的卵翼,继续从事工运。不久出任中华全国总工会执委会代委员长兼秘书长,成为全国工运的最高领导者。
应当说,在整个二0年代,刘少奇在中共党内的地位一直高过毛泽东。毛泽东只是一名湖南地下党的领导人,而且连地下省委书记都没当得上;刘少奇则时而广州,时而上海,时而武汉,时而天津,指挥全国各地汹涌澎湃的工潮学潮,呼风唤雨,神出鬼没,叱咤风云。
一九二七年,国民革命军蒋总司令实施「清党」,在全国范围内捕杀共产党人。该年八月一日。周恩来、朱德、贺龙等率部举行南昌起义,打响了工农革命的第一枪。十月,毛泽东在湖南领导「秋收暴动」,之后率领五千余名以梭标鸟铣武装起来的农军上井岗山,建立水泊梁山式根据地,开创了中共武装割据的局面。正是在井岗山上,毛泽东成为了中共重要的军事将领之一,表现出了他卓越的农民游击战争才能。从一九二七年到一九三四年的七个年头中,井岗山根据地被国民党军队围剿了五次。前四次中共工农红军都反围剿成功,根据地日益扩大、强盛,中共中央机关亦从上海秘密迁来,成立「中央苏区」。但毛泽东在井岗山上的军事领袖地位并下稳固,他只指挥了头两次的反围剿战役,就被上海来的中共中央军事部长周恩来等人撤销了红军政委的职务。要不是当时的中共最高领导人李立三、瞿秋白、博古等人均先后犯下左倾盲动的错误,特别是周恩来、朱德等人在第五次反围剿战役中指挥失误,导致工农红军撤离「中央苏区」的大逃亡(亦即中共后来称谓的「二万五千里长征」),毛泽东至多只能成为一名类似陈毅、刘伯承、贺龙一类的军事将领。
这期间,刘少奇走的是领导城市地下党斗争的路线。刘少奇似乎始终对枪杆子兴趣缺缺。一九二八年,刘少奇出任中共中央工运委员会书记。当时中共的军运书记为周恩来,农运书记为彭湃。是为中共二支最重要的实力。一九二八年夏天,刘少奇赴华北、东北地区发展地下党组织,兼任河北地下省委书记。一九二九年调任满州地下省委书记,成为中共最早的「地下东北王」。期间在奉天(今沈阳)被东北军少帅张学良的部下逮捕。由于处在日本侵略军图谋侵占东三省的前夜,张学良将军出于民族大义,对刘少奇等人手下留情,以「煽动工潮证据不足」予以释放。
这样,在刘少奇的个人历史上,经历了两次被捕,死里逃生。第一次是一九二五年在湖南督军赵恤惕的刀下留情,第二次是东北军少帅张学良饶了他一命。可是到了四十多年之后的文化大革命中,贵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中共中央第一副主席」的刘少奇,被毛泽东的中共中央项目小组挖出了他这两次活命的「丑恶历史」,被毛泽东判定为「大叛徒」、「大内奸」、「大工贼」,死无葬身之地,那是后话。
一九三一年,刘少奇第二次赴苏联「取经」,回国后当选为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一九三二年,刘少奇奉党中央之命,从满州省委书记任上,调入江西「中央苏区」,任全国总工会委员长。他跟其时被罢免了红军政委职务而只挂了个「中央苏区主席」虚衔的毛泽东,同住在江西瑞金县城西的沙田坝村。「中央苏区」只是一块农村根据地,何来的工运可资领导?刘少奇实际上跟毛泽东一样,被党中央「赋闲」了。两位湖南老乡为革命各奔东西,来到这沙田坝村居住,才开始扯上了「乡谊」。说是在那段日子里,刘少奇常常给毛泽东谈马克思主义和列宁主义。毛泽东只是熟读了许多中国的古典作品,却从未认真拜读过马恩列斯的著作。刘少奇则已经是党内有数的马列主义理论家,给毛谈起马列著作来头头是道,如数家珍。毛还敬服这位湖南同乡的性格,为人沉稳,待人谦和,善于思索,沉默寡言,却极具组织才能和指挥才能。
过了不久,刘少奇重获党中央重用,出任中共福建省委书记,并先后兼任红八军团党中央代表,红五军团党中央代表以及红三军团政治部主任。一九三四年随红军逃离江西,参加「长征」一。一九三五年一月,在贵州遵义城召开的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刘少奇旗帜鲜明地站在了湖南老乡毛泽东一边,批评周恩来的指挥失误,力主恢复毛泽东的红军指挥权。应当说,这是刘少奇替毛泽东立的第一功。此后,周恩来的中共红军领导者的地位名存实亡,军事指挥权落到毛氏手上。此后,毛泽东死死抓住兵权,再没有放手过。
一九三五年十二月,中共红军残部抵达陕北瓦窑堡。根据党中央瓦窑堡会议的决议,刘少奇被委以重任,由陕北赴河北,去组建中共中央华北局,出任书记。刘少奇真正是一位领导地下斗争的天才,他很快在华北地区统一了号令,打开了局面。他指挥山西抗日新军,创立华北抗日根据地,工作进行得有声有色。正是在华北局书记任上,他网络、重用了一大批地下党的青年骨干,如彭真、薄一波、刘澜涛、安子文、李雪峰、蒋南翔、刘仁、徐冰、邓拓、胡乔木等等,形成了他在党内坚实的权力基矗他并选拔文才僎逸的胡乔木担任他的首席秘书。
有一个至今未能证实的说法,当年藉藉无名的胡乔木(只在上海左翼刊物上发表过短诗和散文),其所以能够得到刘少奇的赏识,是因为胡乔木献给刘少奇一首晋身的词作:《沁园春。雪》,使刘少奇大感兴趣。该首词作极富帝王气概,刘少奇不敢掠美,收下了,留作日后派上更大的用常一九二七年五月,刘少奇返回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