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囚档案-第4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的驱动,不法之徒不惜铤而走险。在火车站、农贸市场等人流频繁之处,行人经常会被“要不要发票”的询问打断。一些公司的办公室里,甚至还会出现背着包挨家打探的倒票者直接兜售:“买吧!这都是真票。”有倒卖、虚开增值税发票者,也有违法接受虚开、倒卖增值税发票的企业,买方和卖方连接,才构成了一条罪恶的链条。不严惩违法买进虚开增值税发票的企业,就不可能真正铲除滋生犯罪的土壤。
犯罪嫌疑人陈学军正是看着别人靠倒卖增值税发票发财而“悟”到其中“诀窍”的。陈学军的一个马仔交待说:“我们老乡中卖票的人很多,看到大家都卖票赚了钱,我也参加了。”
法律意识的淡漠是这些来自乡村的青年走上犯罪的深层原因。有的马仔只读过小学,根本不知道什么叫增值税,更不知道倒卖、虚开增值税发票是一种犯罪行为。陈学军虽然是团伙头子,他也“不知道会有今天这样的后果。”税务专业毕业的吴芝刚“对后果没有估计过,没想到会这么严重。”
随着高新技术的不断发展,犯罪分子的作案手段更加隐蔽,手法更加多样,给公安机关的侦破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犯罪嫌疑人吴芝刚是一名电脑“专家”,他进入电脑系统修改数据再退出系统,前后只需1分钟。他还非常狡猾地销毁了大量证据,给案件的侦破带来一定难度。案件破获后,公安机关感叹:“通过这起案件,锻炼了我们在高科技手法下获得电子证据的能力。”
不到2年时间虚开增值税价税合计33亿元,给国家造成直接损失4亿元,区区一个泥瓦匠的胆子真了不得!究其犯罪动因,与“贫穷”二字分不开:幼年求学无门;少年打工倍受欺凌;初为人父,妻子却离家出走,人生的不幸叠加在陈学军身上,再加上知识结构的缺失和理性的匮乏,使得他认定只有金钱才能买来幸福和社会对其价值的认同,于是在极度膨胀的金钱欲的趋使下,一步步把自己送上了不归路!这个案件对人们如何面对人生与情感的挫折,如何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不无深刻的警世意义。同时本案也引发人们新的思索。采访时得知;本案主犯陈学军与一年前轰动全国的涉案金额54亿元的中国股票第一大案“中科大案”的第一被告丁福根是很好的朋友,都是把数十亿元玩弄于股掌的地下金融大鳄。与高学历的股市操盘手丁福根不同的是,陈学军只读过几年小学,年龄不过28岁,为什么这样一个素质并不高的人会屡屡得逞,给国家税收征管制度造成难以弥补的黑洞?这无疑与有关人员的渎职有关,也暴露了税收管理制度本身存在的问题。因此完善相关制度提高从业人员素质势在必行。
第四部分第81节 走私“大鳄”打造
2003年11月20日,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对国内查获的涉及被告人数最多、走私数额最大的走私非洲象牙案作出终审判决:主犯李哲华被判处死刑,缓期2年执行;辛宗海被判处无期徒刑。其他被告人因走私或非法收购象牙分别被判处6年至12年有期徒刑。该案涉案人员10人、单位两个,走私野生非洲象牙14余吨,价值高达5亿余元。同时,国家还没收了价值几亿元的象牙犀牛角和豹皮等赃物。
象牙在中国曾经是一个产业,现在则变为是地下产业的一部分。
《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明确规定:野象象牙属绝对禁止贸易的物种。中国作为该《公约》缔约国之一,一直严格按照《公约》和中国野生动物保护法规的规定,严厉打击非法收购、运输、出售和走私象牙及其制品的违法犯罪活动。但自1998年以来,中国走私象牙的活动一直就没有停止过,中国依然是走私的目的地。
象牙走私是伴随着国际贸易的产生而产生的。随着国际交往的频繁,走私的逆潮一直没有停止过。众所周知,走私象牙和走私毒品一样罪大无边,国法难容,可由于它能带来超常的经济利益,总会有那么一些人抱着侥幸心理把生命当成淘金的赌注与法律周旋。象牙走私“大鳄”李哲华、辛宗海就是其中的两个,他们与某国驻外使馆官员、中国海关人员以及象牙制品加工、销售机构打造起一条紧密的链条,里应外合,把多达几十吨的野生象牙从非洲走私到中国,牟取了巨额财富。
结识某国驻外机构官员,合谋走私非洲象牙
李哲华现年44岁,出生在吉林省的一个普通家庭,并不富裕的父母省吃俭用让他从小学读到了高中。高中毕业后他成了吉林市铁路局的一名工人,两年后由于他偷窃单位的财物被开除。为了维持生计,他到乡下务过农、到造纸厂当过临时工。
李哲华是个头脑灵活很有想法的人,他总觉得这样东一锤子,西一榔头给别人打工,永远没有出头之日,不如自己做点什么。当市场经济的改革之风刚刚吹到中国大地,李哲华便成了较早下海的弄潮儿。他在吉林市开起了一个小饭馆,从摸索经营到红红火火,收入一天比一天高。几年后,李哲华不满足于现状,他觉得在小城市挣不了大钱,于是又先后来到长春、大连开饭馆。这期间他结婚、生子。妻子贤惠,儿子可爱,生活虽辛苦点,但经济宽裕、家庭幸福美满。
1996年,李哲华又带着老婆孩子来到了北京,他觉得这个大都市是块热土,有钱人也多,来这里开饭馆一定能发大财。他们找了个房子住下来,李哲华便寻找着合适的机会和场地开饭馆。可北京的地盘太值钱了,位置好点的地方租金高得吓死人,位置不好他又不敢贸然经营,因此李哲华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经营地点。因为他懂某种民族语言,后来他到一家歌舞厅给外籍老板开车,他想先以此认识点朋友摸摸门路再说。
这家歌舞厅是中外合资经营的,很多有钱的外国人经常光顾于此。某国驻南非大使馆的书记官李某某就是其中的一个,他来这里的目的不光是享乐,他更想结识一些懂某种民族语言的中国人,因为他在担任驻外官员的同时,还在做着象牙走私的非法勾当。中国是走私象牙的重要目的地之一,但他在中国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合伙人。由于李哲华会说一口流利的某种民族语言和汉语,李某某便经常接近李哲华,由于有“共同语言”,他们很快熟识了。
为了试探李哲华,李某某有一次从包里拿出一堆象牙制品,全是项链、手镯、烟嘴等小物品,让李哲华帮助推销。李哲华人生地不熟,又没有过推销经验,自然没办法把他们弄出手,可他急于挣大钱的欲望却被李某某观察得一清二楚,他相信李哲华一定会成为他的“中国象牙大使”。
不久之后的一天,李某某请李哲华喝酒聊天。李某某问李哲华:“我这里有笔挣大钱的生意,你想不想做?”
李哲华睁大了眼睛说:“当然想了,什么生意呀?”
李某某告诉李哲华说是销售非洲象牙。李哲华从李某某狡诘的眼神里感觉到这是违法的生意,一听很失望:“这生意我怎么做呀,一没门路,二来也违法呀,我干不了。”
李某某忙说:“这你不用愁,货我负责进来,你只要去机场接我,再把货送到我告诉你的买主那里就可以了。你就是跑跑腿,没什么危险的。我不懂汉语,有你帮我方便些。”
李哲华有些担心,他决定回家想想再答复李某某。晚上,他躺在床上,想想自己来北京这么久了,还没有固定收入,老婆没工作,孩子要上学要交赞助费,虽说手头有点钱,可在北京开销这么大,不能坐吃山空呀。他和老婆商量,老婆说:“你现在开饭馆又没合适的机会,再说了,一天从早忙到晚,累死累活,虽说挺挣钱的,可过得哪像人的日子啊,还有那些有钱人的钱,有几个是守法挣来的呀,他们不都平安无事么?”最后,两人一致认为他们只是接送货,假装不知道是什么东西,被抓住了估计也不会有什么大事。经过一番激烈的思想较量,金钱的诱惑终于占了上风,他决定先试一次。
1998年10月,李某某用随身携带的旅行包带了150公斤象牙入境,李哲华揣着一颗忐忑的心到国际机场接货,然后又把货拉到玉泉营环岛转卖给买主。当拿到李某某给的300元美金时,他兴奋得心里砰砰乱跳,开车辛苦一个月也就是这些钱,可现在半天不到就轻而易举地赚到了,而自己所做的无非就是搬搬货、开开车、数数钱而已。虽然有点胆战心惊,可这样来钱多容易呀!他庆幸自己会说某种民族语言,更庆幸自己认识了李某某这个贵人,他觉得李某某的眼睛就象两枚钱币,他甚至还从他钱币似的眼睛里看到了自己闪着金光的“钱途”。
一次、两次、三次,之后的事情就顺理成章了,李哲华就这样跨进了走私象牙的行当,一笔笔数额渐涨的美元象快乐的天使不断地跳进李哲华的口袋里。从此他的脑子里开饭馆、做生意的念头鬼影般地消失了。
买通海关人员,打通走私象牙的“绿色通道”
但是好景不长,1999年底国际机场新侯机楼启用,旅检十分严格,李某某无法带进象牙了。可李哲华不甘心就这样断了自己的“钱程”。做过的次数多了,他的胆子也由老鼠变成了豹子。师傅领进门,李哲华还真是一个好的修行者,他开始寻机为自己开辟一条走私象牙的“绿色通道”。
第四部分第82节 光顾歌舞厅的朋友
一天,李哲华找到经常光顾歌舞厅的朋友,此人自称在首都机场工作,平日里与李哲华关系不错。李哲华问他如何进口没有手续的货物,他说自己有个朋友李石在海关工作,可以让他想想办法。经过朋友的撮合,李哲华与李石一拍即合,当然,这是以给李石好处费为双方合作的基础的。
李石是关键的中间人。被北京海关开除的李石的价值在于,他知道货物流向怎么走。他以木材的名义报关,但这需要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开一张入境货物通关单。而在机场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恰巧有他的旧相识、货物管理监督处职员吕小伟。
与物流相对应的接应程序是:每次到货后,在中国国际航空公司货运部市内营业室进港组做班长的李巍负责接收运单,通过货物运单号在国航电脑上查询出货物的品名、重量等相关资料,再将查到的资料分别告诉报关员和吕小伟,报关员制作货物合同、发票等手续,吕小伟开出入境货物通关单,报关员再拿着这些手续和通关单到海关办理通关手续。
如此顺利地将走私象牙的货运通道打通,李哲华兴奋极了,这条道路意味着他们每次可以运进远远多于客运渠道的走私来的象牙。另外有海关工作人员加入他们的走私阵营,李哲华的心比以前塌实多了。种种有利因素,李哲华的金钱欲望开始登上了一个新平台,他决定在这条弥漫着金子味儿的大道上好好地打拼下去。
李石似乎不是这条路上的新手,狡猾、谨慎有加,他让李哲华先从非洲发一批木头的样品来,一来先证实一下这条路的可靠程度,二来想探探李哲华的虚实。这样发过两次小量木头后,他们的合作关系才得以确定。这之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