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哲学宗教电子书 > 巴利语佛典汉译 >

第3章

巴利语佛典汉译-第3章

小说: 巴利语佛典汉译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亩鳎沂疽蔚亩鳎月氛咧嘎罚诤诎抵芯僮庞偷疲媚切┯醒壅吣芸吹酱锒鳎雷鹎谴鹉σ愿髦址绞剿捣āN乙б朗雷鹎谴鹉Γб婪ǎб辣惹鹕拧G胧雷鹎谴锬邮芪椅牌湃4咏褚院螅医丈扒蟊踊ぁ!�

第八章 仁慈经

143 深明事义、达到寂静境界的人,应该有能力,诚恳,正直,说话和气,态度和蔼,不傲慢。

144 知足,容易供养,少管事,俭朴,感官平静,聪明,谦虚,不执着家庭。

145 不应该做任何卑贱的事,免遭其他智者谴责。让一切众生幸福安全!让他们快乐!

146 凡有生命者,或强或弱,或长或短,或大或小,或粗或细,

147 或可见或不可见,或近或远,或生下或有待生下,让一切众生都快乐!

148 不要欺骗他人,不要蔑视任何地方的任何人,不要出于忿怒和仇恨而互相制造痛苦。

149 犹如母亲用生命保护自己的唯一儿子,对一切众生施以无限的仁慈心。

150 对整个世界施以无限的仁慈心,无论在高处,低处或地平处,不受阻挠,不怀仇恨,不抱敌意。

151 无论站着、走着、坐着、躺着,毫不糊涂,恪守这一思想,人们说这是人世的梵界生活。

152 不接受谬论,有德,有见识,不贪恋爱欲,那就肯定不会再投胎。


第九章 雪山夜叉经

153 “今天是十五斋戒日”乐山夜叉说,“神圣的夜晚降临,让我们去见大名鼎鼎的老师乔达摩吧!”

154 “此人是否对于一切众生,善于控制自己的思想?”雪山夜叉说,“是否不管符合不符合意愿,都能控制自己的思想?”

155 “此人对于一切众生,善于控制自己的思想。”乐山夜叉说,“不管符合不符合意愿,都能控制自己的思想。”

156 “他是否不拿没给他的东西?”雪山夜叉说,“是否克制自己,善待众生?是否不懈怠?是否不放弃修禅?”

157 “他不拿没给他的东西,”乐山夜叉说,“克制自己,善待众生,不懈怠,不放弃修禅。”

158 “他是否不说谎?”雪山夜叉说,“是否不尖刻?是否不毁谤?是否不胡扯?”

159 “他不说谎,”乐山夜叉说,“不尖刻,不毁谤,不胡扯。”

160 “他是否不染爱欲?”雪山夜叉说,“是否心地纯洁?是否克服痴迷?是否洞悉诸法?”

161 “他不染爱欲,”乐山夜叉说,“心地纯洁,克服痴迷,洞悉诸法。”

162 “他有知识,”乐山夜叉说,“品行端正,摒弃烦恼,不会再生。

163 “这位牟尼通过言行达到思想的完美,他充满智慧和德行,你依法赞美他吧!

164 “这位牟尼通过言行达到思想的完美,他充满智慧和德行,让我们去见乔答摩吧!

165 “他的双腿象羚羊,他瘦削,坚定,节食,没有贪欲,在林中修禅。来吧!我们去见乔答摩。

166 “他象独来独往的狮子或大象,不寻求感官享乐。我们去询问他关于摆脱死亡套索的问题。

167 “他是宣讲者,导师,精通诸法;他是摆脱了仇恨和恐惧的佛陀。我们请教乔达摩。”

168 “世界产生于什么?”雪山夜叉说,“世界与什么亲近?世界执着什么?世界受苦于什么?”

169 “世界产生于六(指‘眼耳鼻舌身心’六种感官),雪山夜叉啊!”世尊说,“世界与六亲近,世界执着六,世界受苦于六。”

170 “何谓执着,由此世界受苦?我们询问出路,请说说怎样才能摆脱痛苦?”

171 “据说世上有五种感官快乐,心是第六种;摒弃这六种感官快乐,就能摆脱痛苦。”

172 “我己如实告诉你们这个世界的出路,我告诉你们,只有这样才能摆脱痛苦。”

173 “谁能越过水流?”雪山夜叉说,“谁能越过海洋?谁能在下不着地,上无依附的深水中不沉没?”

174 “有德行,有智慧,镇定自若,思想深邃,有见识,这样的人经常越过难以越过的水流。

175 “摒弃欲念,摆脱一切束缚,灭寂欢喜,这样的人不会在深水中沉没。”

176 “你看,这位大仙具有深邃的智慧,洞幽察微,不染爱欲,一无所有,摆脱了一切束缚,行走在神圣的道路上。

177 “你看,这位大名鼎鼎的大仙洞幽察微,提供智慧,不染爱欲,无所不晓,聪明睿智,行走在高尚的道路上。

178 “今天,我们确实看到了美丽的光芒升起,看到了这位摒弃烦恼,越过水流的正等觉。

179 “这一千个具有神力,享有声誉的夜叉全都皈依你,你是我们至高无上的老师。

180 “我们将从这村到那村,从这山到那山,四处游荡,向正等觉和法中之妙法顶礼致敬。”

第十章 林主夜叉经

   如是我闻,从前,世尊曾经住在森林里林主夜叉的地域里。一天,林主夜叉走到世尊那里,对世尊说道:“出来,沙门!”“遵命,朋友!”世尊走了出来。“进去,沙门!”“遵命,朋友!”世尊走了进去。第二次,林主夜叉又对世尊说道:“出来,沙门!”“遵命,朋友!”世尊走了出来。“进去,沙门!”“遵命,朋友!”世尊走了进去。第三次,林主夜叉仍对世尊说道:“出来,沙门!”“遵命,朋友!”世尊走了出来。“进去,沙门!”“遵命,朋友!”世尊走了进去。第四次,林主夜叉还是对世尊说道:“出来,沙门!”“朋友,我不出来了。你想干什么就干吧!”“沙门啊!我要问你一个问题,如果你回答不了,我将捣毁你的思想,撕碎你的心,提出你的双脚,把你扔到恒河对岸去。”“朋友啊!在这神界、魔界和梵界,在这婆罗门、沙门、神和人中间,我还没遇见谁能捣毁我的思想,撕碎我的人,提起我的双脚,把我扔到恒河对岸,朋友啊!你想问什么就问吧!?于是,林主夜叉用偈颂对世尊说道:

181 “在这世上,什么是人的最宝贵的财富?遵行什么,带来幸福?什么味儿最美?什么是人们称说的最好的生活?”

182 “在这世上,信仰是人的最宝贵的财富;遵行正法,带来幸福;真理的味儿最美;智慧的生活是人们称说的最好的生活。”

183 “怎样渡过水流?怎样渡过海洋?怎样克服痛苦?怎样获得纯洁?”

184 “凭信仰渡过水流,凭勤勉渡过海洋,凭勇力克服痛苦,凭智慧获得纯洁。”

185 “怎样获得智慧?怎样获得财富?怎样获得声誉?怎样获得朋友?从这世到那世。怎样临终不悲伤?”

186 “乐于聆听和信仰达到涅磐的阿罗汉法,勤勉努力,有见识,这样的人能获得智慧。

187 “行为正当,有耐心,有活力的人获得财富,凭真理获得声誉,凭施舍获得朋友。

188 “有信仰的持家者,具备四法:诚实、公正、坚定、慷慨,他从这世到那世,临终不悲伤。

189 “请去问问其他各位沙门、婆罗门:在这世上,是否有比诚实、自制、慷慨、忍耐更重要的美德?”

190 “何必还要去问其他各位沙门、婆罗门呢?现在我已经懂得将来的利益。

191 “为了我的利益,佛陀来到森林居住,今天我已经懂得在何处施舍能获得大功果。

192 “我要从这村到那村,从这城到那城,四处游荡,向正等觉和法中之妙法顶礼致敬。”


第十一章 胜经

193 或走,或站,或坐,或躺,蜷曲和伸展,这是身体的动作。

194 身体由骨和腱连接而成,粘上膜和肉,裹上皮,这样,身体的真相就看不见了。

195 身体里装满肠、胃、肝、膀胱、心、肺、肾和脾。

196 还有鼻涕、唾液、汗液、桨液、血液、润滑液、胆汁和脂肪。

197 从它的九窍中,经常有污秽流出:眼屎从眼中流出,耳屎从耳中流出。

198 鼻涕从鼻中流出,从口中有时吐出胆汁,有时吐出痰。汗液从身体排出。

199 它的头颅充满窟窿,里边装着脑子,傻瓜出于无知,才认为它是好东西。

200 身体一旦倒毙,浮肿发青,被扔在坟场,亲人们不再照看。

201 狗、豺、狐狸、蛆虫、乌鸦、兀鹰和其他生物都来吃它。

202 世上具有智慧的比丘听了佛陀的话,理解了身体,因为他看到了真相。

203 那个就象这个,这个就象那个;从里到外,抛弃对身体的渴望吧!

204 世上具有智慧的比兵摒弃欲望和贪求,获得永恒的宁静,达到坚定不移的涅磐境界。

205 具有双足的身体需要照看,它污秽不洁,气味难闻,充满各种腐臭,到处流淌液汁。

206 具有这样的身体,还要自以为了不起,蔑视他人,这种人只能是瞎子。

第十二章 牟尼经

207 从亲昵中产生恐惧,从家室中产生污秽,不要亲昵,不要家室,这就是牟尼的看法。 

208 铲除出生者,不让它成长,不让它再生,人们称道这位独来独往的牟尼:这位大仙看见宁静的境界。

209 洞察根源,毁弃种子,摒除挚爱,这位牟尼看到出生和毁灭的终极,抛弃疑惑, 不再归属哪一类。

210 认识一切居处,不企望其中任何一处,这位牟尼不执着,不贪恋,无所渴求,因为他己到达彼岸。

211 驾驭一切,洞悉一切,聪明睿智,无所沾染,摒弃一切,灭寂欲望而解脱,智者们称这样的人为牟尼。

212 有智力、有德行、镇定自若,乐于修禅,有见识,不执着,不粗鲁,摒弃烦恼,智者们称这样的人为牟尼。

213 独来独往,勤勉努力,任凭褒贬,就象狮子不怕声响,风儿不怕罗网,莲花不怕污水,他指引别人,而不受别人指引,智者们称这样的人为牟尼。

214 犹如竖立在沐浴地的柱子,别人都说他寡言少语,他摒弃烦恼,调伏感官,智者们称这样的人为牟尼。

215 思想坚定,犹如笔直的梭子;厌弃恶行,明辩是非,智者们称这样的人为牟尼。

216 控制自我,不作恶事;青年和中年时期都能克制自己,不生别人的气,也不惹别人生气,智者们称这样的人为牟尼。

217 依靠别人布施生活,无论获得上等的,中等的或其他的饭团,即不赞扬,也不抱怨,智者们称这样的人为牟尼。

218 四处游荡,戒绝淫欲,青年时期不执着任何地方,弃绝迷狂和懈怠,获得解脱,智者们称这样的人为牟尼。

219 认识世界,洞悉至善,越过水流和海洋,斩断不缚,独立不羁,摆脱烦恼,智者们称这样的人为牟尼。

220 这是两种迥然不同的生活方式:在家人养育妻子,不自私,有德行,但不能控制自己不杀生;而牟尼永远控制自己,保护众生。

221 正如长有顶冠的青颈鸟(孔雀)永远也达不到天鹅的飞行速度,在家人比不上隐居林中修禅的比丘、牟尼。


第二品 小品

第一章 宝经
 
222 或是地上的,或是天上的,所有众生都聚集在这里。让一切众生都快乐,让他们专心听讲。

223 一切众生啊!你们听着!对人类要仁慈,他们日夜贡献食物,所以,要尽心保护他们。

224 这个世界或另一个世界的财富,或天国的珍宝,都不能与如来相比,在佛陀那里,能找到这种珍宝。但愿凭借这一真理获得幸福。

225 镇静安定的释迦牟尼达到灭寂,无欲和永恒,这种正法无与伦比。在正法中,能找到这种珍宝。但愿凭借这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