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界次第初门十六特胜-第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知息入 二知息出 三知息长短 四知息遍身 五除诸身行 六受喜 七受乐 八受诸行心 九心作喜 十心作摄 十一心作解脱 十二观无常 十三观出散 十四观离欲 十五观灭 十六观弃舍
次六妙门,而辨十六特胜者。此二种禅定,大意虽同,而六妙门,一往竖浅横广;十六特胜,则竖长横局。长则位远难穷,次后而明也。皆称特胜者,解释别有因缘事,具出(云云)。但此禅始从调心,终至非想,地地皆有观照;能发无漏,而无厌恶自害之失,故受特胜之名。诸师多以此十六对四念处观'蕅益大师《选佛谱》第四卷曰:若以十六法横对四念处,每念处有四法,共成十六',若作此释,则进退约位,但与六妙门齐。分别二种,对特胜之相,竖横不同,略如下辨,适取意用之。
一知息入:修习特胜之初,正依随息,故以知息入为门,即代初数息调心之法。所以然者,数息则闇心而数,故观慧不明;今知息入,则照息分明,故解慧易发,是以用知息入为调心法也。若将十六特胜横对四念处者,从知息入去,有五特胜并属身念处观。
二知息出:修特胜者,当以此知息出,代数息初调心法也,意如前释。若对念处,犹属身念处观也。
三知息长短:修特胜者,藉观以调心,心既静细,则照了渐明。若得粗住细住,及欲界定;定中暗障薄,即便觉息入出长短之相也。若对念处,犹属身念处观也。
四知息遍身:修特胜者,从欲界定,与观相扶,入未到地;故证未到地定时,即觉身及定法,悉皆虚假。息之入出,遍身微微,如有如无;既于定中,照了分明,染着心薄也。若对念处,犹属身念处也。
五除诸身行:修特胜者,从未到地,欲入初禅时,常应观析。因此,若发初禅觉观之法,则身心豁然开朗;如明眼人开仓,即自了了,见仓中所有。分别所证境界,皆虚假空无人我;既无人我,谁作诸事?谁受禅定?是则颠倒所起身业,皆悉坏灭,故云除诸身行。若对念处,齐此犹属身念处观。
六受喜:修特胜者,既常与观慧相应。若证初禅,喜支即能照了;因是喜生无过,故云受喜。若对念处,从此有三特胜,并属受念处观。
七受乐:修特胜者,既常与观慧相应。若证初禅,得乐支时,即能觉了;便于乐支,不起见着,以无所受,而受乐触,故云受乐。若对念处,犹属受念处观。
八受诸心行:修特胜者,既常与观慧相扶。若证初禅一心支时,即能照了一心,不起颠倒;于一心中,获得正受,故云受诸心行。若对念处,齐此犹属受念处观也。
九心作喜:修特胜者,离初禅入二禅时,常自照了;因是若发二禅内净喜,则真喜从观慧而生,故名心作喜。若对念处,从此有三特胜,并属心念处观也。
十心作摄:修特胜者,既因观慧,得二禅一心支,即照了一心,因是倒想不起,故云心作摄也。若对念处,犹属心念处观。
十一心作解脱:修特胜者,离二禅入三禅,常有观照。是故,若发三禅,即能照了;虽得妙乐,心不耽着,无累自在,故云心作解脱。若对念处,齐此犹属心念处观。
十二观无常:修特胜者,离三禅入四禅时,常修观照;是故,若发四禅不动定时,即自观达,定中心识虚诳,念念生灭,故云观无常也。若对念处,从此有五特胜,皆属法念处观。
十三观出散:修特胜者,从四禅入虚空处时,加修观智,内外照了;是故,若证空定之时,即知能离色界,缘空之识,自在逍散,而虚诳不实,心不爱着,故云观出散。若对念处,犹属法念处观。
十四观离欲:修特胜者,离虚空处定,入识处时;常以观慧,内自推捡,欲离虚空处离欲之心;是故发识处定,即能观达,识定虚诳不实,心不爱着,故云观离欲。若对念处,犹属法念处观。
十五观灭:修特胜者,离识处入无所有时,以智照了所修之境、能修之心;是故,若发无所有处定,即自观达无所有处,虚诳不实,心不住着,故云观灭。若对念处,犹属法念处观。
十六观弃舍:修特胜者,离无所有,修非有想非无想定时,即自以智观察所修之法、能修之心。是故,若发非想定时,即观照分明,知非想处两舍之定,犹有细想;四众和合而有,虚诳不实,非是涅盘安乐真法,则心不爱着。
特胜行者,若于地地,修观照了。则地地之中,颠倒不起,心不染着。随其因缘会处,即于是地,发真无漏,证三乘道。略辨特胜竟。
言少则意难见,读者必须细心比类,令知地地之中,与根本禅四空证定,一往虽同,而观慧有别也'蕅益大师《选佛谱》第四卷曰:此十六法,亦名阿那波那念(此翻遣来遣去)。言特胜者,从因缘得名。如外道等,并能修得四禅四空,而无对治观行,故不出生死。此十六法,有定有观,具足诸禅,能发无漏,故名特胜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