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哲学宗教电子书 > 戒律学纲要(选录) >

第17章

戒律学纲要(选录)-第17章

小说: 戒律学纲要(选录)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萨说戒,与六斋日的关系很深。如《萨婆多部毗尼摩得勒伽》卷六:“王舍城诸
外道,八日、十四日、十五日,集一处呗诵,多得利养,眷属增长,尔时瓶沙王
信佛法僧,往诣佛所……佛言听诸比丘,八日、十四日、十五日,集一处呗诵说
法。”(大正二三·六○三上,印度当时将一个月分为二月,称为白月与黑月,
每月只有十五天,只有初一到十五,没有十六到三十)至於布萨,原因亦为“王
舍城诸外道梵志於月三时为集会,众人群来周旋,共为知友,供养饮食。佛劝瓶
沙王制之,有比丘对白衣说经,白衣施食比丘等者,原为月二回,次第增为六斋
八斋等。”见丁福保《佛学大辞典》八六二页)乃至增为十斋日的。可见比丘的
半月布萨一回与八戒的半月布萨三回,是同出一个原因了。

  那么,为什么要选这六天为斋日呢?

  《大般若经》卷十二:“六斋日,月八日、二十三日、十四日、二十九日、
十五日、三十日,诸天众会。”(大正八·三一○下)

  《四天王经》:“诸天斋日,伺人善恶,须弥山上即第二天,天帝名因,福
德巍巍,典主四天,四天神王,即因四镇王也,各理一方。常以月八日遣使者下,
案行天下,伺察帝王臣民、龙、鬼、 飞、虫支行、蠕动之类,心念、口言、
身行善恶;十四日遣太子下;十五日四王自下;二十三日使者复下;二十九日太
子复下;三十日四王复自下。”(大正一五·一一八中)

  《智度论》卷十三:“问曰:何以故,六斋日受八戒修福德?答曰:是日恶
鬼逐人,欲夺人命,疾病凶衰,令人不吉,是故劫初圣人,教人持斋修善作福,
以避凶衰。”(大正二五·一六○上)

  关於六斋日的由来,传说很多,各部经中,大同小异,《大智度论》所列最
详,如有兴趣,可以参阅大正藏二十五册一六○页。

  《大毗婆沙论》卷四十一:“三十三天……於白黑月,每常八日、若十四日、
若十五日,集善法堂,称量世间,善恶多少。……见造善者,便拥护之;见造恶
者,即共嫌毁。”(大正二七·二一一下)

  好了,我们不再多举了,其实,我们持戒斋的目的,不是怕天神来伺察善恶,
不是怕疾病凶衰,也不是怕天神的嫌毁,而是为了种植出世之因。不过,每月之
中,既有如此的六天,比较重要,所以佛陀也就选了这六天,作为八关戒斋的斋
日。绝不是说,唯有此六天可作斋日,其余日子便不可作斋日;更不是说,只此
六天应该持戒斋,其余的日子便不该作戒斋日。因为凡是受持戒斋,日日受持,
日日均有功德,六斋之日仅持其中的一日,也有一日的功德。如果不持戒斋而反
造恶业,六斋日作了固然得罪,平日作了,同样也要遭报。佛陀沿用印度外道所
通行的六天,来劝在家弟子们受持戒斋,也是一种权巧方便。


第二节 怎样算是戒斋清净

  八关戒斋,看来仅仅八条,要求受持清净,实也不太容易。身不作恶:不杀,
不盗,不淫,不著香华蔓不香油涂身,不歌舞倡伎,不故往观听;不坐卧高广大
床;口不作恶:不妄语,不饮酒,不非时食;只要决心来做,是可能做得到的。
至於要使意不念恶,那就很难了。最难控制的是妄念的纷纷涌现,并且不绝如缕,
心志稍不集中,妄念便会趁隙而入,妄念之中,有善有恶有无记,善的不妨,无
记亦无多损,恶念之来,念杀生、念偷盗、念淫欲、念妄语、念饮酒,乃至念非
时食,只要一念生起,不论念过去,念未来,均为斋不清净,唯其若未涉及身口
二业,仍不是破戒。

  如果有人准备於明日受持八关戒斋,以为明日既不能行杀、行盗、行淫,乃
至不能於非时而食了,便於今天故意放纵一番,这样的人,明日虽能受持戒斋清
净,也是不算清净;或有人今天受持八关戒斋清净,却存意明天去行杀、行盗、
行淫,乃至准备非时而食者,还是不算清净。持戒斋者,贵在心念出离世间,贵
在放下五欲的束缚,如果心不清净,便是斋不清净,岂可怀著贪乐五欲之心,而
来受持戒斋?

  因此,佛在《优婆塞戒经》卷五中说:“若欲受斋,先当敕语,遮先诸恶,
乃得成就;若先不遮,辄便受斋者,不名得斋。”(大正二四·一○六三中)可
见,受斋之先,不但先从身心清净而作准备,更要以口宣告他人,使得他人也知
道我要受持戒斋了。

  如何才能做到戒斋清净,藕益大师於《优婆塞五戒相经笺要》的末后说:“
凡斋戒日,不得鞭打众生:不得身口作不威仪事……不得起贪欲、嗔恚、烦恼等
邪觉,更须修六念。以上四禁,若有犯者,虽不破斋戒,而斋戒不清净。”
(续藏一○六·三七五D)

  六斋日受了八关戒斋,为防妄念丛生,为增戒斋功德,最好的方法是专持六
念:

  一、念佛:佛为慈悲导师。念佛的法门,能除愚痴;念佛的实相,能除恶意;
念佛的相好,能除怒习。

  二、念法:法为诸佛之母。佛所说法,无量无边,但以三十七道品,能够逐
层而上,完成修证之功,所以应念三十七道品,其内容是:

  (一)四念处——观身不净、观受是苦、观心无常、观法无我。
  (二)四正勤——未生恶不生、已生恶灭除、未生善令生、已生善增长。
  (三)四如意足——欲(慕乐修持之法)、念(一心正住其境)、精进(修
习不懈)、慧(思维心不散)。
  (四)五根——信(信於正道)、精进(勤求不息)、念(一心观想)、定
(一心寂定)、慧(内性自照)。
  (五)五力——由五根而发生五种力量,破除五障;信力遮烦恼、进力除懈
怠、念力破邪想,定力破妄想、慧力破一切邪外。
  (六)七觉支——念(思念修诸道法,而使定慧均等)、择法(以智简择法
之真伪)、精进(以勇猛心、离邪行、行正法)、喜(心得善法,即生欢喜)、
轻安(断除身心粗重,身心轻利安适)、定(心住一境)、行舍(舍诸妄谬、舍
一切法)。
  (七)八正道——正见、正思惟、正语、正业、正精进、正定、正念、正命。

  三、念僧:僧是人天福田。根据《佛说斋经》的记载,此所谓念僧,是念的
真实僧,或胜义僧,乃是证得四果与向四果的四双八辈的圣僧。但凡夫比丘僧,
也应恭敬供养,此处所谓念,乃是念其功德,所以要念胜义真实僧,平日依止学
习,仍当以持戒有素的世俗僧为主。因为梵语僧伽Sagha一字,意为和合众,
或者单译为众。印度四人以上即为众,所以比丘比丘尼四人以上,可称为僧伽,
俗人四人以上,也可称为僧伽,所以佛弟子共分七众乃至九众;所以阿含经有将
“归依僧”译为“归依众”的,因此有人以为,既称归依众,就不必一定要归依
出家人了。其实,凡立此一谬论者,已招大罪!因为佛陀从未说过归依僧者即是
归依在家众的,处处都说是“归依比丘僧”。佛初成道,未度比丘,先度在家弟
子,便令归依未来比丘僧,即是最大的明证。因有人误解了僧的定义,故此附带
说明。

  四、念天:天上长寿安乐。因为受持八关戒斋一天一夜,其功德却可感生欲
界六天的果报,所以一心念念,生天的果报,长寿安乐。

  五、念戒:持戒三业清净。八关戒斋,虽仅八条,然其戒力的范围,亦可大
至无穷无极,持一杀戒,即可於一切众生分上得不杀的功德,余戒亦可类推准知;
八戒的究竟,亦能具摄定共戒(由定而发,又称禅戒,由定力而自然不犯,故称
定共戒)、道共戒(证得圣果阶登圣位,虽不受戒持戒,也能与戒相应而一往清
净,故称道共戒)、三聚净戒(摄律仪戒、摄善法戒、摄众生戒,这是大乘菩萨
戒的境域了)。因为五戒是一切戒的基础,八戒自也更是一切戒的基础了。故其
功德大小,可以随人而异,以菩萨心持五戒,五戒即成大乘戒;为求人天福报持
菩萨戒,菩萨戒也等於五戒了。

  六、念施:普济一切贫穷。贫穷有三种:财产贫穷、修福修道的方法贫穷、
做人处世的胆识贫穷。所以布施也有三种:财物布施、佛法布施、无畏布施。财
物能使众生的物质生活改善,佛法能使众生的精神生活充足,无畏能使众生铁肩
担道义,择善而从,勇猛直前。根据《智度论》的解释是这样的:持戒之人不犯
他人的财物,且以自己的财物施与他人,称为财施;能为他人说法,使之开悟得
道,称为法施;一切众生皆有畏死之心,持戒之人无杀害之心,能使众生没有畏
惧感,称为无畏施。(大正二五·一六二中)

  以上介绍了许多的名相,枯燥无味,对于初入佛门的人来说,的确是件困难
的事,单把六念的内容分辨清楚,已经很不容易,再要一心一意地念此六念,那
就更不容易了。不过,这是修持八关戒斋法门的一种规定,如能如法做到,自是
好事,万一於一时之间用不上六念的工夫,改用持名念佛念菩萨的圣号,也可通
融,比如小乘经中的念佛,那是念佛的功德相好,在弥陀宗中的念佛,却是专心
持念阿弥陀佛的圣号了。如果再有方便法门,比如持咒、诵经、礼忏,那也可以。
比如《地藏菩萨本愿经》中说:“若未来世众生,於月一日、八日、十四日、十
五日、十八日、二十三、二十四、二十八、二十九日乃至三十日……能於是十斋
日,对佛菩萨,诸贤圣像前,读是(地藏)经一遍,东西南北,百由旬内,无诸
灾难,当此居家,若长若幼,现在未来,百千岁中,永离恶趣。”(大正一三、
七八三中至下)我们看,十斋日是於六斋日之外,另加一日、十八日、二十四日、
二十八日的四天,其余六天即是六斋日;十斋日可读诵地藏经,六斋日当亦可诵
地藏经了。还有《药师经》中也说:“受八分斋戒……复应念彼(药师)如来本
愿功德,读诵此(药师)经,思惟其义,演说开示。”(大正一四·四○六下)
由此也可证明,受持八戒之日,不唯可以诵经——六斋日的由来,本为瓶沙王请
佛於此六日说法的,已见前面徵引。


第三章 八关戒斋的条件与受法     

第一节 唯有人类可受戒

  《萨婆多毗尼毗沙》卷一中说:“凡得波罗提木叉戒者,以五道而言,唯人
道得戒。”(大正二三·五○九中)八戒也是波罗提木叉戒,故除人类而外,异
类众生,上至天人也不得戒。又说:“虽处处经中,说龙受斋法,以善心故,而
受八斋,一日一夜得善心功德,不得斋也。”(大正二三·五○九下)又说:“
一、男、二、女、三、黄门、四、二根、四种人中,唯男、女得戒。”(大正二
三·五○九下)也就是说,虽在人类之中,也只有生理正常的男人与女人,才能
得戒。


第二节 犯五逆破净戒者不得戒

  《萨婆多毗尼毗婆沙》卷一中说:“如是男女中,若杀父母、杀阿罗汉、出
佛身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