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哲学宗教电子书 > 佛陀传 >

第19章

佛陀传-第19章

小说: 佛陀传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可是,仔細想時,我們也並不是不知道那是錯铡模驗槲覀兘^不會,指我們的手,而說它就是我。也絕不說我的腳就是我。也絕不說我的胃就是我。釋尊說那些時,常常提起芭蕉譬喻。芭蕉,是躲在它的什麼地方,任你將皮剝掉,什麼也不出來。跟它一樣,找遍肉體(色)的任何地方,也找不出一個地方,可以說它就是『我』。釋尊,關於它,教示我們,『色即是我』的看法,不是真正的看法。  

    而,又同樣的事,對於我們的感覺(受)也可以照樣說,又,對於表象(想),對於意志(行),對於意識(識)也可以照樣說。對於它,釋尊又說,不應該說『受者我也』、『想者我也』、『行者我也』或『識者我也』。而『諸法無我』,不外是這種想法的總括。  

    關於它,據古經典所記載,釋尊的比丘弟子們,都保有可以叫做佛教的教義問答(catechism)的兩種慣用句。其一,如既述那樣:  

    『色者我也,我有色,於我中有色,於色中有我,於受……想……行……識中有我,不應該將它這樣看待。』的形式。另一個是:  

    『色者無常也,無常者苦也,苦者無我也,無我者,非我所,非我,非我體。』  

    並教示說,假如比丘能以正慧,如實地將它觀得,即能斬斷煩惱,能得到解脫。於最初偈文『無問自說』有:

  『無所謂我。
   又無所謂我物。
   既然知道洠в形遥
   又懀颤N有我物。
   假如,能夠這樣地得到解脫的話,
   便能夠斬斷煩惱。』

也不外是它。
  
    好像花朵的香味那樣 據上面所舉說法,釋尊一方面,說應該愛惜自己,另一方面,卻不斷地力說無我教示。那麼,到底所謂的自己,應該怎麼樣把握它才好。如果還有一片疑問的話,我以為可以由下開的經,將它解釋。(南傳相應部經典、二二、八九、差摩。漢譯雜阿含經九、一○三)

    那是在拘睒彌的瞿師多羅園精舍,有多數長老比丘們集合時的事。那時叫做差摩和陀娑兩個長老間,交換了這樣的問答。  

    『朋友差摩,我聞你說有我。你所說所謂的我,是指何為我。是指肉體(色)為我,或指離開肉體有我。或指受、想、行、或識說它是我。或指,離開那些,還有我。朋友差摩,你所指的我,到底是指什麼,而說有我?』  

    在那樣問的陀娑語氣中,好像有著,想對於差摩所說,詰問的氣勢。可是,差摩卻以平靜態度,說明他的所說,而這樣說:  

    『朋友,我不是說肉體就是我。又也洠в兄甘埽搿⑿小⒆R,就是我。或也不是說離開那些,另外有我。  

    朋友,那譬如,分陀利華的花朵香味那樣。若有人說,是它的花瓣有香味的話,那是對的嗎?又如說,是它的莖有香味的話,那是對的嗎?或是它的花芷有香味的話,那是正確的說法嗎?』  

    『朋友差摩,那些說法,恐怕不正確。』
  
    『那麼,朋友,那時要怎麼樣回答,纔是正確回答?』
  
    『朋友,那依然,說它的花朵有香味,纔是正確回答。』
  
    『朋友,這個也跟它同樣。我不是說肉體(色)是我,也不是指受、想、行和識,那些就是我。或,也不是說,離開那些,另外有我。朋友,我雖然於肉體與精神的假和合的總體(五取蘊)看到我,卻不以為它就是我的所有。』  

    這個差摩所說,是想將那無我教說更積極地,於所謂的時間的統一中看出自己的,可以說是循著釋尊所說,而另外提出可注目的所見,所以這部經的話語,諸長老們也聽他的所見,而將全部完全接受,歡喜。予以誌載而作為它的結束。







第十四章 能看到法的人便能看到佛

  要做法的繼承人 在釋尊的很多說法中,使我們銘感最深的說法是那一個,我曾經這樣地問我自己。但是每一次,我都不能回答我自己的問話。因為,對於我來說銘感很深的說法,絕不止於三、四。可是,如果要我從其中舉出三、四的話,我將舉下開說法。
  
    其一,『你們要做我法的繼承人,不要做財的繼承人。』所教示的『法嗣經』(南傳中部經典三。漢譯中阿含經八八,求法經)的說法一部分。它也是,在那個祇陀林的僧園時的事。釋尊忽然對著比丘們,這樣地說:  

    『比丘們,你們必須做我的法的繼承人。不要做財的繼承人。我憐愍你們,願我的弟子們做法的繼承人。勿做財的繼承人。  

    比丘們,假如你們做我的財的繼承人,不做法的繼承人的話,你們會因它,受別人指摘,批評你們說,那位大師的弟子們,是財的繼承人,不是法的繼承人。我也會因它,受別人指摘批評,那位大師的弟子們,是財的繼承人不是法的繼承人。  

    比丘們,所以你們必須注意做我法的繼承人,不可做財的繼承人。那麼,你們和我也同樣不會受別人指責、非難,那個師的弟子們是財的繼承人,不是法的繼承人。因此,我在這裡對你們說,你們要為我的法的繼承人,勿為財的繼承人。』  

    所以我們現在閱讀這個說法時會使我們錯覺,好像釋尊在親自對我們今日的佛教者垂示教眨А1眨袢盏姆鸾陶撸鲐數睦^承人的依然很多,想努力做法的繼承人的卻非常之少。今日的佛教之弊、結局,完全在於這些地方。如果那樣的話。這部經的說法,豈不是今日的佛教者所應該傾耳、慚愧而最應該受持的。
  
    可是,不只做財的繼承人也做法的繼承人,說起來容易,實行卻很困難,就是釋尊直傳的拢茏樱星彝鶗鲐數睦^承人,而懶於做法的繼承人。因此,也纔在這個祇陀林精舍,說出這樣的說法。而釋尊又更加說,關於想不只為財的繼承人也能做法的繼承人,應該要有怎麼樣的決心,而敘述下開譬喻:  

    『比丘們,我現在想關於它,說譬喻。比丘們,我現在,有食,得充分地吃,尚有剩餘,正想將它捨棄時,假定有兩個比丘很疲累,空著肚子回來。那時,我對他們,這樣說:  

    「比丘們,我剛吃完,這裡還有剩餘的。我,想將它捨棄,假如你們要它的話,就吃好了。」聽他這樣說,一個比丘這樣想:「師說,這裡還有剩餘的食物,所以你們吃好了。那些食物如果我不吃會被捨棄。可是,師卻經常教示我們說,你們要做我的法的繼承人,不可做財的繼承人。然而,這些食物也是一種財。這個我想不吃的好。」於是他,將疲累而空著肚子的身體躺下,過了那一夜。 
 
    比丘們,可是另外一個,卻這樣想:「師那樣地說。那是剩餘食物,不吃的話要捨棄。那麼,我還是吃它,來充實铮梗貜腕w力。」而他將餘剩食物接過去,充實空腹,而過那一夜。  

    於是比丘們,這兩個比丘都洠Х附洌贾档米鹁础R粋比丘能充實空腹,身安道隆的過一夜。可是,更加值得尊敬,值得稱讚的,是另一比丘的道心。因為,他雖然必須忍一夜空腹,若身體強壯受得了,卻能久久地幫助他得到少欲、知足、精勤。  

    比丘們,所以,我說你們要做我的法的繼承人,不只做財的繼承人。』  

    如站在世間的常識立場來解釋的話。這個說法,好像有些地方使人無法接受。可是,如仔細地將它深加玩味的話,這個說法的內含,的確是很深奧的,是想追隨釋尊的人們所應有的用心,畢竟,可以說是盡於所謂的『做法的繼承人,不可做財的繼承人。』的這一句。  

    能看到法的人便能看到佛 於『如是語經』的第五二經,睿秊椤汉秃弦隆坏模m然是短短一文而已,但是它對於我,也是銘感最深的經之一。它,是在什麼地方,對什麼人所說的雖然不知道,它的全文,如下開:
  
    『比丘們,假使比丘,手執我的和合衣下裳,從後面隨著我行,踏著我的足跡,如果他抱著激烈欲望,因欲望而抱著激情,抱著瞋恚,被邪惡思惟所驅使,放逸而又無知解,永遠地被迷惑的話,他是離開我得很遠,又我也離開他很遠。為什麼呢?比丘們,因為那個比丘洠в锌吹椒ǎ瑳'有看到法的人也不能看到我。』  

    那是用恬靜、和緩的語眨f的。可是,在那些和緩的話語中,加以熟玩時,卻充滿著不肯妥協的儼然態度。對於追隨他而『洠в锌吹椒ǎ矝'有看到我。』的人,洠в斜冗@更嚴峻的話語。我們,只是偶爾上寺參拜的人,是否可以稱為佛教徒。但是站在這些話語之前的人,必須斷然地回答『否』。又像我們,不能以偶爾看經的緣故,得以稱為遵行佛道的人。能夠接樱竭@些話語的嚴峻的人,只有立即地回答『不然』此外洠в袆e的。又,我們不能以常常在佛門合掌緣故,而自稱我是佛弟子。因為,他告眨覀冋f,縱使我們手執釋尊本人和合衣下裳跟著他走,不能看到法的人也不能看到我。  

    那麼我們要怎樣做,纔能夠成為真正佛弟子,真正佛教徒?關於它,於這部經的釋尊話語,說如下開:  

    『又比丘們,設使比丘,雖然住在離我一百由旬(由旬yojana是距離的單位,有三種,大八十里,中六十里,下四十里)的遠處,假如他,不抱激烈欲望、不為欲望而懷抱激情、不懷抱瞋恚、不為邪惡思惟所驅使、不放逸而又能知解,道心堅固,能將他的心止於一境的話,那他就在我的身邊,而我,也在他的附近。原因是什麼?比丘們,因為那個比丘是看到法的,看到法的人也看到佛。』 
 
    這個也同樣,對於我們,也可以說是真正能使我們的心溫暖的話語。我們,於時於處,都距離大師的釋尊很遠。時間已經間隔了兩千幾百年。於處,因為我們緣薄,所以連佛跡之一,我們也洠в邪菀娺^。可是,於這部經,大師卻說:『設使彼此相隔很遠,能看到法的人,就是在我的身邊。』它對於我們,真是使我們喜悅的話語。我們,假使於時於處相隔幾千年、幾千里,如能夠了解大師的教法,能夠隨順大師的教法,師就在我們的附近,『看到法的人,就是看到我,看到我的人,就是看到法。』我們在這裡,應該深深地玩味能使我們內心溫暖的佛教教義。  

    彈琴的譬喻 又有一個,對於我,每一次想起它時都使我內心溫暖的說法。那是,為叫做守荒堑谋惹鹚f的,是由恬靜問答所構成的教眨А
  
    那是釋尊在摩揭陀國都,王舍城附近鷲峰山時的事。於它附近寒林中,繼續著緊張修行的守荒潜惹穑F在他的心發生迷惑,那個迷惑,經的話語將它這樣記載:  

    『我,現在以為我在釋尊弟子們中,是以精進而住的人中之一。雖然如此,我卻一直不能解脫。如這樣的話,我寧可返俗回家裡去好。我的俗家有財寶,我可因那些財寶而過著幸福生活。我寧可捨棄學道,復歸於在俗的生活,受用我的財寶,過著幸福的生活。』  

    那是因為他過度刻苦精進,反而將道椋a屪痨冻傻狼暗目炭嗑M,據傳也有過同樣事情。可是,守荒菂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