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哲学宗教电子书 > 11白话中阿含经11good! >

第365章

11白话中阿含经11good!-第365章

小说: 11白话中阿含经11good!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净信:世尊是正等正觉者,法是向世尊善说,僧众是正行者。’如果有人经由这样
      的理由与根据,于佛陀生起坚固的信心,这样的信心是合理的、以见为根本的、坚
      固的净信,而且是修行人、婆罗门、乃至其他一切的天、人、恶魔、梵天所不能动
      摇的。诸比丘!这就是对如来如法的探求,这就是对如来如法的善探求。”
   9。 佛说如是,彼诸比丘涧佛所说,欢喜奉行。
      佛陀如是说完之后,诸比丘对于佛陀所说,都很欢喜地接受。

四六九 中阿含经卷第四十九

四七○ 双品第十五(186)求解经第五

      说智˙阿夷那˙拘楼明圣道,
      东园论小空˙大空最在后。

      (一八七)中阿含双品说智经第六

   1。 我闻如是:一时,佛游舍卫国(1) ,在胜林给孤独园(2)。
      以下是我所听到的:曾经有一次,佛陀住在舍卫城的胜林给孤独园。
   2。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若有比丘来向汝说已所得智:‘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
      已办,不更受有,知如真(25)’者,汝等闻之,当善然可,欢喜奉行(1739)。善然可彼,欢
      喜奉行已,当复如是问彼比丘:‘贤者(120)!世尊说五盛阴(401),色盛阴,觉、想、行、识
      盛阴。贤者!云何知、云何见此五盛阴,得知无所受,漏(3)尽心解脱耶?’”
      有一次,佛陀告诉比丘众:“如果有比丘向你们宣称已得到究竟智:‘没有再生,尽
      苦之道已经圆满成就,应做之事已经完成,命终之后没有来生。’你们听了之后,
      不应欢喜,也不应诃责。你们不欢喜,也不诃责,但应问他:‘贤者!佛陀教说五取

四七一 中阿含经卷第四十九

四七二 双品第十五(187)说智经第六

      蕴,即执取色、受、想、行、识蕴。贤者!你如何知见此五取蕴,使心不执着,而
      从烦恼解脱?’”
   3。 “漏尽比丘得知梵行已立法者,应如是答(1740):‘诸贤!色盛阴非果、空虚、不可欲、
      不恒有、不可倚、变易法,我知如是。若于色盛阴有欲、有染、有着、有缚、缚着
      使者,彼尽、无欲、灭、息、止,得知无所受,漏尽心解脱(1741)。如是觉、想、行、识
      盛阴,非果、空虚、不可欲、不恒有、不可倚、变易法,我知如是。若于识盛阴有
      欲、有染、有着、有缚、缚着使者,彼尽、无欲、灭、息、止,得知无所受,漏尽
      心解脱。诸贤!我如是知、如是见此五盛阴,得知无所受,漏尽心解脱。’漏尽比
      丘得知梵行已立法者,应如是答。”
      “诸比丘!烦恼已断尽、尽苦之道已成就、应做之事已完成、重担已放下、妙义已
      达成、有结已遍断、有正慧解脱的比丘,应当回答说:‘各位贤者!我知道色是脆弱
      的、会消逝的、不安隐的之后,便因为断尽、远离、灭尽、舍离那些关于色的执着
      、取着、心的偏见、执取、随眠,而知道我的心是解脱的。同理,我知道受、想、
      行、识是脆弱的、会消逝的、不安隐的之后,便因为断尽、远离、灭尽、舍离那些
      关于受、想、行、识的执着、取着、心的偏见、执取、随眠,而知道我的心是解脱
      的。各位贤者!我就是如此知见此五取蕴,使心不执着,而从烦恼解脱。’诸比丘
      !这就是烦恼已断尽、尽苦之道已成就、应做之事已完成、重担已放下、妙义已达
      成、有结已遍断、有正慧解脱的比丘,应有的回答。”
   4。 “汝等闻之,当善然可,欢喜奉行。善然可彼,欢喜奉行已,当复如是问彼比丘:
      ‘贤者!世尊说四食(400),众生以此得存长养。云何为四?一曰抟食粗细,二曰更乐,
      三曰意念,四曰识也。贤者!云何知、云何见此四食,得知无所受?漏尽心解脱耶
      ?’”
      “你们听了之后,不应欢喜,也不应诃责。你们不欢喜,也不诃责,但应问他:‘贤
      者!佛陀教说四种可以维持众生身心的滋养品。是哪四种呢?一是抟食,或粗或细
      ,可以滋养身体的食物;二是触食,透过沐浴、按摩身体,或与外界接触得到的快
      乐、满意,使身心得到滋养;三是思食,透过思考、分别的方式,例如意愿、希望
      ,使身心得到滋养;四是识食,心思考、分别所产生的结果,即六识(包含入胎时
      与染爱相应的识),使身心得到滋养。贤者!你如何知见此四种可以维持众生身心的

四七三 中阿含经卷第四十九

四七四 双品第十五(187)说智经第六

      滋养品,使心不执着,而从烦恼解脱?’”
   5。 “漏尽比丘得知梵行已立法者,应如是答∶‘诸贤!我于抟食,意不高不下,不倚
      不缚,不染不着,得解得脱,尽得解脱,心离颠倒,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办
      ,不更受有,知如真(1742)。如是更乐、意念、识食,不高不下,不倚不缚,不染不着,
      得解得脱,尽得解脱,心离颠倒,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办,不更受有,知如
      真。诸贤!我如是知、如是见此四食,得知无所受,漏尽心解脱。’漏尽比丘得知
      梵行已立法者,应如是答。”
      “诸比丘!烦恼已断尽、尽苦之道已成就、应做之事已完成、重担已放下、妙义已
      达成、有结已遍断、有正慧解脱的比丘,应当回答说:‘各位贤者!对于抟食,我不
      执着、不排斥、不依着、不染着、自在、离缚,心得解脱而住。同理,对于触食、
      思食、识食也是一样,我不执着、不排斥、不依着、不染着、自在、离缚,心得解
      脱而住。各位贤者!我就是如此知见此四种可以维持众生身心的滋养品,使心不执
      着,而从烦恼解脱。’诸比丘!这就是烦恼已断尽、尽苦之道已成就、应做之事已
      完成、重担已放下、妙义已达成、有结已遍断、有正慧解脱的比丘,应有的回答。
      ”
   6。 “汝等闻之,当善然可,欢喜奉行。善然可彼,欢喜奉行已,当复如是问彼比丘:
      ‘贤者!世尊说四说(1743)。云何为四?一曰见见说,二曰闻闻说,三曰识识说,四曰知
      知说。贤者!云何知、云何见此四说,得知无所受,漏尽心解脱耶?’”
      “你们听了之后,不应欢喜,也不应诃责。你们不欢喜,也不诃责,但应问他:‘贤
      者!佛陀教说四说。是哪四说呢?一是于所见说所见,二是于所闻说所闻,三是于
      所觉说所觉,四是于所识说所识。贤者!你如何知见此四说,使心不执着,而从烦
      恼解脱?’”
   7。 “漏尽比丘得知梵行已立法者,应如是答:‘诸贤!我于见见说,不高不下,不倚
      不缚,不染不着,得解得脱,尽得解脱,心离颠倒,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办
      ,不更受有,知如真。如是闻闻、识识、知知说,不高不下,不倚不缚,不染不着
      ,得解得脱,尽得解脱,心离颠倒,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办,不更受有,知
      如真。诸贤!我如是知、如是见此四说,得知无所受,漏尽心解脱。’漏尽比丘得
      知梵行已立法者,应如是答。”

四七五 中阿含经卷第四十九

四七六 双品第十五(187)说智经第六

      “诸比丘!烦恼已断尽、尽苦之道已成就、应做之事已完成、重担已放下、妙义已
      达成、有结已遍断、有正慧解脱的比丘,应当回答说:‘各位贤者!对于所见,我不
      执着、不排斥、不依着、不染着、自在、离缚,心得解脱而住。同理,对于所闻、
      所觉、所识也是一样,我不执着、不排斥、不依着、不染着、自在、离缚,心得解
      脱而住。各位贤者!我就是如此知见此四说,使心不执着,而从烦恼解脱。’诸比
      丘!这就是烦恼已断尽、尽苦之道已成就、应做之事已完成、重担已放下、妙义已
      达成、有结已遍断、有正慧解脱的比丘,应有的回答。”
   8。 “汝等闻之,当善然可,欢喜奉行。善然可彼,欢喜奉行已,当复如是问彼比丘:
      ‘贤者!世尊说内六处(184),眼处,耳、鼻、舌、身、意处。贤者!云何知、云何见此
      内六处,得知无所受,漏尽心解脱耶?’”
      “你们听了之后,不应欢喜,也不应诃责。你们不欢喜,也不诃责,但应问他:‘贤
      者!佛陀教说六内处,眼睛、耳朵、鼻子、舌头、身体、意念。贤者!你如何知见
      此六内处,使心不执着,而从烦恼解脱?’”
   9。 “漏尽比丘得知梵行已立法者,应如是答:‘诸贤!我于眼及眼识,眼识知法俱知
      ,二往知已。诸贤!若眼及眼识,眼识知法,乐已尽,彼尽、无欲、灭、息、止,
      得知无所受,漏尽心解脱(1744)。如是耳、鼻、舌、身,意及意识,意识知法俱知,二法
      知已。诸贤!若意及意识,意识知法,乐已尽,彼尽、无欲、灭、息、止,得知无
      所受,漏尽心解脱。诸贤!我如是知、如是见此内六处,得知无所受,漏尽心解脱
      。’漏尽比丘得知梵行已立法者,应如是答。”
      “诸比丘!烦恼已断尽、尽苦之道已成就、应做之事已完成、重担已放下、妙义已
      达成、有结已遍断、有正慧解脱的比丘,应当回答说:‘各位贤者!因为断尽、远离
      、灭尽、舍离那些关于眼睛、眼识、由眼识所识知之法的欲望、贪染、欢喜、渴爱
      、执着、取着、心的偏见、执取、随眠,所以我知道我的心是解脱的。同理,耳朵
      、鼻子、舌头、身体也是一样,因为断尽、远离、灭尽、舍离那些关于意念、意识
      、由意识所识知之法的欲望、贪染、欢喜、渴爱、执着、取着、心的偏见、执取、
      随眠,所以我知道我的心是解脱的。各位贤者!我就是如此知见此六内处,使心不
      执着,而从烦恼解脱。’诸比丘!这就是烦恼已断尽、尽苦之道已成就、应做之事
      已完成、重担已放下、妙义已达成、有结已遍断、有正慧解脱的比丘,应有的回答

四七七 中阿含经卷第四十九

四七八 双品第十五(187)说智经第六

      。”
  10。 “汝等闻之,当善然可,欢喜奉行。善然可彼,欢喜奉行已,当复如是问彼比丘:
      ‘贤者!世尊说六界(185),地界、水界、火界、风界、空界、识界。贤者!云何知、云
      何见此六界,得知无所受,漏尽心解脱耶?’”
      “你们听了之后,不应欢喜,也不应诃责。你们不欢喜,也不诃责,但应问他:‘贤
      者!佛陀教说六界,地界、水界、火界、风界、空界、识界。贤者!你如何知见此
      六界,使心不执着,而从烦恼解脱?’”
  11。 “漏尽比丘得知梵行已立法者,应如是答:‘诸贤!我不见地界是我所,我非地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