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哲学宗教电子书 > 佛陀传 >

第1章

佛陀传-第1章

小说: 佛陀传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目 錄

  第 一 章 請你們看這個「人」…………………………………………………一 
  為人間榜樣的釋尊(1)
  以往的佛傳(3)
  經典的成立(7)
  阿含部經典的價值(12) 
  第 二 章 無與倫比的人誕生…………………………………………………二一 
  釋尊的生年(17)
  『他不是生下來即為拢摺唬ǎ玻埃
  關於空想的傳說類型(24)
  關於誕生偈(28) 
  第 三 章 偉大拋棄─出家……………………………………………………三七 
  出家動機(33)
  是什麼使他這樣想(36)
  關於釋迦族(39)
  關於母親的死去(43)
  偉大拋棄(47) 
  第 四 章 偉大的道出現於世間─成道………………………………………五三 
  摩揭陀王與他(51)
  沙門生活(56)
  神拢蟮溃ǎ叮保
  惡魔的試探(64) 
  第 五 章 你們也來看─正法…………………………………………………七二 
  自覺內容(71)
  為古道的法(74)
  為形式的法(78)
  為相依性的法(82)
  苦是緣生(85) 
  第 六 章 真理王國成就─傳道的決意………………………………………九○  
  微妙的心的記錄(89)
  依法而立(91) 
  說法的決意(96)
  大悟與傳道(99) 
  主觀與客觀(102)
  真理王國(105) 
  第 七 章 在鹿野苑─最初說法……………………………………………一○九  
  中道立場(109)
  四個真相(113)
  齊整體系(117)
  次第說法(121)
  有眼睛的人請看(125) 
  第 八 章 為世間幸福─傳道宣言…………………………………………一二七  
  三歸依三唱(129)
  傳道宣言(133)
  說法的理想(136)
  在某樹林中(141)
  三個迦葉(144) 
  第 九 章 一切在燃燒─山上說法…………………………………………一四七  
  在伽耶山(149)
  煩惱火焰(153)
  竹林精舍(156)
  舍利弗(160)
  以法誘導(165) 
  第 十 章 祇園精舍…………………………………………………………一六五 
  很長傳道生涯(168)
  有關雜阿含經(172)
  須達多(175)
  往舍衛城(180)
  祇陀林精舍(184) 
  第十一章 人們所應願的是什麼─涅槃寂靜………………………………一八六  
  為了勝義(189)
  『要那個、還是要這個』(192)
  尋求幸福的人(196)
  幸福不是一定狀態(200)
  人間最上幸福(203) 
  第十二章 洠в谐:愕末ぶT行無常…………………………………………二○五  
  連指甲上的那麼一點點的土(209) 
  一種教義問答(213)
  無常的就是苦(217)
  苦是什麼(222)
  不接受第二枝箭(225) 
  第十三章 關於我自己─諸法無我…………………………………………二二五 
  假如知道無我的話(230)
  最可愛的自己(234) 
  招某菒巯ё约旱娜耍ǎ玻常福
  諸法無我(242) 
  好像花朵的香味那樣(245) 
  第十四章 能看到法的人便能看到我………………………………………二四三 
  要做法的繼承人(248)
  能看到法的人便能看到我(252)
  彈琴的譬喻(255)
  老齡已經達於八十(261) 
  第十五章 自燈明、法燈明─最後說法……………………………………二五八 
  末期記錄(263)
  最後旅途(265)
  要以自己為依處(267)
  在沙羅雙樹下(271)
  偉大的死(274) 




第一章 請你們看這個「人」

  為人間榜樣的釋尊 我說請你們看這個「人」。是因這裡有能助我們提高人生境界的最佳榜樣。
  
    『人生境界究竟能提昇到什麼程度?』且慢這麼問,因為,我們現在多沈淪於貧苦、惡行、放逸、自私、薄倖、污穢和不近人情之中,這些團團地把我們環繞著。被置身於這種『惡劣環境』中的我們,不但無法昇高,寧可說,當務之急在謹防更沈淪下去!在這絕望快要肆虐我們的臁曛畷r,好在還有一個「人」能幫我們從絕望的黑暗中指出光明,並指點人們走向光明離苦的正道中去。那個人我們慣常叫他釋尊──出自釋迦族的拢摺! 

    功利主義的哲學家約幹.史都華.穆勒曾經說:『以前在這個世上,有一個叫做蘇格拉底的人,他是人類多麼多次地想起他都不會太過的人。』他的這一句話,對於我們也可以毫無掩飾地,適用於釋尊本人身上。有一個被稱為釋尊的人,他以前住在這個世間,他達到人間所能成就的佛陀,對於我們所給與的感銘,洠в斜人畹摹K晕覀儯彩嵌帱N多次地想起他也不為太過的。因為,我們每一次想起他的存在都會受到鼓勵,想起他的行履都會得到道理的教訓,而且也只有在仰視他所達到的人生境界的最高峰時,才能夠得到答覆『人究竟能夠昇高到什麼程度』的問話根據。  

    因此,我們應該要不斷地策勵我們自己,鞭撻我們自己,『請你們看這一個人』。因為,看這一個人,可以使我們得到勇氣,得到道理的教示結果。雖然是很少的精進,也能意味我們,有著多少的向上。所以我要請你們看這一個人,理解這一個人的教示,向著這一個人所指示的方向,熱心精進。能將這些完成時,我們才能夠踏進佛陀的大道一步。  

    以往的佛傳 那麼,我們要怎麼樣才能夠與這一個人面晤?要怎麼樣才能夠看到這一個人?很遺憾的,這絕不是容易的事。因為走向這一個人的路,已經被歪曲得很厲害,這一個人的真正形象,也和我們隔開得很遠。阿多福.凡.哈爾迹耍谒挠忻v演『基督教的本伲谎e,對于耶穌也發出同樣的慨嘆說:『很遺憾的是,現代的一般教育,很不適於使我們對于基督的形象有著很深的印象,而且將他據為自己所固有。』而對于釋尊的我們的情形,明顯地,比對於他們的耶穌的情形,其惡劣的程度卻更加厲害。
  
    古經的話語告訴我們,直接被釋尊所教化的人們的歸依心境──『除了這個師的教示以外,我想其他洠в锌梢罁摹!晃覀儗τ谀切┰挤鸾掏降难鲆晭煹拿嫒荩剮煹穆曇簦o緊地將師的教訓把握在心內,除了師之道以外他們洠в袆e的路的歸依表白,實在使我們羨慕不已。可是從師入滅以後已經二千五百多年的現在,卻無論如何都不能夠仰視他的面容,耳聞他的聲音。所以,唯有明顯地描畫他的行履,正確地理解他的教示,而在我們的心內去看這一個人,與這一個人面晤以外洠в袆e的方法。雖然,記述這個師的行履文獻,其數並不少,但是在這些當中,能夠印象很深地傳出師的真正形象,而且能夠讓我們以親近感與他面晤的卻洠в小! 

    於前世紀,歐洲的學者們,開始對于佛教有了認識時,他們當中,有的人所得到的結論是教祖釋迦本人並不是在這個地上實在有過的人物。譬如,西拏爾於他所著『關於佛陀的傳說』,否定這種人物的存在,並說有關他的傳說是出自太神秘的神話,是它的代表。幸好是,這個控訴不久即在學問的法庭,以物證而被明確駁回。因為於一八九八年,佩佩於尼泊爾南境皮不拉瓦發掘舍利瓶。於該瓶側面用印度古代文字刻有『這一個佛陀世尊的舍利瓶,是釋迦族的兄弟姊妹妻子一起,以信心安放他的地方。』的字句。於『撸薪洝黄渌涊d的佛骨八分記,說釋迦族的人們也得到他的一份,將他安放於迦毗羅城。該古經典所記述的,現在得到物證在證實它。所以,今後應該洠в腥藭賾岩桑@個人跟我們一樣曾經活在這個世上。  

    可是,我們必須要用深切的關心加以考懀У膯栴},卻依然存在著。杖缟厦嬲f過那樣,記述釋尊生涯的文獻並不少。其中,馬鳴的『佛所行讚』,是古來被稱為佛傳文學中的白眉。又『佛本行集經』六十卷,也是在佛傳中的最詳細的。可是我卻不得不說,那些對於我們,絕不是傑出的佛傳。因為,那些並洠в袨槲覀儯瑐鞒鲠屽鹊恼嬲蜗蟆6乙膊蝗菰S我們用親近感覺去跟這位大師晤面。那些傳記作者的用心,很明顯地,要把他裝扮得很莊嚴,而將他捧到幽玄的那一邊去。當然那是出於善意,而我們對于他們的敬虔善意也並不懷疑。因為他們以為這樣做,才是對于釋迦的敬虔表現,而且他們的時代也的確要那樣做。神話的手法是比現在的很多手段更加有效,將他神秘化可以感動現在人們所不能想像的敬虔之情。  

    不過,對于我們,事情已經有了變化。因為對于我們那只是『以善意,將這一個人格的真相,推到詩想和空想的背後。』而已。而使活在這個世上的大師活生生的形象,反而被沖淡,而以那種天上的師的空想的形象來取代它。  

    經典的成立 魯南在他的『耶穌傳』裡,攻擊於福音書中的有關耶穌言行描寫的話語,對于我們有將它做『他山之石』玩味的價值。
  
    『原來傳述耶穌的形象給我們的福音書記者們本身,都是比他所談的人物以下的人,所以無法爬到他的高度,而始終將他描錯。他們所寫的枺鳎錆M著缺陷和铡畷N覀冊诿恳恍校伎梢钥闯龀绺邇灻赖脑鳎痪幷邆兊氖炙鶄巫鳌D鞘且驗樗麄儫o法了解原作,而且他們也只能把握思想的一半,其他的以他們自己的思想來充塞它。要之,耶穌的性格,不但洠в斜粋饔涀髡叩氖謱⑺用溃炊蛔冃 K耘u說,如要知道耶穌的真正形象,必須要遠離因弟子們的庸碌精神所造成的一連串铡畷5茏觽冋罩麄兊囊娊饷璁嬕d,往往為著要使他偉大,其實反而使它變小。』  

    不用說,福音書對于他們,是信仰的最高依據。而魯南也想超越它,以接近耶穌本人的真相。所以我們想,如果他洠в羞@種決心,這個卓越的實證主義宗教史家,也絕不能夠將耶穌.基督帶來近代人的身邊。  

    『佛所行讚』,和『佛本行集經』,都同樣在我們的所謂的『大藏經』裡佔有著它的位置。經對于我們,也同樣,一定是信的最高依據。釋尊臨死時,對比丘們這樣說:『我所講所教的教法和戒律,在我死後就是你們的師。』那是很適合於做這個師的最後教示,該教示所有的意義非常重要。所以記載著那些教法和戒律的經,對于想做釋尊滅後的弟子的我們,應該將它當做師本人予以尊崇敬仰。不過,雖然這樣說,卻要容許我們尖銳地發摚覀兊呐芯瘢z討是那一部經,較為正確地記載著那些教法或戒律。  

    經是梵文Sutra的譯語,音譯為修多羅。 它的本來的意思『經系』──所以譯為經──好像摘花的孩子們用『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