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哲学宗教电子书 > 菩提道次第略论 >

第61章

菩提道次第略论-第61章

小说: 菩提道次第略论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二)集业无细科,可照经论思惟。
  (三)死及结生分三:(1)死如何来,(2)成中有之理,(3)生有连结之理。略提纲要如是,可照经论思之。
  以上为集谛流转之次第,修时应思生死轮回苦。根究轮回来因,知由烦恼,烦恼由无明,由无明生我执,因我执分自他,因自他生贪瞋。复因有我,生种种邪见,於三宝、业果均不生信,因此当破我,当破烦恼,即当修习三学。集谛马车竟。
  三月初一日讲
  己四、抉择能趣解脱道之自性
  “如上所言,以修三有之过患,於生死中,生起猛利欲求出离。”
  中士道正修此心,即依苦集二谛,生起求解脱心。抉择解脱道,即依灭道二谛,认识灭道之胜利。总之,不外四谛,前二是应舍,後二是应取。所谓应取应舍者,即在此。四谛、十二有支,均通三乘。先发求解脱心已;次即应求何为解脱道,及解脱道当具何种功德;次即应如何趋入此解脱道。求解脱心,即是厌离三有;三有中无道不苦,因三有为业所生,即成苦器;造何道业,即成何道苦器;何道苦器既成,即当承何道所有之苦,此龙树《亲友书》意。故从三有顶至金刚狱,无非种种苦器,盛种种苦。故仅厌离尚为不足,必须打破苦器。苦器由惑业所成,即须打破惑业,打破惑业,惟有依於圆满无谬之道。
  此科分二。庚初、依何等身灭除生死。庚二、依何种道灭除生死。
  庚初、依何等身灭除生死。
  须依八暇十满之身。寂天云:”依暇满身,即可渡苦海。”
  “以彼生死,当须灭除。如《亲友书》云:‘除八无暇过,闲暇既已得,尔可务当生。’谓须於此暇满时而灭除之,若居无暇,则无灭除之时,已如前说。大瑜伽者云:‘现在是从畜生中分出之时也。’”
  其意谓当作与畜生有别之事,如不求出离生死,但求在生死中寻乐避苦,畜生亦能,有时且超於人,惟求出生死,始与畜生有别。即以报恩仇论,鸟兽亦优为之,且胜於人,藏中某地有雏鸦,为鹞所杀,群鸦集雏所,捕鹞雏,诣鸦雏死处而杀之。人之执仇,或尚有不如鸦之巧者,又鸟之覆雏,二三月即能长成,大如其母;人之抚儿孙,亦不能如鸟之速。又以贪财论,昔噶当格西郎它把,曼达内有松耳石,曾见鼠来盗取,一鼠仰抱其石,从鼠曳扶而行。人之贪财,有时技能尚不如此鼠。故以难得暇满之身,而专营骛世事,尚不能自别於畜生,是为最可耻之事。
  “博朵瓦亦云:‘昔经尔许之流转(自昔漂流,如许之久),未能自返,今亦不能自返,故急须还灭之。得还灭之良机,亦正在此得暇满之时也。’”
  吾人(我)在昔与佛,同样受生,佛已成佛,我尚漂流,是我未作还灭之事。我何以不能自返,以未得智慧与方便。今幸得此暇满,正是还返之良机;如小儿嬉游,久必思归。暇满人身实不易得。此时既得,如再不还,後世未必再有满暇。故以现在暇身为急应还返之时,不可错过。
  解脱即涅槃,离轮回苦即涅槃,断惑业不为烦恼所自在,即涅槃,刹那无间住於灭谛,无变坏性,即涅槃。涅槃道可开为五种,再析可开为五五二十五种。有声闻涅槃、缘觉涅槃、菩萨涅槃,总之不离三学。涅槃以无为为自性。照前所说,趋涅槃最好为暇满身,暇满身中又以出家身为最好。
  三月初二日讲
  “又若在家者,不但修法之障难甚多,且易生过咎。出家者则与彼相反,故灭除生死之身,以出家最为殊胜。若善巧者,当於出家而钦慕焉。”
  在家虽亦可成佛,但障碍极多。何以故?(一)在家事与法违,(二)在家易生烦恼,(三)在家多散乱。如本生论云:”在家同牢狱,永莫思为乐,或富或贫穷,在家为大病。”因在家必为多人谋衣食,事多,烦恼甚盛。出家只为一人衣食,事简、烦恼少。家如牢狱,人恒欢喜。不生厌离者,以业力所成果故。如犬豕所住食,秽污不堪,而甘之者,以自业力成熟犬豕身故。人以力业成父子夫妇,发生欢喜,亦复如是。本生论系佛前生出家,其长辈劝阻。因作偈答之如上。(衡如笔记为:佛在世时,有一菩萨,其家甚富,厌之,住於山林。其叔问之,彼为说此偈。与此略异,并录参考。)在家第一过患,即是不知足。出家行十二头陀行,即在少欲知足。又就《本生论》,在家不能不说妄语;不能免罚罪;顾家则违法,顾法则违家。法务寂静,家务猛暴(粗猛、营为)。故家不可爱,能出家更善。即不能出家,能种出家习气亦善。昔印度有色结王,有空性习气,一次供宝衣於佛,佛忽不见;供僧,亦皆不见;自著,则身亦不见;遂证空性,故习气关系甚大。违反生死以出家身为最。或谓密法可以在家身修,如《金刚鬘本续》云:”外现比丘,内修生圆。”时轮本续云:”修密法以比丘身为胜。”
  “《具力所问经》(《勇猛长者谓请问经》)云:‘居家菩萨,常愿出家。(我於何时能得出家?)’此中要意(义),谓愿近圆也。”
  近,谓与解脱近。圆,即圆满。总谓出家之身,於解脱道近,且易得圆满也。以在家菩萨,当思出家,可见出家最为殊胜。但出家之四众中,又以比丘为胜,以比丘能得圆满具足戒故。
  “《庄严经论》亦云:‘应知出家分(身)无量功德具,胜比勤持戒在家之菩萨。’”
  出家有四种功德:(一)食由乞来,(二)衣仅粪帚,(粪帚,即弃物义。昔印度王子,常衣鲜衣,色尚白,旧即弃之。比丘因拾取而加染为红黄色,乃其时印中认为最下色者,比丘衣之,故名粪帚衣。)(三)坐就树下,(四)能得断证喜乐。昔仲敦巴虽示现在家身,然实与出家无异,居士应於五戒遵守,再加少欲知足,方为修法,非谓坐崖窝,修气脉明点,即修法也。
  “如是非但为修解脱生死,赞叹出家,即由显密门中修一切种智,亦说出家身为殊胜也。出家戒者,是三种戒中之别解脱律仪,於教法根本之别解脱戒,当敬重之。”
  别解脱者,谓欲解脱,须依有情,特别尤在自己守戒,方得出轮回,非徒依他力故。五戒亦称别解脱戒。因见轮回苦,欲求脱离,即受别解脱戒。凡夫不必依他力但自力依别解脱戒,勤善守护,即能得禅定。得禅定即能生智慧,得智慧即能出轮回,故出离轮回根本在别解脱戒。
  三月初三日讲
  庚二、修何等道而为灭除
  “修何等道而为灭除者。”
  暇满人身极难得,已如前述。而善趣身又少於恶趣身,暇满身更少於善趣身,尤其南洲暇满身,则少之中又加甚焉。暇满身由善业来,但善行不易,为恶则易,今既由过去善业获得此暇满人身,来生再得与否,则不可知,故趁现在暇满,即应修法,不可稍涉游移。但如仅修十善法,亦仅能遮恶趣,得人天果而已。人天仍易堕落,必修中士法,因在轮回中不能自主,尚须受业烦恼支配,亦如人之喜怒,不能自主然。奈世间人一般不知业力支配,而谬谓靠命运,一任自然,实为颠倒见。故不打破惑业,亦绝无自主可言,打破惑业,即是出离轮回。如何方能打破,须依戒定慧三学,缺一不可。外道修定,缺於戒慧,任其定境如何高,亦终不能出离轮回。
  “亲友书云:‘纵使烈火然头上,遍身衣服焰皆通(透),此苦虽急犹可置,求证无生较此要。尔求尸罗及定慧,寂静调柔离垢殃,涅槃无尽无老死,四大日月悉皆亡。’谓於三学当修学也。”
  此中寂字,谓有漏五蕴已寂,静,谓无垢。调柔,谓恶行悉调。此乃指涅槃言。涅槃,无形色。而外道有谓证如白宝光(如月)为涅槃。又有谓证到日月光(如珍殊海螺)为涅槃,又有谓证如伞盖为涅槃。总之,为形色可见。《亲友书》此偈,正破斥之。涅槃分有余无余。自续以下,观行性苦,与取蕴相离,得有余涅槃。再修证阿罗汉果,得无余涅槃。在应成派则谓先证无余,後证有余。自续以下,以离苦为有余。应成派以除实执为有余,故不相同。(康同生居士原稿顶批有云:先证无余,谓先达空性,证无依故,此指定中而言。出定後,此身尚在,尚有余依。罗汉於出定後,再证此补特伽罗是无自性,故云後证有余。此王喇嘛所答也。──录此以待研讨。)三学数目决定,无论就调心,或伏惑,或证果,均限於此数,不可减,亦不必增。以(一)最初。心驰散,惟戒学足以治之。心昏掉,定学足以治之。心缠缚,慧学足以治之。(二)果。不外现近与究竟二者。现近果,即增上生,不外欲界与上界;欲界人天须戒,上二界须定。究竟果,即涅槃果,此中分二,暂时涅槃,与无上涅槃。暂时涅槃,即声缘涅槃。无上涅槃,即佛涅槃。此二;须慧学。(三)断惑。依戒战胜烦恼粗分,依定降伏烦恼细分,依慧破除烦恼种子。故三学即足。无庸增减。其次三学次第决定,先戒、次定、次慧,亦不可凌越。《梵问经》云:”初善住根本,次乐心寂静,後圣见恶见,相应不相应。”亦即显明此义。
  三月初五日讲
  “於此,若仅於中士道而为引导者,亦须广说以三学引导之方便。然此不尔(然此处非仅为中士说)。以慧观及心学生止法者,於上士时当说,今此略言戒学耳。”
  此明本论非仅为中士道说,若为中士道说,尚须定学慧学,此处暂略,专详戒学。以止观二分,容後详讲。
  “先须於戒之胜利数数思惟。心既决定,则勇猛增长。”
  戒字,指律仪之十七种,归纳为四部。学律仪又不外三种:一、未得戒者如何得戒。二、已得戒者如何守戒。三、已破戒者如何还戒,凡学戒须先知戒胜利,数数思惟,心生决定,发生欢喜,然後受持。
  “《亲友书》云:‘众德依戒住(戒是一切德所依),如地长一切。(如动指有情界;不动指器世界依於地)。’”
  佛在诸经上亦如是说,定依於戒,慧依於定,故戒是一切功德所依。不问增上生,毕竟胜,均依三学而成。三学以戒为本,故云如动不动皆依於地。
  “《妙臂经》亦云:‘如诸禾稼依於地,无有过患而发生(无诸灾患而生长)如是依戒胜白法,以悲水润(悲水灌溉)而生长。’当如说而思焉。”
  胜白法,指佛之善法,增长,指断证功德之增长。涅槃经赞戒、如梯、如地、如大商主、如商释幢。帝释张幢,诸天皆喜,以能胜修罗故。戒是法幢,建之则诸善神皆喜。颇喀大师云:”每月十四十五两日,四天王天巡视南洲,见善持戒者,以报帝释。帝释喜,以为是天众增长,能胜修罗之象徵,遂扬言赞叹,以告兜率诸天,辗转传语,速於登报表彰。”《声闻地》赞戒有十种利:第(一)得增上功德,即成佛功德。第(二)死无懊悔。第(三)得美名称。第(四)睡眠安适。第(五)眠时有善神守护。第(六)无有怖畏。第(七)得大威权。亦如宗喀大师,为众所悦服。昔萨迦巴问大师,以何术致此?大师曰:”我以如理而行得之。”第五世达赖,兼摄政教,亦自云:”我唯守护戒律。”第(八)非人不能害。第(九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