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哲学宗教电子书 > 佛陀传 >

第4章

佛陀传-第4章

小说: 佛陀传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适隆a屪鹦木侈D向出家的經過,因此被賦與更戲劇的表現,也使真實性更稀薄化,而且喪失了它的奧妙味道。因為,使這位大師終于下決心出家,絕不是因為四次出撸骋娏松喜∷赖男螤钜葬幔鋈皇谷坏摹! 

    是什麼使他這樣想 奧爾田貝勒克的名著『佛陀』,我以為它是近代的佛傳研究,可能是最高峰的。他於該著所說的『使他至於以異境替代故鄉,以乞丐僧的貧困替代宮殿的榮華,那種思想的最初萌芽是從什麼方面,採取什麼形式,而被栽植於佛陀的精神的。對於它的探討我們應該要斷念。』我們讀他的這一段,也不得不說,的確是像他所說的那樣。  

    不過,我想對於這個人的思惟與言行,儘可能有正確知識,尤其是關于這個人拋棄家鄉,放棄榮華,拋棄鼎盛青春,而投身於乞食沙門之道的動機,我們想一點一滴地知道他。可是,我們想要知道的關于它的資料卻非常之少。洠в匈Y料而加以推測,當然是應該要謹慎的。所以,我們為一個學人,也應該要與奧爾田貝勒克下同樣結語──『關於它的探討,要加以斷念。』依然是最恰當的。反覆地說,四門出撸У墓适拢驗閷⑺问交慕Y果,捨棄了人間性,使他的真實性變為稀薄。另一方面『柔軟經』的述懷『那個時候,我這樣地想。』雖然深刻印象敘述思惟過程,可是,關於再進一步的,是什麼使這個人這樣想卻洠в忻靼渍f示。那個從該經的構成來說,是當然的,因為釋尊在那裡所想說的主睿窃陟稇牻洹喝棏x逸』。  

    如從年青時代即沈醉於青春而憍逸,而且忘記老苦時刻地在迫近你的話,不是做人所應該的。因為現在無病健康而憍逸,而且忘記不知何時病苦會來找你的話,也不是做人應該的。而最後如沈醉於生而憍逸,而且忘記雖處身於虛空、於海中、於山崳亩纯咧校揽嗟氖忠矔䜩碜ツ愕脑挘膊皇亲鋈怂鶓摰摹_@部經是以這些為主睿齺砀娼渌麄儯f:『比丘們,這些就是三種憍逸。是那三種呢?就是壯年憍、無病憍、活命憍。比丘們,也許壯年憍的人,也許無病憍的人,也許活命憍的人,會捨棄學問,而從事卑鄙生活。』釋尊會在這裡敘述他出家前的生活,和出家的動機,是為著要克服這種憍逸的人的思惟過程之一,也是他本身的體驗例示。所以,我們能夠在這部經,好像從活著的師直接聽到那樣,知道釋尊是怎麼樣想,下決心出家,可是,如再進一步問『是什麼使這個人這樣想』時,這部經也同樣默默地無所明說。  

    因為這樣,所以關於這些事,我們必須要斷念作再進一步的追究,才是做學人最適合的事。不過,我們卻依然不能夠拂卻,想繼續追尋『是什麼使這個人這樣想』。理性嚴戒空想,感情卻繼續在問。我卻以為介在這二者之間,還有餘地像下開的那樣說。  

    關於釋迦族 釋尊出家以前的生涯,絕不是幸福很少的生活。可是它與以後的佛傳所特別強眨纳睿既ど詾椴煌
  
    據佛教以外的文獻,可以知道釋迦族的政治力量,在當時的印度,是極為衰微的。於佛教的文獻也同樣言及當時的印度的政治情勢,說及所謂的『十六大國』。而該『十六大國』中,並洠в邪ㄡ屽茸逶趦龋瘁屽茸宓拿且蜥屪鸬某鍪蓝恢溃屽茸宓拇嬖谝彩且驗槌隽诉@個無與倫比的人,才被賦與意義的,從當時的政治勢力來看它時,也只是在比鄰間佔有著渺小的地位而已。它的政治的獨立也絕不是完全的,在釋尊出家前後,它是在西鄰強國拘薩羅的庇護下的。而於釋尊在世時,因該拘薩羅國王波斯匿的兒子鼻溜荼迦而遭到悲慘的滅亡事,很明瞭地見於佛典中。

    所以,假如我們被以前的佛傳所眩惑,铡詾樗谴髧耐踝樱蔷徒^不能看到這個人的真正形象。  

    又那個時候的釋迦族政體,像當時的很多種族那樣,是一種共和制。據某經,那時商人們前往南方德干 (Dekan)地方,人們問他你們的國王是什麼人時,他們回答說:『有些國在王的統治下,有些國由伽那統治。』這個『伽那』,與那個『僧加』是同義話語,當時的共和政治的會議組織,若是依照眾議決定國事的就是『伽那』。這個,與後來釋尊將他的教團即『僧伽』,作和合平等的修行者團體,很圓滑地加以哂玫囊稽c互相比照考懀В拇_是很有趣的事。  

    因此,將釋尊的父親淨飯稱呼為『大王』的後世佛傳,可以說也同樣地會使人發生眩惑。釋迦族是當時其中之一的共和政體。諸族習慣由各族選出一人或數人為最高執政官,於集會(伽那)時主持集會,無集會時直接掌理國政。於釋迦族,這種最高執政官只有一人,叫做王。它在這裡,並不是所謂的『王』,可以看做像羅馬的執政官 (consul)和希臘的那些執政官 (archon)那樣。據佛典所說,釋尊的從弟、阿那律的朋友跋提曾經為王,釋尊的父親淨飯也曾經得到這種地位。所以,將這個人稱呼為『大王』的佛傳,是不符於事實的。因此,就事實來說,這位大師的父親是具有被選為王的資格的剎帝利種(武士階級)。  

    總之,俗家釋迦族,是處在中央印度的北邊,距雪山不遠,而以強大的拘薩羅國為他的西鄰的弱小部族,而他的俗家,為該部族中的名家。所以為長子的他,同樣依照普通的過程,有著可以統率部族,而就王的可能性。可是,因為他的部族非常弱小,他的命邅K不尋常。因此好像渣滓沈澱在他的胸中深處那樣,有一種不安,終於驅使他走向無家的沙門生活去。  

    關於此,我不能不想起,當時有兩種最高理想誘引良家的印度青年們。即,其一,是統治四天下的所謂的轉輪拢酰ɡ硐氲耐跽撸硪环N,是為出家行者而達到君臨於精神世界的拢呔车亍6屪鹨餐瑯屿赌贻p時代即面對著這兩大理想的一點,在佛典中也屢屢留著它的痕跡。可是要引率著這個弱小釋迦族而成就轉輪拢醯睦硐耄屑毜赜^察實際結果,漸漸知道那是洠в邢M摹l丁航浖恢械慕凶觥簲⊥鼋洝坏慕浳囊还潱屪饘哆@些事也曾經這樣說:

  『生於剎帝利種家的人,
   資力小,欲望大,
   想於今世希求王位,
   這是趨於破滅(敗亡)的門。』

    假如是這樣的話,那麼向著高遠的理想邁進的青年釋尊所一心指望的方向,豈不是自然而然地有了一種決定。  

    關於母親的死去 『佛本行集經』關于釋尊母親在他的誕生後不久死去,記載如下開:  

    『那時,太子已經誕生以適滿七日。那個太子母親摩耶夫人不能再得諸天威力,又不能得太子在胎所受快樂,以力薄之故其形羸瘦,遂便命終。或有師言,摩耶夫人壽命算數只有七日,是故命終。雖然這樣唯往昔來經常有此法。其菩薩生七日已滿,菩薩之母皆命終。何以故,因諸菩薩幼年出家,母見此,其心碎裂,即命以終也。薩婆多(說一切有部)師亦作此言。此菩薩之母,見所生子,身體洪滿、端正可喜,於世少比。已經見到如此希有之事,未曾有之法,以不勝歡喜踴躍,遍滿於心中,即命終。』  

    這種說法,是舊佛傳所經常採取的關於釋尊母親的過於早死說法,可是現在我們也同樣要將這種說法看做無用的曲說來將它摒棄。  

    於嬰孩時失去母親,確實是人生最可悲的事實,以人們的常情來說,這種事實會於日後的歲月,對很善感的青年心胸中播下怎麼樣的種子,是不難想像的。隨著父愛的日見加深,富貴榮華的充實,及五欲快樂的充足反而會使人覺得空虛,是自幼喪母的人們常有的事。可是,過去的佛傳為什麼要將這個人們的常情掩蓋而從事於上面所說的那種曲說呢?那不外是想將釋尊拢5牵@種拢慕Y果,反而摺沉朔鸾痰谋緛砭瘢坏珮嫵闪艘环N預定說,而且也在後世的佛教徒面前將這個人的真正形象掩蓋,而將我們對他很親切的印象給搶走。  

    可是,我並不是說,於嬰孩時失去母親,和釋迦族弱小的命撸苯泳统蔀獒屪鸪黾业膭訖C。出家的當時,他已經是二十九歲。資伲J敏的這個人,一定在這時,已經積有豐富教養,已經體驗了甚深的思索,而那些教養和思索,也一定深深地受到當時一般思想的影響。那是以生、老、病、死為根本方式的厭世思想,尤其是戰慄於死亡的思想。不過,那種死,卻不是我們的現實的生所面對的樸素的死,而為經長時間的抽象的思索所蒸餾出來的死,這是我們所應該注意的。
  
    據他們的說法,這種生死並不只是今生的而已,是為三世永劫的苦惱,是為長夜不盡的憂愁而在威茫麄儭τ谶@種苦觀,奧爾田貝勒克加以裕Ы庹f:『對人們說,你的命呤侵挥幸淮蔚臎Q定便永遠不再變動,人們也許受得了它也說不定,可是一想到要對於反覆不絕地掉轉回來的滅亡力量,與這種可怕力量不斷地搏鬥的話,縱是勇者,也難免會對無止境的努力全部歸于白費,感覺戰慄。』他的裕Ы馐菍Φ摹?墒悄欠N苦觀,對于現代的許多人,可以說是無緣的。在對于『由死到死的無際限的人生』加以思索戰慄以前,我們要說,『今生』的問睿攀窃S多人的苦惱。以輪迴的思想,將『今生』延長到無限的未來的苦觀,對于我們現代人,有很多人不以為意。  

    而釋尊出家時所抱持的課睿餐瑯右欢ㄉ钌畹厥艿侥莻時代影響,而成為這種思索的苦觀。古經之一說:  

    『你們比丘們,假如世間洠в羞@三種事,如來便不會出現於世間,如來所說的法和律也不會出現於世間。那三種事是什麼?就是病、老、死。』  

    於是,這無盡輪迴的思想淹洠Я酸屪饘嶋H的體驗,,而使一些想尋找大師出家因緣的人,望洋興嘆。  

    偉大拋棄 無論如何,釋尊因於生、老、病、死看到人間苦,才出家去過行乞的沙門生活。他的新生活,從物伲婵磿r,實在是『諸活命(生活)中的下端』。據律藏大品,為出家,所說的有所謂的『四依』。
  
    『出家靠乞食(亦得受施主請,而受其飲食供養),依此勤行到命終。出家靠糞掃衣(亦得受施主施衣),依此勤行到命終。出家靠樹下坐(亦得受施主供養精舍),依此勤行到命終。出家靠陳棄藥(亦得受施主供養醫葯),依此勤行到命終。』  

    它,第一、關于食所規定的,(若無施主請供)是要經常靠乞食。第二、關于衣所規定的,(若無施主施衣)是要靠糞掃衣,即靠被捨棄的布以禦寒。第三、關於住所規定的,是(若無施主供養寺院精舍)樹下石上的雲水生活。第四、假如患病時,所規定的是(若無施主送醫葯)要靠陳棄藥。將這個,與釋尊出家以前生活比較,於住有春夏冬三殿,於衣經常所穿的是迦尸產上等的布,於食連僕婢都吃米和肉。對於它的變化過於激烈不能不使人瞠目。關於此,我覺得歐洲的佛教學者們,將釋尊的出家譯為『偉大的拋棄』〃the Great Renouncement〃,實在是很有趣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