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哲学宗教电子书 > 谋刺杨得志案侦破始末 >

第2章

谋刺杨得志案侦破始末-第2章

小说: 谋刺杨得志案侦破始末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型缈梗谝欢司种两鸹鼐菔兀詈蟪糠止俦冻贤獗唤夥啪摺�
  第一二八军两年多时间里一直在银川地区之外积极打内战,按说跟银川方面的公私函件应该是比较多的。可是,据邮局方面介绍,在他们的记忆中,经他们之手处理过的国民党第一二八军寄往银川的信函并不多。为什么呢?这是因为这个军的官兵几乎都不是银川当地人,他们即使要跟家属通信,也不会寄到银川来转,这是私函方面的。还有公函方面的,该军通常也不往银川寄发,因为马鸿逵虽然长期待在银川,但第一二八军跟他没有直接联系,在该军和马鸿逵之间还有着宁夏兵团司令长官马鸿逵之子马敦静,公事不可能绕过马敦静而直接向马鸿逵请示的。鉴于上述原因,经邮局的邮件分拣人员之手进入银川市的来自“国军”第一二八军的信函就寥寥无几了。
  因为寥寥无几,所以,当侦查员一问到这点时,邮局的一位分拣员就说出了一个基本上每月都会收到一二封来自“国军”第一二八军司令部信函的用户——马清臻。
  侦查员于是马上设法了解马清臻的情况:这是一个五十多岁的商人,回族,其子马一成是一二八军司令部的少校参谋,不久前参加了由该军副军长组织的“金积投诚”,毅然放下武器,投向人民解放军的营垒,目前正在参加集中学习,准备接受解放军的整编。马清臻本人世代居住银川,从其祖父开始就以经营中药材谋生,生意做得不算大,其经济状况在银川属于中产阶级。其性豪爽,正直仗义,乐善好施,在当地老百姓中口碑不错。
  专案组分析下来,觉得马清臻基本符合写举报信的条件:由于有着其子马一成的身份关系,他有获得内部机密的便利;他手头有一二八军旧信封;他是商人,手头自然不缺特殊信纸——狭条毛边纸,那显然是从用于制作账本的毛边纸上裁下来的。
  如此,那就去拜访马清臻吧。马清臻住在南门外双城门,那是一位体形敦实、满脸红光的健壮老者,南鸣秋与其交谈之下,得知对方长期习练查拳。正好一同去的侦查员麻志清是世代习练查拳的,南鸣秋于是示意麻志清跟马清臻以此为话题聊了起来。马清臻果然豪爽,跟麻志清聊了一会儿,就起身打了一套拳。麻志清见了知道这是切磋的意思了,于是也就表演了一下。马清臻见之大喜,就让其妻准备酒菜,他要好好款待解放军朋友。侦查员都是军人身份,入城纪律一条条都是倒背如流的,自然不能就地吃喝,于是赶紧先谢后阻,说马老爷子您可不能让咱们违反纪律受到军法处罚,您老的情咱们领了,喝酒的事儿就留待以后吧,我们在银川住下就不走了,往后大家交往的日子还长哩。
  马清臻这时才想起问侦查员找他想办什么事?南鸣秋于是就拿出了那个已经拆开了的信封,说老爷子不知这个信封是不是您这边寄出去的?马清臻一看,马上摇头,从抽斗里拿出一沓崭新的信封,也是牛皮纸的,左侧印有竖排的绿色铅字:至诚药材行宁夏省银川市南门外双城门。老爷子说:“我写信自有敝号专用信封,哪里寒碜到使用旧信封哩?”
  侦查员不能向马清臻透露举报信的内容,只好在信封上绕圈子。拐弯抹角说了一阵,终于使马清臻明白了一层意思:话题是从一二八军的旧信封上引起的。于是,马清臻就微笑着起身入内,去后面住室拿出了一个红漆木盒,打开,里面是用细绳扎着的几十封信。
  这些信件都是马清臻的儿子马一成近三年里写给父亲的,信封一角上都写着号码,马清臻解释说这是因为生怕有信寄丢了才关照儿子这样做的。侦查员查看编号,从1946年11月2日第一封到1949年9月12日最后一封,编号一个也没少。马清臻又拿出了一封信,编号是按照顺序往下的,但信封左侧已经没了第一二八军司令部的字样,而只有一个“缄”字,那是邮局出售的统一民用信封了。估计这封信是马一成投诚后写的,一看邮戳,果然是9月20日寄自金积县。
  这样,就可以认定眼前的这位老爷子并非写信人,侦查员于是告辞。一路上南鸣秋等人心里觉得好不郁闷,暗忖这事往下应该怎么调查。
  南鸣秋想来想去,最后还是决定再次去邮局。没想到运气来了,他刚进门,邮局的军代表小李就说正要找你呐,我们这边的邮差老黄想起了一个有时也有国民党部队寄去信件的地方。
  邮差老黄据说是邮局最老的职工了,他在邮局已经干了将近三十年。他家住在宁夏永宁县,前一阵解放军打宁夏战役时,老黄担心家里出事,就向邮局请了假回乡了。现在,永宁县也已经解放,家里没事,他就回来上班了。老黄回来后,听说了军管会来人查问国民党第一二八军信件之事,他说银川除了南门外双城门马老爷子外,还有一个地方偶尔也有第一二八军的信件寄去的,那就是也在南门外的“双阳大车店”。老黄把这事对军代表小李一说,小李就想向南鸣秋那里通报了,这当儿正好南鸣秋登门了。
  北方地区的大车店,是一种能供用牲口拉的大车连同赶车的车夫一并下榻的客栈,如果将所有下榻处放在一起按档次分级别的话,大车店应该是属于最低一个档次。通常,那里是运输物资的大车夜晚下榻的最佳选择,收费很低,还有专人代为照料牲口,如果车夫自己带着粮食的,还能在店里加工膳食。这些大车一般都只在大车店投宿一个夜晚,傍晚投宿,次日早晨即走。但是,也有一些不赶大车的旅行者,由于需要在某地逗留较长时间,而又因为经济原因而想节省旅费的,也会到大车店投宿。这类投宿者,通常会在大车店住上一段时间,甚至有三五个月的。这样,大车店就成了他们的临时居住处,所以,他们就会让别地的亲友把信函或者汇款寄到大车店。邮差老黄所说的他所记得的曾经往“双阳大车店”投递过第一二八军信封的函件,应当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发生的。据老黄回忆,他在今年4月上旬曾把一封挂号信投递到南门外的“双阳大车店”。
   既然是挂号信,那就应该有人签收的,当初的签收单子还保存着吗?老黄说他记得确实是签收了。不过,按照邮局的规定,当天他就已经把签收单子交到局里了。侦查员于是请军代表立马查收这份签收单。由于银川市是和平解放的,未经战乱,所以,邮局的一切设施档案都保存完整,这份签收单很快就被找了出来,送到了侦查员的面前。
  从签收单上可以看出,这封挂号信函是一个名叫林梦冲的人于3月24日从陕西定边使用一二八军司令部的函件寄出的,收信人是宁夏省银川市南门外双阳大车店的旅客杨尔国,银川市邮局所盖的邮戳表明该信函于4月4日寄抵银川,次日投递。但签收单上“杨尔国”的签名后面都有一个小括号,内写着一个“代”字。侦查员看着觉得有些许糊涂:既然是杨尔国本人的签名,那为何又有一个“代”字呢?
  于是就向投递员老黄请教,老黄解释说,那天他把这封挂号信送往双阳大车店时,伙计说这个客人不在,大概出门访客去了,于是就让大车店女老板代为签收了。
  南鸣秋等人向邮局借走了这张签收单,返回办公室商议。这时天色已黑,便亮了灯吃晚饭。南鸣秋一边吃着馒头,一边盯着签收单看着。这其实是一个完全无意的举动,但运气就是在这种无意间中显现出来的。要说专案组长南鸣秋的文化程度,不过是小学毕业,但他从小跟着一位当过私塾教师的本家长辈习练过数年书法,因此写得一手好字,也形成了一种看字体时喜欢琢磨笔画的习惯。这会儿就是这样,一边吃一边下意识地看着,忽然就觉得“杨尔国”三个字似乎有点眼熟,竟好像在哪里见过的一样。一个馒头吃完,南鸣秋突然推开了面前盛汤的搪瓷碗,从皮挎包里拿出了那封举报信,和签收单上的字迹对照着一看,喜出望外地笑了。
  众人一齐吃惊,纷纷停止进食,眼不错珠地看着专案组长。南鸣秋示意众人靠近,指着举报信和签收单:“这是同一个人写的!”
  王必庭等四名侦查员围着观看,看了良久都是不得要领。于是,南鸣秋便在一张白纸上写下三个词组:“杨司令、国字脸、据称”,又在“杨”、“国”、“称”三字下面画了道粗杠,指着举报信说:“你们看,这三个字的书写笔迹跟‘杨尔国’的签名三字不是一模一样吗?”
  其他几位仔细分辨,觉得果然如此。又想到了用来作为信纸的狭长毛边纸,都认为这与大车店的情况也相符。于是,就喜滋滋地议论说原来就是双阳大车店的女老板写的举报信,那好,咱们去找她当面了解不就得了?可是南鸣秋却不这样认为,他的观点是:一个经营大车店的女子写这种内容的举报信件,我基本上已经相信这封信所说的情况是真实可信的,因为她实在没有必要跟我们开这样一个玩笑;而这位女老板能够写这种内容的一封举报信,那是需要很大勇气的,她既然匿名,那就是心存顾虑,我们冒冒失失登门了解情况,如果她来一个矢口否认呢?那不是把事情弄僵了吗?而且,也许还会惊动了刺客,给人家形成不安全因素。所以,我们先得把确实是这位女老板写信之事弄扎实了,然后才能跟她悄悄地接触。
  众人听了觉得南鸣秋言之有理,于是就议了一个方案付诸实施。
  先了解了双阳大车店女老板的情况:这是一个30岁的年轻女子,名叫陈侃凤,未婚,河南省孟县人氏,她是在1944年夏天来银川投靠在马鸿逵的第十七集团军当国术教官的叔叔陈子灵的。陈子灵当时正好从一个回族人手里盘下了银川市南门外的双阳大车店,准备请人经营,陈侃凤向叔叔提出让她经营,陈子灵就把大车店交给了侄女。据说陈侃凤家以前在孟县是三代经营大车店的,她对此也是熟门熟路了,所以经营起来倒也顺手。陈子灵是太极名家,其武艺在宁夏省乃至西北地区是排得上名次的,据说跟马鸿逵父子的私交也不错。凭着这点,陈侃凤经营的大车店自然没有军警地痞之流敢来捣乱,数年下来创出了品牌。至于陈侃凤本人,许多人见她未婚,纷纷向其本人或者叔叔说媒,其中有的还是国民党的高级军官,但不知什么原因无论是陈子灵还是陈侃凤本人,不管开口的人是什么身份,都是一概摇头。
  专案组请军管会公安部治安科派人去对双阳大车店进行了例行访查,其中夹了个侦查员党大旺。一行人登门,无非是问问最近是否有可疑对象前来下榻,旅客是否携带了军管会明令禁止的武器、凶器、毒品等物,顺便当然还要翻翻旅客登记簿。其实,这翻阅登记簿才是真正的目的,党大旺留心到,确实有一个名叫杨尔国的旅客在今年2月26日登记下榻,根据登记簿资料显示,这人至今尚未离开大车店。
  于是,党大旺就指着杨尔国的名字问伙计:这个客人住到现在还没有走吗?怎么住了这么长的时间?伙计说,哎,别提了,这个姓杨的是一个滑头,他在4月4日这天就已经离开了,在敝号吃住了一个多月,竟然一文钱也没有付,他是偷偷溜走的。
  党大旺心里一个激灵�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