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哲学宗教电子书 > 11白话中阿含经11good! >

第382章

11白话中阿含经11good!-第382章

小说: 11白话中阿含经11good!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丘众皆奉学戒及世尊境界诸微妙法,唯我说不堪任,从座起去。所以者何?以不学
      具戒及世尊境界诸微妙法故。”
      尊者跋陀和利听了之后,便前往佛陀的住处,顶礼佛足之后,告诉佛陀:“佛陀!我
      实在是罪过!我实在是罪过!我是愚痴者、心不安定者、不善者。为什么呢?因为
      佛陀为比丘众制定一坐食戒,比丘众都欢喜受持佛陀所教说的正法与戒律,只有我
      不欢喜受持,便起座离去。为什么呢?因为我无法受持佛陀所教说的正法与戒律。
      ”
  13。 世尊告曰∶ “跋陀和利!汝于尔时不知众多比丘、比丘尼于舍卫国而受夏坐,彼知
      我、见我:有比丘名跋陀和利,世尊弟子,不学具戒及世尊境界诸微妙法。跋陀和
      利!汝于尔时不知如此耶?跋陀和利!汝于尔时不知众多优婆塞、优婆夷(176)居舍卫国
      ,彼知我、见我:有比丘名跋陀和利,世尊弟子,不学具戒及世尊境界诸微妙法。
      跋陀和利!汝于尔时不知如此耶?跋陀和利!汝于尔时不知众多异学(305)沙门、梵志(9)
       于舍卫国而受夏坐,彼知我、见我:有比丘名跋陀和利,沙门瞿昙弟子,名德,不
      学具戒及世尊境界诸微妙法。跋陀和利!汝于尔时不知如此耶?”
      佛陀便说:“跋陀和利!难道你不知道,当时有许多的比丘、比丘尼正在舍卫城结夏
      安居,他们都如此地知道我:佛陀的弟子跋陀和利比丘,无法受持佛陀所教说的正
      法与戒律。跋陀和利!难道你不知道吗?跋陀和利!难道你不知道,当时有许多的
      优婆塞、优婆夷住在舍卫城,他们都如此地知道我:佛陀的弟子跋陀和利比丘,无
      法受持佛陀所教说的正法与戒律。跋陀和利!难道你不知道吗?跋陀和利!难道你
      不知道,当时有许多外道的修行人、婆罗门正在舍卫城结夏安居,他们都如此地知
      道我:佛陀的弟子跋陀和利比丘,无法受持佛陀所教说的正法与戒律。跋陀和利!
      难道你不知道吗?”
  14。 “跋陀和利!若有比丘俱解脱(26)者,我语彼曰∶‘汝来入泥(1841)!’跋陀和利!于意云
      何?我教彼比丘,彼比丘宁当可住而移避耶?”
      “跋陀和利!如果我对俱解脱的比丘说:‘比丘!你来!为我当作在泥上的桥!’你
      认为如何?该比丘是否会避开我而走开呢?”
      15。 尊者跋陀和利答曰:“不也。”

六○七 中阿含经卷第五十

六○八 后大品第十六(194)跋陀和利经第三

      尊者跋陀和利回答说:“不会的,佛陀!”
  16。 世尊告曰∶ “跋陀和利!若有比丘,设非俱解脱有慧解脱,设非慧解脱有身证(1125)者,
      设非身证有见到(1124)者,设非见到有信解脱(1123),设非信解脱有法行(1122)者,设非法行有信行(1121)
      者,我语彼曰:‘汝来入泥!’跋陀和利!于意云何?我教彼比丘,彼比丘宁当可
      住而移避耶?”
      佛陀又问;“跋陀和利!如果我对慧解脱、身证、见到、信解脱、法行、信行的比丘
      说:‘比丘!你来!为我当作在泥上的桥!’你认为如何?该比丘是否会避开我而走
      开呢?”
  17。 尊者跋陀和利答曰:“不也。”
      尊者跋陀和利回答说∶ “不会的,佛陀!”
  18。 世尊告曰:“跋陀和利!于意云何?汝于尔时得信行、法行、信解脱、见到、身证、
      慧解脱、俱解脱耶?”
      佛陀又问:“跋陀和利!在当时,你是信行者、法行者、信解脱者、见到者、身证者
      、慧解脱者或俱解脱者吗?”
  19。 尊者跋陀和利答曰:“不也。”
      尊者跋陀和利回答说:“都不是,佛陀!”
  20。 世尊告曰:“跋陀和利!汝于尔时非如空屋耶(1842)?”
      佛陀又问:“跋陀和利!在当时,你不是空无、空虚的恶作者吗?”
  21。 于是,尊者跋陀和利为世尊面呵责已,内怀忧戚,低头默然,失辩无言,如有所伺
      。
      于是,尊者跋陀和利被佛陀当面诃责后,心生忧愁,若有所思地低头,沉默不语,
      无话可说。
  22。 于是,世尊面呵责尊者跋陀和利已,复欲令欢喜,而告之曰:“跋陀和利!汝当尔时
      ,于我无信法⊕静,无爱法静、无⊕诤法静。所以者何?我为比丘众施设一坐食戒,
      诸比丘众皆奉学戒及世尊境界诸微妙法,唯汝说不堪任,从座起去。所以者何?以
      不学具戒及世尊境界诸微妙法故。”
      佛陀当面,诃责尊者跋陀和利之后,为了使他欢喜,便对他说:“跋陀和利!在当时,
      你对于我没有信心,没有敬爱,仍有诤论。为什么呢?因为我为比丘众制定一坐食

六○九 中阿含经卷第五十

六一○ 后大品第十六(194)跋陀和利经第三

      戒,比丘众都欢喜受持我所教说的正法与戒律,只有你不欢喜受持,便起座离去。
      为什么呢?因为你无法受持我所教说的正法与戒律。”
  23。 尊者跋陀和利白曰:“实尔。所以者何?世尊为比丘众施设一坐食戒,诸比丘众皆
      奉学戒及世尊境界诸微妙法,唯我说不堪任,从座起去。所以者何?以不学具戒及
      世尊境界诸微妙法故。唯愿世尊受我过失,我见过已,当自悔过,从今护之,不复
      更作。”
      尊者跋陀和利回答说:“是的,佛陀!为什么呢?因为佛陀为比丘众制定一坐食戒,
      比丘众都欢喜受持佛陀所教说的正法与戒律,只有我不欢喜受持,便起座离去。为
      什么呢?因为我无法受持佛陀所教说的正法与戒律。请佛陀接受我的忏悔,接受我
      的表白,我忏悔后,一定会防护自己不再犯过。”
  24。 世尊告曰:“跋陀和利!如是,汝实如愚、如痴、如不了、如不善。所以者何?我
      为比丘众施设一坐食戒,诸比丘众皆奉学戒及世尊境界诸微妙法,唯汝说不堪任,
      从座起去。所以者何?以汝不学具戒及世尊境界诸微妙法故。跋陀和利!若汝有过
      ,见已自悔,从今护之,不更作者,跋陀和利!如是则于圣法律中益而不损。若汝
      有过,见已自悔,从今护之,不更作者。”
      佛陀又说:“跋陀和利!的确!你实在是个愚痴者、心不安定者、不善者。为什么呢
      ?因为我为比丘众制定一坐食戒,比丘众都欢喜受持我所教说的正法与戒律,只有
      你不欢喜受持,便起座离去。为什么呢?因为你无法受持我所教说的正法与戒律。
      跋陀和利!不过你能忏悔、表白、防护自己不再犯过,如此,跋陀和利!能够忏悔
      、表白、防护自己不再犯过者,必定能在贤圣之法有所增长,不会退失。”
  25。 “跋陀和利!于意云何?若有比丘不学具戒者,彼住无事处、山林树下,或居高岩
      ,寂无音声,远离,无恶,无有人民,随顺燕坐(80)。彼住远离处,修行精勤,得增上
      心(987),现法乐居(1843)。彼住远离处,修行精勤,安隐快乐⊕已,诬谤世尊戒,及诬谤天诸
      智梵行者,亦诬谤自戒(1844)。彼诬谤世尊戒,及诬谤天诸智梵行者,亦诬谤自戒已,便
      不生欢悦(290),不生欢悦已,便不生喜(20),不生喜已,便不止身(291),不止身已,便不觉
      乐(20);不觉乐已,便心不定。跋陀和利!贤圣弟子心不定已,便不见如实、知如真(1845)
      。”
      “跋陀和利!有些比丘没有完全学习尊师的教法,心里想:‘如果我住在偏远、没有

六一一 中阿含经卷第五十

六一二 后大品第十六(194)跋陀和利经第三

      人为干扰或没有危险之处,或在安静的树下、深山石洞中禅坐思惟,我或许能够随
      所欲求,很容易地得到增上心。’于是,他便住在偏远、没有人为干扰或没有危险
      之处,或在安静的树下、深山石洞中禅坐思惟。当他住在偏远、没有人为干扰或没
      有危险之处时,尊师非难他,有智慧、已了知的同梵行者非难他,天人非难他,自
      己也非难自己。当他被尊师非难,被有智慧、已了知的同梵行者非难,被天人非难
      ,被自己非难之后,心不生欣悦;因为心不生欣悦,便不得内心的喜悦:因为不得
      内心的喜悦,便不得镇静;因为不得镇静,便不得身体的轻安;因为不得身体的轻
      安,心便不能专注。跋陀和利!当比丘的心不能专注时,便不能如实知见〔世间的
      现象〕。”
  26。 “跋陀和利!于意云何?若有比丘学具戒者,彼住无事处、山林树下,或居高岩,
      寂无音声,远离,无恶,无有人民,随顺○ 燕坐。彼住远离处,修行精勤,得增上心
      ,现○法乐居。彼住远离处,修行精勤,安隐快乐已,不诬谤世尊戒,不诬谤天诸智
      梵行者,亦不诬谤自戒。彼不诬谤世尊戒,不诬谤天诸智梵行者,亦不诬谤自戒已
      ,便生欢悦;生欢悦已,便生喜;生喜已,便止身;止身已,便觉乐;觉乐已,便
      心定。”
      “跋陀和利!有些比丘完全学习尊师的教法,心里想:‘如果我住在偏远、没有人为
      干扰或没有危险之处,或在安静的树下、深山石洞中禅坐思惟、我或许能够随所欲
      求,很容易地得到增上心。’于是,他便住在偏远、没有人为干扰或没有危险之处
      ,或在安静的树下、深山石洞中禅坐思惟。当他住在偏远、没有人为干扰或没有危
      险之处时,尊师不非难他,有智慧、已了知的同梵行者不非难他,天人不非难他,
      自己也不非难自己。因为他不被尊师非难,不被有智慧、已了知的同梵行者非难,
      不被天人非难,不被自己非难,心便生欣悦;因为心生欣悦,便得内心的喜悦;因
      为内心的喜悦,便得镇静;因为镇静,便得身体的轻安;因为身体的轻安,心便能
      专注。跋陀和利!当比丘的心专注时,便能如实知见〔世间的现象〕。”
  27。 “跋陀和利!贤圣弟子心定已,便见如实、知如真;见如实、知如真已,便离欲、
      离恶不善之法,有觉、有观,离生喜、乐,得初禅成就游(20)。跋陀和利!是谓彼于尔
      时得第一增上心(36) ,即于现法得安乐居,易不难得,乐住无怖,安隐快乐,令升涅槃
      (48)。彼觉、观已息,内静、一心,无觉、无观,定生喜、乐,得第二禅成就游(21)。跋

六一三 中阿含经卷第五十

六一四 后大品第十六(194)跋陀和利经第三

      陀和利!是谓彼于尔时得第二增上心,即于现法得安乐居,易不难得,乐住无怖
      安隐快乐,令升涅槃。彼离于喜欲,舍无求游,正念正智而身觉乐,谓圣所说、圣
      所舍、念、乐住、⊕空,得第三禅成就游(22)。跋陀和利!是谓彼于尔时得第三增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