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哲学宗教电子书 > 菩提道次第略论 >

第2章

菩提道次第略论-第2章

小说: 菩提道次第略论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弟子。
  “如济迦麻罗寺(印度寺名)说法之轨则,先须讲明作者之重要,与法之重要,及如何听说彼法之三事。”
  济迦麻,谓朗巴,相状尊胜。罗西罗,谓如理。印度大寺说法轨则有二:(一)即迦麻罗西罗。依萨迦派说,其地距印度捧噶那不远,在恒河北岸,有山凸出,寺在山头,为大妈巴麻所建。寺中迎请如金刚道场佛像。中为祖殿,周围有八院环绕,规模宏大。(二)为那烂陀寺,一名拿冷达渣。二寺各有说法轨则。那烂陀说法轨则有三:即上师清净、弟子清净、所说法清净。迦麻罗西罗寺轨则,即本论所述,先明作者之重要,次法之重要及应如何说听之三事。宗喀大师於二寺轨则,独取迦麻罗西罗寺者,以此寺乃智中之智(即指阿底峡)过去所立,为尊重彼故,故依其轨则。
  “於此菩提道次第之引导分四:(一)为明法源清净故,释作者之重要。(二)为於教授生敬信故,释法之重要。(三)於具足二种重要之法,应如何听受讲说。(四)如何是以正教授引导第子之次第。”
  中间剖析释注,由颇邦喀之上师降巴吞珠降错,本其心得,笔记而成。颇邦喀大师为之刊行。
  云何所说之法源清净,即无染之意,谓须由四谛直达解脱道,乃为清净。菩提道次第,自依止上师起,至得金刚大持位止,圆满无缺无倒,乃真清净。如五明中,医药等巧,乃世法暂时片面方便,不得为清净。说者之清净有二种:(一)解释文义不错,(二)说法动机发心清净。谓非为名利恭敬,而为救度有情离苦得乐,且具说法善巧。又闻法弟子亦忌三不清净:(一)试所说法合理与否,(二)测验所说希奇与否,(三)以所闻法,为诤论资料。既远离上三不清净,又须於听法後,以为受用修持,方能种下胜妙种子。
  甲初、为明法源清净故,释作者之重要
  “本论总依弥勒菩萨之《现观庄严论》,又以别依《菩提道炬论》。故《道炬论》之作者,即是本论之作者,其名曰燃灯吉祥智大阿阇黎,别号具德阿底峡。”
  此明本论之来源,亦即明法之来源。说法者不独佛一人,如印度之红阿遮若教,及笨教登巴喜饶等,亦皆称说法。故法必择其源。佛之所说,实因悲心,入地狱,以如自业自受之理,愿代受苦。以此悲心,顿获降生三十三天,修习菩提心、佛子行,以至成佛。然其所修,不外依甚深广行二法。此论即本二派之正法而说。
  佛说法有权实二种。何为实说,即甚深般若法。何为权说,即广行法。如出离心、菩提心等,均属广,般若正见则属深。弥勒菩萨所著《现观庄严论》,为显《般若经》中引导众生如何依止善知识,引生出离心、菩提心等佛子行,直至成佛之事相。嗣无著菩萨研究《大般若》,意谓经中应含有出离心、菩提心、佛子行等世俗谛。何以经中所言,仅及甚深空义谛,而不及世俗谛。乃於云南鸡爪山修弥勒本尊十二年,得具足光明,为弥勒菩萨摄往兜率天,示以经中所隐含之世俗谛。比返,遂作《现观庄严论释》。注解法源清净,无著说,弥勒所说之法,亦即佛所说之法。佛所说法,皆包含於《大般若》。龙树就其显分实说,作《中论》。无著就其隐分权说,作《现观庄严论释》,为显《般若经》中,引导众生,从如何依止善知识,生起出离心、菩提心等佛子行,直至成佛。後世大成就者,皆重视此论。(即《现观庄严论》,现已有汉译本。)以此论能总摄要义故。即论中所显修学境,应知有三,应行有四,及最後所得大道果。(即法身。)
  今所讲之《朗忍》,初明法之基础。(一)应知苦谛,应断苦因之集。(二)应知清净道为得解脱之路。(三)应知法身一切相,知及所应作、应知法身一切智之作用。苦谛应知,集谛应断。先思惟苦,由粗重而细微,乃生起出离心,依中士道戒定慧三学修习。此即与《现观庄严论》之第二种智相符合。继修菩提心,以自他换,得证空性,得法身。即与《现观庄严论》之第三种智相符合。《朗忍》与《现观庄严论》排比既皆相同,惟以根器关系,《现观》不易了解,而《朗忍》则甚明显。如《现观》所说之敬信诸佛业果,即《朗忍》中之皈依、依止上师、深信业果。《现观》之心行圆满,即《朗忍》之出离心修学三学,直至生起菩提心。《现观》之遍利一切有情,即《朗忍》之六度等佛子行。又《现观》所说之心境不明须依定,亦即是《朗忍》中之修止法。《现观》最後说,佛所说法皆为真实义,亦即与《朗忍》最後所讲之中观相应。故论云:”总依弥勒之《现观论》”。
  何以论中又别说依《炬论》。须知《炬论》亦依《现观》而造,《炬论》之所以得名者,喻如光明,显现《现观论》中之隐微故。至云”《炬论》之作者,即本论之作者。”此中有数说,一谓宗喀大师即阿底峡化身,此说不为清净。果如其言,胡能自作如是说。一谓《炬论》说三士道教授,此论亦如是说,依义而说为作者。然藏中习惯,皆依人说,故二说均有未当。实则明教授依《现观》,而密意依《炬论》。
  阿底峡三字,梵语为普龚,即究竟彻底之意。在印度为邦噶那写日儿,甲若巴麻麦壹喜,甲若巴,即吉祥义,麻麦壹喜,为灯智义。在西藏为降其饿,梵语为普睹龚,即究竟彻底意。藏王菩提光称之为阿底峡,意谓一切智中之究竟彻底者,惟燃灯吉祥智耳。
  正月十八日讲
  本论分四大科目,首明法源清净,释作者重要。依康萨、颇邦喀两仁波卿,皆言如详说,应从释迦八相成道说起,而龙树,而无著,以至阿底峡。今从《略论》,直接所依之《炬论》作者,述其家族及教证二分功德。分三:
  “乙初、氏族圆满。乙二、本生所得功德。乙三、於佛教中所作之事业。”
  乙初、氏族圆满。如:
  “拿错罗乍瓦赞云:
  ‘东方惹火地,於此有大城,
  名次第聚落,其中有王宫,
  殿堂甚宽阔,金幢以为号,
  国王名善德,丰富多资财,
  有如支那君。王妃吉祥光,
  诞生三王子,莲华藏、月藏、
  吉祥藏为名。长子莲华藏,
  五妃诞九子,第一福吉祥,
  今时具材能,亦称达那喜。
  少吉祥藏者,比丘精进月。
  月藏序居中,现我亲教是。’”
  罗乍瓦,谓大译师而兼善巧五明之意。如根本论八十赞云:”罗乍瓦如世间眼,若无彼则大地皆黑暗。”东方惹火儿地,乃印度地名。东方,指棒噶那,大城,谓十万人以上之大聚落(如成渝之类),王宫,即金幢宫。其国王名善德,妃名吉祥光,尊荣亦如支那君,藏文为”东坤松”,谓千乘之王。一说为千乘众之君,一说为具千辐轮,每轴上有一种食物。依第一代章嘉如彼大吉说,东即东方,坤松乃国音之讹,谓东国之君,即支那皇帝是也。其宫有两万金幢,有臣僚十余万。有子三人,长即莲华藏,次、月藏,三、吉祥藏。莲华藏有五妃九子,一名福吉祥,富具才能,有达那喜之称(犹今之博士),乃以居士身而勤行六度者。吉祥藏,即精进比丘月,以通达密藏,曾至西藏。月藏,即今亲教者是。以上明阿底峡出於胜族。
  乙二、本身所得功德。分二。丙初、博学所得教之功德。丙二、如理修行所得证之功德。
  丙初、明博学所得教之功德
  “尊者於二十一岁以内,将内外教共应明处之声明、因明、工巧、医药等四,学至是极精通。又於十五岁时,听《正理滴论》一次,即辩论折服一著名外道,於是英称普闻。此大绰龙巴所说。尔後复於黑山道场,亲近罗睺罗古达喇嘛,此喇嘛曾得喜金刚现身,金刚空行母授记,得成就者。尊者蒙此喇嘛为授大灌顶,命名曰智密金刚。直至二十九岁时,於诸已得成就师前,修学金刚乘法。至是经教教授,能达无余,即自意念,於诸密咒我已精谙,嗣经空行母等梦示多部密经,皆未曾睹,乃折其慢。自此以後,有诸师长及其本尊,或明或寐,而加劝请云,若出家者,能於佛法及众生作大饶益。尊者依言,往投大众部持律上座已修入加行位中之戒铠大德,求请剃染,为作和尚,令得出家。三十一岁内遍学显教。别於《大毗婆沙论》,依止法铠论师,於啊登打补曰,研究至十二年之久。以对根本四部要典,皆甚精熟,故於各部异义,取舍之间,互有出入处,虽颇微细,亦能毫不紊乱而正了知。”
  上明尊者教证二种功德。教为因,证为果。初、阿底峡尊者生後十八月,王妃抱出王宫,就别殿高处能供远瞻者,供臣民聚观。一时见者,咸共赞云:”初生之日,天雨宝花,日放霞彩,发妙音声。今日得见,真甚希有。”其後稍长,随父母出游,尊者问其母曰,此诸众生,为谁所有。母告之曰,是汝所属。(因心爱尊者,有拟立为太子意,故云。)尊者闻此,即发愿云:”愿此诸人,悉皆如我,常生王家,富贵自在,修习佛法,得解脱道。”一次随父母至扎摩罗道场,尊者礼三宝已,以和雅音而发愿云:”我得暇满人王身,诸根无过信三宝,常敬顶戴三宝尊,今後永为皈依处。”时诸会众咸称希有。父母眷属於供养毕,亦发愿,愿国祚隆昌,人皆长寿。尊者复顾其父母发愿云:”世世不被家法缚,处僧伽中获法乐,无慢供养三宝尊,悲心观照诸有情。”会众闻之,愈生甚奇希有之想。三岁时,即於书算医卜学毕,并精通声明。至六岁时,即能鉴别内外道。依尊者至藏中笔记,谓:”印度当时能鉴别内外道者,仅三人,即那惹巴,其时已圆寂,香底巴及我,今後恐印土将无分别内外道之人矣。”(颇邦喀赞尊者,以能鉴别内外道事为最难。)十岁时,王及妃欲立为太子,尊者对此荣威,心极淡漠。十一岁时,诸余王臣,献童女二十一人,欢娱王子。王令妃嫔作诸音乐,导尊者遍游街衢,苑囿聚落,作十五日广大欢会,以引生其兴趣。时尊者眼根,不免稍生爱恋。王妃中有一人,乃度母化身,谓尊者曰:”毋贪(荣华)毋贪(生死轮回),善根者,如象陷泥芦苇囤(颇邦喀谓:象力大,喻尊者之福报,若堕泥中,则难於拔出)。勇识陷此欲溺中,清净戒衣岂不没。五百五十二生中,恒受奋勤(大善巧)苾刍身,犹如鹅王游莲池,汝於此时当出离。城邑净妙诸童女,是魔使女夺戒颜,现似欢喜而诳惑,得此难得暇满身,当闻思修尽人世,增上胜缘(增上胜缘谓依止无尽善知识)断障难”。尊者极善其言。少时喜出游,得王许,率一百二十骑巡行各地。初遇大德日塔利为之开示,谓与汝缘最顺者,在那冷札寺(即那烂陀寺),有发大菩提心者,可往依之。比至寺,从饶窝那学习,不久命往大德大智鹃所求学,即在此学大乘法,由发心至成佛之各种修习。继又从阿旺夺得把学出离教授,乃命其回王宫。比返,王问所学,答以所学者,知六道生死是苦,不恋王位。王及幻,命在宫中为建大兰若,召集大德修学,尊者不愿,仍愿出外修学。於是复至夺得把所,夺命复往最初所依师饶窝那所。饶尽十三日之久,为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