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文学名著电子书 > 世说新语译注1 >

第24章

世说新语译注1-第24章

小说: 世说新语译注1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8)王辅嗣弱冠诣裴徽,徽问曰:“夫无者,诚万物之所资,圣人莫肯 
                                   ① 
致言,而老子申之无已,何邪 ?”弼曰:“圣人体无,无又不可以训,故 

… 页面 67…

           ② 
言必及有 ;老、庄未免于有,恒训其所不足。” 
       【注释】 

     ①夫 (fú):助同,表明将要发议论。无:“无”和”有”,是道家的两个哲学范畴。《老子》四十 

章说:“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无就是道,它没有任何物质的内容和属性,是一种精神性的东 

西,从无产生出始初的物质,这就是有,然后进一步产生万物。王弼也是主张“凡有皆始于无”的。 

资:凭借。圣人:指有最高尚的道德和最高超的智慧的人,这里指孔子。 

     ②体:本体,这里用作动词,即以之为本体。王弼用道家思想解释儒家学说,主张“无”是万 

物的本体,认为孔子也是以无为本体的。可是“无”是听不见、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是不可认识 

的神秘的精神性实体,是“个得而知”的,所以不可以训。 

       【译文】 
     王弼年轻时去拜访裴徽,裴徽问他:“无,确实是万物的根源,可是圣 
人不肯对它发表意见,老子却反复地陈述它,这是为什么?”王弼说:“圣 
人认为无是本体,可是无又不能解释清楚,所以言谈间必定涉及有;老子、 
庄子不能去掉有,所以要经常去解释那个还掌握得不充分的无。” 
                                               ① 
       (9)傅嘏善言虚胜,荀粟谈尚玄远 。每至共语,有争而不相喻。裴冀 
                                                                 ② 
州释二家之义,通彼我之怀,常使两情皆得,彼此俱畅 。 
       【注释】 

     ①虚胜、玄远:虚胜指虚无的精微境界。虚即虚无 ,道家用来指道的本体。玄远指道的玄妙幽 

远。这是清谈中各具特征的两个方面按:原注,傅嘏擅长谈名理,荀粲崇尚玄远,二者宗旨虽然相同, 

但是有时各自的意图不易相通。 

     ②裴冀州:裴徽,字文季,任冀州刺史。 

       【译文】 
     傅嘏擅长谈论虚胜,荀粲清谈崇尚玄远。每当两人到一起谈论的时候, 
发生争论,却又互不理解。冀州刺史裴徽能够解释清楚两家的道理,沟通彼 
此的心意,常使双方都感满意,彼此都能通晓。 
       (10)何晏注《老子》未毕,见王弼自说注《老子》旨,何意多所短, 
                           ① 
不复得作声,但应诺诺 。遂不复注,因作《道德论》。 
       【注释】 

     ①诺诺:连声答应,表示同意。这一则同前面第7则所记基本相同,可能是因出处不同面小异。 

       【译文】 
     何晏注释《老子》还没完成时,一次听王弼谈起自己注释《老子》的意 
旨,对比之下,何晏的见解很多地方有欠缺,何晏不敢再开口,只是连声答 
应“是是”。于是不再注释下去,便另写《道德论》。 
                                                           ① 
       (11)中朝时有怀道之流,有诣王夷甫咨疑者 ,值王昨已语多,小极, 
                                                                               ② 
不复相酬答,乃谓客曰:“身今少恶,裴逸民亦近在此,君可往问。” 
       【注释】 

     ①中朝:指西晋。参看 《言语》第27则注①。怀道之流:指倾慕道家学说的一类人。 

     ②裴逸民:即裴頠,善谈名理,参看 《言语》第23则注②。 

       【译文】 
     西晋时,有一班倾慕道家学说的人,其中有人登门向王夷甫请教疑难, 
正碰上王夷甫前一天已经谈论了很久,有点疲乏,不想再和客人应对,便对 
客人说:“我现在有点不舒服,裴逸民也在我附近住,您可以去问他。” 
                                                                 ① 
       (12)裴成公作《崇有论》,时人攻难之,莫能折。唯王夷甫来,如 
     ②                                      ③ 
小屈 。时人即以王理难裴,理还复申 。 

… 页面 68…

       【注释】 

     ①裴成公:裴逸民,死后的谥号是成,所以称裴成公。裴逸民抨击了当时的“贵无”思想,反 

对以我为本体,写出(崇有论),承认世界的根本是“有”,而不是虚无。《文心雕龙·论说》曾说, 

裴逸民和王夷甫在“有无”领域内的辩论是首屈一指的。折:折服。 

     ②如小屈:才理亏一点。 

     ③申:展开。 

       【译文】 
     裴逸民作 《崇有论》,当时的人责难他,可是没有谁能驳倒他。只有王 
夷甫来和他辩论,他才有点理亏。当时的人就用王夷甫的理论来驳他,可是 
这时他的理论又显得头头是道了。 
                                                                     ① 
       (13)诸葛厷年少不肯学问,始与王夷甫谈,便已超诣 。王叹曰:“卿 
天才卓出,若复小加研寻,一无所愧。”厷后看《庄》《老》,更与王语, 
              ② 
便足相抗衡 。 
       【注释】 

     ①诸葛厷 (gōng)字茂远,一作诸葛宏,仕至司空主簿。学问:学习、求教;做学问。超诣: 

造诣高深。 

     ②抗衡:对当;不相上下。 

       【译文】 
     诸葛龙少年时不肯学习求教,可是一开始和王夷甫清谈,便已经显示出 
他的造诣很深。王夷甫感叹他说:“你的聪明才智很出众,如果再稍加研讨, 
就丝毫也不会比当代名流差了。”诸葛厷后来阅读了《庄子》《老子》,再 
和王夷甫清谈,便完全可以和他旗鼓相当了。 
                                                      ① 
       (14)卫玠总角时,问乐令梦,乐云是想 。卫曰:“形神所不接而梦, 
岂是想邪?”乐云:“因也。未尝梦乘车入鼠穴,捣虀啖铁杵,皆无想无因 
     ②                                        ③                              ④ 
故也 。”卫思因,经日不得,遂成病 。乐闻,故命驾为剖析之 。卫既 
                                                         ⑤ 
小差,乐叹曰:“此儿胸中当必无膏盲之疾!” 
       【注释】 

     ①总角:未成年的人,头发扎成抓髻,叫总角,借指幼年。乐令:乐广参看 《言语》第23则注 

①。 

     ①捣虀 (jī):把葱、蒜、姜等捣碎腌咸菜。啖(dàn):给吃。 

     ③经日: 《晋书·乐广传》作经月,较好。 

     ④命驾:吩咐人驾车,即坐车;前往。 

     ⑤差 (chài):病好了。膏盲(huāng):心尖脂肪叫膏,心脏和隔膜之间叫肓。古人认为这是 

药力达不到的地方,病人膏肓就无药可冶了。乐广是说,卫玠一有疑难就一定要弄个明白才心安,这 

就不会积优成病。 

       【译文】 
     卫玠幼年时,问尚书令乐广为什么会做梦,乐广说是因为心有所想。卫 
玠说:“身体和精神都不曾接触过的却在梦里出现,这哪里是心有所想呢?” 
乐广说:“是沿袭做过的事。人们不曾梦见坐车进老鼠洞,或者捣碎姜蒜去 
喂铁杵,这都是因为没有这些想法,没有这些可模仿的先例。”卫玠便思索 
沿袭问题,成天思索也得不出答案,终于想得生了病。乐广听说后,特意坐 
车去给他分析这个问题。卫玠的病有了起色以后,乐广感慨他说:“这孩子 
心里一定不会得无法医治的病!” 
                                                          ①                        ② 
       (15)庾子嵩读《庄子》,开卷一尺许便放去。曰:“了不异人意。” 

… 页面 69…

       【注释】 

     ①庾子嵩:瘐敳 (ái)字子嵩,自称是老、庄之徒。他未读《庄子》时,以为书里谈的都是最 

高的真理,读了以后才知道和自己的心意暗合。一尺许:一尺左右。古代的书写在帛或纸上,卷起来 

收藏,所以可以计算长度。 

     ②了:全。 

       【译文】 
     庾子嵩读 《庄子》,打开书读了一尺左右的篇幅就放下了,说道:“和 
我的想法完全相同。” 
                                        ① 
       (16)客问乐令“旨不至”者,乐亦不复剖析文句,直以麈尾柄确几 
                   ② 
曰:“至不?”客曰:“至。”乐因又举麈尾曰:“若至者,那得去?” 
                                             ③ 
于是客乃悟服。乐辞约而旨达,皆此类 。 
       【注释】 

     ①旨不至:这句话出自 《庄子·天下篇》,原文为“指”至,至不绝”,旨同指。对这句话, 

各有不同的理解,姑且解为:指向一个物体并不能达到它的实质,就算达到了也不能穷尽它。在这一 

则里,乐广以麈尾敲几一事,是先至然后去,说明所谓至,并没有达到事物的本体。 

     ③确几 (ji):敲着小桌子。 

     ③约:简约;简要。 

       【译文】 
     有位客人问尚书令乐广,“旨不至”这句话是什么意思,乐广也不再分 
析这句话的词句,径直用拂尘柄敲着小桌子说:“达到了没有?”客人回答 
说:“达到了。”乐广于是又举起拂尘说:“如果达到了,怎么能离开呢?” 
这时客人才醒悟过来,表示信服。乐广解释问题时言辞简明扼要,可是意思 
很透彻,都是像上面这个例子一样 
                                                              ① 
       (17)初,注《庄子》者数十家,莫能究其旨要。向秀于旧注外为解 
义,妙析奇致,大畅玄风。唯《秋水》《至乐》二篇未竞而秀卒。秀子幼, 
                                                              ② 
义遂零落,然犹有别本。郭象者,为人薄行,有俊才 。见秀义不传于世, 
遂窃以为己注,乃自注 《秋水》《至乐》二篇,又易《马蹄》一篇,其余众 
                        ③ 
篇,或定点文句而已 。后秀义别本出,故今有向、郭二《庄》,其义一也。 
       【注释】 

     ①庄子: 《庄子》一书是战国时代的庄周以及他的后学所作。继承并发展了《老子》的思想, 

是道家学派的重要著作。本则下文谈的《秋水)《至乐》《马蹄》,都是其中的篇名。晋代的向秀、 

郭象等都曾给《庄子》作注,但现序的只有郭注本。旨要:要领;主要用意。 

     ②郭象:字子玄,是西晋时代重要的唯心主义哲学家,被认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1

你可能喜欢的