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哲学宗教电子书 > 09中国通史第六卷-中古时代-隋唐时期(上册) >

第20章

09中国通史第六卷-中古时代-隋唐时期(上册)-第2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后出土的俑类减少。
  陶瓷器是墓中最普遍的随葬品。碗、罐、壶等在隋唐墓中自始至终都有,也有一些流行于一定阶段的器物。自隋至唐高宗时期,陶器和青瓷器较多,瓷器的釉多施于器物的上半部,而且内外皆施釉的器物不多。常见器形有四耳罐、鸡首壶、龙柄壶、子母盏等。装饰手法以划花、堆塑为主,纹样多为绳纹、凸棱、莲瓣、联珠。武则天至唐玄宗时期,白瓷器和黑、黄、酱釉等釉色瓷器增多。器形中碗、盘、杯、盒、唾盂等实用器皿较多。最引人注意的是“唐三彩”广泛流行,并用来制作大型的俑类。唐德宗以后,瓷器数量增加,品种丰富,器类也明显增多,注壶,多曲花瓣形的碗、盘、碟和托盏等流行。纹样常见花卉、禽鸟。
  隋唐墓中经常出土铜镜,不同时代的铜镜的形制和纹样有很大的区别。
  中晚唐的墓葬中出现了用铁猪、铁牛随葬的现象。
  黄河以北河套以东地区发现的隋墓很少,唐墓较多。墓葬的形制呈现出与唐代两京地区不同的特征。有方形、长方形、圆形、多边形的砖室墓,长方形的墓中还有土圹墓、砖椁墓。有代表性的墓葬为河南新乡张枚墓、山西太原金胜村五号墓、河北永年大中十二年墓、河北定县唐墓、北京丰台唐史思明墓、何弘敬墓、王元逵墓。
  北京丰台唐史思明墓,墓道向南,斜坡式,里面填充不规则的石料。墓道靠近甬道处有对称的小龛4 个,墓道两侧也各有两个小龛,龛的附近发现壁画残片。墓室为方形石室,东西长5。54 米,南北宽5。05 米,两侧各有一长方形的耳室,墓室的西北部有一直径1。5 米,深1。75 米的井状坑。墓中出土遗物有玉、金、石、陶、瓷、铜等器数十件,最引人注意的是玉册44 枚,包括谥册和哀册各一套。可知该墓为著名的“安史之乱”中的重要人物史思明之墓。何弘敬、王元逵墓破坏的较严重,但可知何弘敬墓中有石雕残块、石柱等,王元逵墓是由墓道、前后室、东西耳室、甬道组成。这一地区的墓葬反映出,安史之乱以后,许多地方的高官,在埋葬制度上僭越,墓葬的规模已超过同时期两京地区的同品级的官吏。
  河南新乡张枚墓、山西太原金胜村五号墓、河北永年大中十二年墓等都是方形的砖室墓,有的墓有耳室或在甬道带小龛,有的在墓室内设平台放置随葬品,时代较晚的还有的用砖砌出仿木建筑结构和桌椅等。还出现一些平面为圆形和多边形的墓葬。山西太原附近的墓葬,壁多绘壁画,并以树下人物的屏风为特点。
  朝阳地区已知的多为开元、天宝以前的唐墓,主要有张秀墓、中山营子唐墓、八里堡唐墓、韩贞墓、朝阳师范M2、M3、左才墓。
  这一地区的墓葬更流行圆形墓。长方形的墓多为砖椁墓。如中山营子唐墓直径12。88 米,带石墓门,墓内又分隔出五个小室。墓葬有的在墓门外砌“翼墙”,有的墓内也砌出放随葬品的平台。
  黄河以北河套以东及朝阳地区唐墓出土的随葬品,除了陶瓷器外,还有一些如人首鸟身、人首鱼身、双人头蛇身和其他怪兽。人物俑类在朝阳地区已知的均为彩绘泥俑,有的墓还用家畜、家禽实物随葬。
  新疆吐鲁番地区的阿斯塔那、哈拉和卓,自二十世纪五十年代起,先后进行了十几次考古发掘,其中包括了许多麹氏高昌和唐代的墓葬,并出土大量的文物。
  麹氏高昌时期的墓葬,主要流行带斜坡墓道的土洞墓。墓室的四壁微向外弧出,墓顶平圆。埋葬方式多是在墓室内作放尸台,台上铺苇席,陈尸其上。随葬品以黑陶器为特点,这种黑陶器的表面多带彩绘,典型纹样是以红、自、绿三色绘出圆点、弦纹、莲瓣。墓中较多地出现砖墓志,也有土坯、木板和砂石做成的。有的墓中还发现绘有伏羲、女娲形象的绢画。
  唐代的墓葬主要是贞观至大历年间,即唐设西州时期的。与麹氏高昌时期相比,墓葬的规模增大,墓室四壁明显外弧。出现了双室墓、带甬道的墓和刀形墓,有的墓道上凿天井。墓顶有圆形、纵券、横券和平顶。尸体仍采用筑台陈放的方式。死者口中常含钱币。随葬品中的黑陶器减少,火候较低及未经烧制的器物增多。较多地出现武士、文吏、女侍、镇墓兽等俑类。墓内较普遍地出土绘伏羲、女娲形象的绢画。个别墓中还出有屏风绢画,内容为舞乐、牧马、贵妇弈棋等。
  吐鲁番阿斯塔那、哈拉和卓地区的气候、地理环境和丧葬习俗,使墓葬中大量的文书和织物得以完好保存,从而成为这一地区墓葬出土遗物的重要特点。
  文书大都是当时作为已废弃的物品,用其纸张制作他物而出现于墓葬之中的,如纸棺、俑类的服装、鞋袜等,但却成为保存下来的珍贵史料。麹氏高昌和唐代的文书达两千四百余件。其中有契约、籍帐、官府文书、私人信件、经籍写本、随葬衣物疏等。内容极为丰富,广泛涉及了经济、政治、文化、军事、宗教等各个方面。①南方地区的隋唐墓长江中游地区发现的墓葬较多,为南方隋唐墓的中心区域。墓葬可分为长方形、梯形,凸字形和中字形。砖室墓主要是凸字形和中字形,墓的左、右、后常砌出小壁龛,龛内置十二生肖俑。墓室正中有砖砌长方形棺床,棺床与墓壁间设排水道。土坑墓以梯形和长方形为多,有的墓带壁龛。长江中游地区的隋唐墓可分为六期。
  第一期,隋代。
  有代表性的墓葬有湖北武汉M29、武昌M17、湖南湘阴隋墓、长沙M275、浙江江山隋开皇十八年墓、江山隋大业三年墓、衢州M20。
  隋代以凸字形、长方形、梯形的砖构和土坑墓最为流行,有的设耳室和小龛,小型墓居多。
  第二期,唐高祖、太宗时期。
  有代表性的墓葬有长沙赤峰山M3、M4、武昌M359、安陆杨氏墓。
  出现了较大型的墓葬。从这一时期开始,砖室墓的墓壁砖上盛行模印花纹,内容为叶脉纹、花草纹、小花纹、忍冬纹、钱币纹、网格纹。有的墓还在墓壁上镶嵌画像砖。
  第三期,唐高宗、武则天时期。
  有代表性的墓葬有四川万县冉仁才墓、长沙咸嘉湖唐墓、湖北陨县李徽墓、长沙黄土岭唐墓、长沙牛角塘唐墓。
  出现了与北方两京地区相类似的方形砖室墓。砖室墓出土的随葬品较丰富,应与墓主人的地位有关。
  第四期,唐中宗至玄宗时期。
  有代表性的墓葬有长沙丝茅冲唐墓、九江唐墓、武昌M270、陨县李欣墓、武昌M285。
  第五期,唐肃宗至敬宗时期。
  有代表性的墓葬有益阳唐墓、武昌M290、武昌M342、武昌40、长沙唐墓。
  第六期,唐文宗至唐末。
  有代表性的墓葬有长沙王清墓、黄石M1、长沙上大垅M31、武昌M528。
  第四期以后,仍流行砖构和土坑墓,以平面呈长方形的土坑墓为多。
  长江中游地区隋唐墓的随葬品以生活用品为主,最多的是陶瓷器。一、二、三期的墓葬中陶器较多,瓷器次之。器形多为五联罐、圆形五足炉、较瘦高的盘口壶、四耳罐、深腹碗、小口的唾盂、高足杯,并在部分墓葬出土俑类。四、五期的墓中出土瓷器较多。器形较粗胖的盘口壶、双耳罐、浅腹碗、大口的唾盂、长颈瓶、花口碗及较多的注子。
  南方地区的墓葬形制和随葬品的风格统一性较强,主要区别是发展的时间不同。长江中游在入唐后发生了较大的变化,而长江下游约在唐高宗时才表现出明显的改变。长江上游、赣江流域、福建、岭南地区在唐玄宗时期发① 吐鲁番文书整理小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吐鲁番晋—唐墓葬出土文书概述》,《文物》1977年第3 期。
  生了重要的变化。总体上看,南方是在八世纪中叶,即唐玄宗末期墓葬形制和随葬品出现了新的变化。
  岭南地区的唐“尚书右丞相赠荆州大都督”张九龄墓,是一座由甬道、耳室和主室组成的砖墓,主室四角攒尖顶,墓内四角砖砌假柱,砖砌长方形棺床设于墓室中央。主室和甬道绘有壁画。墓虽被盗,仍出土30 件器物。①福建地区的闽侯杜武墓,平面呈凸字形,用花纹砖砌成,棺床砌于墓室后部,前部放置随葬品。②漳蒲县刘坂乡唐墓,平面为中字形,主室左、右壁各砌五个壁龛,室内还砌出两个方形坑。出土40 余件具有特色的俑,有男女、“千岁老人”俑及镇墓兽和人首蛇身、人首鱼身、马头鱼身、鳖形等怪兽。③① 广东省文管会等:《唐代张九龄墓发掘简报》,《文物》1961 年第6 期。② 黄汉杰:《福建闽侯荆山杜武南朝、唐墓清理记》,《考古》1959 年第4 期。③ 《福建漳蒲县刘坂乡唐墓清理简报》,《考古》1959 年第11 期。
  第五节隋唐时期的墓葬壁画隋唐壁画墓隋代的壁画墓发现不多,山东嘉祥徐敏行墓是一座保存较好的墓,此墓的过洞绘武装侍卫,墓室内有四神、牛车、女侍、犬、伞盖、鞍马,后壁为墓主人夫妇坐帐内饮宴,帐前列乐舞。①唐代壁画达到了空前兴盛时期,描绘于建筑之中的虽已荡然无存,唐代发掘出的壁画墓,则保存了不少珍贵的资料。壁画反映了唐代的社会风貌,显示了绘画艺术的成就。唐代墓葬壁画主要出现在地位较高的贵族墓葬中,壁画墓的形制一般由墓室(有的为前、后双室)、甬道、过洞、墓道组成,壁画分绘于各个地方。壁画题材、所绘的部位大致如下:1。四神图。即青龙、白虎、朱雀、玄武。用以表示方位,饰于墓道的东西壁及墓室的南北壁。
  2。仪卫图。由步、骑或步、车、骑仪仗组成,分布在墓道东西壁,见于高级贵族的墓葬中,为墓主人生前地位的象征。
  3。启戟图。官吏出行和门第列戟表现身份和荣耀。所绘戟数的多少与墓主人的官品高低有关。
  4。建筑图。是墓主人生前宅第的写照。
  5。妇女及内侍图。妇女中有贵妇、宫官、侍女。多绘于墓室内,也见于甬道和过洞中。表现贵族行乐生活。
  6。农牧生产图。反映墓主人经营庄园的场景。
  7。打球图。画面为数名骑手执球杖驱马抢球,场面宏大。属于贵族官吏生活的内容。
  8。客使图。为异国及其他民族的使者。
  此外,还有乐舞、人物故事、游猎、树下人物等内容。
  西安地区唐墓壁画西安是唐代壁画墓最为集中的地区,墓葬壁画的内容因时代早晚而不同。
  唐初的壁画墓主要有李寿、杨恭仁墓。
  李寿墓,墓道绘由飞天引导的出行游猎图。过洞为步卫、属吏,农牧、厨事、列戟。甬道是属吏、内侍、女侍、寺院和道观。墓室绘马厩、仓廪、宅院、女乐。凡家内生活的内容,多以复杂的庭院为背景:农牧、厨事、马厩、仓廪,寺院道观等题材不见于以后的墓葬壁画中,这些内容许多应渊源于十六国迄隋墓葬中的壁画。壁画人物的体态清瘦,稍显呆板。
  唐高宗时期的壁画墓主要有段简璧、阿史那忠、李震、执思奉节、郑仁泰、苏定方、李爽、房陵公主、李凤、安元寿墓。尽管各墓壁画均有不同程度的残损,但内容基本清楚。
  阿史那忠墓的墓道绘青龙、白虎、鞍马、骆驼、牛车、步卫、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